選自《文徵明集·補輯》卷二十,原見《思雲圖卷》墨跡。作者文徵明,文章就狄仁傑的望白雲孤飛而思親就起,欲擒故縱,先說顧不能與狄相比擬,但在深入的層層剖析中,自然得出了顧的思親遠比狄仁傑為深切。小記寫得一波三折,委婉有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思雲記
- 作品出處:文徵明集·補輯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文徵明
基本信息,作品名稱,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思雲記
作品年代:明代
作者:文徵明(1470-1559)
作品名稱
長洲顧君可求[1],自號思雲。一日言於余曰:“福甫乳而母氏見背,成童而先君繼亡,煢煢孑立[2],僅以有成。而罔極之恩[3],莫克雲報[4]。‘思雲’之稱,庸以寄吾之悲雲耳[5]。先生其為我記之。”
余惟狄梁公奉使過太行,顧瞻白雲,懸情親舍,慨然興思[6]。惟其至情迫切,足以感人,千載之下,育其言若新。而所為致人之感之者,亦惟其人也。人品有不同,事緒有不一,以顧君而附於梁公,殆非其擬;而君裹足里門,周旋於一室之間,無數百里之役,亦豈太行之比?然於中有不大相遠者。父子之親,慈愛之懿[7],梁公之所有,顧君未嘗無也。是故山則出雲,人則有親,夫人皆得而擬之,豈梁公所得私哉?然而梁公弛情於暫違,而君寄懷於永棄,君視梁公,殆有甚焉。且君之父惟善號友雲[8],君視雲如親,所為思之深而感之切,殆猶羹牆之在望[9],又奚梁公之擬為哉?古人謂五十知慕為大孝,君年垂七十而孺慕不已[10],其孝為何如!君讀書善醫,而執德厲行,忠信弗違,蓋能充其孝者也。系之詩曰:
悠悠白雲,綿綿我思[11];何以系之?我親在茲。白雲悠悠,我思綿綿;何以系之?我親在瞻。瞻之不得,惟我心惻;人孰靡生,我終罔極。古亦有言,無父何怙?豈曰無父,亦恃失母[12]。彼岵有屺,我陟再思[13];遐弗及只[14],我心憂悲。心之憂矣,時靡有告,悠悠劬勞[15],莫適雲報!再言思之[16],涕泗如雨;豈不有身?顧復無所。悠悠白雲,昊昊蒼天;我思不窮,維千萬年。
作品注釋
[1]顧君可求:顧福,字可求,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作者友人。
[2]煢煢孑立:孤獨一生。
[3]罔極之思:指父母之思。《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成,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罔極,謂沒有窮盡。
[4]克:能。
[5]庸:用。
[6]“余惟”四句:狄梁公: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名相。據《大唐新語》載:“(閻本立)特薦(狄仁傑)為并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任於并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佇立久之,候雲移乃行。”
[8]惟善:顧惟善,號友雲。
[9]羹牆:思慕的意思。《後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者賭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
[11]綿綿:連續不斷的樣子。
[12]“古亦有言”四句:《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怙,依靠。
[13]:“彼岵(hù)有屺(qǐ)”二句:《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岵,有草木之山;屺,無草木之山。
[14]遐:遠。只:語氣詞。
[15]劬(qú)勞:辛苦勤勞。《詩·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16]言:助詞,無義。
[17]甲寅:即公元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文徵明集·補輯》卷二十,原見《思雲圖卷》墨跡。文章作於公元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時作者已八十五歲,為年近七十的顧福的自號“思雲”作記。文章就狄仁傑的望白雲孤飛而思親就起,欲擒故縱,先說顧不能與狄相比擬,但在深入的層層剖析中,自然得出了顧的思親遠比狄仁傑為深切。小記寫得一波三折,委婉有致。
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書畫家。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征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為吳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公元1522年(嘉靖元年)五十三歲,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徵明享年90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