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思明區文聯於2003年10月成立,2005年12月換屆改選,下設5個協會,分別是作家協會、書法美術家協會、音樂舞蹈協會、攝影家協會、戲劇曲藝協會,會員2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時間:2003年10月成立
  • 人數:會員200多人
  • 部門:下設5個協會
文聯簡介,

百科名片

思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文聯簡介

一、認真組織文藝創作,促進文化全面繁榮。
1、大力繁榮文藝創作
音樂劇《智斗小霸王》參加廈門市公安局“平安進校園”系列活動,在全市巡演10場,並獲得2007年廈門市“鷺島花朵”銀獎。舞蹈《燈》榮獲第十四屆“群星獎”福建選拔賽老年組金獎。舞蹈《思?想?起》榮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複賽、福建省第五屆百花文藝獎。舞蹈《火舞》榮獲“舞動海西、與奧運同行——福建省廣場舞蹈大家跳迎新春邀請賽”金獎。小品《今生是親人》、《等》、《牽手》、《歸途》、《都是真情》等也先後獲獎。對口快板《竹板聲聲唱計生》、《回歸社會》也深受民眾喜愛。並編輯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虎仔飛歌》一書。
戲劇曲藝協會組隊參加市第十屆南樂唱腔比賽,獲一金、四銀、四銅獎牌。書法美術協會經常利用節假日,深入社區開展文化進社區活動,還通過與市美協聯辦各種紀念日的書畫展覽、組織會員作品參加省市展覽和比賽。區攝協到工程建設現場採風。
2、著力提高隊伍素質
對加入各個協會的會員認真進行資格確認,同時通過組織參與大賽、書畫影展、舉辦活動等發現了一些新人和較有潛力的文藝愛好者,吸收轄區娛樂文化行業的專業人才加入本區文藝工作者隊伍。
定期召開文聯委員會、擴大會、觀摩會及業務培訓等多種活動,在協會裡開展小交流、小拜師、小觀摩、小講座等活動。
以“社區學校”為載體,舉辦多期社區文化指導員培訓班。2009年,組織培訓200名民眾參加市第四屆民眾文化藝術節開幕式表演;舉辦區四套領導班子及各街道領導《思明之歌》培訓班等活動。向10個街道社區印發了3000餘份《社區居民培訓需求調查表》。
舉辦第二屆“思明區2006小學生鄉土鄉情文化夏令營”活動;繼續對轄區內的三所民辦外來子弟學校進行藝術指導。參與主辦第五屆全省少兒故事大王比賽思明區選撥賽,組織專業教師培訓12名選手代表思明區參加省賽,獲5金、7銀、4銅的好成績。組織參加廈門市第十八屆“鷺島花朵”文藝匯演;與區教育局聯合舉辦“校園藝術節”。
轄內比較成型的文藝隊伍有區藝術團、少兒藝術團、夕陽紅藝術團、鼓浪嶼合唱團等241支,文藝人才有4820人,在95個社區中有舞蹈隊、合唱團、戲劇團、南音社團、腰鼓隊、秧歌隊、健身隊等100多支,另有活躍在學校或社區、公園中的鬆散型各類文藝隊伍100餘支。
3、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2005年對區直各文化單位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全部工作人員都實行了全員聘用制。
2005年制定了《思明區文藝獲獎和體育比賽獎勵暫行辦法》,專門對做出成績的團體和個人及對優秀的文化藝術成果進行表彰。
二、積極舉辦民眾文化活動,打造思明文化品牌。
1、搭建閩台文化交流平台
從2005年開始連續舉辦五屆海峽兩岸元宵民俗文化節,2006年舉辦用愛造就未來首屆兩岸醫學界文化交流活動、中華民族兒童歌舞周暨海峽兩岸青少年藝術節,從2008年開始每年在春節舉辦兩岸焰火晚會,九八投洽會期間舉辦中山路商圈閩颱風情文化節。參與由思明區人民政府、廈門市文化局聯合舉辦的“海峽論壇?鄭成功文化節”的各項運作。
2、文化為集中區建設服務
精心組織好迎接北京奧運會、思明整合五周年、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等節慶和紀念活動。在同安工業集中區思明園啟動了廣場文化活動,做到每月一賽事。圍繞觀音山商業街“開街”和“旺街”,在觀音山商業街及沙灘主辦、承辦和協辦文化活動240多場(次),帶動觀音山人流幾十萬人。
3、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成功舉辦了眾多的主題活動,如元宵民俗文化節、中山路旅遊購物文化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合唱比賽、“文明和諧生活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社區巡迴演出、“溫馨廈門—新春樂”廣場文藝演出思明專場、慶“五一”廣場文藝演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7年暨2009年“溫馨廈門?魅力思明”夏季周末廣場文化活動啟動儀式等節慶及紀念日的民眾性文化活動等。從2004年以來,每年夏季都舉辦“溫馨廈門?魅力思明”周末廣場文化活動,迄今已達近2000場。2007年,思明區開展了溫馨廣場大家唱活動。文聯參與經過策劃、包裝、推廣、整合該活動。目前已有民眾自發組織的歌唱隊10支,廣場活動點10個,遍布轄內的各大公園,僅2009年就舉辦活動720多場,參加活動人數達18000人次,觀眾近5萬人次。
三、認真抓好文化保護,傳承閩南文化遺產。
1、積極參與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
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培訓班,區屬10個街道95個社區文化幹部參加培訓。成功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延平郡王信俗”和“南普陀素菜”;擴展廈港街道的“廈門送王船”、何厝社區的“廈金宋江陣”為市級保護單位;石水加為“廈金宋江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莊鴻春、張弋為“南普陀素菜”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印製我區申報成功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廈門方言講古”代表性傳承人范壽春的宣傳品;完善“民俗民間展覽室”並定期無償向居民開放。
2、配合做好思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
普查出民間文學1405個,民間音樂28個,民間舞蹈5個,戲曲18個,曲藝7個等,合計2173個。積極開展“中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配合“廈門市集郵協會世界遺產、十二生肖、本地郵品研究組”印製了紀念封,參加其舉辦的《文化遺產郵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