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

思想政治課

思想政治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政治觀點、道德規範,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國家在軍隊以及國家教育系統中所進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並轉化為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的實際行動,培養現代社會的公民意識。

基本介紹

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高中課程設計思路,必修課程,選修課程,

課程性質

思想政治課是普通高中必修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基本觀點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國中思想品德課和高校政治理論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的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
本課程要講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聯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體現當今世界和我國發展的時代特徵,顯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
(二)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
本課程要重視高中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針對其思想活動的多變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恰當地採取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三)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組
本課程要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組;在開設必修課程的同時,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套用性的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髮展的不同需要。
(四)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
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套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
本課程要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既要考評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們的思想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採用多種方式,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

高中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採取模組式的學習形式,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各課程模組的內容相對獨立,實行學分管理。
● 必修部分是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共8個學分,設4個課程模組。
● 選修部分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共12個學分,設6個課程模組。
● 各課程模組均為36學時,經考核合格,可獲2個學分。
● 課程模組的開設順序應根據學生的選擇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必修模組的學習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級完成。
● 本課程必修部分每周2學時,各課程模組的教學以一學期為單位。

必修課程

圍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題設定三個模組,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為主要內容,設定生活與哲學模組。共有四個課程模組的建構而成。

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是基於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課程模組的設定,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既著眼於學生升學的需要,又考慮到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需求;既體現本課程作為德育課程的特有性質,又反映本課程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特有價值。有 科學社會主義常識、 經濟學常識、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科學思維常識、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等。如《經濟學常識》的主要內容是必修1《經濟生活》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高中思想政治·選修3)是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內容的繼續和深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