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從當下思政教育之現實出發,揭示出教育中所激發出的矛盾,並從有效、實效兩個層面來分析人文關懷對於解決矛盾,實現教育目標的意義;第二章,對“人文”“關懷”進行清晰界定,指明其體現在思想教育中的著力點與重心;第三章,從歷史語境、當代語境的不同層面,分析“人本”所傳遞出來的多層次信息,構建起人文關懷的理論根基;第四章,從外國精神領域“人文關懷”的理路與方法入手,對中國以人文關懷的方式進行教育的新方法、新技術進行探索,以提出化解思想“癥結”的可行策略;第五章,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進行人文關懷與思政教育的資源,拓寬人文關的思路方向;第六章,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探究俗世生活中化解糾結的方法;第七章,將心理疏導、道德引導等與思政教育、人文關懷統一起來,把握其中的關聯,提出更暢通可行的教育策略。
作品目錄
“思想咨商”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代序言) | |
| |
| |
第一節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趨勢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創作背景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都強調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習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也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這說明黨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中,不僅注重打贏精準扶貧的攻堅戰、關懷人民的物質生活,而且也十分關懷人民的精神生活、注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安徽師範大學王習勝教授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時代課題,出版了專著《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深入探討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實人文關懷,使教育對象增強獲得感。
作品思想
立場的鮮明性
該書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立場,同時又緊密貼近時代需要,實現了從傳統單一的政治立場向更切時代精神的馬克思主義人文立場的躍遷。該書的核心觀點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並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的新成果來考察所確立的問題。該成果的研究從當代中國的國情、黨情、世情出發,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既實事求是又與時俱進的“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的科學精神。這種立場的升華和躍遷,有助於破解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假大空”和“貼標籤”的困局,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化解教育對象思想困惑,培養教育對象健康心態,滋養教育對象心靈的作用。該書所提出的“思想關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重要路徑的主張,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範式以及學術立場的突破,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視野的開闊性
該書充分運用了哲學、歷史學、文化學、邏輯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廣泛借鑑古今中外可以利用的思想資源和方法資源,“援古證今”“固本開新”“旁通他域”,展示了作者開闊的研究視域和廣寬的學術胸懷,同時也增強了研究內容的豐富性和理論建構的厚重性。在研究視角上,該書實現了傳統的教育者視角向教育對象視角的轉換,通過確立一種旨在化解教育對象思想癥結之“思想關懷”來替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思想灌輸”。該書還對國外相關領域的思想關懷方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汲取了異域先進文化在思想關懷方法上的技術性程式特色;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釋道儒三家人文關懷思想和方法的區別,對其中蘊含的思想資源進行了批判性發掘;突破了“經典著作”“革命活動”“人類歷史”等對馬克思思想的傳統解讀,對馬克思思想作了“俗世生活”新維度的新解讀。上述獨特的研究視角和方法,使得該書能夠充分吸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之經典著作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為開拓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之路徑積累厚實基礎,從而使得該書創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人文關懷的新視野和新路徑具有了可信性、可行性和科學性,也使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經典著作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化解教育對象思想問題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思想的創新性
作者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看成是純粹的理論問題,而是更多地將其視為一個實踐課題。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要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解決教育對象的思想問題。從這個邏輯出發,該書在思想政治教育界開創性地提出了人文關懷的新方法——思想咨商,並將之具體化為傾聽、叫停自動思維、問題化、邏輯分析、化解認知癥結、意義指引、思想開解等七個可操作的步驟,試圖將理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真正地落實、落地。把“思想咨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具體方法提出來,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意義。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王習勝,安徽師範大學政治學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學位點負責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邏輯學專業博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後,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