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志》是怒江州民族事務委員會、怒江州州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志
  • 作者:怒江州民族事務委員會、怒江州州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雲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3年12月
  • ISBN:7-5367-0909-9
  • 編纂人員:和國梁、朱發德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少數民族發展的歷史以及當地民族工作的發展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志
領導題詞
圖片
州府所在地——六庫
六庫大橋
片馬人民抗英紀念碑
片馬紀念館
怒江風光
千里怒江第一灣
石月亮
怒江蘭
蝴蝶蘭
大樹杜鵑
兜蘭
樹蕨(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溜索
吊橋
峽谷公路
藤篾橋
傈僳族
同心酒
傈僳族服飾
刀桿節
怒族
男青年
怒族少女
背水
獨龍族
獨龍江
男青年獵裝
紋面
獨龍婦女
獨龍族民居
普米族婦女服飾
白族(勒墨)婦女服飾
彝族婦女服飾
景頗族
怒族服飾
國家民委副主任伍精華與州民族歌舞團傈僳族演員合影
自治州領導與州《民族志》編撰人員合影
裴阿欠,怒江州第一任州長
怒江州第二任、第三任州長
1962年福貢先進生產者、工作者大會
1954年,自治州代表大會就職宣譬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分布圖
序一
序二
目錄
凡例
概述
第一章 傈僳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一、階級分化不明顯地區的社會形態
二、封建領主經濟和地主經濟地區的社會形態
第三節 經濟結構
一、生產工具
二、耕作技術
三、採集、狩獵、捕魚
四、家庭手工業與原始交換
第四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住 房
四、交 通
第五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命 名
四、節 日
五、道 德
六、喪 葬
七、習慣法
八、禁 忌
第六節 文 化
一、語言文字
二、教 育
三、醫 藥
四、體 育
五、民間文藝
六、工藝美術
七、自然曆法
第七節 宗 教
一、自然崇拜
二、圖騰崇拜的殘餘
三、祖先崇拜
四、基督教
第二章 怒 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二、原始協作和剝削萌芽
三、社會組織
第三節 經濟結構
一、生產工具
二、耕作技術
三、社會分工與交換
第四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居 住
四、交 通
第五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親屬稱謂
四、命 名
五、節 日
六、道 德
七、喪 葬
八、禁 忌
九、習慣法
第六節 文 化
一、教 育
二、語言文字
三、歷 法
四、文 物
五、民間文學
六、舞 蹈
七、器 樂
八、工 藝
九、體 育
十、醫 藥
第七節 宗 教
二、基督教
三、天主教
四、藏傳佛教
第三章 獨龍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一、土地所有制
二、初期私有制與剝削萌芽
三、社會組織
第三節 經濟結構
一、生產工具
二、刀耕火種的農業
三、耕作技術
四、狩獵、採集和捕魚
五、手工業萌芽和商品交換
六、40年的主要變化
第四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住 房
四、交 通
第五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命 名
四、親屬稱謂
五、節 日
六、道 德
七、原始紋面
八、原始習慣法
九、喪 葬
第六節 文 化
一、語言文字
二、原始記事
三、原始曆法
四、民間故事和民歌
五、音 樂
六、舞 蹈
七、工 藝
八、體 育
第七節 宗 教
一、原始宗教
二、基督教
第四章 普米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第三節 經濟結構
第四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住 房
四、交 通
第五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命 名
四、道 德
五、喪 葬
六、禁 忌
七、習慣法
八、節 日
第六節 文 化
一、語言文字
二、教 育
三、歷 法
四、文 物
五、民間故事與詩歌
六、舞 蹈
七、工 藝
八、體 育
九、醫 藥
第七節 宗 教
一、神明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送替神
四、凶吉預兆
第五章 彝 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第三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居 住
四、交 通
第四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生 辰
四、節 日
五、道 德
六、喪 葬
七、禁 忌
八、習慣法
第五節 文 化
一、語言文字
二、教 育
三、歷 法
四、民間文學
五、舞 蹈
六、器 樂
七、工 藝
八、體 育
九、醫 藥
第六節 宗教信仰
第六章 白 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第三節 經濟結構
第四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居 住
四、交 通
第五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生 辰
四、節 日
五、道 德
六、喪 葬
七、禁 忌
八、習慣法
第六節 文 化
一、教 育
二、語 言
三、歷 法
四、文 物
五、民間文學
六、舞 蹈
七、器 樂
八、工 藝
九、體 育
十、醫 藥
第七節 宗教信仰
一、原始宗教
二、佛 教
三、道 教
第七章 景頗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第三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居 住
四、交 通
第四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節 日
四、賀新房
五、道 德
六、喪 葬
七、禁 忌
八、習慣法
第五節 文 化
一、語言文字
二、教 育
三、歷 法
四、文 物
五、民間故事
六、舞 蹈
七、器 樂
八、工 藝
九、體 育
十、醫 藥
第六節 宗教信仰
一、原始宗教
二、外來宗教
第八章 藏 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一、土地占有形態
二、社會組織
第三節 經濟結構
第四節 生活方式
一、服 飾
二、飲 食
三、居 住
四、交 通
第五節 禮儀習俗
一、婚 姻
二、家 庭
三、生 辰
四、節 日
五、道 德
六、喪 葬
七、禁 忌
八、習慣法
第六節 文 化
一、語言文字
二、教 育
三、歷 法
四、文 物
五、民間文學
六、舞 蹈
七、器 樂
八、工 藝
九、體 育
十、醫 藥
第七節 宗教信仰
第九章 漢 族
第一節 源 流
第二節 社會形態
第三節 生活方式
第四節 禮儀習俗
其他民族
第十章 民族工作
第一節 解放初期的民族工作
一、開展對敵鬥爭
二、疏通民族關係
三、做好各族民眾工作
第二節 區域自治
一、區域自治籌備
二、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成立
第三節 社會改革
一、“邊四縣”的直接過渡
二、“邊四縣”重點試辦社成功
三、蘭坪縣的“緩衝土地改革”
四、蘭坪縣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 曲折前進的二十年
一、“文革”前的十年
二、“文革”的十年
第五節 民族工作全面恢復發展的十年
一、進行民族政策再教育
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三、減免稅收,建立農業生產責任制
四、區域自治新發展
五、大力培養民族幹部
六、扶持民族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十一章 重要事件
第十二章 著名人物
裴阿欠
楊六三
此付頁
李子清
李四益
批體
此阿吾
鄧付迪
李政才
和世生
茶政
楊玉科
張占彪
張文壽
施貴生
段浩
段承鈞
附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縣人口增長擇年統計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民族人口發展擇年統計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民族人口分布表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縣民委成立時間及歷任領導
後記
編修人員名單
參加評審人員名單
主要參考資料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