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愛才合適/夢山書系

怎樣的愛才合適/夢山書系

茅衛東編著的這本《怎樣的愛才合適(做一個不過分的家長)》的重點是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如何與孩子交流相處讓他以後待人時充滿友善和熱情,如何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信…… 本書幫助爸爸媽媽們減輕育兒焦慮,學會用平和的心態、恰當的方法與孩子相處,並與孩子一同成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怎樣的愛才合適/夢山書系
  • 書名:怎樣的愛才合適/夢山書系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227頁
  • 開本:16
  • 作者:茅衛東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346391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怎樣的愛才合適(做一個不過分的家長)》一書內容大部分由作者茅衛東關於親職教育的部落格文章匯集而成,分為“心態篇”、“誤區篇”、“方法篇”、“挑戰篇”四個部分。從為人父母者所熟悉的場景和心態入手,觸及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諸多家教誤區,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家教原則和方法,力求有效地幫助爸爸媽媽們減輕育兒焦慮,學會用平和的心態、恰當的方法與孩子相處,並與孩子一同成長。

作者簡介

茅衛東,當過13年中學教師。曾在多個教育論壇擔任版主,發表文章近百篇;1996年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全國思想政治課骨幹教師研修班,結業論文《論道德行為的心理基礎及其現實意義》獲第一名;2002年教師節前,應邀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個性的魅力》節目錄製。

做了六年的教育媒體編輯記者。2006年至2007年連續三次對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深度報導,引發了持續至今的杜郎口熱;連續兩次獲教育部優秀教育新聞獎,多篇稿件被人大資料中心收錄;應邀到中國小及師範院校做關於教育寫作、教師成長講座十餘次。

現為浙江省紹興縣職教中心教師。

圖書目錄

內省篇:不是孩子惹的禍
父母居然成禍害
這些話讓孩子很受傷
不是孩子惹的禍
你的孩子是“廈大”的嗎
壞的豈止是飯碗
陪孩子玩,但別玩孩子
“跟屁蟲”是訓練出來的
不該邀寵,更別挑撥
吃自助,別撐著
不要把孩子比下去
孩子不是來給父母臉上貼金的
養兒養女為什麼
大人尚且難為,何苦為難孩子
應該謝謝孩子
請不要為自己開脫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容易教嗎
遇到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沒招了
千萬別自降身價
你的孩子這么特殊嗎
放下自己的確很難
早知今日憂,不吃明日苦
誰說易?誰做難?
你是那個葉公嗎
其實是你不想變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知道不等於懂得
成長首先是一種痛
接納篇:孩子不必像父母
可記當年無賴時
期待為什麼成了鞭子
兒女自有兒女命
差不多就可以了
孩子是別人家的好嗎
孩子為什麼不像你
孩子為什麼要像你
短板不一定非得補
不愛說話也沒啥
嘴硬的孩子心裡慌
沒媽的孩子也長大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相信孩子的自愈能力
重視孩子的歸屬感
讓孩子自己承擔點
孩子為何突然不懂事了
《葵花寶典》,這個真沒有
提醒,不教育
與孩子一起成長
沒有最好,滿意就好
影響篇:把鹽化在湯里
態度比方法更重要
“靠你了”還是“看我的”
應該有規矩
讓會哭的孩子沒糖吃
把鹽化在湯里
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的自信是別人給的
重要的是能讓孩子露一手
什麼是最好的批評
“還要我說多少遍你才能記住”
“才說了幾句他就嫌我煩”
遭遇小孩子的威脅
子嫌母醜怎么辦
孩子會嫌你窮嗎
孩子做作業拖拉怎么辦
怎樣讓孩子乖乖吃藥
孩子怕黑怎么辦
老師混蛋怎么辦
怎么替孩子出頭
沒什麼別沒朋友
給孩子適當的決定權
可以讓孩子“個”一點
早早為孩子“單飛”做準備
什麼才是最好的
作後盾,不當前鋒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十條原則
後記:在孩子出生前就學做父母

文摘

吃自助,別撐著
教什麼比怎么教更重要。這一點,適用於學校教育,同樣也適用於親職教育。
有的爸爸媽媽熱衷於教孩子占小便宜:購票時讓孩子縮著身子以便不花錢或者少花錢;帶孩子到辦公室打長途電話;從單位拿點紙張筆墨供孩子學習用更是常有的事;吃自助餐時不但鼓勵孩子挑貴的,督促孩子多吃點兒,如果能夠偷拿點食物出來更是美事……
是這些爸爸媽媽缺錢嗎?或許有這個因素。但據我了解,很多爸爸媽媽並不差錢,也並不真的是要省點錢,倒像是一種習慣,似乎覺得這樣做很有成就感。慢慢地,教孩子占小便宜也成了這些爸爸媽媽一種近乎本能的行為,一旦有這樣的機會就不會放過。孩子從小接受這樣的親職教育,自然是“近墨者黑”,覺得占點小便宜天經地義,理當如此,哪個不這樣哪個就是腦子進水。
這種占小便宜的行為自然不僅僅存在於親職教育中。事實上它簡直就是國人的一個標誌性行為。多年前看到一則報導,說中國的留學生在國外打投幣電話有一絕招:先把硬幣穿個小孔,然後拿一根細線系住,打電話時投進去,打完了再把硬幣拉出來。這事後來被人知道了,自然很丟臉,不過國人普遍愛占小便宜的行為似乎並沒有因此絕跡。
為什麼會這樣?我曾經花了不少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結論是:這首先不是個人的品質問題,而是因為過去我們太窮了,但這還不是最本質的問題,真正要命的是,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除了占點小便宜,或者得到某個大人物的青睞(這種機會太少太少,付出的成本其實很大),我們幾乎沒有其他能夠讓自己過得好一點的辦法。說白了,國人這種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其實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使然。
制度是人定的,制度反過來也會塑造人。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就了國人普遍愛占小便宜的習慣,更培養出了一種扭曲的心理和認知。而這種扭曲的心理與認知一旦形成,就不會因為制度的變革、個人經濟狀況的改善而自動矯正。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現在並不窮,可他們還是習慣占小便宜,甚至熱衷於占小便宜。更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還把這種習慣傳給了自己的孩子,以為這是在教孩子適應社會。
必須再強調一下,我不認為愛占小便宜是個人品質問題,或者說品質問題只是一個表象,它其實是一個社會心理問題,是一段痛苦歷史的心理延續,而且依然有它存在的強大的現實依據。
這是一個很大的論文題目了,我不想把這篇小文寫成一篇社會心理學論文,不過現在我的確很想說一說我在之前的博文里一直沒有明說的一個觀點:如何教育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爸爸媽媽們自己的意願。很多爸爸媽媽其實自己也弄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教孩子,他們會說:“教育孩子不是一直都這樣嗎?”“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啊!”“書上這么說的啊!”而能夠真正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的爸爸媽媽,似乎並不太多。
有點扯遠了,回到愛占小便宜這個話題吧。
如果哪位爸爸媽媽還需要甚至是必須通過這樣的方式改善家庭生活,我覺得他(她)有理由繼續這樣的行為,畢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有誰覺得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那最好先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自己的錢然後遞過去。當然了,如果讀了我的這篇博文,以後開著車帶孩子去吃自助餐時還要鼓勵孩子多吃偷拿,那恐怕這位爸爸或媽媽也真沒治了。
畢竟,孩子一旦養成了愛占小便宜的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孩子也就毀了。
博友評論
苔米花開
愛占小便宜,國人真的是挺習以為常的。許多人哪裡意識得到呢?
宋法永
帶孩子吃自助餐時,孩子從不管價值只管好惡,在孩子的眼裡螃蟹、大蝦的“價值”遠不如她喜歡的小點心、各式各樣的零食!
人都是一樣的,嘴上說的與實際做的總有差別:我吃自助餐前都告誡自己要有風度要有出息,但是每次都撐得不行。只好減少吃自助餐的機會,遠離誘惑也是自我保護!
輕歌曉唱
這是國民的劣根性,不止一個人有,很多人有,甚至可以說個個都有,只是因為修養和面子讓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李玲玲
贊同文章所要表達的觀點,孩子的文明習慣要從小培養。但不認同“別帶孩子吃自助餐”的說法,其實孩子的很多文明禮儀和良好習慣就是要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培養起來的。大人的身教和引導才是重要的,呵呵。
愛著小雨
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轉變一下。
heping
這一代孩子已經毀了,你看現在有多少讓父母老師頭疼的孩子。占便宜會養成強大的自私自利的習慣,不會顧及他人,以至於也不會顧及師長、父母。不知何為孝,何為尊重,何為關愛,自己舒服就是唯一的標準。哪是一個不吃自助餐就能解決的問題啊。
P29-31

後記

在孩子出生前就學做父母
一則笑話——
孩子對媽媽說:“媽媽,其實我們兩個是一般大的。”
媽媽說:“你怎么和媽媽一般大呢?你是媽媽生的喔。”
孩子說:“你是生下我才當上媽媽的喔,所以我們是一般大的。”
也有別的版本,“媽媽”改為“爸爸”,效果一樣。
不少父母,好像的確是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在自己父母的指導下學習如何當父母的。比如,怎么給孩子換尿布(現在多改用尿不濕了),怎么抱孩子,怎么給孩子餵奶(不只是母親要學,父親也得學如何洗奶瓶如何泡奶粉煮牛奶什麼的),孩子發燒了怎么辦,孩子半夜老哭怎么辦……這些事,學早了也沒什麼用,孩子出生以後學也不晚。但有些事,最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有所準備。比如有不少夫妻很有遠見,孩子還在母親肚子裡,就開始實施早教計畫,給胎兒聽音樂,與胎兒對話……有的夫妻甚至在沒有懷孕前就已經戒菸戒酒早睡早起為懷上健康寶寶做準備了。
這都很好,很有必要。還有些事,甚至可以做得更早。比如,想像一下將來有了孩子之後,誰來照顧孩子?自己哪些生活方式得有所調整?雖然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對很多家庭來說不小,但做好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可能是更為重要的。有的小夫妻,孩子出生後卻後悔了:我自己都沒有玩夠呢,怎么就有了孩子?這種情況,是應該儘可能避免的。
有了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才會心甘情願、有條不紊地為將來寶寶的出生做準備,不僅是經濟方面的準備,更要有親職教育方法的準備。向自己的父母、同事取取經,看看育兒網站,訂閱幼教讀物,購買一些家教書籍,這些是成功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應該做好的功課。教育優先發展,國家做起來很難,那就在自己家裡,先對自己實施起來吧。
或許,有的爸爸媽媽看了會鬱悶,這都什麼時候了,你說這一堆不全是廢話嘛!我現在頭疼著呢,孩子才屁大一點就已經喜歡上別人了,怎么辦?可能也有父母說,孩子要上高中了,卻一點沒精神,整天無所謂的樣子,急死人了!呵呵,具體問題是無窮的,而且一種方法對這個孩子管用,換一個孩子未必有效。所以,我在這裡以及其他文章所強調的其實不是某種技巧和方法,我真正感興趣的是為人父母的基本態度應該如何。比如這一篇,如果有人看到標題就覺得對自己沒有用,那顯然是沒有明白我的真實意思——我想說的是,為人父母,要有提前為孩子著想的意識,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要總是讓孩子推著你、逼著你往前走,為人父母的你應該主動地想在前面、做在前面。
你,做到了嗎?

序言

這些談親職教育的文章,其實大多在2010年上半年就寫出來了。當時發在自己部落格上的“家有兒女”欄目,不斷有博友跟帖說讀後啟發很大,有的還推薦給同事、朋友、學生家長看,或者把我的部落格連結到學校網站。這些文字里,既有我個人童年、少年成長的生活體驗,也有我作為一個父親的家教嘗試,還有我對鄰居、同事和朋友們的家教方法的觀察和思考。
2011年和2012年,我先後出版了兩本教育書籍,經常有朋友問:你的那些“家有兒女”挺好的,出版沒有?於是下決心重新整理了一下,將之分為“內省篇”、“接納篇”和“影響篇”三個板塊。“內省篇”分析了很多中國父母在親職教育問題上常見的不正確態度和不恰當方法;“接納篇”通過具體事實提醒年輕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納孩子;“影響篇”則謹慎地介紹了引導孩子的一些具體做法。我相信,這些千字文能有效地幫助爸爸媽媽們減輕育兒焦慮,學會用平和的心態、恰當的方法與孩子相處,並與孩子一同成長。每篇文章後都附錄了部分博友的評論,在此,向所有光臨我部落格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接下來,我要非常鄭重地告訴大家我的一些個人情況。
我現在是一名普通的職業學校的教師,我的兒子隨他媽媽生活,因為學習成績不佳正在我任教的學校就讀。我所在的學校有四百多名教職工,孩子在職校就讀大概只有我一人。如果看到這裡,你覺得再往下讀就是浪費時間,那我們就是無緣之人。
哪位讀者若有這樣的不屑很正常。一位曾經的朋友,在網上也是頗有人氣的特級教師、校長,向許多人提出過同樣的問題:“你覺得一個連自己的婚姻都維繫不了的人,大談親職教育,據說還編了什麼相關的書籍,靠譜嗎?”那一時段我恰好沒有上網,看到朋友發來的手機簡訊才發現自己成了最後知道訊息的那個人。登錄QQ,只在一個不太活躍的教育群里看到另一位朋友、廣州的鄺紅軍回覆:“也許不靠譜,也許死過之後知道怎么活,可能更靠譜。”
我以為,這些談親職教育的文字到底靠譜不靠譜不全是由文字本身決定的,還與讀者的閱讀期待很有關係。如果有讀者看到“職業學校”、“婚姻破裂”這樣的字眼,就認為這本書毫無價值,坦率地講,他們也不是我期待的讀者對象。這不是一本教年輕父母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上哈佛讀劍橋或起碼也要進清華北大的書,也不會教你如何讓孩子成為領袖型人才、成為商界精英或者乾脆培養成科學家發明家。這本書不談這些,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不用看這本書。
我寫這本書,是想告訴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在你們為孩子的教育上火、為孩子的前程著急之前,應該先靜下來考慮一下: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錯?很多時候,與其說父母應該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如說首先應該重視自身的心態和觀念。
這本書的重點是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如何與孩子交流相處讓他以後待人時充滿友善和熱情,如何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信……
我一直以為,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親職教育,方向永遠比方法更重要。方向錯了,再好的方法也無非是在南轅北轍的路上跑得更快,而跑得越快,錯得越多。
那天,我對鄺紅軍說:“等這本書出來,我會把你們這段對話放在書的前言裡,稿費沒有,送你書!”鄺紅軍的孩子還小,當爸爸的借鑑參考一下朋友的經驗和教訓,不是壞事。
鄺紅軍說:“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