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取的音樂專輯以時間為軸,從20世紀70年代一直到2012年中,時間跨度近40年時間,基本涵蓋了中國音樂圈的較為完整的發展脈絡,具有時代意義。作者寫樂評十幾年,“一腳圈裡,一腳圈外”的身份使他得以較為客觀地評述這些音樂專輯。
基本介紹
- 書名:忽略秘密,記住音樂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313759
- 作者:王磊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頁數:185頁
- 開本:16
- 品牌:時尚博聞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第一本可以邊讀邊聽的書。網易創始人兼CEO丁磊 滾石唱片總經理段鐘潭 音樂人/歌手周治平 齊秦 黃大煒 許茹芸 黃舒駿 趙傳 小柯 左小祖咒 李泉 丁薇 羽泉 李健 水木年華 王箏 葉蓓 吉傑 陳楚生 譚維維 等,鼎力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
王磊,資深樂評人、影評人、唱片企劃人、演出策劃人。曾供職於網路公司、平面媒體、唱片公司,曾任《京華時報》記者、網易娛樂主編等,並曾兼任網易、新浪、《南都娛樂周刊》等媒體之專欄樂評人、影評人。現供職於網易。
曾為《音像世界》、《南方都市報》等媒體撰寫樂評/影評百餘萬字,曾任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Music Radio Top排行榜等獎項及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浙江衛視《非同凡響》等選秀節目之評審,曾策劃趙傳北京演唱會、李健北京演唱會等大型演出活動,曾監製或企劃趙薇、毛寧、水木年華、李健、譚維維等若干藝人之唱片。
王磊的新浪微博ID:王磊北京
王磊的網易雲音樂ID:王磊
曾為《音像世界》、《南方都市報》等媒體撰寫樂評/影評百餘萬字,曾任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Music Radio Top排行榜等獎項及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浙江衛視《非同凡響》等選秀節目之評審,曾策劃趙傳北京演唱會、李健北京演唱會等大型演出活動,曾監製或企劃趙薇、毛寧、水木年華、李健、譚維維等若干藝人之唱片。
王磊的新浪微博ID:王磊北京
王磊的網易雲音樂ID:王磊
圖書目錄
回眸經典
掀起流行音樂的一場革命評羅大佑《之乎者也》
唱出故事與自我的聲音評蘇芮《搭錯車》
“黑色時期”的醒世恆言評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聲音的演員評蔡琴《此情可待》
三毛的音樂傳記評齊豫&潘越雲《回聲》
溫暖世間凡人的心靈評李宗盛《李宗盛作品精選Ⅰ》
平凡小人物的際遇與心情評馬兆駿《我要的不多》
胸前撕開一道傷口的悲情評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
八十年代都市的吉普賽評陳昇《擁擠的樂園》
用生命唱歌評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冷冽的疏離與暖人的光芒評鄭智化《老么的故事》
人間難得有齊豫評齊豫《有沒有這種說法》
在自我的世界裡恣意評齊秦《紀念日》
唱盡紅塵中的情與心評潘越雲《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
一張無與倫比的唱片評黃舒駿《雁渡寒潭》
華語樂壇最好的女聲二重唱評南方二重唱《細說往事不告而別》
詩畫派的經典唱片評周治平《歲月的歌》
如燕盤旋的呼吸評張雨生《大海》
清新雋永的民謠光澤評曾淑勤《情生意動》
質樸的歌聲青澀的情懷評《校園民謠1》
一杯清水和一種聲音的感動評老狼《戀戀風塵》
沒有時間回首的季節評南方二重唱《走出從前》
都市森林裡的行吟詩行評朴樹《我去2000年》
期待真的會很精彩嗎?評王菲《只愛陌生人》
獨立之聲
一個時代的搖滾樂革命評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原始激情狂野張力評黑豹《黑豹》
中國搖滾史上的一座豐碑評“唐朝”樂隊《唐朝》
讓世界聽到中國搖滾的聲音評《中國火Ⅰ》
黑色夢境的困擾評竇唯《黑夢》
中國最寂寞的傳奇評張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朋克照耀中國評《無聊軍隊》
另外儲存為…!評麥田守望者《SaveAs…》
用吉他說話評李延亮《火星滑雪場》
藍色的衝擊力評杭天《冷水澆頭》
坐看雲起時舒展愁眉評許巍《時光漫步》
激情仍在生命深層澎湃評高旗&超載《生命是一次奇遇》
記住音樂,忽略秘密評鐵風箏《這是我們的秘密》
壞頭腦的音樂旅行評《Badhead1》
“二手玫瑰”往哪兒開評二手玫瑰樂隊《二手玫瑰》
逾時空的音樂旅程評黃大煒《TIME》
一路荊棘,一路春光評朴樹《生如夏花》
政治的歸政治,音樂的歸音樂評羅大佑《美麗島》
一如倒映,一如夢境評許巍《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另類左小祖咒的諷刺抒情評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
二次出走的矛盾,崔健到底該“說”給誰聽?評崔健《給你一點顏色》
永遠在搖晃的詩篇中撥動年青的琴弦評謝天笑與冷血動物《謝天笑X.T.X》
最最遙遠的胡德夫,用生命吟唱的聲音評胡德夫《匆匆》
特立獨行的“黑色音樂”,黃立行,很行!評黃立行《忙與盲》
清甜的Indie音樂美學趣致的輕鬆生活態度評自然卷《C'estLaVie》
下一個音樂潮流,由艾爾肯帶動評艾爾肯《城市之夜》
穿過暗夜的暖流評曹方《遇見我》
他翩然而去,只留下你自己來咋舌評左小祖咒《美國》
泥土的芬芳,大地的情感評蘇陽《賢良》
現代人的糾結與回歸評評鄭鈞《長安長安》
城市生活的情感評林一峰《城市旅人》
果敢女聲堅韌柔情評譚維維《譚某某》
豪氣乾雲叩問人性評唐朝《沉浮》
不合時宜的憂傷評蔣明《再見北方》
憂傷是我看你的眼評逃跑計畫《世界》
勁熱流行
走偏鋒的人評李泉《走鋼索的人》
讓玫瑰花蕾在天堂開放評筠子《春分立秋冬至》
一幅精美音樂畫卷評紀如《寂寞的自由》
絢麗成熟美,如蛻變的美麗蝴蝶評許茹芸《雲且留住》
時空的倒向旅行評李健《似水流年》
有一種東西叫情懷,回到六十年代評劉歡《六十年代生人》
《雨生歡禧城》:最後的天籟之音
青春流逝的味道評童安格《青春手卷》
進步,還是墮落的開始?評王菲《將愛》
除了陳奕迅,香港樂壇還能有誰讓人驚艷?評陳奕迅《七》
親愛的丁薇,寂寞的傳奇?評丁薇《親愛的丁薇》
動聽的堅持評梁靜茹《燕尾蝶》
青春的追索與迷惘評水木年華《70.80》
聽到幸福的味道評葉蓓《幸福深處》
時代症候的最佳註解評田震《38.5℃》
男人三十成熟大氣評羽泉《三十》
綠茶一般的城市新民謠評曹卉娟《玻璃杯》
再見了,喀什噶爾的胡楊評刀郎《喀什噶爾胡楊》
城市民謠直抵人心評易桀齊《一整片天空》
死了再死,錯了再錯;哪個是你,哪個是我?評莫文蔚《L!VEIS…KarenMok》
陳楚生,失去與尋找之間評陳楚生《原來我一直都不孤單》
聽崔恕的《公冶長》,就叫他孩子
生命輕如羽衣之痛評李健《想念你》
藍色的理想主義評王箏《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一個心跳的距離評王力宏《心跳》
時光密碼溫暖從容評辛曉琪《遇見快樂》
情臻濃時雲淡風輕評毛寧《十二種毛寧》
他們這樣說……
後記
掀起流行音樂的一場革命評羅大佑《之乎者也》
唱出故事與自我的聲音評蘇芮《搭錯車》
“黑色時期”的醒世恆言評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聲音的演員評蔡琴《此情可待》
三毛的音樂傳記評齊豫&潘越雲《回聲》
溫暖世間凡人的心靈評李宗盛《李宗盛作品精選Ⅰ》
平凡小人物的際遇與心情評馬兆駿《我要的不多》
胸前撕開一道傷口的悲情評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
八十年代都市的吉普賽評陳昇《擁擠的樂園》
用生命唱歌評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冷冽的疏離與暖人的光芒評鄭智化《老么的故事》
人間難得有齊豫評齊豫《有沒有這種說法》
在自我的世界裡恣意評齊秦《紀念日》
唱盡紅塵中的情與心評潘越雲《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
一張無與倫比的唱片評黃舒駿《雁渡寒潭》
華語樂壇最好的女聲二重唱評南方二重唱《細說往事不告而別》
詩畫派的經典唱片評周治平《歲月的歌》
如燕盤旋的呼吸評張雨生《大海》
清新雋永的民謠光澤評曾淑勤《情生意動》
質樸的歌聲青澀的情懷評《校園民謠1》
一杯清水和一種聲音的感動評老狼《戀戀風塵》
沒有時間回首的季節評南方二重唱《走出從前》
都市森林裡的行吟詩行評朴樹《我去2000年》
期待真的會很精彩嗎?評王菲《只愛陌生人》
獨立之聲
一個時代的搖滾樂革命評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原始激情狂野張力評黑豹《黑豹》
中國搖滾史上的一座豐碑評“唐朝”樂隊《唐朝》
讓世界聽到中國搖滾的聲音評《中國火Ⅰ》
黑色夢境的困擾評竇唯《黑夢》
中國最寂寞的傳奇評張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朋克照耀中國評《無聊軍隊》
另外儲存為…!評麥田守望者《SaveAs…》
用吉他說話評李延亮《火星滑雪場》
藍色的衝擊力評杭天《冷水澆頭》
坐看雲起時舒展愁眉評許巍《時光漫步》
激情仍在生命深層澎湃評高旗&超載《生命是一次奇遇》
記住音樂,忽略秘密評鐵風箏《這是我們的秘密》
壞頭腦的音樂旅行評《Badhead1》
“二手玫瑰”往哪兒開評二手玫瑰樂隊《二手玫瑰》
逾時空的音樂旅程評黃大煒《TIME》
一路荊棘,一路春光評朴樹《生如夏花》
政治的歸政治,音樂的歸音樂評羅大佑《美麗島》
一如倒映,一如夢境評許巍《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另類左小祖咒的諷刺抒情評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
二次出走的矛盾,崔健到底該“說”給誰聽?評崔健《給你一點顏色》
永遠在搖晃的詩篇中撥動年青的琴弦評謝天笑與冷血動物《謝天笑X.T.X》
最最遙遠的胡德夫,用生命吟唱的聲音評胡德夫《匆匆》
特立獨行的“黑色音樂”,黃立行,很行!評黃立行《忙與盲》
清甜的Indie音樂美學趣致的輕鬆生活態度評自然卷《C'estLaVie》
下一個音樂潮流,由艾爾肯帶動評艾爾肯《城市之夜》
穿過暗夜的暖流評曹方《遇見我》
他翩然而去,只留下你自己來咋舌評左小祖咒《美國》
泥土的芬芳,大地的情感評蘇陽《賢良》
現代人的糾結與回歸評評鄭鈞《長安長安》
城市生活的情感評林一峰《城市旅人》
果敢女聲堅韌柔情評譚維維《譚某某》
豪氣乾雲叩問人性評唐朝《沉浮》
不合時宜的憂傷評蔣明《再見北方》
憂傷是我看你的眼評逃跑計畫《世界》
勁熱流行
走偏鋒的人評李泉《走鋼索的人》
讓玫瑰花蕾在天堂開放評筠子《春分立秋冬至》
一幅精美音樂畫卷評紀如《寂寞的自由》
絢麗成熟美,如蛻變的美麗蝴蝶評許茹芸《雲且留住》
時空的倒向旅行評李健《似水流年》
有一種東西叫情懷,回到六十年代評劉歡《六十年代生人》
《雨生歡禧城》:最後的天籟之音
青春流逝的味道評童安格《青春手卷》
進步,還是墮落的開始?評王菲《將愛》
除了陳奕迅,香港樂壇還能有誰讓人驚艷?評陳奕迅《七》
親愛的丁薇,寂寞的傳奇?評丁薇《親愛的丁薇》
動聽的堅持評梁靜茹《燕尾蝶》
青春的追索與迷惘評水木年華《70.80》
聽到幸福的味道評葉蓓《幸福深處》
時代症候的最佳註解評田震《38.5℃》
男人三十成熟大氣評羽泉《三十》
綠茶一般的城市新民謠評曹卉娟《玻璃杯》
再見了,喀什噶爾的胡楊評刀郎《喀什噶爾胡楊》
城市民謠直抵人心評易桀齊《一整片天空》
死了再死,錯了再錯;哪個是你,哪個是我?評莫文蔚《L!VEIS…KarenMok》
陳楚生,失去與尋找之間評陳楚生《原來我一直都不孤單》
聽崔恕的《公冶長》,就叫他孩子
生命輕如羽衣之痛評李健《想念你》
藍色的理想主義評王箏《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一個心跳的距離評王力宏《心跳》
時光密碼溫暖從容評辛曉琪《遇見快樂》
情臻濃時雲淡風輕評毛寧《十二種毛寧》
他們這樣說……
後記
序言
(序) 是否好聽,是否感動
文/金兆鈞(《人民音樂》常務副主編、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王磊打來電話,問我可不可以為他的新書《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作序,我當然說可以。他說發給你目錄和部分文章可不可以,我說最好給我全書電子版,因為老實講,我看他的文章並不多,當然希望一窺全豹,才能有話可說。
洋洋12 萬言,近百張碟評,終於讓我找到幾句切入點:“我已經記不清楚我寫了多少可以稱其為所謂‘樂評’的文字,寫得越多我越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因為在這個試圖用文字來為音樂做某些註腳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其實音樂之於每個人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所有的技術、製作、元素、風格、包裝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對你而言是否好聽,是否感動。”這段話如果讓我寫,會是一模一樣。
我也已經記不清楚我寫了多少可以稱其為所謂“樂評”的文字,寫得越多我也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以至於近年來越寫越少。套句話說:每當我沉默的時候,我感到充實;每當我坐在電腦前寫下題目,便感到深深的空虛。
我同樣越來越發現,其實音樂之於每個人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所有的技術、製作、元素、風格、包裝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對你而言是否好聽,是否感動。這同樣體現在王磊的選材和寫作中。
30 多年來,華語流行歌曲的創作也算汗牛充棟,從中選擇百張以立論,當然選擇本身就是論者審美觀的體現,亦可從中窺探出論者的生活和情感歷程,所謂文如其人是也。
於是,從選擇的唱片上,可以看到王磊視野的關注和偏好所在。“回眸經典”這一部分的曲目應該是他的青春啟蒙,有些“高山仰止”的敬重;“獨立之聲”是他的精神支柱,表達著對一種人生姿態的認同;“勁熱流行”是他的審美閾限,挑剔中也有平和也有寬容。唯有一點,對於80 年代內地“西北風”時期和94’新生代時期的作品幾乎付諸闕如,這也暗中表現了王磊的一種態度。我想他不會是“視而不見”,倒可能是“聽而不聞”——順便說說,與王磊同代的樂評人似乎在這些曲目的選擇上頗有共性,正與我相反。從表面上看,這有“代溝”的問題,從深層看,是幾十年來港台流行音樂文化與內地流行音樂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中極為複雜的社會學問題。每一個《紅樓夢》讀者的眼中都有一個林黛玉,每一個《王子復仇記》的觀眾眼中也都有一個哈姆雷特。王磊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相信不同年代的讀者也會在讀此書的時候和我一樣會在心裡認同著並否決著。
寫樂評的人基本上都會碰到兩個悖論。一個悖論是立場和聽覺的矛盾,例如如果站在搖滾立場上,有些作品其實聽覺上並不入耳入心,常常也會尊重“立場”;另一個悖論是行當和個性的矛盾,例如如果站在媒體角度上——樂評人總要有媒體平台——不能視而不見,而心裡大罵神馬東西的時候不免也要敷衍。當然,還有一個“只論關係,不管是非”的悖論此處姑且不論。對此如何處理就要看個人的“經營”之道。王磊的評論我覺得有一點可以稱道,就是大多還是出於真性情,並不圓滑或吞吞吐吐,也不輕易上綱上線以示高深,更多的倒是有點外圓內方、綿里藏針。是王磊生性如此還是狡猾?讀者自有分辨。
“耳聽為實”是讀完書稿另一個感慨之處,可以看出,王磊在這些年來用心聆聽了大批的唱片。寫樂評當然要聽唱片,但說實在的,僅就華語唱片來說,這些年就算不景氣,出版量還是驚人的,比如去年“唱片已死”的情況下,內地也照樣出了好幾百張。所以,拿出時間聽唱片也是一份功夫,再要辨析優劣上下更是一份苦勞——誰都知道,指望寫樂評生活至少在內地是要餓死人的。因此,聽並評論著值得尊重,在這基礎上還能集腋成裘,為這似乎龐大光鮮實則步履維艱的產業做些紮實而不求微利的事情固然是作者給自己一份交代,也是為任重道遠的中國流行音樂文化做出了篳路藍縷、鋪路搭橋的實事。
我常常感受到一個樂評人應該“一腳門裡,一腳門外”。所謂“一腳門裡”,就是評論者不能“隔岸觀火”,僅憑純粹聽覺體驗就大發宏論,一定要對音樂界的整體狀況有相當的了解,不然只能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結果除了自娛自樂,業界是不會理會的。所謂“一腳門外”,就是評論者又不能陷入圈子太深,太深了很容易成為某一圈子的代言人而失去了自我。“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給現代知識分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遺產。現代流行音樂不僅需要音樂人千萬次的實踐和摸索,也需要評論者、理論工作者甚至教育工作者的多方合作。王磊在圈中多年,由媒體而實體操盤,做到了“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大概是提醒大家忘卻所謂的“秘密”而關切音樂本身吧!我很認同。正如安徒生說過的:鍍上的金很容易磨掉,豬皮卻永遠留在那裡!
還是用王磊的話做結吧:“其實音樂之於每個人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所有的技術、製作、元素、風格、包裝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對你而言是否好聽,是否感動。”
(序) 對音樂的狂熱 對音樂人的尊重
文/周治平(台灣著名音樂人)
那年剛來北京的第一個晚上,朋友帶我去K 歌坊跟一些音樂圈的人以歌會友,黑乎乎的空間裡,也沒太搞得清楚這些朋友能幹什麼會幹什麼,只知道他們之中有好幾個人都曾在同一個雜誌社混過,並且都有一個挺嚇人的頭銜——“樂評人”。
我從未跟“樂評人”交過朋友,總以為這些所謂的“樂評人”都是一些占著媒體平台 , 憑兩片嘴皮指東罵西的、牙尖嘴利的傢伙,事實上在台灣的幾次被所謂“樂評人”修理得體無完膚的經驗,還像根扎進骨頭裡的針,時不時讓我冷不防地揪著疼。
仿佛是為了平撫我的情緒似的,那天也在座的王磊自我介紹的時候笑呵呵地強調,他只
是一個“曾經的樂評人”。
真正跟王磊熟稔是幾年後的事了,那個時候的他已經從一個“曾經的樂評人”轉而成為一個在音樂產業里翻江倒海的一號人物了。從演唱會的籌辦、唱片的企劃、大型活動的推動到媒體的主管……仿佛到處都有他的身影,而我也逐漸地對王磊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
怎么去形容王磊呢?
在他豪邁的外表下,有著狂狷的書生氣質;在他彬彬有禮的態度里,藏著一絲不苟的行事風格。而他無論在任何崗位上的做人處事,你都看得到他對這個產業的堅持。
現在,這個“曾經的樂評人”又要回過頭把他的這些樂評文字集結成冊了,而再次審視王磊的樂評,你可以從他對華語流行音樂資料收集的豐富、細膩的整理和精闢的理解里,發現他對音樂的狂熱,和對音樂人的尊重!
我想,真正支持他在這個音樂產業的核心,也就是這份狂熱和尊重吧!
(序) 曾經,我們的熱忱
文/胡赳赳(詩人、《新周刊》副主編)
我對樂評人王磊常懷有一種心有戚戚的態度。因為我們都是七十年代生人。我從他身上能看到一種熱忱,而那種熱忱是我曾具備的,但後來在某一段時間又丟失了。這或許是“70 後”
共同的熱忱:夢想用一種獨立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體現自我的價值,付出自己的真愛。正是在這種熱忱的感召下,王磊以一種理想主義的方式生活在北京,在紫竹院那邊上大學,然後又在天賦的引導下,幾乎沒有任何障礙,一步跨入音樂界。於是,他需要不停地跟人解釋:我不是廣州那個搞搖滾的王磊,我是北京寫樂評的王磊;我不是那個長頭髮的高曉松,雖然我的頭髮也很長,但我叫王磊,我跟高曉松是長得有點像,但我比他帥一點點……
20 世紀90 年代,正是中國原創音樂的爆發期,或許,歷史再也不會有這種給予流行音樂的際遇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初現,商業規則正在形成,人們壓抑的情緒得到了普遍的宣洩和釋放,人們有了錢,需要娛樂,也需要精神的指引,人們想找回自我,但又在尋找偶像,或者,尋找同類;唱片工業漸漸有了氣候,儘管其中充斥著江湖氣,演出市場龍蛇混雜,各種名利與恩怨混雜其中,人性的得失、哥們兒的衝突、成功的誘惑,有時像天方夜譚,卻時刻都在往戲劇性的發向發展,沉沉浮浮,各有轉歸;那時,網際網路和盜版還未顯示出扼殺唱片業的威力,一切都似乎是客客氣氣的風平浪靜,可以功成名就,可以醇酒美人,看起來,這真是個不錯的行業。
一個懷才的少年,就這樣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圈子。上大學時,他就開始了自由撰稿人的經歷,為各個媒體寫關於音樂評論的文章,這幾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礎——儘管在他光榮地成為IT 職業經理人之後,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另一個寫作者的身份。
那所大學本來是要培養他成為老師,但這,對於一位有追求的年輕人而言,世界剛剛在面前打開,“一切都是嶄新的”。那時北京是一個有活力的城市,北方的陽光透亮,打在物華天寶的商場櫥窗上,物質散發出迷人的魅力,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用才華換取自己的安身立命,是無數憧憬都市生活、追逐夢想的年輕人的選擇。
直到現在,年近中年的王磊在他質樸、熱情的外表之下,依然保持著他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他會購買自己所喜歡的國外球隊的服裝,每次出國都要買唱片,使用在香港無印良品尋覓的手感質樸的長款錢包,閒暇時則一定要去有意思的地方吃飯,甚至連度假,他也精心地策劃和安排。
這正是他的長處,對生活興致勃勃,充滿著樂趣,也洋溢著活力。一如他願意無私地援助和與朋友分享一樣,他在生活層面與工作層面也因其極大的付出和努力而蒸蒸日上。
他慢慢躋身成為一個成功者,他的車子和房子也在一步步升級中。這實在是箇中國版的美國夢,它一定能激勵著樂評人前仆後繼地進入這個行業。
但顯然這些外在的顯示並不能勾勒他的全部。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王磊就與中國原創音樂的發展在一起跳動,他既是一個冷靜的、拉開距離的旁觀者,但同時又是一個熱心的、全身心投入的參與者。
他似乎人緣極好,大約也有一個消化能力極強的胃。所以,“親愛的壞品味”在他這裡不發生作用。他可以從毛寧到羅大佑,從反差極大的東方神起到左小祖咒,在他合作過的藝人里,他將他們“一網打盡”。在音樂產業鏈中,除了站到前台扮演歌手以及在錄音棚里幹活之外,他幾乎是一個音樂專業之外的全方位的音樂幕後人士,從企劃、文案、推廣、演出、監製到參
與製作。
這一切緣於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以及不俗的音樂鑑賞能力,永遠能說出清晰、具有判斷力而且可執行的話語來。使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參與了不下39 張中國重要唱片的製作過程以及近10 場令人難忘的演唱會。
正是由於出色的溝通及執行能力,人們往往極易忽略他的“看家本領”——樂評。這多少讓他有點黯然神傷。而朋友們對他的才華是有著充分認知的,他為李健的一首歌取名叫《風吹麥浪》,這首歌后來成為李健最廣為人知的歌曲之一。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儘管不是一個音樂人,王磊卻將自己的一顆心完全交付給了音樂。音樂引導他進入了社會、進入了圈層,引導他的每一個職業、下一個職業。也是音樂,使他與一些女人漸行漸遠,而與命定的女人最終相逢——她化身成為一個音樂編輯來到他身邊。是的,朋友圈裡都知道他上《非誠勿擾》的那一次,他和女嘉賓沒有牽手,他在現場流淚了,他說他“始終相信真愛的存在”,這一次刷新了這個火爆的相親節目的收視率。是音樂一次又一次地陪伴他,度過不為人知的夜晚,使他的心靈獲得無上的安寧和拯救。從某種程度來說,音樂就是他的信仰。而樂評,僅僅是他對信仰的描摹。
在這篇文章中,我忽略了音樂,卻讓大家記住了一些秘密。但打開王磊的新書《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卻讓我的時光停頓了。有整個上午,我未能寫下一行字,沉浸在他的樂評中,任他的文字與信息量衝擊著我的記憶與神經。
那些勾起我記憶的唱片,再次從王磊的筆下湧出,激活了一個人“疲憊的英雄夢想”。我又一次與羅大佑、鄭智化等少年時期的偶像為伍,也遙想蔡琴、陳昇、趙傳等重要音樂家的今昔風範,還有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奪目的名字和悅耳的歌曲,足以使淚水打濕雙眼。塵煩勞事,皆都遠去。
還有一些朋友的名字出現其上,如音樂人許巍和李健,還有老狼和葉蓓,我幾乎能肯定地辨認出他們的“心路歷程”,是如何在這個人世間闖蕩,並最終找到自己安寧的領地。這是王磊出其不意地獻給我們的一份禮物。有的人,用歌聲來回答世界;有的人,則是用熱忱和文字。
我們足以忽略王磊所有曾有過的世俗身份(它更像是一長串個人經歷的履歷:樂評人、唱片企劃人、演出策劃人、記者、星文唱片/ 中唱藝能副總、選秀節目評審、網易娛樂中心主編、網易音樂高級總監),使他能夠全然而然地把他的熱忱再一次帶到我們中間來。
熱忱是才華的火焰,也是藝術的助燃劑。如同我們身處的污染環境一樣,21 世紀初期的中國原創音樂也發展到了一個最艱難的時刻,選秀與機制的萎靡、環境的制約等,一起扼殺了音樂家們的創造力。三十年來,那個時代音樂大師們的聲音還在空中迴蕩、在網際網路上迴蕩,而新的音樂大師仍然在發展與進化的迷途之中。他們仍未到來。
但如果我們再熱忱一點呢?把冷漠和麻木扔開,把感動和知覺拾起,像王磊一樣的熱忱呢?僅僅是只管付出而不問收穫,用自己的溫度和熱度去溫暖和點燃別人呢?
——也許,我們應該回到“王磊式的熱忱”。
(序) “聽見”畫面
文/華少(浙江衛視主持人)
總是會遇到各種情緒的不是嗎?當然了,絕大部分情緒都無法安全地找人來傾訴。一來,我們並不敢那么誠實而且充分地暴露自己;再來,說了也不見得真的有人都能夠了解。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交軟體越來越發達的現在,而我們的內心卻越像是一個精神的自慰愛好者。
所以,我們總是需要音樂的。
當一個個熟悉的陌生人幫我們哼唱旋律的時候,好像自己忽然能和自己對話了,總好像有那么幾首歌,讓人自私地認為,它就是為自己寫的。也許是為了一段不能啟齒的往事,或者為了自己不忿兒的現在,也可能是為了正在隱藏的那份對未來的野心和嚮往。
你已經遇到那幾首歌了嗎?或者,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都還在尋找?
其實,流行音樂之於我們的生活像極了呼吸之於生命。只有在跑步時,呼吸才被生命重視;只要在需要時,音樂就會不自覺地在嘴邊哼唱。它和我們的默契,幾乎讓我們自己都常常吃驚!原來,和這首歌居然好久不見,還那么熟悉。
在王磊《忽略秘密,記住音樂》這本書里,我似乎就讀到了那些被我錯過、被我遺忘、被我好久不見的詞句。
王磊是一位有些可怕的流行音樂活字典。通常我們是不太敢和他聊關於音樂的回憶的,常常不經意地那么一點點線索流露,就會輕易地被他把整個故事扯出來,自己就像是一個被他扒光了衣服的國王,好容易編制好的偽裝瞬間就崩塌。於是只有把他徹底灌醉,渴望酒精能讓他記憶混亂,可惜通常先醉的也都是我們。所以,只有和他成為好朋友,盼望友情能敦促他保守好那些秘密。
還好,這次他是用文字的方式來彌補我們對音樂的錯過。這次,我們和他的對話是單向的,是絕對安全的。如果可能,我認為讀這本書最好的方式是先從網易雲音樂中將整個書里提到的歌先下載到手機里,自己戴上耳機,然後隨著音樂再開始那一個個故事的鋪陳開來。若沒有聽覺,回憶和想像是會少點線索的;若沒有故事,音樂和感動就缺少了出處和來由。我們單向地被人牽扯情緒,在自己的小空間裡安全地向自己暴露真實,恍然大悟地了解遺憾和錯過,多么過癮啊!對了,最好和自己再喝上那么一點。
對了,千萬別錯過筠子的那三首歌,相信我,那是絕不應該錯過的。
(序) 好人王磊
文/劉洋(深圳音樂廣播製片人)
第一次見王磊,是在北京後海的一間酒吧。那是個冬天的晚上,我在銀錠橋邊溜達,迎面碰見李健。李健二話不說,拉著我就往一家酒吧走。第一,那兒有一新疆樂隊演出,建議我看看;第二,正好介紹我認識一個他的好朋友。那天很冷,我又不喝酒,在酒吧里蜷縮著,音樂不錯,但他那好朋友遲到了很久,我就乾坐著,跟李健不鹹不淡地聊天。終於,一個長發大臉青年沖了進來,語速極快地道歉:不好意思啊!來晚了來晚了。大概也就是一分鐘之後,他遞給我一張名片,上書——某某唱片副總經理王磊。其實我常在TOM 音樂上看此人寫的樂評,但出於矜持,假裝第一次知道:喔,你好!我是劉洋。其實內心竊喜,因為這人的樂評寫得很有水平,我早想結識他了,但包括李健初始提起他的時候,我都裝得漫不經心。這都是裝的。
第二次見王磊,是在世紀劇院,許曉峰邀我去看《兩岸民歌三十年演唱會》。那天全北京的文藝中青年都去了,還第一次見到活的王三表。我和鄭洋坐一起,右邊隔一過道就坐著一位長發飄飄酷比老狼跟高曉松的年輕人,不時拿手絹擦眼淚,隱約可見手絹上書一行娟秀小字:著名樂評人——王磊。後來我跟他提起過這個情節,他一直不承認。
第三次見到王磊,是2008 年的春天了,李健請我去看他在北京星光現場的演唱會,進門時,王磊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並塞給我一件Kappa 的毛背心,說北京冷,這是贊助商送的,一定穿啊!王磊是那次演出的總導演,後來中場的時候,我出來抽菸,看見王導坐在一堆毛背心上,累得說不出話。
第四次見到王磊,是我去北京談後來未遂的深圳國際流行音樂節的合作事宜。見了很多人,有餐飯是跟金兆鈞和王磊吃的,在簋街的花家怡園。晚飯結束之後,王磊送我去一個特別偏僻的地方,去見約好的黃燎原。路上,他開始慢慢地跟我講他的故事,語速第一次放慢。但坦白講,我沒能聽得特別仔細,因為工作太多,心很亂,所以,並沒有給他什麼實質性的建議。也許他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建議,只是需要一個傾聽者,我趕上了。但那些內容我都記住了。
王磊要出樂評集了,他第一個就想到我,必須得為他寫點什麼。我一直在想關於我和王磊認識的路線圖,但怎么都想不起來我倆是怎么認識的了。他說第五次我們就是在首都機場一起去以色列旅行了,我也信以為真,因為我的記憶力實在不好。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王磊跟我提到的第五次見面,其實並不是在首都機場,但為什麼他沒想起來呢,因為那次他喝多了,而且大醉!第五次見到王磊,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當時在場的應該有十數名男男女女,但看得出來都是來陪王磊的,因為彼此看來都不大熟悉,他們唯一熟悉的共同點就是埋單的王磊。以前王磊是不喝酒的,但那天他特別張狂,聲音特別大地隔著桌子端著啤酒對我狂喊:誰說男人不會失戀,誰說男人不會難受,我就告訴你了劉老師,男人失戀了也難受!看著,我敬你一杯!說完,咕咚一紮又進去了。王磊那天喝得極頹,在南鑼鼓巷的街上大段背誦了很多周治平的歌詞,比如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有沒有機會重來一次月光與星子玫瑰花瓣和雨絲溫柔的誓言美夢和纏綿的詩。那種絕望響徹夜空,如同一個遊俠要告別江湖,隱退南山。
第六次才是首都機場,我們一起去以色列看音樂節和旅行。當然這中間我們在MSN 和電話上已經無比熟悉了,包括各種業務的合作。當初他在選擇網易和另外一家大公司作為工作目標的時候,還特意問過我的意見,我認為他比較信任我。後來的事,大家都比較了解了,包括我們“單眼團”的各位成員。我不在北京的時候,王磊一般會擔任策劃和組織者的角色,號召大家聚餐開會什麼的。很熱心,也很細緻。
《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一個北京好人的音樂生活,你值得去體會。
文/金兆鈞(《人民音樂》常務副主編、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王磊打來電話,問我可不可以為他的新書《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作序,我當然說可以。他說發給你目錄和部分文章可不可以,我說最好給我全書電子版,因為老實講,我看他的文章並不多,當然希望一窺全豹,才能有話可說。
洋洋12 萬言,近百張碟評,終於讓我找到幾句切入點:“我已經記不清楚我寫了多少可以稱其為所謂‘樂評’的文字,寫得越多我越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因為在這個試圖用文字來為音樂做某些註腳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其實音樂之於每個人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所有的技術、製作、元素、風格、包裝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對你而言是否好聽,是否感動。”這段話如果讓我寫,會是一模一樣。
我也已經記不清楚我寫了多少可以稱其為所謂“樂評”的文字,寫得越多我也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以至於近年來越寫越少。套句話說:每當我沉默的時候,我感到充實;每當我坐在電腦前寫下題目,便感到深深的空虛。
我同樣越來越發現,其實音樂之於每個人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所有的技術、製作、元素、風格、包裝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對你而言是否好聽,是否感動。這同樣體現在王磊的選材和寫作中。
30 多年來,華語流行歌曲的創作也算汗牛充棟,從中選擇百張以立論,當然選擇本身就是論者審美觀的體現,亦可從中窺探出論者的生活和情感歷程,所謂文如其人是也。
於是,從選擇的唱片上,可以看到王磊視野的關注和偏好所在。“回眸經典”這一部分的曲目應該是他的青春啟蒙,有些“高山仰止”的敬重;“獨立之聲”是他的精神支柱,表達著對一種人生姿態的認同;“勁熱流行”是他的審美閾限,挑剔中也有平和也有寬容。唯有一點,對於80 年代內地“西北風”時期和94’新生代時期的作品幾乎付諸闕如,這也暗中表現了王磊的一種態度。我想他不會是“視而不見”,倒可能是“聽而不聞”——順便說說,與王磊同代的樂評人似乎在這些曲目的選擇上頗有共性,正與我相反。從表面上看,這有“代溝”的問題,從深層看,是幾十年來港台流行音樂文化與內地流行音樂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中極為複雜的社會學問題。每一個《紅樓夢》讀者的眼中都有一個林黛玉,每一個《王子復仇記》的觀眾眼中也都有一個哈姆雷特。王磊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相信不同年代的讀者也會在讀此書的時候和我一樣會在心裡認同著並否決著。
寫樂評的人基本上都會碰到兩個悖論。一個悖論是立場和聽覺的矛盾,例如如果站在搖滾立場上,有些作品其實聽覺上並不入耳入心,常常也會尊重“立場”;另一個悖論是行當和個性的矛盾,例如如果站在媒體角度上——樂評人總要有媒體平台——不能視而不見,而心裡大罵神馬東西的時候不免也要敷衍。當然,還有一個“只論關係,不管是非”的悖論此處姑且不論。對此如何處理就要看個人的“經營”之道。王磊的評論我覺得有一點可以稱道,就是大多還是出於真性情,並不圓滑或吞吞吐吐,也不輕易上綱上線以示高深,更多的倒是有點外圓內方、綿里藏針。是王磊生性如此還是狡猾?讀者自有分辨。
“耳聽為實”是讀完書稿另一個感慨之處,可以看出,王磊在這些年來用心聆聽了大批的唱片。寫樂評當然要聽唱片,但說實在的,僅就華語唱片來說,這些年就算不景氣,出版量還是驚人的,比如去年“唱片已死”的情況下,內地也照樣出了好幾百張。所以,拿出時間聽唱片也是一份功夫,再要辨析優劣上下更是一份苦勞——誰都知道,指望寫樂評生活至少在內地是要餓死人的。因此,聽並評論著值得尊重,在這基礎上還能集腋成裘,為這似乎龐大光鮮實則步履維艱的產業做些紮實而不求微利的事情固然是作者給自己一份交代,也是為任重道遠的中國流行音樂文化做出了篳路藍縷、鋪路搭橋的實事。
我常常感受到一個樂評人應該“一腳門裡,一腳門外”。所謂“一腳門裡”,就是評論者不能“隔岸觀火”,僅憑純粹聽覺體驗就大發宏論,一定要對音樂界的整體狀況有相當的了解,不然只能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結果除了自娛自樂,業界是不會理會的。所謂“一腳門外”,就是評論者又不能陷入圈子太深,太深了很容易成為某一圈子的代言人而失去了自我。“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給現代知識分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遺產。現代流行音樂不僅需要音樂人千萬次的實踐和摸索,也需要評論者、理論工作者甚至教育工作者的多方合作。王磊在圈中多年,由媒體而實體操盤,做到了“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大概是提醒大家忘卻所謂的“秘密”而關切音樂本身吧!我很認同。正如安徒生說過的:鍍上的金很容易磨掉,豬皮卻永遠留在那裡!
還是用王磊的話做結吧:“其實音樂之於每個人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所有的技術、製作、元素、風格、包裝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對你而言是否好聽,是否感動。”
(序) 對音樂的狂熱 對音樂人的尊重
文/周治平(台灣著名音樂人)
那年剛來北京的第一個晚上,朋友帶我去K 歌坊跟一些音樂圈的人以歌會友,黑乎乎的空間裡,也沒太搞得清楚這些朋友能幹什麼會幹什麼,只知道他們之中有好幾個人都曾在同一個雜誌社混過,並且都有一個挺嚇人的頭銜——“樂評人”。
我從未跟“樂評人”交過朋友,總以為這些所謂的“樂評人”都是一些占著媒體平台 , 憑兩片嘴皮指東罵西的、牙尖嘴利的傢伙,事實上在台灣的幾次被所謂“樂評人”修理得體無完膚的經驗,還像根扎進骨頭裡的針,時不時讓我冷不防地揪著疼。
仿佛是為了平撫我的情緒似的,那天也在座的王磊自我介紹的時候笑呵呵地強調,他只
是一個“曾經的樂評人”。
真正跟王磊熟稔是幾年後的事了,那個時候的他已經從一個“曾經的樂評人”轉而成為一個在音樂產業里翻江倒海的一號人物了。從演唱會的籌辦、唱片的企劃、大型活動的推動到媒體的主管……仿佛到處都有他的身影,而我也逐漸地對王磊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
怎么去形容王磊呢?
在他豪邁的外表下,有著狂狷的書生氣質;在他彬彬有禮的態度里,藏著一絲不苟的行事風格。而他無論在任何崗位上的做人處事,你都看得到他對這個產業的堅持。
現在,這個“曾經的樂評人”又要回過頭把他的這些樂評文字集結成冊了,而再次審視王磊的樂評,你可以從他對華語流行音樂資料收集的豐富、細膩的整理和精闢的理解里,發現他對音樂的狂熱,和對音樂人的尊重!
我想,真正支持他在這個音樂產業的核心,也就是這份狂熱和尊重吧!
(序) 曾經,我們的熱忱
文/胡赳赳(詩人、《新周刊》副主編)
我對樂評人王磊常懷有一種心有戚戚的態度。因為我們都是七十年代生人。我從他身上能看到一種熱忱,而那種熱忱是我曾具備的,但後來在某一段時間又丟失了。這或許是“70 後”
共同的熱忱:夢想用一種獨立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體現自我的價值,付出自己的真愛。正是在這種熱忱的感召下,王磊以一種理想主義的方式生活在北京,在紫竹院那邊上大學,然後又在天賦的引導下,幾乎沒有任何障礙,一步跨入音樂界。於是,他需要不停地跟人解釋:我不是廣州那個搞搖滾的王磊,我是北京寫樂評的王磊;我不是那個長頭髮的高曉松,雖然我的頭髮也很長,但我叫王磊,我跟高曉松是長得有點像,但我比他帥一點點……
20 世紀90 年代,正是中國原創音樂的爆發期,或許,歷史再也不會有這種給予流行音樂的際遇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初現,商業規則正在形成,人們壓抑的情緒得到了普遍的宣洩和釋放,人們有了錢,需要娛樂,也需要精神的指引,人們想找回自我,但又在尋找偶像,或者,尋找同類;唱片工業漸漸有了氣候,儘管其中充斥著江湖氣,演出市場龍蛇混雜,各種名利與恩怨混雜其中,人性的得失、哥們兒的衝突、成功的誘惑,有時像天方夜譚,卻時刻都在往戲劇性的發向發展,沉沉浮浮,各有轉歸;那時,網際網路和盜版還未顯示出扼殺唱片業的威力,一切都似乎是客客氣氣的風平浪靜,可以功成名就,可以醇酒美人,看起來,這真是個不錯的行業。
一個懷才的少年,就這樣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圈子。上大學時,他就開始了自由撰稿人的經歷,為各個媒體寫關於音樂評論的文章,這幾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礎——儘管在他光榮地成為IT 職業經理人之後,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另一個寫作者的身份。
那所大學本來是要培養他成為老師,但這,對於一位有追求的年輕人而言,世界剛剛在面前打開,“一切都是嶄新的”。那時北京是一個有活力的城市,北方的陽光透亮,打在物華天寶的商場櫥窗上,物質散發出迷人的魅力,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用才華換取自己的安身立命,是無數憧憬都市生活、追逐夢想的年輕人的選擇。
直到現在,年近中年的王磊在他質樸、熱情的外表之下,依然保持著他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他會購買自己所喜歡的國外球隊的服裝,每次出國都要買唱片,使用在香港無印良品尋覓的手感質樸的長款錢包,閒暇時則一定要去有意思的地方吃飯,甚至連度假,他也精心地策劃和安排。
這正是他的長處,對生活興致勃勃,充滿著樂趣,也洋溢著活力。一如他願意無私地援助和與朋友分享一樣,他在生活層面與工作層面也因其極大的付出和努力而蒸蒸日上。
他慢慢躋身成為一個成功者,他的車子和房子也在一步步升級中。這實在是箇中國版的美國夢,它一定能激勵著樂評人前仆後繼地進入這個行業。
但顯然這些外在的顯示並不能勾勒他的全部。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王磊就與中國原創音樂的發展在一起跳動,他既是一個冷靜的、拉開距離的旁觀者,但同時又是一個熱心的、全身心投入的參與者。
他似乎人緣極好,大約也有一個消化能力極強的胃。所以,“親愛的壞品味”在他這裡不發生作用。他可以從毛寧到羅大佑,從反差極大的東方神起到左小祖咒,在他合作過的藝人里,他將他們“一網打盡”。在音樂產業鏈中,除了站到前台扮演歌手以及在錄音棚里幹活之外,他幾乎是一個音樂專業之外的全方位的音樂幕後人士,從企劃、文案、推廣、演出、監製到參
與製作。
這一切緣於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以及不俗的音樂鑑賞能力,永遠能說出清晰、具有判斷力而且可執行的話語來。使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參與了不下39 張中國重要唱片的製作過程以及近10 場令人難忘的演唱會。
正是由於出色的溝通及執行能力,人們往往極易忽略他的“看家本領”——樂評。這多少讓他有點黯然神傷。而朋友們對他的才華是有著充分認知的,他為李健的一首歌取名叫《風吹麥浪》,這首歌后來成為李健最廣為人知的歌曲之一。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儘管不是一個音樂人,王磊卻將自己的一顆心完全交付給了音樂。音樂引導他進入了社會、進入了圈層,引導他的每一個職業、下一個職業。也是音樂,使他與一些女人漸行漸遠,而與命定的女人最終相逢——她化身成為一個音樂編輯來到他身邊。是的,朋友圈裡都知道他上《非誠勿擾》的那一次,他和女嘉賓沒有牽手,他在現場流淚了,他說他“始終相信真愛的存在”,這一次刷新了這個火爆的相親節目的收視率。是音樂一次又一次地陪伴他,度過不為人知的夜晚,使他的心靈獲得無上的安寧和拯救。從某種程度來說,音樂就是他的信仰。而樂評,僅僅是他對信仰的描摹。
在這篇文章中,我忽略了音樂,卻讓大家記住了一些秘密。但打開王磊的新書《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卻讓我的時光停頓了。有整個上午,我未能寫下一行字,沉浸在他的樂評中,任他的文字與信息量衝擊著我的記憶與神經。
那些勾起我記憶的唱片,再次從王磊的筆下湧出,激活了一個人“疲憊的英雄夢想”。我又一次與羅大佑、鄭智化等少年時期的偶像為伍,也遙想蔡琴、陳昇、趙傳等重要音樂家的今昔風範,還有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奪目的名字和悅耳的歌曲,足以使淚水打濕雙眼。塵煩勞事,皆都遠去。
還有一些朋友的名字出現其上,如音樂人許巍和李健,還有老狼和葉蓓,我幾乎能肯定地辨認出他們的“心路歷程”,是如何在這個人世間闖蕩,並最終找到自己安寧的領地。這是王磊出其不意地獻給我們的一份禮物。有的人,用歌聲來回答世界;有的人,則是用熱忱和文字。
我們足以忽略王磊所有曾有過的世俗身份(它更像是一長串個人經歷的履歷:樂評人、唱片企劃人、演出策劃人、記者、星文唱片/ 中唱藝能副總、選秀節目評審、網易娛樂中心主編、網易音樂高級總監),使他能夠全然而然地把他的熱忱再一次帶到我們中間來。
熱忱是才華的火焰,也是藝術的助燃劑。如同我們身處的污染環境一樣,21 世紀初期的中國原創音樂也發展到了一個最艱難的時刻,選秀與機制的萎靡、環境的制約等,一起扼殺了音樂家們的創造力。三十年來,那個時代音樂大師們的聲音還在空中迴蕩、在網際網路上迴蕩,而新的音樂大師仍然在發展與進化的迷途之中。他們仍未到來。
但如果我們再熱忱一點呢?把冷漠和麻木扔開,把感動和知覺拾起,像王磊一樣的熱忱呢?僅僅是只管付出而不問收穫,用自己的溫度和熱度去溫暖和點燃別人呢?
——也許,我們應該回到“王磊式的熱忱”。
(序) “聽見”畫面
文/華少(浙江衛視主持人)
總是會遇到各種情緒的不是嗎?當然了,絕大部分情緒都無法安全地找人來傾訴。一來,我們並不敢那么誠實而且充分地暴露自己;再來,說了也不見得真的有人都能夠了解。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交軟體越來越發達的現在,而我們的內心卻越像是一個精神的自慰愛好者。
所以,我們總是需要音樂的。
當一個個熟悉的陌生人幫我們哼唱旋律的時候,好像自己忽然能和自己對話了,總好像有那么幾首歌,讓人自私地認為,它就是為自己寫的。也許是為了一段不能啟齒的往事,或者為了自己不忿兒的現在,也可能是為了正在隱藏的那份對未來的野心和嚮往。
你已經遇到那幾首歌了嗎?或者,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都還在尋找?
其實,流行音樂之於我們的生活像極了呼吸之於生命。只有在跑步時,呼吸才被生命重視;只要在需要時,音樂就會不自覺地在嘴邊哼唱。它和我們的默契,幾乎讓我們自己都常常吃驚!原來,和這首歌居然好久不見,還那么熟悉。
在王磊《忽略秘密,記住音樂》這本書里,我似乎就讀到了那些被我錯過、被我遺忘、被我好久不見的詞句。
王磊是一位有些可怕的流行音樂活字典。通常我們是不太敢和他聊關於音樂的回憶的,常常不經意地那么一點點線索流露,就會輕易地被他把整個故事扯出來,自己就像是一個被他扒光了衣服的國王,好容易編制好的偽裝瞬間就崩塌。於是只有把他徹底灌醉,渴望酒精能讓他記憶混亂,可惜通常先醉的也都是我們。所以,只有和他成為好朋友,盼望友情能敦促他保守好那些秘密。
還好,這次他是用文字的方式來彌補我們對音樂的錯過。這次,我們和他的對話是單向的,是絕對安全的。如果可能,我認為讀這本書最好的方式是先從網易雲音樂中將整個書里提到的歌先下載到手機里,自己戴上耳機,然後隨著音樂再開始那一個個故事的鋪陳開來。若沒有聽覺,回憶和想像是會少點線索的;若沒有故事,音樂和感動就缺少了出處和來由。我們單向地被人牽扯情緒,在自己的小空間裡安全地向自己暴露真實,恍然大悟地了解遺憾和錯過,多么過癮啊!對了,最好和自己再喝上那么一點。
對了,千萬別錯過筠子的那三首歌,相信我,那是絕不應該錯過的。
(序) 好人王磊
文/劉洋(深圳音樂廣播製片人)
第一次見王磊,是在北京後海的一間酒吧。那是個冬天的晚上,我在銀錠橋邊溜達,迎面碰見李健。李健二話不說,拉著我就往一家酒吧走。第一,那兒有一新疆樂隊演出,建議我看看;第二,正好介紹我認識一個他的好朋友。那天很冷,我又不喝酒,在酒吧里蜷縮著,音樂不錯,但他那好朋友遲到了很久,我就乾坐著,跟李健不鹹不淡地聊天。終於,一個長發大臉青年沖了進來,語速極快地道歉:不好意思啊!來晚了來晚了。大概也就是一分鐘之後,他遞給我一張名片,上書——某某唱片副總經理王磊。其實我常在TOM 音樂上看此人寫的樂評,但出於矜持,假裝第一次知道:喔,你好!我是劉洋。其實內心竊喜,因為這人的樂評寫得很有水平,我早想結識他了,但包括李健初始提起他的時候,我都裝得漫不經心。這都是裝的。
第二次見王磊,是在世紀劇院,許曉峰邀我去看《兩岸民歌三十年演唱會》。那天全北京的文藝中青年都去了,還第一次見到活的王三表。我和鄭洋坐一起,右邊隔一過道就坐著一位長發飄飄酷比老狼跟高曉松的年輕人,不時拿手絹擦眼淚,隱約可見手絹上書一行娟秀小字:著名樂評人——王磊。後來我跟他提起過這個情節,他一直不承認。
第三次見到王磊,是2008 年的春天了,李健請我去看他在北京星光現場的演唱會,進門時,王磊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並塞給我一件Kappa 的毛背心,說北京冷,這是贊助商送的,一定穿啊!王磊是那次演出的總導演,後來中場的時候,我出來抽菸,看見王導坐在一堆毛背心上,累得說不出話。
第四次見到王磊,是我去北京談後來未遂的深圳國際流行音樂節的合作事宜。見了很多人,有餐飯是跟金兆鈞和王磊吃的,在簋街的花家怡園。晚飯結束之後,王磊送我去一個特別偏僻的地方,去見約好的黃燎原。路上,他開始慢慢地跟我講他的故事,語速第一次放慢。但坦白講,我沒能聽得特別仔細,因為工作太多,心很亂,所以,並沒有給他什麼實質性的建議。也許他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建議,只是需要一個傾聽者,我趕上了。但那些內容我都記住了。
王磊要出樂評集了,他第一個就想到我,必須得為他寫點什麼。我一直在想關於我和王磊認識的路線圖,但怎么都想不起來我倆是怎么認識的了。他說第五次我們就是在首都機場一起去以色列旅行了,我也信以為真,因為我的記憶力實在不好。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王磊跟我提到的第五次見面,其實並不是在首都機場,但為什麼他沒想起來呢,因為那次他喝多了,而且大醉!第五次見到王磊,是在南鑼鼓巷的過客酒吧,當時在場的應該有十數名男男女女,但看得出來都是來陪王磊的,因為彼此看來都不大熟悉,他們唯一熟悉的共同點就是埋單的王磊。以前王磊是不喝酒的,但那天他特別張狂,聲音特別大地隔著桌子端著啤酒對我狂喊:誰說男人不會失戀,誰說男人不會難受,我就告訴你了劉老師,男人失戀了也難受!看著,我敬你一杯!說完,咕咚一紮又進去了。王磊那天喝得極頹,在南鑼鼓巷的街上大段背誦了很多周治平的歌詞,比如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有沒有機會重來一次月光與星子玫瑰花瓣和雨絲溫柔的誓言美夢和纏綿的詩。那種絕望響徹夜空,如同一個遊俠要告別江湖,隱退南山。
第六次才是首都機場,我們一起去以色列看音樂節和旅行。當然這中間我們在MSN 和電話上已經無比熟悉了,包括各種業務的合作。當初他在選擇網易和另外一家大公司作為工作目標的時候,還特意問過我的意見,我認為他比較信任我。後來的事,大家都比較了解了,包括我們“單眼團”的各位成員。我不在北京的時候,王磊一般會擔任策劃和組織者的角色,號召大家聚餐開會什麼的。很熱心,也很細緻。
《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一個北京好人的音樂生活,你值得去體會。
名人推薦
無論是電台DJ用聲音還是樂評人用文字來描述音樂,都是引導我們更好地聆聽音樂。王磊的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是我們可以靜心細讀的一本專業指南,讀他樂評的同時,再用網易雲音樂來聽這本書里提到的唱片,你會發現,音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養分,音樂為我們提供了想像和自由的空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丁磊(網易公司創始人兼CEO)
認識王磊的人都會覺得他真是愛音樂,我也覺得。從他柔和的眼神里,看得見他願意為音樂拚命的決心。每次見面都宛如看到高中時代的自己,特別親切,也總會有點悵然。這是我對王磊的印象。
王磊對待音樂總保留著一份純真,一份執著。像是一生尋找真愛的浪人,卑微但堅定地做著每一份和音樂有關的工作 ,音樂就是他的戀人,我確信。
其實我也想過寫樂評,但僅止於想想而已,總覺得找不到立足點。可是王磊寫起來卻是運轉自如,我相信讀者看起來是很舒適的,輕輕鬆鬆回顧了三十年。從這一點來看,音樂又好像王磊的兄弟,信任而隨意。
我樂意寫點我眼中的王磊,夾雜在書里,算是陪讀吧!
——段鐘潭(滾石唱片公司總經理)
王磊作為專業樂評者,不僅有豐富的聆聽閱歷,還有一顆敏感的心。他以獨特的視角和專業的音樂素養,洞察人心,解析音樂背後流行文化的瞬息萬變;也用平和的心態與讀者展開感同身受的交流。此書總結了華語流行音樂近百張唱片,有條有理地將流行音樂三十年做出了最中肯、最一針見血的評價。這是我推薦此書最重要的理由。
——陳秀男(《大海》、《瀟灑走一回》作曲者及製作人)
我相信,這輩子必定有某一首歌深深地影響了你的人生,或許是在那個懵懂青澀的暗戀中,或許是在那段自以為是的初戀里,或更慘的是被戀人拋棄的狀況外……我相信,三十多年來的華語流行音樂都曾經陪伴著你度過這些幾乎遺忘而又曾經心動的時光。當然,你不需要研究這些音樂的演進,你只需要和我一樣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剩下的就交給王磊和這本書,讓它帶領我們穿梭在回憶的時空中吧!
——莫凡(台灣著名歌手、製作人)
王磊是我的老友,雖然他總在見面時叫我一聲“偶像”,但我非常清楚,這不止是我們老友之間的戲謔與玩笑,更是他對所有音樂人的尊重與肯定。王磊對音樂的了解,一如他的為人風格,內涵寬廣深邃,卻表現得異常謙卑。再如何經歷過輝煌時代的音樂人,都會深刻了解,沒有王磊這樣的重量級知音,我們在創作的路上,永遠是虛無而孤寂的。這本書,不只是他個人的選擇與見解,更是人們想要了解華人流行音樂界前世今生的入殿之門。能成為被他感性分享理性解析的近百位音樂人之一,我深感榮幸。
——黃舒駿(著名歌手、詞曲作家、製作人、演員、導演以及評審,現任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音樂總監)
樂評,一個在音樂人和聽眾的中間人,很像個旁觀者。我們講“觀棋不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旁觀之人可以清醒地看出一方的用意或是一方的未來。我的學弟王磊,一個出色的“旁觀者”,看著這本書聽那些音樂,你會笑容滿面。
——小柯(著名音樂人)
認識十年有餘,見證磊子從傳統媒體轉戰唱片公司,再轉戰到新媒體。音樂,伴隨始終,今樂評集結成書,作為十多年的朋友、業內曾經的拍檔,當然為之欣喜。
內地流行音樂發端至今,轉眼已經三十年。但2012 年“唱片已死”的標題已然躍上各大媒體。而樂評人,作為音樂產業的一種職業稱謂,科爾沁夫笑說是罵人的了。好吧,可我的書架上依舊放著《音像世界》、《通俗歌曲》等音樂雜誌,當然我喜歡的王曉峰等已少有下筆了。而“樂評人王磊”,這個純粹的符號,我想是終結於2004 年左右吧,不得已的改變,但音樂至今還是伴隨著我們各自的人生歷程。
近百張唱片,重溫那個華語原創的黃金時代,為了那些滾燙的音符和溫熱的文字,依然堅信未來還有來者,活著的老骨頭同樣沒這么快倒下。
——劉思齊(中唱藝能音樂/普眾傳媒董事總經理、星文唱片常務副總經理 )
懷念那一批愛音樂的年輕人是如此執著和熱情,不計報酬與名利,視音樂為理想。即便今天如此物質的時代,依然會有那種音樂響起便能激發的豪情。王磊是我認識多年的好友,音樂涉獵極廣,人緣極佳,寫下的關於音樂的文字早已無法統計。而這份近百張唱片的名單,便是他對音樂的一次大浪淘沙,以及交給自己的一份音樂答卷。《忽略秘密,記住音樂》是一種純粹和最初的感動。
——王東(著名節目主持人、電台DJ、專欄作家)
音樂,最奇妙的地方就在於它永遠忠實於你的內心。從這個意義而言,它也是一種社交的工具。它會帶領你找到心有戚戚焉的朋友。就算平時交流不多,但共同的音樂欣賞歷程和不同的音樂欣賞角度,會帶給你心靈交流的愉悅。
我和王磊兄就是這樣的一對朋友。
看到他寫下的這近百張唱片的樂評,自己也仿佛在心裡重溫那些黃金歲月的迴響。雖然自己也入行二十年,但比起王磊兄的勤於筆耕,我還是自覺慚愧的。無論在電視還是在電台,我更多的分享都屬於碎片式的。當然,你可以說,這個時代人們的交流也更趨向於這種方式,只是,它少了一些心理沉澱的力量。唯有文字完整的表達,才能夠讓你感受到時間慢慢醞釀的芬芳。而在讀著王磊兄的樂評集時,我聞到的正是這種久違的味道。
近百張唱片,時間跨度三十年,地域跨度涵蓋整個華人世界,這是一份擔得起歲月的禮物。拆用其中兩篇樂評的標題:一如倒映,一路春光。那是最好的時代留下的聲音財富,那是最好的歲月留下的文字春光。
——林海(著名音樂節目主持人)
王磊可能是音樂圈最活躍的人之一。學生記者出身,畢業就撲向音樂行業,從傳統媒體到唱片公司,從樂評人到網路音樂產品的推手,他涉獵之廣,經歷之豐,堪稱音樂圈的勞模。
儘管一直都知道他精力旺盛,但是在如此奔忙的狀態下,尤其是在掌控著網易雲音樂的研發和運營這么大的一個攤子的同時,他竟然好整以暇地完成這樣一本書,著實讓人驚訝。對於書的內容,以他對音樂的熱愛、流暢的筆觸和對行業的熟絡,我相信一定是言之有物的好東西。在信息碎片化如此嚴重的今天,他的潛心、用心和恆心更值得我們為之擊節!
——詹華(唱片業資深業者、太合麥田CEO)
音樂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它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縮影。它又是一條長河,由上游至下游脈脈相承,終至百花齊放!
——齊秦(著名歌手)
樂評人王磊的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乃王磊作為樂評人多年來對數十萬張音樂專輯所發表之數百萬字樂評中所攫取之精華總成,由當中選取出近百張最具可聽性、價值與意義的專輯及其樂評文章編輯成書。
個人有幸應王磊之邀為本書拙言隻字片語,以為推薦。乍聞此邀之初,心中著實頗有忐忑與是否足夠客觀,以及資歷是否不足之慮。
然有感於王磊多年來對華語流行音樂之高度熱愛及參與的精神所感動,作為一位音樂人,實應對於本書之出版給予最大的支持。
與此共同希望能透過本書與所有關心及熱愛華語流行音樂的朋友分享這些作品最深入、最廣泛的剖析,並期盼屬於稀有書籍類之本書的出版引領下,日後能有更多此類專業書籍不斷推出,為華語流行音樂帶來更多元化的評論,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注入更多的啟發。就讓我們一起《忽略秘密,記住音樂》。
——趙傳(台灣歌手)
樂評人、影評人、唱片企劃人、演出策劃人、選秀評審、音樂總監,這些名頭都屬於一個精力極其充沛、處事極其認真的人——王磊。認識他的這些年我也一直驚詫他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頭銜,頂重要的是,個個都是實至名歸,實在是佩服得緊!
得知王磊出了樂評集,忙不迭第一時間拜讀。細細讀完,讓我這個和音樂打了這么多年交道的人都有種恍然大悟之感,書中對那些我們熟知的音樂和作者進行了抽絲剝繭的精準解讀,原來醉人的音符背後還有那么多逶迤曲折、動人心魄的故事。
筆耕非易事,冷暖寸心知。這樣一個認真的人,嘔心瀝血的作品,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包胡爾查(著名音樂製作人、英皇星藝副總裁)
與王磊相識了十多年,一路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的聽眾與參與者,感慨萬千。
感謝有情用心的王磊用他的文字,幫我們梳理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
解讀這近百張塑造與改變華語流行音樂的唱片,為我們回味三十年華語流行音樂的風貌: 一路荊棘,一路春光。
——胡譯友(華納音樂中國區總經理)
第一次見到王磊老師是我們跟隨南方二重唱去網易錄製節目時,他一頭的長髮,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非常謙和地介紹了自己。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親切溫暖的笑容。
在休息室里聊天的時候,王磊跟兩位南方姐聊起家常,聽他們在聊潘越雲,聊台灣民歌。聽到熟悉的名字,我和秦昊就驚訝地看著他們,覺得好神奇。他們聊天的人都是活在我們隨聲聽、CD 機里的人。那個時候我覺得這些前輩和我們瘋狂迷戀的音樂人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這也是從事音樂行業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之一。
王磊有很多很多的唱片,這在我們剛剛相識的時候,他就“有點”自豪地跟我們“炫耀”過了。由於個人喜好的原因,很多很多我們非常喜歡的專輯都是沒有在內地發行的,聊到這些唱片的時候,王磊都“有點”自豪地告訴我們他有原版CD。王磊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寫樂評和專欄,稿費收入讓他在學生時期就收集了大量的唱片,這一點讓我和秦昊都非常羨慕。在青蔥的年月里,除去風花雪月的愛情,王磊給我們講述的大學時代還有那么多美好的音樂。
音樂是承載記憶的載體,聽到周杰倫、莫文蔚、陳奕迅的一些唱片,我們會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聽著耳機里的音樂,傻傻地對未來幻想的樣子,音樂關掉又走回現實。我光憑著王磊告訴我他有多少張唱片收藏時神采飛揚的表情,就仿佛可以看到他在面對自己整面牆的CD,自己追憶青春的模樣了。這本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的書目里有近百張專輯,看完王磊的樂評,我會重新找來慢慢聽過。有些情感,在年輕時可能無法理解,現在重拾一些回憶,記住音樂里被我們忽略掉的那些秘密。
——張小厚(好妹妹樂隊主唱)
現代人聽音樂唾手可得!這是出生於60 年後的我非常擔憂的,因為你聽到的音樂消化了嗎?了解到音樂傳達的意義了嗎?好吧!那到底感動的程度有多少呢?我最怕只是戴著耳機聽聽而已,也不太會去研究了吧!真的可惜……
華語樂壇三十幾年中這林林總總的唱片累積了無數經典,當然創造了許多傳奇人物!《忽略秘密,記住音樂》這本書選出了近百張唱片,資深樂評人王磊用他專業的見解、細膩的思維、感性的筆觸完成近百篇樂評文章,我只能說謝謝你為華語音樂留下一本難能可貴的音樂紀實,也為後世作為音樂傳承的最佳工具書!
——大南方(台灣著名組合“南方二重唱”主唱)
和王磊結識了二十年,每次見面有其他人在場時,他總是要把我們結識的年份說一遍,從“我們認識了十幾年了”到“我們是認識了二十年的好哥們兒”,從“給哥們兒介紹個對象吧”到“幫哥們兒主持下婚禮吧”,不敢說我見證了他通往幸福的每一步,但其實就是這么回事兒!
作為電台DJ,我們真的很感謝那些默默筆耕的樂評人,因為主持的時候,隨便摘抄兩句都顯得自己超有見地。好的樂評人並不多,王磊自然是首當其衝的那個。今天王磊要出樂評集了,這簡直就是樂迷的福音,全書不僅史料翔實,字裡行間更是充滿文采。近百張專輯的集結,更是對華語樂壇四十年來發展和走向的梳理。
手握一本《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你也可以做DJ 了!
——田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Music Radio音樂之聲資深DJ)
因音樂與王磊相識有十五年了,談笑之間白駒過隙。當年那個在音樂與文字之間追夢奔跑的陽光少年,用十五年的時間證明了他對音樂的真愛,正是這份持久而專注的熱愛、誠懇和感動,才有了今天對於華語歌壇的一份特別“磊”積的梳理和感懷,而在這些繾綣深情的文字里又真實地記錄著你我共同走過的風塵僕僕的青春,那些在無數個夜晚聽得熱淚長流的青春。
——鄭洋(著名DJ)
懂得欣賞才懂得創造,而聆聽比創造更重要。
——有待(INDIE DJ 獨立電台主持人)
上個月碰到一老朋友,曾經是個有名的樂評人,寒暄幾句就開始聊廣告的事兒,後得知,現在已經不乾樂評改做廣告了。臨走前特無奈地感慨:“現在哪兒還有音樂?哪兒還有音樂行業?樂評評歌手長得好看?沒勁!”他的言語似乎過於悲觀了些,但現實卻也真不咋地!
所以,此時的我哥王磊被“映襯”得“蒼勁有力”中帶有些許“掙扎”,又有點兒“視死如歸”的豪邁。當然,這些形容完全是因為太熟絡、太親近,以致可以“肆無忌憚”地打岔。真正用意,是為了以幽默的表現手法去訴說哀傷……
話說回來,我雖然打著“我是歌手”的幌子,事實上,對於音樂,以及音樂種類、表現方式等紛繁複雜的專業知識來說,我算是一個小學生,充其量是有些老天給予的對音樂的特殊感受及敏銳,和爹媽賜予的一副傳遞音樂的嗓子而已。而真正地了解音樂、鑑賞音樂,並且能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去品賞、咀嚼音樂,最後能傳遞給大眾、讓更多人更多地去解讀他們聽到的音樂的其實是——“樂評人”。而現在樂評人或許會被人們遺忘,人們顯然忘記或低估了他們的力量。
對於我這個小學生來說,有太多功課是我沒有完成的。當我一口氣看完哥哥的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曾“遺失”了那么多美好,有那么多唱片我都未曾去感受他們的呼吸、親吻他們的芬芳、揮舞他們的揮舞、失落他們的失落。從字裡行間我就能體會到品享唱片的人對音樂的敬畏、對唱片的珍惜、對音樂人的感同身受。真的真的謝謝《忽略秘密,記住音樂》,還讓我有幸在不同的年紀里去拾起相同的溫暖。
正經地說吧,哥哥你可別做了高管就不做樂評了,你可得在這康莊大道上甩起鍋莊來,甩他個唯我獨尊來!!!
——譚維維(歌者)
樂評不是寫雜文,嚴謹負責而具有專業性在我看來缺一不可。寫樂評的人很多是雜家,但無論你精通多少門類,最重要還是要有一種像做音樂的人對待音樂一樣虔誠的態度,它不是作業,不是論文,當它躍然紙上除了冷靜的分析還需有熾熱的情緒,所以寫樂評的人跟做音樂的人沒有太多不同,我們都應該感謝音樂,是音樂讓我們感知得更為密切,我就認識這樣一位樂評人——王磊。
——丁武(唐朝樂隊主唱、搖滾音樂人)
王磊不是唱歌的,不是畫家,也不是那個鼓手王磊,更不是那個欠我錢的王磊,這個王磊是寫樂評的。中國樂評裡頭只有一個王磊,人緣好,評論筋道,跟我喝多過好多次酒。王磊跟國外的麥可一樣多,請大家不要搞錯。
——左小祖咒(搖滾歌手/藝術家)
王磊說要忘掉秘密,但是多年回頭再讀才發現,他寫的這些,才是音樂背後真正的秘密。
——虞笙(虞洋)(鐵風箏樂隊主唱)
收藏王磊的樂評比認識他的時間還久。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因為李健,2007 年,我邀李健為我的節目寫一首主題歌,專門去了趟北京。那是一個清寂的冬夜,我們約在清華園附近的一家西餐廳,當時李健已經發行了他單飛後的第三張專輯《想念你》,其中,《風吹麥浪》這首歌廣受好評,它記錄了李健曾在清華園的那段美好回憶。閒聊中,李健告訴我,這首歌原本叫《收穫》,是王磊賦予了它“風吹麥浪”這個動人的名字。
王磊的筆觸敏感、細膩、精準,每次品讀仿若一個個音符躍入眼帘。這本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又將會成為我們的音樂聖經!
——劉倩(深圳電台飛揚971《行走的耳朵》節目主持人)
認識王磊很久了。一路以來,對我在原創音樂道路上的探索和嘗試都不遺餘力地給予鼓勵和支持。祝賀這次王磊能整合自己眾多傑出的樂評集結呈現給業內外所有熱愛音樂的朋友。
太過理性地熱愛音樂,結果可能是眼裡的音樂是不同種類的商品;太過感性地熱愛音樂,結果可能是迷失在自我沉醉的旋渦里脫離了地氣,遠離了共鳴。
很高興,王磊是個激情和思想兼備的從業者,這很難能可貴。一起來讀讀吧,一定會有收穫。
——吉傑(騷靈創作歌手)
從王磊的音樂世界裡,我們看見了許多的美麗……在故事之內、旋律之外的,屬於你和他和她之間,青春的記憶 。
——許茹芸(亞洲最美的聲音)
熱愛音樂的人,隨著自己的經歷和閱歷,總是從熱烈偏執到溫軟中肯。王磊在這條不歸路上做過許多的事情,走過很長的時間,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對音樂炙熱而成熟的態度吧。
——李泉(著名音樂製作人)
知音難覓,王磊算是我音樂知音中的一個。我們有一些共同喜歡的音樂,以及對音樂共同的理解。同時我們多年來的來往又有著適度的距離,就像他聽我的音樂、我讀他的樂評,都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這樣才更客觀和形成自己的解讀視角。這樣浮躁的年代,能認真做音樂、聽音樂、評音樂的人已經鳳毛麟角,願我們都不會遺忘愛音樂的初心。
——丁薇(知名音樂人)
就像羽·泉在音樂道路上一起攜手走過了十五年一樣,王磊同樣在樂評人和媒體人的領域堅守了十幾年。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他的樂評,或辛辣諷刺,或娓娓道來,都是一種可貴的堅持與清醒。他對於音樂的熱愛,永葆赤子之心。
——羽·泉(著名音樂組合)
王磊的樂評集既是他個人的成長曆程,也是近三十年來流行音樂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那些來來往往的歌手,也可以看到那些曾經感動過我們又曇花一現的歌曲,我們會感嘆時間對音樂的殘酷考驗,更會感嘆這些音樂曾陪伴我們的過往歲月。這些樂評如同我們的不定期日記,如果你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一定可以找到那些曾用音樂溫暖並照亮我們的日子,我們不能輕易忘記熱愛音樂並且相信音樂的時光,這些文章就見證了它們。
王磊的樂評集告訴我們,在那些年裡,曾有人如此認真地聽音樂,寫音樂評論,有多少受到這些文字的啟發而開始音樂之旅的人們。而在流行音樂看似繁榮的今天,我們更有理由需要這樣的樂評人。
——李健(原創歌手)
王磊是我們十幾年的摯交好友,他是中國樂評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說我們是用音樂來歌唱青春,王磊就是用文字來描畫青春。所有有關青春與音樂的美好,都被他用文字一一記述下來。
——水木年華(著名創作歌唱組合)
認識王磊是因為我那時候為高曉松作品集《青春無悔》做宣傳。今天,掰著手指頭算來已十七年有餘。
如果用顏色來形容我那時的記憶,我敢肯定地告訴你,是最純粹、最快樂的天~藍~色~。
那時候他還在首都師範大學讀書,在學通社當記者,我也是在校大學生。印象中來採訪的記者都是正兒八經報社或電視台的,這種學生記者的出現因生澀而顯得很特別,又因同齡而覺得不那么刻板。
後來再見面時他已是圈子裡比較活躍的記者了,寫樂評、做策劃、去網站,又到了唱片行業,好像一直在燃燒~
他很喜歡收藏唱片聊音樂,聊起這部分的時候往往頭頭是道,這本書我想說算是對成長~對青春~對一路陪伴的旋律做個記錄!
等到某一天老了,翻開發黃的這本書,肯定特得意~因為一段段的文字足能憶起當時那一幕幕故事和旋律~絕對足矣!朝著理想的方向,沒錯!
——葉蓓(著名女歌手)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一篇好的樂評就像一張好的地圖,能夠把一張專輯或是一首歌的思想脈絡鋪張開來,準確清晰地勾畫出重點,讓你更快地了解,並沿著其中指引的方向去發現這些情感的真正動機。那么,《忽略秘密,記住音樂》無疑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很好的地理指南。
我相信,即便是再客觀的樂評人也都多少會摻雜一些個人的感情色彩,但是,如果不是這樣,我想也不會有人願意去用那么多文字去描寫和分析這些曾經點燃他們的青春或者刺痛過他們內心的作品。在我看來,這本書用《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做標題,王磊是別有用心的,因為看完這本書你就會慢慢發現,在記住這裡面撰寫的每一首經典的同時,忽略不掉的是這位心思謹慎細膩的樂評人一不小心透露出來的內心的秘密。然而,這一切都和青春有關!
——陳楚生(著名創作歌手)
每個人都願意這世界上有人能讀懂自己。要恰到好處的懂得,遠一分漠然近一分則害怕,要那種真正的懂得,保持著既咫尺又天涯的距離。我不說話,他也不說話,我說了,他必心領神會。
人們說這是知音。
知音,像是緣份。
我寫歌唱歌,總在尋找那個有緣人,他聽懂我的心事卻又不過問。他聽到歌詞里的故事,旋律中的張揚隱忍,他在CD 的另一面揀取你閃光的記憶,串起來,告訴和你們相像的那一群人。
特別是現在,音樂在很多人眼中變得不再重要了。他依然陪伴在那裡,堅持在那裡。
嘿,王磊,幸好你在。
——王箏(著名創作歌手)
當一個人的生命中有一樣摯愛的東西——“音樂”,他的人生就是豐盛的。當王磊說直到現在他仍然會去CD鋪買正版唱片,放進他整整幾面牆的CD架時,我由衷地感動,再沒有人比他出版這本書更合適了。
跟他見面其實不多,但彼此都視對方為好友。這位先生看上去就極其可靠善良,以至於我當年一定要把我的同事介紹給他做女朋友,但當時他情傷難愈,拒絕了我。後來被通知去參加他的婚禮,看到美麗賢惠的新娘子,才知道這傢伙眼光挺獨到,和挑好唱片的品位差不多,哈哈!
最初十年前留意到他,也是因為他寫我的一篇樂評。深刻而有內容,他真正聽懂了我的努力、我想表現的東西,所以也是音樂讓我們相知,大家在書中可以讀到他寫我的《寂寞的自由》的樂評。後來就時常看看他為其他人寫的樂評,他就是中國流行樂發展史的活字典嘛!
就像這個城市一樣,王磊,就是標準的文藝青年,渾身散發著文化底蘊的雄厚。這么多年來,他一直是音樂圈裡聲名顯赫的樂評人、媒體人、評審、唱片企劃、創作人……他主導的網易雲音樂APP 是最好的音樂類套用軟體。我一直覺得幸好朋友圈裡還有像他這樣極致的人,這么愛音樂的人,他就像北京的天空那一片乾淨的藍。
——紀茹(歡瑞世紀影視傳媒公司副總裁)
——丁磊(網易公司創始人兼CEO)
認識王磊的人都會覺得他真是愛音樂,我也覺得。從他柔和的眼神里,看得見他願意為音樂拚命的決心。每次見面都宛如看到高中時代的自己,特別親切,也總會有點悵然。這是我對王磊的印象。
王磊對待音樂總保留著一份純真,一份執著。像是一生尋找真愛的浪人,卑微但堅定地做著每一份和音樂有關的工作 ,音樂就是他的戀人,我確信。
其實我也想過寫樂評,但僅止於想想而已,總覺得找不到立足點。可是王磊寫起來卻是運轉自如,我相信讀者看起來是很舒適的,輕輕鬆鬆回顧了三十年。從這一點來看,音樂又好像王磊的兄弟,信任而隨意。
我樂意寫點我眼中的王磊,夾雜在書里,算是陪讀吧!
——段鐘潭(滾石唱片公司總經理)
王磊作為專業樂評者,不僅有豐富的聆聽閱歷,還有一顆敏感的心。他以獨特的視角和專業的音樂素養,洞察人心,解析音樂背後流行文化的瞬息萬變;也用平和的心態與讀者展開感同身受的交流。此書總結了華語流行音樂近百張唱片,有條有理地將流行音樂三十年做出了最中肯、最一針見血的評價。這是我推薦此書最重要的理由。
——陳秀男(《大海》、《瀟灑走一回》作曲者及製作人)
我相信,這輩子必定有某一首歌深深地影響了你的人生,或許是在那個懵懂青澀的暗戀中,或許是在那段自以為是的初戀里,或更慘的是被戀人拋棄的狀況外……我相信,三十多年來的華語流行音樂都曾經陪伴著你度過這些幾乎遺忘而又曾經心動的時光。當然,你不需要研究這些音樂的演進,你只需要和我一樣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剩下的就交給王磊和這本書,讓它帶領我們穿梭在回憶的時空中吧!
——莫凡(台灣著名歌手、製作人)
王磊是我的老友,雖然他總在見面時叫我一聲“偶像”,但我非常清楚,這不止是我們老友之間的戲謔與玩笑,更是他對所有音樂人的尊重與肯定。王磊對音樂的了解,一如他的為人風格,內涵寬廣深邃,卻表現得異常謙卑。再如何經歷過輝煌時代的音樂人,都會深刻了解,沒有王磊這樣的重量級知音,我們在創作的路上,永遠是虛無而孤寂的。這本書,不只是他個人的選擇與見解,更是人們想要了解華人流行音樂界前世今生的入殿之門。能成為被他感性分享理性解析的近百位音樂人之一,我深感榮幸。
——黃舒駿(著名歌手、詞曲作家、製作人、演員、導演以及評審,現任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音樂總監)
樂評,一個在音樂人和聽眾的中間人,很像個旁觀者。我們講“觀棋不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旁觀之人可以清醒地看出一方的用意或是一方的未來。我的學弟王磊,一個出色的“旁觀者”,看著這本書聽那些音樂,你會笑容滿面。
——小柯(著名音樂人)
認識十年有餘,見證磊子從傳統媒體轉戰唱片公司,再轉戰到新媒體。音樂,伴隨始終,今樂評集結成書,作為十多年的朋友、業內曾經的拍檔,當然為之欣喜。
內地流行音樂發端至今,轉眼已經三十年。但2012 年“唱片已死”的標題已然躍上各大媒體。而樂評人,作為音樂產業的一種職業稱謂,科爾沁夫笑說是罵人的了。好吧,可我的書架上依舊放著《音像世界》、《通俗歌曲》等音樂雜誌,當然我喜歡的王曉峰等已少有下筆了。而“樂評人王磊”,這個純粹的符號,我想是終結於2004 年左右吧,不得已的改變,但音樂至今還是伴隨著我們各自的人生歷程。
近百張唱片,重溫那個華語原創的黃金時代,為了那些滾燙的音符和溫熱的文字,依然堅信未來還有來者,活著的老骨頭同樣沒這么快倒下。
——劉思齊(中唱藝能音樂/普眾傳媒董事總經理、星文唱片常務副總經理 )
懷念那一批愛音樂的年輕人是如此執著和熱情,不計報酬與名利,視音樂為理想。即便今天如此物質的時代,依然會有那種音樂響起便能激發的豪情。王磊是我認識多年的好友,音樂涉獵極廣,人緣極佳,寫下的關於音樂的文字早已無法統計。而這份近百張唱片的名單,便是他對音樂的一次大浪淘沙,以及交給自己的一份音樂答卷。《忽略秘密,記住音樂》是一種純粹和最初的感動。
——王東(著名節目主持人、電台DJ、專欄作家)
音樂,最奇妙的地方就在於它永遠忠實於你的內心。從這個意義而言,它也是一種社交的工具。它會帶領你找到心有戚戚焉的朋友。就算平時交流不多,但共同的音樂欣賞歷程和不同的音樂欣賞角度,會帶給你心靈交流的愉悅。
我和王磊兄就是這樣的一對朋友。
看到他寫下的這近百張唱片的樂評,自己也仿佛在心裡重溫那些黃金歲月的迴響。雖然自己也入行二十年,但比起王磊兄的勤於筆耕,我還是自覺慚愧的。無論在電視還是在電台,我更多的分享都屬於碎片式的。當然,你可以說,這個時代人們的交流也更趨向於這種方式,只是,它少了一些心理沉澱的力量。唯有文字完整的表達,才能夠讓你感受到時間慢慢醞釀的芬芳。而在讀著王磊兄的樂評集時,我聞到的正是這種久違的味道。
近百張唱片,時間跨度三十年,地域跨度涵蓋整個華人世界,這是一份擔得起歲月的禮物。拆用其中兩篇樂評的標題:一如倒映,一路春光。那是最好的時代留下的聲音財富,那是最好的歲月留下的文字春光。
——林海(著名音樂節目主持人)
王磊可能是音樂圈最活躍的人之一。學生記者出身,畢業就撲向音樂行業,從傳統媒體到唱片公司,從樂評人到網路音樂產品的推手,他涉獵之廣,經歷之豐,堪稱音樂圈的勞模。
儘管一直都知道他精力旺盛,但是在如此奔忙的狀態下,尤其是在掌控著網易雲音樂的研發和運營這么大的一個攤子的同時,他竟然好整以暇地完成這樣一本書,著實讓人驚訝。對於書的內容,以他對音樂的熱愛、流暢的筆觸和對行業的熟絡,我相信一定是言之有物的好東西。在信息碎片化如此嚴重的今天,他的潛心、用心和恆心更值得我們為之擊節!
——詹華(唱片業資深業者、太合麥田CEO)
音樂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它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縮影。它又是一條長河,由上游至下游脈脈相承,終至百花齊放!
——齊秦(著名歌手)
樂評人王磊的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乃王磊作為樂評人多年來對數十萬張音樂專輯所發表之數百萬字樂評中所攫取之精華總成,由當中選取出近百張最具可聽性、價值與意義的專輯及其樂評文章編輯成書。
個人有幸應王磊之邀為本書拙言隻字片語,以為推薦。乍聞此邀之初,心中著實頗有忐忑與是否足夠客觀,以及資歷是否不足之慮。
然有感於王磊多年來對華語流行音樂之高度熱愛及參與的精神所感動,作為一位音樂人,實應對於本書之出版給予最大的支持。
與此共同希望能透過本書與所有關心及熱愛華語流行音樂的朋友分享這些作品最深入、最廣泛的剖析,並期盼屬於稀有書籍類之本書的出版引領下,日後能有更多此類專業書籍不斷推出,為華語流行音樂帶來更多元化的評論,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注入更多的啟發。就讓我們一起《忽略秘密,記住音樂》。
——趙傳(台灣歌手)
樂評人、影評人、唱片企劃人、演出策劃人、選秀評審、音樂總監,這些名頭都屬於一個精力極其充沛、處事極其認真的人——王磊。認識他的這些年我也一直驚詫他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頭銜,頂重要的是,個個都是實至名歸,實在是佩服得緊!
得知王磊出了樂評集,忙不迭第一時間拜讀。細細讀完,讓我這個和音樂打了這么多年交道的人都有種恍然大悟之感,書中對那些我們熟知的音樂和作者進行了抽絲剝繭的精準解讀,原來醉人的音符背後還有那么多逶迤曲折、動人心魄的故事。
筆耕非易事,冷暖寸心知。這樣一個認真的人,嘔心瀝血的作品,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包胡爾查(著名音樂製作人、英皇星藝副總裁)
與王磊相識了十多年,一路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的聽眾與參與者,感慨萬千。
感謝有情用心的王磊用他的文字,幫我們梳理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
解讀這近百張塑造與改變華語流行音樂的唱片,為我們回味三十年華語流行音樂的風貌: 一路荊棘,一路春光。
——胡譯友(華納音樂中國區總經理)
第一次見到王磊老師是我們跟隨南方二重唱去網易錄製節目時,他一頭的長髮,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非常謙和地介紹了自己。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親切溫暖的笑容。
在休息室里聊天的時候,王磊跟兩位南方姐聊起家常,聽他們在聊潘越雲,聊台灣民歌。聽到熟悉的名字,我和秦昊就驚訝地看著他們,覺得好神奇。他們聊天的人都是活在我們隨聲聽、CD 機里的人。那個時候我覺得這些前輩和我們瘋狂迷戀的音樂人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這也是從事音樂行業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之一。
王磊有很多很多的唱片,這在我們剛剛相識的時候,他就“有點”自豪地跟我們“炫耀”過了。由於個人喜好的原因,很多很多我們非常喜歡的專輯都是沒有在內地發行的,聊到這些唱片的時候,王磊都“有點”自豪地告訴我們他有原版CD。王磊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寫樂評和專欄,稿費收入讓他在學生時期就收集了大量的唱片,這一點讓我和秦昊都非常羨慕。在青蔥的年月里,除去風花雪月的愛情,王磊給我們講述的大學時代還有那么多美好的音樂。
音樂是承載記憶的載體,聽到周杰倫、莫文蔚、陳奕迅的一些唱片,我們會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聽著耳機里的音樂,傻傻地對未來幻想的樣子,音樂關掉又走回現實。我光憑著王磊告訴我他有多少張唱片收藏時神采飛揚的表情,就仿佛可以看到他在面對自己整面牆的CD,自己追憶青春的模樣了。這本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的書目里有近百張專輯,看完王磊的樂評,我會重新找來慢慢聽過。有些情感,在年輕時可能無法理解,現在重拾一些回憶,記住音樂里被我們忽略掉的那些秘密。
——張小厚(好妹妹樂隊主唱)
現代人聽音樂唾手可得!這是出生於60 年後的我非常擔憂的,因為你聽到的音樂消化了嗎?了解到音樂傳達的意義了嗎?好吧!那到底感動的程度有多少呢?我最怕只是戴著耳機聽聽而已,也不太會去研究了吧!真的可惜……
華語樂壇三十幾年中這林林總總的唱片累積了無數經典,當然創造了許多傳奇人物!《忽略秘密,記住音樂》這本書選出了近百張唱片,資深樂評人王磊用他專業的見解、細膩的思維、感性的筆觸完成近百篇樂評文章,我只能說謝謝你為華語音樂留下一本難能可貴的音樂紀實,也為後世作為音樂傳承的最佳工具書!
——大南方(台灣著名組合“南方二重唱”主唱)
和王磊結識了二十年,每次見面有其他人在場時,他總是要把我們結識的年份說一遍,從“我們認識了十幾年了”到“我們是認識了二十年的好哥們兒”,從“給哥們兒介紹個對象吧”到“幫哥們兒主持下婚禮吧”,不敢說我見證了他通往幸福的每一步,但其實就是這么回事兒!
作為電台DJ,我們真的很感謝那些默默筆耕的樂評人,因為主持的時候,隨便摘抄兩句都顯得自己超有見地。好的樂評人並不多,王磊自然是首當其衝的那個。今天王磊要出樂評集了,這簡直就是樂迷的福音,全書不僅史料翔實,字裡行間更是充滿文采。近百張專輯的集結,更是對華語樂壇四十年來發展和走向的梳理。
手握一本《忽略秘密,記住音樂》,你也可以做DJ 了!
——田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Music Radio音樂之聲資深DJ)
因音樂與王磊相識有十五年了,談笑之間白駒過隙。當年那個在音樂與文字之間追夢奔跑的陽光少年,用十五年的時間證明了他對音樂的真愛,正是這份持久而專注的熱愛、誠懇和感動,才有了今天對於華語歌壇的一份特別“磊”積的梳理和感懷,而在這些繾綣深情的文字里又真實地記錄著你我共同走過的風塵僕僕的青春,那些在無數個夜晚聽得熱淚長流的青春。
——鄭洋(著名DJ)
懂得欣賞才懂得創造,而聆聽比創造更重要。
——有待(INDIE DJ 獨立電台主持人)
上個月碰到一老朋友,曾經是個有名的樂評人,寒暄幾句就開始聊廣告的事兒,後得知,現在已經不乾樂評改做廣告了。臨走前特無奈地感慨:“現在哪兒還有音樂?哪兒還有音樂行業?樂評評歌手長得好看?沒勁!”他的言語似乎過於悲觀了些,但現實卻也真不咋地!
所以,此時的我哥王磊被“映襯”得“蒼勁有力”中帶有些許“掙扎”,又有點兒“視死如歸”的豪邁。當然,這些形容完全是因為太熟絡、太親近,以致可以“肆無忌憚”地打岔。真正用意,是為了以幽默的表現手法去訴說哀傷……
話說回來,我雖然打著“我是歌手”的幌子,事實上,對於音樂,以及音樂種類、表現方式等紛繁複雜的專業知識來說,我算是一個小學生,充其量是有些老天給予的對音樂的特殊感受及敏銳,和爹媽賜予的一副傳遞音樂的嗓子而已。而真正地了解音樂、鑑賞音樂,並且能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去品賞、咀嚼音樂,最後能傳遞給大眾、讓更多人更多地去解讀他們聽到的音樂的其實是——“樂評人”。而現在樂評人或許會被人們遺忘,人們顯然忘記或低估了他們的力量。
對於我這個小學生來說,有太多功課是我沒有完成的。當我一口氣看完哥哥的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曾“遺失”了那么多美好,有那么多唱片我都未曾去感受他們的呼吸、親吻他們的芬芳、揮舞他們的揮舞、失落他們的失落。從字裡行間我就能體會到品享唱片的人對音樂的敬畏、對唱片的珍惜、對音樂人的感同身受。真的真的謝謝《忽略秘密,記住音樂》,還讓我有幸在不同的年紀里去拾起相同的溫暖。
正經地說吧,哥哥你可別做了高管就不做樂評了,你可得在這康莊大道上甩起鍋莊來,甩他個唯我獨尊來!!!
——譚維維(歌者)
樂評不是寫雜文,嚴謹負責而具有專業性在我看來缺一不可。寫樂評的人很多是雜家,但無論你精通多少門類,最重要還是要有一種像做音樂的人對待音樂一樣虔誠的態度,它不是作業,不是論文,當它躍然紙上除了冷靜的分析還需有熾熱的情緒,所以寫樂評的人跟做音樂的人沒有太多不同,我們都應該感謝音樂,是音樂讓我們感知得更為密切,我就認識這樣一位樂評人——王磊。
——丁武(唐朝樂隊主唱、搖滾音樂人)
王磊不是唱歌的,不是畫家,也不是那個鼓手王磊,更不是那個欠我錢的王磊,這個王磊是寫樂評的。中國樂評裡頭只有一個王磊,人緣好,評論筋道,跟我喝多過好多次酒。王磊跟國外的麥可一樣多,請大家不要搞錯。
——左小祖咒(搖滾歌手/藝術家)
王磊說要忘掉秘密,但是多年回頭再讀才發現,他寫的這些,才是音樂背後真正的秘密。
——虞笙(虞洋)(鐵風箏樂隊主唱)
收藏王磊的樂評比認識他的時間還久。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因為李健,2007 年,我邀李健為我的節目寫一首主題歌,專門去了趟北京。那是一個清寂的冬夜,我們約在清華園附近的一家西餐廳,當時李健已經發行了他單飛後的第三張專輯《想念你》,其中,《風吹麥浪》這首歌廣受好評,它記錄了李健曾在清華園的那段美好回憶。閒聊中,李健告訴我,這首歌原本叫《收穫》,是王磊賦予了它“風吹麥浪”這個動人的名字。
王磊的筆觸敏感、細膩、精準,每次品讀仿若一個個音符躍入眼帘。這本樂評集《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又將會成為我們的音樂聖經!
——劉倩(深圳電台飛揚971《行走的耳朵》節目主持人)
認識王磊很久了。一路以來,對我在原創音樂道路上的探索和嘗試都不遺餘力地給予鼓勵和支持。祝賀這次王磊能整合自己眾多傑出的樂評集結呈現給業內外所有熱愛音樂的朋友。
太過理性地熱愛音樂,結果可能是眼裡的音樂是不同種類的商品;太過感性地熱愛音樂,結果可能是迷失在自我沉醉的旋渦里脫離了地氣,遠離了共鳴。
很高興,王磊是個激情和思想兼備的從業者,這很難能可貴。一起來讀讀吧,一定會有收穫。
——吉傑(騷靈創作歌手)
從王磊的音樂世界裡,我們看見了許多的美麗……在故事之內、旋律之外的,屬於你和他和她之間,青春的記憶 。
——許茹芸(亞洲最美的聲音)
熱愛音樂的人,隨著自己的經歷和閱歷,總是從熱烈偏執到溫軟中肯。王磊在這條不歸路上做過許多的事情,走過很長的時間,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對音樂炙熱而成熟的態度吧。
——李泉(著名音樂製作人)
知音難覓,王磊算是我音樂知音中的一個。我們有一些共同喜歡的音樂,以及對音樂共同的理解。同時我們多年來的來往又有著適度的距離,就像他聽我的音樂、我讀他的樂評,都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這樣才更客觀和形成自己的解讀視角。這樣浮躁的年代,能認真做音樂、聽音樂、評音樂的人已經鳳毛麟角,願我們都不會遺忘愛音樂的初心。
——丁薇(知名音樂人)
就像羽·泉在音樂道路上一起攜手走過了十五年一樣,王磊同樣在樂評人和媒體人的領域堅守了十幾年。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他的樂評,或辛辣諷刺,或娓娓道來,都是一種可貴的堅持與清醒。他對於音樂的熱愛,永葆赤子之心。
——羽·泉(著名音樂組合)
王磊的樂評集既是他個人的成長曆程,也是近三十年來流行音樂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那些來來往往的歌手,也可以看到那些曾經感動過我們又曇花一現的歌曲,我們會感嘆時間對音樂的殘酷考驗,更會感嘆這些音樂曾陪伴我們的過往歲月。這些樂評如同我們的不定期日記,如果你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一定可以找到那些曾用音樂溫暖並照亮我們的日子,我們不能輕易忘記熱愛音樂並且相信音樂的時光,這些文章就見證了它們。
王磊的樂評集告訴我們,在那些年裡,曾有人如此認真地聽音樂,寫音樂評論,有多少受到這些文字的啟發而開始音樂之旅的人們。而在流行音樂看似繁榮的今天,我們更有理由需要這樣的樂評人。
——李健(原創歌手)
王磊是我們十幾年的摯交好友,他是中國樂評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說我們是用音樂來歌唱青春,王磊就是用文字來描畫青春。所有有關青春與音樂的美好,都被他用文字一一記述下來。
——水木年華(著名創作歌唱組合)
認識王磊是因為我那時候為高曉松作品集《青春無悔》做宣傳。今天,掰著手指頭算來已十七年有餘。
如果用顏色來形容我那時的記憶,我敢肯定地告訴你,是最純粹、最快樂的天~藍~色~。
那時候他還在首都師範大學讀書,在學通社當記者,我也是在校大學生。印象中來採訪的記者都是正兒八經報社或電視台的,這種學生記者的出現因生澀而顯得很特別,又因同齡而覺得不那么刻板。
後來再見面時他已是圈子裡比較活躍的記者了,寫樂評、做策劃、去網站,又到了唱片行業,好像一直在燃燒~
他很喜歡收藏唱片聊音樂,聊起這部分的時候往往頭頭是道,這本書我想說算是對成長~對青春~對一路陪伴的旋律做個記錄!
等到某一天老了,翻開發黃的這本書,肯定特得意~因為一段段的文字足能憶起當時那一幕幕故事和旋律~絕對足矣!朝著理想的方向,沒錯!
——葉蓓(著名女歌手)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一篇好的樂評就像一張好的地圖,能夠把一張專輯或是一首歌的思想脈絡鋪張開來,準確清晰地勾畫出重點,讓你更快地了解,並沿著其中指引的方向去發現這些情感的真正動機。那么,《忽略秘密,記住音樂》無疑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很好的地理指南。
我相信,即便是再客觀的樂評人也都多少會摻雜一些個人的感情色彩,但是,如果不是這樣,我想也不會有人願意去用那么多文字去描寫和分析這些曾經點燃他們的青春或者刺痛過他們內心的作品。在我看來,這本書用《忽略秘密,記住音樂》做標題,王磊是別有用心的,因為看完這本書你就會慢慢發現,在記住這裡面撰寫的每一首經典的同時,忽略不掉的是這位心思謹慎細膩的樂評人一不小心透露出來的內心的秘密。然而,這一切都和青春有關!
——陳楚生(著名創作歌手)
每個人都願意這世界上有人能讀懂自己。要恰到好處的懂得,遠一分漠然近一分則害怕,要那種真正的懂得,保持著既咫尺又天涯的距離。我不說話,他也不說話,我說了,他必心領神會。
人們說這是知音。
知音,像是緣份。
我寫歌唱歌,總在尋找那個有緣人,他聽懂我的心事卻又不過問。他聽到歌詞里的故事,旋律中的張揚隱忍,他在CD 的另一面揀取你閃光的記憶,串起來,告訴和你們相像的那一群人。
特別是現在,音樂在很多人眼中變得不再重要了。他依然陪伴在那裡,堅持在那裡。
嘿,王磊,幸好你在。
——王箏(著名創作歌手)
當一個人的生命中有一樣摯愛的東西——“音樂”,他的人生就是豐盛的。當王磊說直到現在他仍然會去CD鋪買正版唱片,放進他整整幾面牆的CD架時,我由衷地感動,再沒有人比他出版這本書更合適了。
跟他見面其實不多,但彼此都視對方為好友。這位先生看上去就極其可靠善良,以至於我當年一定要把我的同事介紹給他做女朋友,但當時他情傷難愈,拒絕了我。後來被通知去參加他的婚禮,看到美麗賢惠的新娘子,才知道這傢伙眼光挺獨到,和挑好唱片的品位差不多,哈哈!
最初十年前留意到他,也是因為他寫我的一篇樂評。深刻而有內容,他真正聽懂了我的努力、我想表現的東西,所以也是音樂讓我們相知,大家在書中可以讀到他寫我的《寂寞的自由》的樂評。後來就時常看看他為其他人寫的樂評,他就是中國流行樂發展史的活字典嘛!
就像這個城市一樣,王磊,就是標準的文藝青年,渾身散發著文化底蘊的雄厚。這么多年來,他一直是音樂圈裡聲名顯赫的樂評人、媒體人、評審、唱片企劃、創作人……他主導的網易雲音樂APP 是最好的音樂類套用軟體。我一直覺得幸好朋友圈裡還有像他這樣極致的人,這么愛音樂的人,他就像北京的天空那一片乾淨的藍。
——紀茹(歡瑞世紀影視傳媒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