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安

快安

快安片區,包括快安村和快安延伸區,總面積1239公頃(12.39平方公里),位於福州市馬尾區馬尾鎮,距市區約12公里。快安村,又名“磕源境”,位於福馬路北側,是一個行政村,西毗龍門村,北靠磕泉山,山連磨溪山地,南臨福馬鐵路和江濱東大道,與閩江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快安
  • 外文名:Kuai'an
  • 別名:磕源境
  • 行政區劃代碼:350105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福州市
  • 地理位置:福州市馬尾區馬尾鎮
  • 面積:12.39 km
  • 電話區號:0591
  • 著名景點福州磨溪景區清娘洞
快安村,學校,快安公交站,快安磨溪,快安清娘洞,祠堂,快安廟宇,快安基督教堂,其他地點,快安延伸區,特有節日,發展歷史,歷史動態,歷史行政區劃,地圖信息,

快安村

快安村,主要由東陳、西陳、文圖山、宅里、磨溪等部分組成行政村,建有東西2個陳氏祠堂、文圖山2個任氏祠堂、6個古廟宇(包括東陳與宅里2個英烈殿、2個文武太平王府、1個石積尊娘宮等)、1個老人館、1個戲園子、1個快安菜市場、1個基督教堂、2個風景區(磨溪風景區、淸娘洞)、2個牌坊以及多個保留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居住常住人口達1000多戶,橫跨福馬路的東聯、快安、儒江三個公車站。快安村以快安街為中軸線分為東陳與西陳,中軸線上的戲園廣場東邊為老人館(東陳)、西邊為戲園子(西陳)和快安菜市場。
唐代屬於閩縣勝殘里,宋代屬閩縣安仁鄉永盛北里,後改永北里。村後背山,古時山林茂密,其中磕泉山溪水豐富,居民充分利用運轉水碓,舂米磨粉,發展農村的作坊生產,這便是“磨溪水力”。”磨溪“取的就是利用山泉進行舂米磨粉的意思。《榕城考古略》載,磕泉山,一名嗑下,曾是福州城中伐木者集中的地方。快安村原名為磕下,也就是指磕泉山之下,後稱“磕坑”,指磕泉山的磨溪坑。從磕坑到快安,福州方言典型的諧音,是地名的雅化。

學校

福州第四十一中學福州市快安國小,以及多個幼稚園組成,其中愛心幼稚園經營時間最長。
福州第四十一中學和福州市快安國小於2015年底合併為福州市快安學校

快安公交站

2012年年底,福州馬尾快安公交樞紐停車場修建工作基本完工,整個樞紐站於該年底完工並投入使用。福馬路沿線的快安站(中途站)是福州交通網路重要站點之一。經過快安村的線路有73路、58路、178路、36路、40路、56路、59路、530路、M1、380路等公交線路;快安片區附近有快安環島、快安公交站、快安大道口等鄰近站點。

快安磨溪

磨溪原名龍溪,發源於鼓嶺,全長12.5公里,是晉安區鼓山鎮馬尾區馬尾鎮快安村的分界線。位於快安投資區的北面,是近代馬尾著名的風景區。峽谷陡急幽深,溪流潺湲,兩旁林木蓊鬱,異石岩,有“千岩競秀,萬壑爭奇”之概,洋溢著大自然的生機和氣息。有唐代石刻“元和二年(807年)天大旱”,宋代長長壩題刻“宋大觀己丑年(1109年)”。
磨溪水力資源豐富,自古民眾在溪上設有許多磨坊,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達到鼎盛,故有磨溪之名。民國25年(1936年)4月,省政府主席陳儀將磨溪劃為暑期遊覽區。民國26年1月,省政府決定開闢公路,由龍門直達磨溪,並擬設茶樓,以方便遊客。民國26年,磨溪旅遊業興起,福州文化界進步人士為團結抗日,常以遠足為名,到磨溪集會。後因抗日戰爭而停止開發。
溪口現辟有停車場,並建仿古建築觀音堂一座。沿溪西沙土路進山,不遠處就可看到對岸溪中兩塊潭石緊緊相依,儼如一頂烏紗帽浮在水上,這是紗帽磹;其上還有一株小榕樹。磹下瀦水成湖,深約數米,民國時期數艘遊艇游弋於湖面,幾座山亭散落周圍。當年陳儀別墅就建在山邊。民國30年日軍侵占福州時別墅被毀。
溪行二三百米,路旁洞府突兀,是為洞主洞,現洞口已填塞,岩壁上刻有“龍溪古蹟”四字,下款“道光戊子(1828年)仲秋”。中建小廟,祀洪金娘娘,附近還有蝙蝠洞。前行幾十步,涉溪而過,上有一小石壩,長約10餘米,蓄水不多。涉階而登,行百餘米,溪旁一石,形若學士拱手,對面巨石壁立,小路中通,鎮海吳子基榜書楷體直下“南宮拜石”四字,用宋代書法家米芾(南宮)見奇石而拜的故事,形容此石的瑰異。再上,一株古榕屹立路旁石崖上,森然可敬。涉階80餘級下,為第二水壩,長50米,寬3米,蓄水量較大,深不見底。原來附近有個古磨坊,今已無存,或即在壩址下。
過去磨溪景點最集中的在入口1公里內,據傳有108景,如水簾洞、三潭映月、天仙岩、風動石、九曲榕等。這些景點,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絕大多數被人開山炸石所破壞;其中唐宋石刻有的被毀,有的被埋在亂石下。如今在這一帶溪旁,仍有怪石迭架,洞府天成,如大岩潭、僧半、橫山侖、鑄錢坑等,多是古人活動的場所。宋代軍墾農場遺址就在橫山侖過去深溪附近。仔細尋覓,一些磨坊舊址、水碓牆基、石磨殘片等還約略可見。
再前行,偶有村居、小廟,如探花府、賢龍殿。溪行一公里多,溪流忽大,兩岸開闊,下有臥龍潭,潭水清澈見底,游魚上下,結陣而行,怡然自樂;溪石崢嶸而魁偉,遊人可坐、可臥,更可留影。 過臥龍潭,溪漸狹,山路略平,一片番薯園、柑橘園,間也有菜園,山頭偶見人家。溪流曲折,或小石叢生,或巨石穩坐,溪潭雖有大小,水皆清澈。
磨溪的古蹟和景觀,富有旅遊資源,有待政府的重視、修復及開發。

快安清娘洞

石積尊娘藏深山,清閨少女十七春,不幸迷途三姐妹,千年古言萬人傳。
清娘,石姓,諱號石積清娘,宋末元初一個將軍之女。當年,戰亂頻繁,其父攜眷入閩抗元,將軍殉國後,清娘三姐妹途中離散,清娘避難青山,駐足間見此古洞鬼斧神工,天造地設,坐落於八仙嶺,氣勢磅礴,極其雄偉峻峭,洞前雙溪尤如雙龍吐水,聲若鐘,想到今後去向渺茫。於是,隱居此洞。後來,修煉得道,施澤潤民,靈佑閭里。當地人感激其蔭庥,虔誠地在此山洞裡供奉她,當地人對清娘虔誠的程度,達到了以至於忘記了清娘洞所在的山名,我沿路尋問了多個村民均不知其山名。聽網友介紹,從山腳到清娘洞大約要二個小時多,我們這次登山的目的地就是八仙嶺的清娘洞。從快安村東陳自然村村口北上,走過一塊天然、約有幾千平方米整體的花崗岩,這樣大面積的岩體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岩體上鑲嵌著時而筆直、時而曲折的台階,煞是壯觀。一路風光旖旎,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初春的山路,滿眼望去,淡淡的綠,映得山間分外明亮。看山花爛漫,聽鳥兒纏綿。在滿目的青翠里,映山紅開得如火如荼。還有許多野花,白的、黃的、紫的,奼紫嫣紅,繁似星星。幾天的陰雨綿綿,偶爾今天陽光明媚,人的心情也格外舒暢。回眸山下,遠處閩江奔流不息,近處一座座工業廠房拔地而起,新建的樓盤錯落有致,點綴在閩江北岸。
翻過二重山,這裡離蝴蝶谷不遠,時而,山間傳來潺潺流水聲,也許就是從蝴蝶谷而出的小溪流吧!跨過小溪澗,但見溪水清澈、明亮而幽涼,唯不見蝶兒飛舞嬉戲。山路彎彎,忽然,我們看到山腰上有一座色彩鮮艷的涼亭,那是近年裡人集資修建供人休憩之用。在涼亭後面有登山道繼續通往清娘洞,由於上面正在修建馬尾至茶洋的公路,有的路段的登山道被毀。剛好,在這裡遇見一位村民,告知了此情況,我們改走施工便道,經過環繞幾公里的施工便道和尚未完工的毛坯公路。隨後,又接上登山道,在路口,有一塊“清娘洞”的指示牌為我們指路,在蜿蜒的登山道穿行,經過上上下下的幾個來回,很快來到了清娘洞。穿過門坊,但見岩石上面刻著“清娘洞”三個大字,石刻旁有一個山洞,清娘洞洞口朝北,洞深二十餘米,徐徐上升,是一處天然的花崗岩山洞,但有明顯整修過的痕跡。進入洞內,斂神靜心,遍體透涼。洞裡由外到里排著四張供桌,兩邊窄窄的通道僅能側身而過,裡面供奉著“娘娘”,現存的涼亭、門坊、石碑等建築系2002年裡人集資修建的。

祠堂

東陳祠堂位於馬尾鎮快安村東陳。
西陳祠堂位於馬尾鎮快安村西陳43號,坐東北向西南。西陳始祖陳宗,字元大,宋元祐間(1086~1093年)遷來。祠始建於明代,經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宣統三年(1911年)兩次重修。祠前有埕,周設圍牆,門開左角。祠大門額題“磕源陳氏支祠”,左框門額“入孝出悌”,右框門額“履中蹈和”。祠占地554平方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架,土木結構,風火山牆。前後二進,一進為五柱三間,二進為七柱三間,柱聯多而文字典雅;正廳神主龕,開窗式,高1.9米,保存較好;兩旁廂房門上書寫“磕源陳氏西支世系”甚詳。1994年重修,保持原貌,呈清代建築風格。
宅里祠堂,即君山任氏支祠,位於馬尾鎮快安村闊里(闊里應該是宅里的福州話諧音,但位置不對,應該是塞里或者是沙里,任氏都聚居在宅里,有很多清朝時代的木房子,大宅院),始建於清代。坐北向南,大門額書“君山任氏支祠”。大廳面闊三間,進深7柱,高16.4米。祠占地455平方米,硬山頂,土木結構,風火山牆。傳中法馬江海戰時船政大臣何如璋曾避難此祠,今原貌已改變。(90幾年翻修了次,不知道有沒有修了族譜,該有的碑文都在,祠堂里有碑文,祠堂前是一片田地,祠堂設在離宅里有一段距離,據祖上老人家說,建在外面是希望子孫有個廣闊的天地發展,不要老宅在裡面吧,古代一般是以祠堂為中心的聚居,而宅里祠堂沒有。)

快安廟宇

快安廟宇一共有6座,包括東陳與宅里各1個英烈殿、東陳的2個文武太平王府、東陳的1個石積尊娘宮等。
英烈殿:分別位於快安村東陳248號、快安村宅里8號。
文武太平王府:分別位於快安村東陳249號、108號。
石積尊娘宮:位於快安村東陳247號。

快安基督教堂

福州市快安基督教堂於2000年9月5日在快安村文圖山150號註冊成立,(行政區號350105,郵政編碼350015),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經營宗教活動。

其他地點

馬尾科技園區、快安派出所、閩海石化加油站等。

快安延伸區

位於快安村的南邊,包括住宅、酒店、學校及工業園區等。
酒店:福州名城豪生大酒店、體育花園酒店等;
商業:福州花鳥市場、永輝超市、福州大鞋城、名城中心等;
住宅:福州名城港灣、名城國際、名城銀河灣、東方名城等;
學校:福州三牧中學(馬尾校區)、福州第三中學江濱分校;
此外還有馬尾海關馬尾體育館

特有節日

特有節日
游神(即福州話 迎年) 正月十八至二十(快安游神時間)
乃福州民間傳統節氣時俗。亦稱迎年賽會。舊時多在農曆每年正月初十以後舉行,月底結束。以村為單位,或數村聯合,用八抬大轎請出當地所供神像,如泰山神、白馬王、尚書公、臨水奶等主神,加上神的部屬,如白須、孩兒弟、七爺、八爺等“搭骨”像(1尊竹架製成的神像由1人頂著搖擺而行),襯以地下坪(演員化裝歷史故事的一個場面,坐1小車上由人推動行走)、陸地行舟(把彩舟套綁在演員腰上,在陸地行走,象徵坐船)、馬上吹、肩頭坪、舞龍燈等節目,在鑼鼓鞭炮聲中結隊巡遊各村街,民眾夾道觀看,煞是熱鬧。
快安
游神
拗九節農曆正月二十九
又稱孝順節、送窮節,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和紅糖煮拗九粥(有的人家頭天夜裡就開始煮),裡面放上紅棗、花生、豇豆、芝麻、荸薺,燒成後用來祭祀祖先,並且作為全家人的早餐。凡已經出嫁的女兒,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意為祝願平安度過“九”這一關。
這種節的來歷據說是古時目連的母親很兇悍,死後被送進地獄受苦。目連長大後,每日給母親送的飯都被小鬼吃掉,後來他用黑米煮了一碗顏色發黑的粥,小鬼們都嚇得不敢吃,他的母親終於吃到了兒子送來了粥,不再受飢了。後來人們便把這一天命名為孝順節。
快安
拗九節
迎春(此俗已廢) 立春前
是福州民間傳統時令節俗,又名迎春牛。明清兩代立春前數天,福州百姓都前往慶城寺閩王祠前取土,捏制春牛,準備春耕,以答謝閩王王審知開發福建的功績。立春日,近郊農民選派代表入城,在知府衙前集結,人群中有錦旗、彩坪、梨園百戲等。例由太守騎馬領頭,農民們抬著春牛隨後。在鼓樂和鞭炮聲中,沿街轉巷,從東城行春門出城。並事先選定在某鄉村,由太守親自扶犁耕田,禮畢回城,歷時一天。迎春日,萬人空巷,並有泥塑小春牛以及版畫春牛圖等出售,盛況空前。
-
做夏
是福州傳統時令節俗。由於初春乍暖還寒,容易生病。古時為了提醒人們,特在入夏第一天舉行“過節”儀式,謂之“做夏”。做夏活動古今不同,有啖李、有吃筍,目的是消病除災,今流行煮鼎邊糊、煎“煎餅”、炊“碗糕”。煎餅是用豆芽菜和米漿在特製的平底鍋上煎熟;碗糕是用米漿加入發酵料,盛在小碗內炊熟。清林祖燾詩:“春歸花謝綠成陰,迎合盤餐妙手烹。炊出花糕頤可朵,分賞先自眾鄉鄰”。花糕,就是碗糕。此俗今已改為吃鍋邊糊
快安
做夏
中元節農曆 七月十四與七月十五(快安)
為福州傳統時令節俗。農村稱為“七月半”,俗稱“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為僅次於過年的大節,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明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本家人發展到宴請賓客,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鬼魂”,把“七月半”變成迷信的鬼節,大搞普渡。俗習在這一天各鄉村為了互相邀請,各定宴客時間,只要是七月,不論那一天都可以過節。富足之家以客多為榮,連續飲宴數天,甚至請評話、演閩劇以娛賓客,耗費巨大。
-
冬節搓丸 冬至
福州地區特有的傳統時令節俗,象徵全家團圓。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們會在祖先神主龕前陳列簪花壽麵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隻大竹籮,籮中盛有糯米粉,點綴有福橘、紅箸、四季花等。然後全家老小圍坐在大竹籮周圍,邊搓丸、邊唱兒歌,搓丸分搓和捏兩種,搓的有圓球和圓條,捏的則形狀各異。大人喜歡捏壽桃、蝙蝠等象徵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則由大人喝彩附會,如捏一隻狗,就唱“狗投富”,捏一隻龜,就唱“龜長壽”,搓成的丸在煮熟後醮糖豆粉吃。
快安
xi第四聲
祭灶農曆 十二月廿四
是福州傳統時令節俗。民間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滿上天稟報。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福州風俗,祭灶分兩天舉行:廿三夜“祭葷灶”,供品用魚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隱惡揚善;廿四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餅。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壞,亂說一通。祭灶特別注重用糖,祭畢還抓一把糖在灶門口塗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說,不亂說。俗謂:“上天講好話,下界保平安。”在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餅和花面殼(化裝面具)給外孫、外孫女。舊時醫術不發達,迷信的人認為戴上花面殼能使瘟神見不到兒童的真面目,可以辟邪。現一般不舉行祭灶儀式,但在節日全家歡宴的風俗仍然存在。灶糖、灶餅改稱“年糖、年餅”,花面殼僅作為春節兒童玩具。
快安
祭灶

發展歷史

歷史動態

因福馬路升級改造,於2017年下半年,對快安村沿線居民房開展征遷工作。福馬路升級改造工期預計於2020年12月31日完成。

歷史行政區劃

1、清末馬尾境內區劃
清末馬尾境內區劃一覽表(表1)
隸屬區
隸屬里
村名
東南二區(嘉嶼區)
嘉登里
上琅琦(岐)、下琅琦(岐)、吳莊、赤砂、洋下、東岐、龍台、海嶼、鳳窩、鳳翥、後壟、川石、壺江
東一區(琯江區)
上合北里
亭頭、東街、象洋、潘厝里、盛美、鰲溪、長柄、西洋
下合北里
英嶼、東岐、長安
東二區(馬江區)
上永北里
埔頭、埔東、牛坑、快洲、龍門、上坂、下德、上德、快坑(安)、儒江、魁崎(岐)
下永北里
昺頭、旺岐、下岐、中岐、上岐、羅星塔、青洲、路上、洲尾
江右里
洪塘、西邊、田螺灣、溪台、東盛、白眉、前洋、康坂、重雲、東莊、興山、朝陽、龍腰、邱峰、草美、大井、半山、鎮城、西山、長青、新溪、紅山、水門、七星墩、中宅、保全
2、民國時期區劃
①民國23年(1934年),閩侯縣劃分為12區,馬尾地區屬閩侯縣三區和四區。
三區快安、昺旺、馬江、青洲、君竹、上、下;
四區有亭頭、象洋、西邊、閩安、東岐、海嶼、吳莊、嘉登、鳳窩、赤砂、後壟。
② 民國24年(1935年),閩侯縣劃分為6區,馬尾地區屬閩侯縣第二區,區址設在閩安鎮。境內劃為2鎮4鄉。 分別為馬江鎮、閩安鎮、亭象西鄉、東岐鄉、龍鳳鄉、琅岐鄉。民國31年,境內屬鼓山區,區址設在魁 岐。
③民國34年(1945年),馬尾地區屬林森縣,區內轄2鎮1鄉,鎮鄉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共有34保,412 甲。
2鎮:馬江鎮 閩亭鎮;1鄉:嘉登鄉(今琅岐)。
馬江鎮設11保:新街保、舊道保、中岐保、羅青保、君竹保、雙岐保、雙保、快東保、
快西保、快宅保、昺頭保,下設117個甲。
閩亭鎮設11保:邢江保、牛眉保、西洪保、東前保、亭頭保、亭東保、象洋保、長柄保、
英嶼保、東岐保、長安保,下設160個甲。
嘉登鄉設12保:文中保、鰲旗保、倉樓保、透上保、錦田保、樂村保、吳莊保、海嶼保、
雲龍保、金砂保、鳳台保、後翥保,下設175個甲。
④民國38年(1949年),境內仍屬林森縣,馬江鎮、閩亭鎮、嘉登鄉(琅岐)均屬第三區。馬江鎮設10保、126 甲;閩亭鎮設11保、174甲;嘉登鄉設12保、178甲。總計33保,478甲。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區劃
①1949年8月15~17日,馬江鎮、閩亭鎮、琅岐鄉相繼解放。是時,區公所址在閩安鎮,轄有馬江鎮、閩亭鎮、嘉登鄉,仍設33保。同年12月,馬江鎮、閩亭鎮劃為閩侯縣第三區,閩琅鎮為第二區,設區公所,為縣派出機構。1950年,境內開始民主建政,廢除保甲制,建立鄉鎮政權。4月22日,第二區劃設1鎮6個鄉,第三區劃設2鎮8鄉。見表2。
1950年9月19日馬尾境內區劃情況表(表2)
區別
區駐地
鎮數
鄉數
鄉鎮名稱
二區
琅岐
1
6
閩琅鎮、三平鄉、金砂鄉、雲龍鄉、吳莊鄉、鳳台鄉、海嶼鄉
三區
馬尾
2
8
馬江鎮、亭江鎮、和平鄉、快安鄉、青洲鄉、君岐鄉、閩前鄉、龍英鄉、岐安鄉、牛眉鄉
②1951年4月19日,民主建政重新劃鄉,區鎮設定不變,鄉區劃調整,二區為1個鎮8個鄉,三區為2鎮12個鄉。二區轄閩琅鎮、文中鄉、雲龍鄉、後龍鄉、透上鄉、樂村鄉、鳳窩鄉、龍台鄉、三平鄉;三區轄馬尾鎮、閩亭鎮、西洪鄉、象洋鄉、東岐鄉、閩前鄉、長安鄉、白眉鄉、君岐鄉、龍英鄉、和平鄉、快安鄉、馬協鄉、青洲鄉。見表3。
1951年12月5日馬尾境內區劃情況表(表3)
區別
區駐地
鎮數
鄉數
鄉鎮名稱
二區
文中鄉
1
11
閩琅鎮、文中鄉、樂村鄉、透上鄉、海嶼鄉、吳莊鄉、三平鄉、金砂鄉、鳳窩鄉、龍台鄉、東岐鄉、後壟鄉
三區
馬尾
2
15
馬尾鎮、亭江鎮、西邊鄉、象洋鄉、東岐鄉、長安鄉、長柄鄉、英嶼鄉、閩安鄉、康坂鄉、白眉鄉、牛項鄉、君岐鄉、青洲鄉、和平鄉、快安鄉、馬協鄉
③1952年8月15日,閩侯縣人民政府調整鄉轄範圍:二區閩琅鎮和樂村鄉合併為1個鎮,透上鄉和文中鄉合併為1個鄉,鳳窩鄉和龍台鄉合併為1個鄉,三區的東岐鄉和長安鄉合併為1個鄉。見表4。
1954年11月15日馬尾境內區劃情況表(表4)
區別
區駐地
鎮數
鄉數
鄉鎮名稱
二區
閩琅
1
9
閩琅鎮、吳莊鄉、三平鄉、金砂鄉、海嶼鄉、鳳窩鄉、龍台鄉、衙前鄉、雲龍鄉、公婆鄉
三區
馬尾
2
15
馬尾鎮、亭江鎮、西邊鄉、象洋鄉、東岐鄉、英嶼鄉、長柄鄉、長安鄉、閩安鄉、康坂鄉、白眉鄉、牛項鄉、君岐鄉、青洲鄉、和平鄉、快安鄉、馬協鄉
④1956年4月,琅岐區、馬尾區合併成立馬尾區,仍歸閩侯縣管轄。見表5。
1956年4月3日馬尾境內區劃情況表(表5)
區別
區駐地
鎮數
鄉數
鄉鎮名稱
馬尾區
馬尾
2
12
馬尾鎮、琅岐鎮、和平鄉、君竹鄉、亭江鄉、閩安鄉、白眉鄉、長洋鄉、東岐鄉、金砂鄉、雲龍鄉、龍鳳鄉、公婆鄉、吳嶼鄉
⑤1956年6月,琅岐劃歸連江縣管轄(同年10月又劃歸閩侯縣),馬尾區轄2鎮6鄉。
2鎮:馬尾鎮、亭江鎮;
6鄉:閩安鄉、白眉鄉、象洋鄉、東岐鄉、君竹鄉、和平鄉。
1958年8月20日閩侯縣人民委員會撤銷馬尾區公所,所屬的3個鎮11個鄉改為3個鎮:
馬尾鎮轄原有馬尾鎮和君竹、和平鄉。
亭江鎮轄原有的亭江鎮和閩安、象洋、東岐、白眉4個鄉。
琅岐鎮轄原有閩琅鎮和吳嶼、金砂、雲龍、解放(公婆)、龍鳳5個鄉。
同年,成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區劃不變,成立3個人民公社:馬尾鎮人民公社、亭江鎮人民公社、琅岐鎮人民公社,仍隸閩侯縣。見表6。
1958年末馬尾境內區劃情況表(表6)
公社名稱
生產大隊
馬尾人民公社
馬尾、快安、和平、君竹、青洲、高山、馬協
亭江人民公社
亭江、閩安、長安、東岐、英嶼、長柄、象洋、白眉
琅岐人民公社
衙前、上岐、下岐、吳莊、海嶼、雲龍、金砂、龍台、鳳窩、三平
⑥1997年末馬尾區內區劃
1997年末馬尾區內區劃情況表(表7)
馬尾鎮
快安、儒江、上德、下德、昺頭、新馬、六江、中洲
進步里、前街、后街、江山、船政、聯安
-
羅星街道
羅星、羅建、君竹、上岐、青洲、雙峰
馬限、閩漁、福星、君岐、濟安、培英、沿山、建星、鳳洋
-
亭江鎮
長安、東岐、英嶼、長柄、東街、象洋、敖溪、笏山、盛美、亭頭、西邊、洪塘、閩安、東盛、前洋、白眉、康坂
亭頭、閩安
-
琅岐鎮
群星、星光、紅星、紅光、農旗、光明、勤耕、星輝、光輝、樂村、勞光、爭豐、勞豐、吳莊、海嶼、雲龍、勞團、東紅、建光、榮光、龍台、鳳窩、後水、院前、董安、南兜
閩琅
上岐、紅旗、前鋒、金砂、三平

地圖信息

地址:福州市馬尾區馬尾鎮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