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容志行,1948年出生,廣東省台山市人,出生在開往印度的英國“沙丹拿”號輪船上,1953年從印度回國,身世頗為傳奇。
1972年被選入國家隊。他在比賽中,頭腦冷靜、情緒穩定、自控力強,傳球和過人突破都很出色。
在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香港舉行的世界盃亞大地區第四組的預賽上,中國隊獲小組第一名,取得決賽資格。他是中國隊主力前鋒,被授予“最佳進攻隊員”獎,第二年,在決賽對
科威特的一場關鍵性比賽中,他頭球建功,為中國隊以3:0戰勝亞洲冠軍科威特隊立下汗馬功勞。這一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當時,全國許多城市的民眾自髮結隊遊行,歡呼“振興中華”的口號,
容志行也成為人民心中的英雄。他在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體育道德,被譽為“志行風格”,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全國各行各業所發揚光大。
1979~1981年,他連續三年當選為“全國十佳運動員”。
“志行風格”成為當時最能體現民族精神的口號。當時有媒體對“志行風格”的詮釋是:尊重裁判,顧全大局;尊重對手,強調體育風格;尊重隊友,重視合作;其中最核心內容是為祖國榮譽奮不顧身的拼搏精神。
在球場上,作為國家隊隊長、主力右前衛,球技自不待說了;而其更受人讚不絕口的還是他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有時被對方野蠻犯規放倒在球場上,血染綠茵,他也不會有任何報復行動。放眼時下的國內
足球場,運動員之間的口水戰、動手動腳已成“常見動作”,甚至攻擊裁判員和觀眾也不再鮮見了,這就更使人懷念“志行風格”。
“志行風格”,是中國體育界唯一用個人名字命名的精神,源自他在賽場上高超的技術和對對手充分尊重的良好賽風。
容志行在球場上受侵犯不計較,獲榮譽不驕矜,比賽過程中表現出高尚的體育道德,成為中國體育界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09年10月16日,
胡錦濤總書記在接見新中國體育發展60年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時,握著足球名宿
容志行的手說:“中國足球還要繼續發揚‘志行風格’。”
背景
這些年,這種優良作風在中國足球身上成了“稀罕之物”,相反,歷年屢見不鮮、層出不窮的“打假球”、“更改年齡”、“球員嫖妓”等醜聞,讓球迷們“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從最初的“由愛生恨”,漸漸變成“由恨生怒”,乃至最後“由怒生哀”。當對一件事、一個人徹底絕望的時候,連想罵他打他的欲望都無了,有的只是冷落與嘲諷。
1972年入選中國足球隊的
容志行,是那一個階段的中國男足的中場靈魂。當時中國足球水平、普及程度等“生存環境”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後來在80年代征戰世界盃時命運多舛:1982年被沙特放水淹死,1985年5月19日負於香港後出局,1989年栽在兩個黑色三分鐘。但當時中國足球人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職業精神,至今仍讓球迷們感動。
志行風格廣為人知
“志行風格”在1981年初就已廣為人知,“女排精神”則是中國女排在1981年至1986年獲得“五連冠”後總結出來並廣泛傳播。換言之,“志行風格”比“女排精神”更早被全國人民熟知。
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刻苦訓練,技術出眾,從不做粗野動作,不報復對方球員,不與裁判爭執,不亂吐唾沫……“志行風格”是中國足壇屈指可數的贊語。
在中東一場國際比賽中,
容志行帶球殺入對方禁區,二名後衛從左右兩邊向
容志行飛身撞來,被
容志行變向閃開,兩名後衛卻撞到一塊雙雙受傷倒地,已面對空門待射的容志行見狀立即停球,主動上前伸手將二名後衛扶起。
觀眾看見
容志行放棄了功成在握的射門機會,在片刻的驚奇之餘,場上響起了掌聲。賽後,一批當地球迷湧進場內,有節奏地呼喊著:“11號 ,11號!”一直將
容志行等中國隊員送到所住的旅館。當地一家媒體的評論如下:“在洪水暴風一樣的比賽激烈氣氛中,中國隊的11號竟能取得一種節制,避免了比賽流於過火,他是在經受了多次粗暴攻擊後吹起良心道德號角的。”
國足隊長從不報復
文藝界對思想境界高、演藝水平高的演員有個稱謂:德藝雙馨。中國足壇能有資格享此殊榮的,首推
容志行。當年在球場上,作為國家隊隊長、主力右前衛,球技高超;而其更受人讚不絕口的還是他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有時被對方野蠻犯規放倒在球場上,甚至鮮血橫流,他也不會有任何報復行動。
容志行球技好,但是真正讓一名球員在綠茵場上“長生不老”的歸根結底是一種精神。
容志行為人誠懇、謙讓有餘,他從未故意傷害過對手,也未同任何人發生無謂的爭執。他對挨踢受傷早習以為常,從不介懷。比賽之後常出現這樣的情形:有人上門道歉來了,
容志行先是一怔,接著,他會靦腆地聳聳肩,表示他並未注意到有誰故意踢過他,或者說:“事情過後就完了,沒有必要那么認真。”對方的態度越誠懇,
容志行的樣子就越尷尬。
容志行綠茵百戰,兩條腿上的傷痕像是打上的綁腿。嚴守體育道德,這就是“志行風格”的佐證。
表現
在中東一場國際比賽中,身穿11號球衣的
容志行帶球殺入對方禁區,對方兩名後衛從左右兩邊向容志行飛身撞來,被容志行變向閃開,兩名後衛卻撞到一塊雙雙受傷倒地,已面對空門待射的容志行見狀立即停球,主動上前伸手將二名後衛扶起。觀眾看見
容志行放棄了功成在握的射門機會,在剎那的驚奇之餘,場上爆發直起潮水般的掌聲。
賽後,一批當地球迷湧進場內,有節奏地呼喊著:“11號 ,11號!”一直將
容志行等中國隊員送到所住的旅館。當地一家媒體這樣評論:“在洪水暴風一樣的比賽激烈氣氛中,中國隊的11號竟能取得一種節制,避免了比賽流於過火,他是在經受了多次粗暴攻擊後吹起良心道德號角的。”
容志行最讓同行和對手欽佩的是賽場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操行。
容志行說:“我在場上比賽時,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球上,從來不會去報復踢人。我永遠記得這么一句話:對對手最好的‘報復’就是把球踢進他們的球門。”
影響
在新中國體育的歷史上,容國團的“人生能有幾回搏”作為桌球精神,至今鼓舞著人們的鬥志。改革開放初期,流行甚廣的就是“志行風格”和“女排精神”。“志行風格”不僅影響了體育界,而且影響了幾代青年人的成長,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這樣的精神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也應當成為我們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胡錦濤總書記再次提起“志行風格”,應當引起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意義
從表層意義上說,總書記重提“志行風格”,是指出了中國足球落後的癥結之所在,是對足球界的深刻鞭策。是的,這么多年來,中國足球(特指中國男足)不僅沒有實現“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夢想,而且競賽成績每況愈下。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不正之風在足球界已經泛濫成災,輸球又輸人,成為足球界的常事。在這種情況下,總書記重提“志行風格”,無疑是要求足球界深刻反思,從根本上解決足球運動水平長期滯後的癥結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發揚‘志行風格’”,這句話非常簡明,但揭示的內涵卻十分深刻——輸球不輸人,失球不失志。反過來說,如果真正在精神面貌的整治上取得成效,中國足球的進步就是指日可待的。想當年,在世界盃預選賽上,我們的足球水平不如朝鮮和
科威特,但中國足球隊能在
容志行的帶領下,4:2擊敗朝鮮隊、3:0乾淨利落地戰勝亞洲冠軍
科威特隊,靠的就是“志行風格”。
從深層意義上說,
胡錦濤總書記重提“志行風格”,是在全社會提倡良好的道德風尚,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胡錦濤曾經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十六大以後,
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為重要任務擺在全黨面前。十七大上,總書記又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社會的方向盤,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器。能否構建起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體系,關係人心向背,關係國家長治久安。而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揚被歷史和人民民眾認可和崇尚的道德典範所體現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精神。“志行風格”正是這種精神的代表之一,這是一種永遠不會褪色的精神,不僅足球界要學習和弘揚,而且要在全社會得到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