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羊皮扇鼓是流傳於陝西志丹縣的一種獨特的中國鼓舞藝術。由原來單人表演演變為群體表演,由中國民間祭祀舞蹈發展為群體廣場舞蹈,由古老的自發早期民間藝術發展為具有完整要素的綜合性的民俗舞蹈藝術。1994年志丹縣文化局、文化館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挖掘整理、搶救保護民間藝術的工作安排,在全縣範圍內對民間藝術的分布、類別、資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登記。志丹羊皮扇鼓屬於文場表演藝術,男女均可表演。分場地表演和過街表演兩種。主要動作有鞔頭鼓、踢腿轉身鼓、對鼓、跑鼓等基本套路。表演時演員左手拿鼓、右手拿槌,隨著鼓點翩翩起舞,趨時好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志丹羊皮扇鼓
  • 分類:舞蹈
  • 地區:陝西省志丹縣
藝術簡介,基本特徵,基本內容,相關器具及製品,瀕危狀況,

藝術簡介

志丹羊皮扇鼓由於特殊的自然環境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因而形成了志丹羊皮扇鼓獨特的藝術特性。
1994年志丹縣文化局、文化館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挖掘整理、搶救保護民間藝術的工作安排,在全縣範圍內對民間藝術的分布、類別、資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登記。經過專業藝術工作者的不斷挖掘和先期評估論證,認為扇鼓藝術風格獨特,地域文化鮮明,極能代表志丹縣的文化特色。於是邀請延安市民眾藝術館舞蹈專家陳永龍先生,會同縣文化館美術、音樂等業務人員對扇鼓進行全方位的藝術加工,並在動作、音樂、服飾、道具等方面認真鑽研、不斷改進,終於使志丹羊皮扇鼓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完善的技法、獨特的鼓形、傳統的服飾、大眾化音樂的陝北地區民間鼓舞體系。志丹羊皮扇鼓一經推出,先後在陝西省黃帝陵祭典活動、海峽兩岸攝影家看壺口活動、陝西省慶祝“十六大”召開電視文藝晚會、陝西省秦俑民俗村文藝演出得到展示,同時多次參加延安市文藝會演,並被中央、省、市、縣電視台多次錄像報導。
志丹羊皮扇鼓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羊皮扇鼓屬於文場表演藝術,男女均可表演。分場地表演和過街表演兩種。主要動作有鞔頭鼓、踢腿轉身鼓、對鼓、跑鼓等基本套路。表演時演員左手拿鼓、右手拿槌,隨著鼓點翩翩起舞,趨時好看。

基本特徵

志丹羊皮扇鼓何時形成,經過了多少年的歷史變遷,因缺乏相關的資料及有關文獻記載,無法考證。但就其志丹扇鼓在最初的蒐集挖掘中,通過走訪老藝人、知情人並參照外地經驗等有限的資料分析,從它的形成演繹發展變化來看,有一定的歷史時段和發展空間。因此形成了一些它的基本特徵:
(1)伴隨遠古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發展形成了為對付自然界、求得一方平安而對其產生的依賴性;
(2)伴隨民間巫醫對人類生存的民間習俗產生的崇拜性;
(3)伴隨國家對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挖掘、所形成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獨特性;
(4)志丹扇鼓的動作設計、場圖布局、服飾製作、音樂編配、道具精美來看形成了它的獨創性;
(5) 伴隨春節、 元宵節等大型喜慶節日參與慶典活動,因而形成了它的程式性;
(6)打擊樂配置合理,鼓譜新穎獨特,氣勢宏大,形成了它和其它民間藝術的不同性;
(7)吹奏樂和打擊樂配以陝北民間舞蹈常用的大鼓、小鼓、大鈸、小鈸、京鑼以及低音嗩吶和高音嗩吶,因而形成了它的相似性;
(8)志丹羊皮扇鼓最初由民間用於驅逐野獸發展到巫神用以鎮邪驅魔,而後演變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廣場舞蹈藝術,因而形成了它的傳奇性;
(9)志丹羊皮扇鼓在音樂的伴奏上以嗩吶為主,以鼓指揮,因而構成嗩吶主奏,以鼓振節的導向性特徵;
(10)志丹羊皮扇鼓的打擊樂和吹奏樂不像某些樂曲那么繁雜、華麗而顯出一種特殊的簡約美和質樸美,從而構成調式板式、鑼鼓字譜的簡約美特徵。

基本內容

1、志丹羊皮扇鼓道具製作
志丹羊皮扇鼓的製作對工藝要求非常嚴格,對材料的質量要求很高。羊皮採用上等青草板羊皮(春天的羊皮),一張羊皮最多能繃制兩個扇鼓。鐵框則採用優質鋼材,並由民間最好的鐵匠鍛造。製作時將鐵條鍛造成寸許寬一分左右厚的鐵條,然後將鐵條捲成扇子形狀的鐵框.連線處為手柄,手柄與扇框的結合部留有酷似眼睛狀的圖形稱作龍眼。手柄下端有三個扭著勻稱紋棱的倒掛鐵園圈呈三角形,每個圈內又各套三個公母小環,暗含三三九連環之意。園形橫截面為園形和扁形兩種。此環有著民俗圖騰內涵。扁園形為母環,園形環為公環、公母相套、環環相連。整個鐵框、鐵圈忌用焊接而不留縫隙。皮面用青草板羊皮由外向里纏裹,不用任何釘鉚就將羊皮面繃緊固定在鐵框上。羊皮繃好不能直接使用,不能立即烘乾,也不能太陽爆曬,只能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自然陰乾後,方可使用。
志丹羊皮扇鼓鼓面直徑左右為45厘米,上下為30厘米,柄長約20厘米。鼓面印有各種圖案和花紋,手柄處纏有紅稠。擊槌採用質地柔軟、纖維質豐富的上等木料,經反覆打磨、製成長約40厘米,粗約0.5厘米的木棒,然後在棒尾吊上各種顏色的彩條,以提升志丹扇鼓的整體藝術效果。
2、志丹羊皮扇鼓的服飾
志丹羊皮扇鼓屬於文場鼓舞藝術,男女均可表演。一般採用男50人,女50人的佇列方陣.男者頭扎紅布巾、上穿白馬夾、下穿燈籠褲、足蹬黑布鞋.女者頭扎花頭飾、上穿紅繡衣、下穿綠彩褲、足蹬繡花鞋。舞時男女雙方左手拿鼓、右手拿槌,在鏗鏘熱烈的鑼鼓聲及豪情奔放的嗩吶聲中,不斷變換隊形,變換動作,時而激烈時而平緩,鼓聲清脆環聲宏亮。在鼓聲、環聲、嗩吶聲、打擊樂聲,並輔之以優美的形體動作和古老的民族藝術服飾融為一體。使之成為彩色的世界、藝術的海洋。其音色清脆嘹亮,動作粗獷剽悍,服飾奇異無比,富有特色給人以精神和力量。
志丹羊皮扇鼓由原來單人表演演變為群體表演,由民間祭祀舞蹈發展為群體廣場舞蹈,由古老的自發早期民間藝術發展為具有完整要素的綜合性的民俗舞蹈藝術。經過多年的發掘整理和藝術提煉,使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完整的動作、音樂、道具譜系,成為志丹縣獨有的藝術門類。
3、志丹羊皮扇鼓主要動作套路
志丹羊皮扇鼓的表現形式有行進鼓舞和場地鼓舞兩種。動作主要有鞔頭鼓、踢腿轉身鼓、對鼓、跑鼓等基本套路。韻律由深沉到歡快,心情表露陽剛正氣,顯現出抗爭奮鬥氣概,於飄逸中見英姿,深厚中見靈泛。
(一)鞔頭鼓
鞔頭鼓動作的套路為:舞者先上左腳,再上右腳,在走第四步的同時,左手繞過頭頂配合身體旋轉180度,然後面向起點。這樣的動作循環往復,便構成了鞔頭鼓。其打擊樂的鼓點是:
2/4 匡 匡 匡 匡 匡才 乙才 匡 0
(二)踢腿轉身鼓
踢腿轉身鼓的動作套路為:舞者左右手在第一小節第一拍時同時舉起擊鼓,然後邁出左腿;第二小節第一拍左右手下移至兩腿間擊鼓;第三小節第一拍轉身擊鼓面向起點;第四小節第一拍轉身返回原位。打擊樂節奏歡快激越,聲震長空。在大鼓、堂鼓、大鈸、小鈸的有機運用下,氣壯山河趨時壯觀,其打擊樂譜為:
2/4龍咚 匡 龍咚 匡 龍匡 龍咚 匡 嚓嚓
(三)對鼓
對鼓的動作套路為:男女演員面對面表演。第一拍時舞者頭部和上身向左方傾斜擊鼓;第二拍向右方傾斜擊鼓;第三拍、第四拍相同於第一、第二拍;第五拍、第六拍時演員向前邁左腳,轉身180度擊鼓;與此同時面向相反方向擊鼓,第七拍返回原位。下一個環節循環往復,打擊樂速度可快可慢,視情而定。鑼鼓字譜為:
4/2 匡才 才才 匡才 才才 匡 匡 匡才 衣才 匡 0 (四)跑鼓
跑鼓的動作一般用於行進表演,有時場地表演也用。主要用於表演隊伍之間的銜接。如隊形距離松遠,則運用跑鼓動作,以快速整理隊伍恢復隊形。跑鼓的基本動作為邊跑邊舞。時而舞姿粗獷豪放,時而溫柔平穩。打擊樂譜同鞔頭鼓樂譜。
4、志丹羊皮扇鼓隊形排列
志丹羊皮扇鼓的隊形排列一般採用雙數排列。在行進表演時一般為四行橫向排列,有時也可橫向二行排列。在四行排列時,男女有時交錯排列,有時男外女內,有時女外男內。在二行排列時,男女各為一排縱向排列,有時也將女演員全部排在前面,男演員隨後,但此種排列法運用較少。在場地表演時運用多種幾何圖形,如園形、方形、品字形、三角形等。有時擺出許多字型和數字。
5、志丹羊皮扇鼓打擊樂
志丹羊皮扇鼓的打擊樂非常豐富、運用自如。主要擊樂為大鼓、大鈸,輔以堂鼓、小釵。經過藝術家們精心編配和音色組合,使之形成了一部較為完整的音樂體系,其主要鑼鼓字譜有:
6、志丹羊皮扇鼓吹奏樂
志丹羊皮扇鼓在吹奏樂運用上獨具匠心,風格獨特。為了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主要採用陝北人民非常熟悉的歌頌劉志丹將軍的民歌《劉志丹頌》為常用曲調。在此基礎上將陝北人民喜聞樂見的陝北嗩吶曲《得勝回營》、《大擺隊》、《十對紅》等曲牌交錯運用,有時也將一些現代歌曲及流行音樂運用在扇鼓音樂中。
7、志丹羊皮扇鼓的收集整理
1994年4月,志丹縣教科文體局指示縣文化館全面整理挖掘志丹羊皮扇鼓民間藝術。並委派縣文化館業務幹部胡鋥、白崗、程宇人等部分業務人員,分赴縣域三道川對羊皮扇鼓進行全方位挖掘整理。通過對金丁鎮王灣村呂世富,順寧鎮石場子溝村邢廣才,杏河鎮王灣村郭全全、曹玉秀等人的扇鼓技藝進行比試,大家一直認為順寧鎮石場溝村的邢廣才的扇鼓技藝從動作、套路、舞姿、鼓點等方面技高一籌、獨樹一幟、極具開發價值。於是組織業務人員對邢光才的鼓技表演進行整理和挖掘,並從圖片、攝像、文字、錄音等方面進行祥細整理,獲得了第一手資料。隨後邀請市、縣有關領導及業務人員進行多次論證和評估。1995年縣上決定由志丹縣文化館負責組織實施志丹扇鼓的排練,並邀請延安市民眾藝術館舞蹈專家陳永龍會同縣文化館音樂、美術等有關人員對扇鼓進行全方位藝術加工。經過專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終於使志丹羊皮扇鼓在動作、鼓形、服飾、打擊樂、吹奏樂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模式,使志丹羊皮扇鼓成為一種全新的廣場群體舞蹈藝術。
8、志丹羊皮扇鼓的對外宣傳
志丹羊皮扇鼓經過蒐集挖掘、先期論證、藝術提煉、走向市場等幾個階段的磨鍊,日趨走向成熟。使這一在民間沉埋了千年的古老藝術得以重見天日。充分顯示了善良淳樸、勇敢勤奮的志丹兒女的精神風貌。同時,志丹羊皮扇鼓一經問世,便走紅陝北及三秦大地,贏得了眾多宣傳媒體的注目和好評。同時得到時任陝西省文化廳廳長霍紹亮、副廳長黨榮華、社文處處長謝林、延安市文化局局長郝東明、副局長趙吳寧、社文科科長李剛以及縣上領導的多次親臨指導。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陝西電視台、延安電視台、陝西日報社、延安日報、社會文化雜誌社、志丹廣播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競相報導和播放。志丹羊皮扇鼓藝術的成功開發,為陝北鼓舞藝術乃至中國的民間舞蹈藝術又添風采。
9、志丹羊皮扇鼓對外交流
1996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赴延川縣慰問演出;
1996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秧歌會演;
1996年4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清明黃帝陵祭陵演出;
1996年9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赴壺口參加“海峽兩岸攝影家看壺口”文藝演出;
1997年元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毛主席銅像揭幕儀式暨延安地改市慶典文藝活動;
1997年5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工商系統文藝匯演;
1998年10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慶祝黨中央毛主席進駐延安60周年文藝演出;
1999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春節企業秧歌調演;
1999年12月志丹羊皮扇鼓表演隊參加延安市“千面鑼鼓迎千年”廣場文藝演出;
2001年10月參加延安市電視台《一路鄉風一路歌》志丹羊皮扇鼓錄像;
2001年10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一行16人赴省參加陝西電視台慶“十六大”召開《時代的旗幟》電視文藝演出;
2002年11月參加中央電視台中國八鼓志丹羊皮扇鼓錄像活動;
2006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元宵節秧歌調演;
2006年4月志丹羊皮扇鼓參加陝西省秦俑民俗村開幕式演出;
2006年9月參加延安市首屆農民藝術節志丹縣演出隊所表演的志丹羊皮扇鼓《在希望的田野上》榮獲一等獎。
10、志丹羊皮扇鼓的圖騰內涵
志丹羊皮扇鼓象徵著志丹縣;3個園形大鐵環喻示著志丹縣的三道川自然景觀;9個吊環及3個園形勾環暗示著志丹縣的12個鄉鎮;9個吊環及3個園形環和1個外形鐵框組成的13個部件象徵著志丹縣13萬兒女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為改革開放努力拚搏的精神風貌。
11、志丹羊皮扇鼓的政治內涵
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志丹羊皮扇鼓新的內涵,有了新的生命力。其主題是“保平安、求發展”。該鼓鼓柄下分三股,代表著該縣的三大川道;每股設定三個金屬環,共為九環,九九歸一象徵著凝聚的最大合力;鼓柄為一粗壯金屬桿,表示團結一致,向著一個方向;鼓面呈扇形,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輻射開來,表達著該縣的經濟建設,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不斷發展。

相關器具及製品

志丹羊皮扇鼓的主要伴奏器具為打擊樂和吹奏樂
1、吹奏類:主要是陝北特有的長桿嗩吶。嗩吶有高音嗩吶和低音嗩吶二種。(1)高音嗩吶,亦稱小嗩吶、海笛、嘰吶。此種嗩吶長約21厘米左右音色明亮,音域比大嗩吶高出兩個八度。善於表現歡快熱烈的現代歌曲和流行音樂等。(2)低音嗩吶,也是陝北特有的長桿嗩吶其長度40厘米左右,音域較寬,音色柔和,運用廣泛表現力豐富。筒音做G時為泛調即F調,筒音做C時為本調即bB調。長桿嗩吶在吹奏樂中占主導地位,起到提綱攜領作用。其次也採用銅管樂器小號、長號、薩克斯以及民族吹管樂笙、笛等樂器。
2、打擊類:主要是大鼓、大鈸、小鈸,輔之以堂鼓、小鑼、京鑼。

瀕危狀況

志丹羊皮扇鼓雖然在志丹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在文體局、文化館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多名專業藝術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辛勤工作,在發掘、搶救、繼承、弘揚等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仍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
1、志丹羊皮扇鼓由民間祭祀用品演變為廣場群體藝術,完全是一種嶄新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此之前,由於缺少資料,缺少經驗,其源淵無從考證。全縣僅有的幾名老藝人,因而知之者甚少,不能形成規模難以普及。
2、志丹羊皮扇鼓除在節慶日或上級部署的文藝匯演中匆忙排演外,其餘時間幾乎缺乏活動。
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審美需求不斷提高,對志丹扇鼓的表演藝術要求愈來愈高。一些舞蹈高手外出求學或打工,參加活動也愈來愈少,扇鼓藝術的發展舉步維艱,後繼無人,瀕危狀況難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