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標準,臨床症狀,常見病症,反覆的腹痛(RAP),慢性疲勞症(CFS),轉化症,治療,心身症與心理的關係,心身症研究,
診斷標準
心身症的診斷標準主要是:①以軀體疾病或症狀起病,病程中具有明顯焦慮、憂鬱等心理因素,使原有症狀惡化和複雜化,經久不愈;②經過精神心理治療,輔以軀體治療後,症狀改善;②排除神經官能症等心因性疾病、憂鬱症、精神分裂症等;④排除裝病或輕病裝重病等人為因素。
臨床症狀
常見的心、身症狀包括:
1. 骨骼肌肉系:頭痛、肌肉痛、腰酸背痛、抽筋等,
2. 皮膚系:皮癢症、禿頭、多汗症、異位住皮膚炎等,
3. 呼吸系:氣喘、打嗝、嘆氣、換氣過度症候群等。
4. 心臟血管系:心悸、心律不整、胸痛、偏頭痛等。
5. 胃腸系:便秘、腹瀉、慢性胄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6. 生殖泌尿系:經期不順、經痛、性無能、性交疼痛等,
7. 內分泌系: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年期症肖犬等,
常見病症
三種常見的心身症候群,如反覆的腹痛,慢性疲勞症,以及轉化症。
反覆的腹痛(RAP)
大約有10-25%的學童有此問題,特別是在三到九歲間。大部份父母親可能同意腹痛與心理壓力之間的關係,也認為並不需要內科的治療;實際上,也只有小部份的個案,會被送到小兒科求診,這些大約占了所有小兒科門診新病人中的百分之十,大約也只有百分之十以下RAP的確合併嚴重的器質性疾患。所以一般認為這些小孩在先天體質上,比較容易有RAP,而心理上的壓力則是加重或促發的因子。
兒童的特質:
大部分有RAP的小孩,精神上都正常;這些小孩常被認為膽小、緊張過度、過度誠實,常需要成人的肯定,當他們面對壓力時,就會變的膽小易怒。
家庭的特質:
這樣的家庭比較封閉,對他們的小孩期待很高,家庭的成員有比較高的情緒症狀及身體症狀,特別是腸胃方面的問題;目前還尚未得知,這種家庭傾向是學習的,基因的傳遞,或者是對不良的環境的共同表現。
外在的壓力:
通常會合併生活事件,如換學校或者要考試。但是對被性侵犯的兒童而言,他們很少只表現出RAP,而沒有其它症狀。
疾病病程:
大部份的學童,會從RAP中成長過來,只有很少部份會有失誤的內科問題。但在某些情形下,它是成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前驅症狀。
治療:
家庭需要適當的內科協助,另外需要兒童及家庭有系統的記錄症狀、前驅症狀及結果,將症狀與心理壓力之間的關係澄清;可教導兒童控制症狀的技巧,如想像、自我催眠或放鬆技巧。儘可能鼓勵兒童回歸正常活動,即使有任何殘餘疼痛症狀,而父母親則應經由鼓勵與關心來加強,同時避免過度的關心,反而加重症狀。
慢性疲勞症(CFS)
一般常見於成人,但在小孩也可能出現。通常定義為持續的失能性的身體疲倦長達六個月,而且無法以原發身體或精神原因來解釋,常合併精神疲倦及其它無法以器質原因解釋的身體症狀。常見心情低落,常被認為是CFS的結果而非原因,這些情緒低落通常不會合併自責或無價值感,大約只有三分之一會有憂鬱症。如同成人一般,兒童的CFS也常找不到器質性病因,但找不到並不代表沒有。而這疾病也在醫師與家屬間爭論多時,關於CFS到底是心理或身體因素占重要角色,目前只能說,在現有的證據下,仍然無法對病因或者治療有一清楚了解。比較有用的方式是加強小孩與父母正向思考的能力,與逐步的復建訓練。加強與父母的教育,可讓小孩每天多一點時間訓練,以逐步的回到正常的身體活動,休閒活動及學校生活。另外值的再提的事,認知行為治療也有效果,但以此並不能證明CFS就完全是心理層面的疾病。
轉化症
轉化症是指在自主運動或感覺神經功能上出現失能或者症狀,這樣的失能或症狀,原本代表的是器質性的問題,但卻找不到器質性的原因來解釋,並且有明顯的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些兒童常表現出奇怪的步態、肢體無力或癱瘓、甚至完全不能動。病人對疾病症狀的觀點與醫師的看法有明顯不同,也因此常被稱為歇斯底里。診斷轉化症並不容易,因為的確有一部份診斷為轉化症的病人,後來轉變成器質性疾病,因為有一些稀少疾病的怪異症狀,診斷的醫師不見得看過,而且即使是常見的診斷,但兒童也可能會有不尋常的表現,即使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症狀,器質性的因素也不能完全排除。一般相信兒童不會故意將症狀加重,以博取關心,但是學童可能會模仿他們自己已經有疾病,所以即使學童有假性癲癇,也不能完全排除其癲癇的可能性。即使有許多的診斷的陷阱,大部份的醫師仍然相信轉化症的存在。一般相信它是對這種無法忍受的困境,所演變出的一種潛意識疾病。有些學童對壓力的處理可能以固執、成長或悲慘的心態來面對,另外一些則可能以疾病來作表現。醫師必需確認他施行的一連串檢查或其提供的意見,不應讓小孩的症狀加重,也需要協助兒童發展更好的適應方式。在發展中的國家中,轉化症發生機會高,但在像美國或歐洲發生的機會相對比較少,大約只有百分之一的精神科住院病人,診斷為轉化症,而在門診的病患比較多;一般很少發生在五歲以前,大部份在十歲以後,青春期的女孩特別容易得病。
兒童特質:
病前的適應能力通常不錯,只有部份是求完美或者過度拘謹的個性,非常少的部份有轉化症以外的精神疾病。
家庭特質:
大部份的家庭都正常,只有約五分之一有不正常;他們常過度相信此疾病是因為器質性原因造成,要求更多的身體評估,而拒絕精神科的治療;這樣的家庭常有身體或精神科疾病的家族史。
疾病的本質與結果:
這些兒童常被無法忍受的逆境所挫敗,可能是未被人知道的性侵犯或者是對自己過度的期待。這疾病常會因為生活事件或小的身體疾病所引發,雖然大部份都沒有前驅事件,大約有百分之八十可以找到症狀發生的模式,如家庭的疾病,或學童廣大的社交圈,或小孩先前就已經有的疾病;大部分都可以完全復原,只有很小部份變成慢性化。
治療
身體的檢查需停止,一開始將焦點放在症狀上,而不要放在心裡壓力,可以讓家屬願意參與治療,治療的過程,通常很緩慢,急不得。混合身體復健與訓練心理復健技巧,可讓小孩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慢慢改善症狀,讓學童感到身體健康比生病得到更好的回饋,這可經由改變家屬處理的態度;若小孩被一些無法忍受的逆境所阻礙,這些事件必須儘早找出;長期而言,讓小孩學習更好的適應壓力的方式。
心身症的治療必須身體症狀與心理因素同時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行為治療、環境治療和軀體治療和抗神經症的藥物治療。我國的氣功療法是治療心身症的有效療法之一。
心身症與心理的關係
★心理壓力與情緒因素可以誘發各種心身症。
★心理壓力與情緒因素可以使原有的心身症狀惡化。
★心身症狀本身也會影響心理及情緒,造成惡性循環。
心身症研究
我國對心身症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中醫學很重視心身關係,關於心身症有許多論述。開展心身醫學研究是有基礎的。最近,我國心身醫學研究者測查發現。冠心病病人的發病與A型行為模式有明顯的關係,與國外的研究結果相近。具有A型行為的人主要是急躁、情緒易激動、爭強好勝、行動較快、做事效率較高、有時間緊迫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