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是一個成語,讀音是xīn fù zhī huàn,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腹之患
  • 外文名:a disease in our very vitals;a sting in on...
  • 拼音:xīn fù zhī huàn
  • 解釋: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
  • 引申:泛指最大的隱患
  • 出處:《左傳·哀公十一年》
解釋,用法,出處,典故,成語故事,

解釋

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指最大的隱患。

出處

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例句】這個心腹之患一天不除,就一天不得安寧

典故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準備出兵伐齊,越王勾踐帶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夫差特別高興。伍子胥認為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前越國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原文·出處】
吳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盤庚之誥》曰:‘其有顛越不共,則劓殄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將以求大,不亦難乎?”弗聽,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梵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毀,天之道也。”
——《左傳·哀公十一年》節選

成語故事

吳國將要討伐齊國,越王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朝見,吳王和臣下都收到了贈送的財物和禮品。吳國人都很高興,惟獨伍子胥感到害怕,說:“這是在豢養吳國啊!”就勸諫說:“越國對我們來說,就像心腹中的一個病。同處在一塊土地上,而有求於我們。他們的柔順服從,是要達到他們的目的,我們不如在這方面早做準備。在齊國如願以償,就好像得到石田一樣,沒法使用。越國不用挖池沼,吳國也會泯滅,好比讓醫生治病,而說‘一定要留下病根’那樣的事,是從來沒有的。《尚書》的《盤庚之誥》說:‘如果有猖狂搗亂不順從命令的,就統統剷除不留後患,不要讓他們的種子留在這土地上。’這就是商朝所以興起的原因。現在您的做法有所改變,想要用這種辦法來求得稱霸的大業,不是太困難了嗎?”吳王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氏,改姓王孫氏。伍子胥辦完差事回來,吳王聽說這件事,便派人把屬鏤寶劍賜給伍子胥讓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說:“在我的墓地上種植檟樹,檟樹可以成材。吳國大概就要滅亡了吧!三年以後,吳國就要開始衰弱了。事物達到了極致就要損毀,這是自然的道理啊。”
【釋義·點評】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準備出兵討伐齊國,越王勾踐率領眾臣子攜帶豐厚的禮品朝見吳王闔閭,吳王和許多官員都得到饋贈,上上下下一片喜悅,惟獨伍子胥對勾踐此舉感到憂懼。他認為,勾踐的行為不過是“豢養吳人而已”。言外之意是,勾踐表面殷勤,實際是想宰殺吳國。伍子胥認為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前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心腹之疾”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例句——《戰國策·趙策一》:“韓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將伐之,何如?”《呂氏春秋·知化》:“越之於吳也,譬若心腹之疾也,雖無作,其傷深而在內也。”
後“心腹之疾”也作“心腹之患”。例句——《後漢書·陳蕃傳》:“今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三國志平話》卷中:“今有心腹之患,備困於夏口,惟存殘將,無計得脫。”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夫天下事惟心腹之患為最可慮,而況乎宜昌為西北門戶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