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認知研究口頭報告法

《心理認知研究口頭報告法》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孫三軍,李德鳳

基本介紹

  • 作者:孫三軍、李德鳳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989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口頭報告法是心理學領域探討思維過程和認知結構的重要研究方法。該法在20世紀上半葉遭到行為主義者的質疑,以至於人們不再將口頭報告視為數據,直至本書作者在80年代對該法進行了全面的梳理並提出新的理論框架,白才重新得到研究者的青睞。
本書為口頭報告法的不二之作,系統介紹了口頭報告(包括出聲說話、出聲思維、回溯式報告)的理論框架和實驗步驟,並給出了口頭報告的編碼和分析方法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再版序
初版序
第1章 緒論及概要 1
1.1 使用口頭報告:五個問題 1
1.1.1 對口頭報告數據的質疑 2
1.1.2 從行為中提取數據 2
1.1.3 “軟數據”與“硬數據” 3
1.1.4 編碼中的理論預設 3
1.1.5 從行為中推導思維過程 5
1.1.6 幾點基本預設 6
1.1.7 行動計畫 7
1.2 信息加工模型 7
1.2.1 總體說明 8
1.2.2 詳細說明 9
1.3 口頭報告步驟的類型 11
1.3.1 出聲表述前的重新編碼 12
1.3.2 回溯式口頭報告 13
1.3.3 推斷或生成過程 14
1.3.4 定向或專門詢問 14
1.3.5 具體的和籠統的口頭報告 16
1.4 口頭報告面臨的兩大挑戰 17
1.4.1 同步式口頭報告的明顯不足 17
1.4.2 回溯式口頭報告的明顯不足 18
1.4.3 結語 21
1.5 針對認知狀態和結構的口頭報告 21
1.5.1 對感官刺激的報告 22
1.5.2 對短時記憶中信息的報告 24
1.5.3 對長時記憶中信息的報告 24
1.6 評估研究中的口頭報告 28
1.6.1 數據 29
1.6.2 評估的有效性 30
1.6.3 評估引發的認知過程 30
1.6.4 記憶與推論 31
1.6.5 口頭報告和內省法的歷史 34
1.6.6 內省 34
1.6.7 華生對內省法的抨擊 40
1.6.8 後來的觀點 41
1.7 小結與展望 43
第2章 出聲表述對認知過程的影響 45
2.1 出聲表述與思考 45
2.1.1 聽覺刺激的干擾 47
2.1.2 與實驗任務無關的隱性和顯性發聲 47
2.1.3 發聲的時間要求 48
2.2 對不涉及重新編碼的出聲表述的實驗研究 49
2.2.1 包含口頭編碼的簡單任務 49
2.2.2 呈現刺激後被試的出聲表述 50
2.2.3 出聲複述過程 51
2.2.4 呈現多重刺激時的出聲表述 53
2.2.5 與心算相關的出聲表述 54
2.2.6 部分結論 55
2.3 出聲思維的過程 56
2.3.1 出聲表述的三個層次 56
2.3.2 其他出聲思維指示要求 57
2.3.3 訓練與提醒的影響 59
2.4 實證研究評述 60
2.4.1 第二層次出聲表述的相關研究 60
2.4.2 出聲思維不同的影響 63
2.4.3 不符合第二層次出聲表述標準的研究 64
2.4.4 知覺運動過程的出聲表述 66
2.4.5 視訊編碼過程的出聲表述 68
2.4.6 關於出聲表述的其他研究 72
2.4.7 回溯式出聲表述的影響 73
2.4.8 關於出聲表述影響的近期研究 75
2.5 小結 76
第3章 口頭報告的完整性 79
3.1 三種觀點 79
3.1.1 行為主義的觀點 79
3.1.2 理性主義的觀點 81
3.1.3 信息加工的觀點 83
3.1.4 信息加工模型的擴展 85
3.2 再認過程 86
3.2.1 一步式再認的證據 87
3.2.2 “自發”回憶 89
3.2.3 再認與推論 90
3.2.4 對再認過程的評估 91
3.2.5 反應自動化 91
3.2.6 知覺運動過程 93
3.3 關於認知狀態的信息 94
3.3.1 舌尖現象 94
3.3.2 不能直接再認的回憶 95
3.3.3 關於把握程度的判斷 97
3.4 會報告出來什麼? 98
3.5 無意識學習 99
3.5.1 對學習過程的同步式口頭報告 99
3.5.2 用實驗後提問來評估意識 100
3.5.3 沒有形成概念意識時的分類 103
3.5.4 回憶不起相關知識時的情形 104
3.6 對先前認知過程的回溯式口頭報告 107
3.6.1 回溯式口頭報告模型 107
3.6.2 報告實驗中的整體認知過程 107
3.6.3 其他無意識過程 111
3.7 頓悟與想到解題思路 114
3.7.1 作為再認的頓悟 116
3.7.2 有關再生的假說 117
3.8 小結 120
第4章 根據口頭報告數據進行推論 121
4.1 使用口頭報告數據的先決條件 121
4.1.1 可感知的信息 124
4.1.2 產生與回憶出來的信息 125
4.2 記憶作為注意的證據 131
其他模型與過程 131
4.3 從口頭報告中推論 132
4.3.1 識別長時記憶結構 133
4.3.2 長時記憶痕取決於短時記憶模式 135
4.3.3 預測反應時間 137
4.3.4 問題行為圖 140
4.4 有關認知過程的結論 141
4.4.1 基於模型的編碼 142
4.4.2 編碼策略 145
4.5 對一般過程的直接評價 146
4.5.1 編碼系統 147
4.5.2 編碼的套用 149
4.5.3 總結 154
4.6 口頭報告與理論 155
4.7 小結 158
第5章 出聲表述模型 159
5.1 通用模型及其預設 159
5.1.1 認知結構(“想法”)的特點 160
5.1.2 與語言研究的關係 161
5.2 同步式口頭報告 162
5.2.1 出聲說話的步驟 162
5.2.2 出聲思維的步驟 164
5.2.3 出聲表述認知過程 176
5.2.4 口頭報告與口頭描述之間的差別 178
5.3 短時記憶內信息出聲表述的不完整性 180
5.3.1 實時假設的意義 181
5.3.2 增加出聲表述量的技巧 184
5.4 針對口頭報告分析的推論 188
第6章 口頭報告分析方法 191
6.1 早期口頭報告分析 191
6.2 口頭報告分析方法介紹 192
6.2.1 基本預設 193
6.2.2 辭彙編碼 193
6.2.3 分段並對過程編碼 194
6.2.4 編碼的自動化 198
6.2.5 分析的層次 199
6.3 方法論問題 201
6.3.1 將行為轉化為數據 202
6.3.2 不需要上下文的編碼 203
6.3.3 其他問題 204
6.3.4 選擇要編碼的信息 204
6.3.5 理論對數據的“污染” 205
6.4 編碼的信度和效度 210
6.4.1 編碼過程與編碼員 211
6.4.2 微型口頭報告分析系統 212
6.4.3 編碼的信度 214
6.4.4 自動和半自動口頭報告分析 218
6.5 有效的口頭報告分析步驟 226
6.5.1 將編碼類別與出聲表述相匹配 226
6.5.2 關於一般知識和規則的出聲表述 227
6.6 小結 228
第7章 口頭報告分析的技巧與實例 229
7.1 非正式的口頭報告分析 229
7.1.1 例子:來自一個系列任務的口頭報告 230
7.1.2 主要過程 230
7.1.3 對口頭報告的解釋 232
7.2 使用某理論來預測口頭報告 236
7.3 新產生信息的特徵:表征 236
7.3.1 八數碼問題 237
7.3.2 同構問題 240
7.4 注意到的信息的順序 244
7.4.1 心算加法 244
7.4.2 漢諾塔遊戲的策略 246
7.4.3 乘法心算 253
7.5 具有不同解決辦法的問題的解決過程 259
數字加法 260
7.6 口頭報告的信度 267
7.6.1 變位詞口頭報告 267
7.6.2 系列問題 269
7.6.3 概念形成 273
7.6.4 一個記憶任務 276
7.6.5 總結 279
7.7 結束語和未來研究方向 279
附錄 281
索引 2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