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致癌

心理致癌,是指不良情緒對機體免疫機能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消滅功能而患上癌症。精神心理因素並不能直接致,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肌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致癌
  • 定義:心理因素的致癌
  • 原因:不良情緒對機體免疫機能產生抑制
  • 結果: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概述,研究歷史,群體特徵,成因,影響,預防與治療,

概述

心理因素的致癌
當代,癌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使得一部分人對癌症的發生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心理,即所談的恐癌心理。恐癌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盲目懼怕、擔心、懷疑自己患癌症的心理,通常是由於受自己的親人或身邊的同事鄰居朋友死於癌症的刺激造成,或受蘇丹紅毒奶粉、地溝油、PM2.5、毒膠囊等等事件報導的影響,好像生活在到處是致癌物質的世界中,每天都受到癌症的威脅,從而產生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現代醫學在研究癌症病因時,相當長時間裡過度強調有形因素,比如紫外線、放射線等物理性致癌因素,亞硝胺、焦油、砷等化學致癌物質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生物性致癌因素,卻忽略了無形因素,即心理和性格對癌症的重要影響。

研究歷史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萊西曾對一組癌症患者的生活史做過調查,他發現這些患者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從童年時開始便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他們或早年喪母,或青年失戀,或中年喪偶,或老年失子。所有這些精神刺激,使他們變得沉默寡言、 孤影自憐,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工作缺乏熱忱,進而抑鬱悲傷、情緒緊張、精神壓力沉重。
德國科學家巴特魯施博士在研究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時發現,病情發生有較明顯的10位病人中,有9個與絕望、孤獨的心情有關。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對早期施行手術治療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實行預後觀察,結果對治療效果表示懷疑,情緒壓抑焦慮者,病情常常復發且預後不良。
美國一學者曾對8000名癌症病人進行調查,其大多數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都發生在失望、孤獨和其它沉重打擊與精神壓力頻繁發生的時期。
中國也有調查資料表明,許多癌症患者發病前半年有較大精神刺激,其比率超過50%以上。

群體特徵

1、性格內向,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內心卻怨氣衝天、痛苦掙扎,有精神創傷史;
2、情緒抑鬱,好生悶氣,但不愛宣洩;一件極小的事便可使其焦慮不安,心情總是處於緊張狀態;
3、表面上處處以犧牲自己來為別人打算,但內心卻又極不情願;
4、遇到困難,開始時不盡力去克服,拖到最後又要做困獸之鬥;
5、害怕競爭、逃避現實,企圖以姑息的方法來達到虛假和諧的心理平衡等等。

成因

心理矛盾、心理衝突可引起機體緊張狀態,進而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失調,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抗體產生減少,同時阻礙淋巴細胞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消除。這樣,就可使癌細胞突破人體防線,開始無限制的增長,最終形成癌症。

影響

不良情緒能對機體免疫機能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消滅功能。如果人的情緒或其它心理因素長期不好,則會降低體內的免疫功能,從而對癌細胞的肆虐束手無策。

預防與治療

1、一個人能夠經常保持豁達的性格和良好的情緒,培養和維護健全的人格及社會適應能力,對於預防癌症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
2、可以有意識地做一些調整,改變不利於健康的心理行為,採取一些對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減輕內心的壓抑,如把自己心裡的憤怒和煩惱對朋友和親人訴說出來,以保持心情舒暢;或對不滿意和令人氣憤的事情適當地發發脾氣也未嘗不可。可以肯定,良好的心理行為對癌症的預防、治療和康復有積極的作用。
3、心理治療可使患者正確認識癌症,心胸開闊,堅定戰勝癌症的信心,增強其它療法的效果,則能產生極大的制癌效應。美國“恢復健康俱樂部”定期為“癌症病人舉行“逗與樂”晚會,以笑制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