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心理素質教育模式是一種體現某種心理素質教育思想和目標定向,促進其功能發揮的操作思路或范型。

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總共包括了三種模式類型:從心理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出發,針對全面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整合模式;從心理素質教育分層目標出發的分層模式;從心理素質教育的分段目標出發,針對學齡段的心理素質的培養的分段培養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 外文名: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model
  • 學科:教育心理學
  • 內容: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具體內容,1.整合模式,2.分層模式,3.分段模式,

具體內容

在資訊時代,由於刺激源的豐富多彩,學生心理問題日趨複雜,以某一學科理論為依據的單一模式很難適應心理素質教育的要求,需要探索和構建新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經過理論探索與實驗驗證,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養模式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分段多層次的一個模式系統。這其中包含了三種模式:整合模式、分層模式和分段模式。

1.整合模式

從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出發,針對全面心理素質培養,可以把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模式概括為整合模式。整合模式是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出發,構建出適合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基本模式。整合是指多方面的整合,如“學生—家庭—學校—社區”的整合;“生理—心理—個體經驗”的整合;“專題訓練—學科滲透—諮詢輔導”的整合。模式的基本內涵包括:以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為基本目標;遵循積極適應與主動發展兩條基本原則;綜合運用專題訓練、學科滲透、諮詢輔導等基本教育途徑;有效發揮學生、學校、家庭、社區等基本教育要素的作用;著眼於“自我認知——曉理動情——行為導向——反思內化——形成品質”等學生心理素質形成的內部過程的基本環節;重點突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智慧型發展、個性發展、社會性發展和創造性發展等方面的基本內容。該模式能綜合個學科模式的優點,克服單一模式的不足,明確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提出了具有普遍適用的兩條原則,並對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要素、環節及內容作了較清晰的規定。

2.分層模式

心理素質教育的分層目標是根據對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依據發展階段提出的。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可分解成三個層次的目標,即適應-發展-創造,與之相應的可概括出三種不同的培養模式:適應層面的培養模式、發展層面的培養模式、創造層面的培養模式。它們分別從指導學生積極適應、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和激發學生勇於創造等不同的教育目標出發,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培養和訓練。具體而言,結合心理素質教育的分段目標,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重點應是指導適應、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的重點應是促進發展,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的重點應是激發創造。

3.分段模式

心理素質教育的分段模式是根據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年齡特徵和不同年齡段心理素質發展的需要,以及不同年齡段心理素質教育目標不同而提出的。學校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同學段教育內容、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學校心理教育素質應建立適合大學、中學、國小的多級培養模式,即以大、中、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社會性發展水平、特點及具體的教育培養目標要求為出發點,針對學生學習、生活、交往、成長中的普遍存在的教育培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各有側重的培養與訓練,有機的安排各年級的心理素質教育要求和內容,靈活地採用豐富多彩的教育途徑和訓練策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