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f mind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心理理論”廣義上是關於心理的各種知識,狹義上是指一種抽象的、連貫的、可解釋因果關係的系統。狹義上是兒童對信念和願望等基本心理成分的理解,以及兒童關於這些心理成分與知覺輸入和行為如何相互影響的知識,是個體對他人心理狀態及...
自體心理學理論(self psychology theory):是在19世紀科胡特提出的重要的理論觀點,聚焦於自體的發展,關注自我關心、自尊和自戀是如何先於關心他人而產生的,以及自戀的發展如何反映著正常的發展途徑。起源 1970年代初,海因茨.科胡特發表其現已聞名於世的專題論文,《自體的分析》(1971),首次提出“自體心理學”理論...
兒童的這種能力被心理學家稱為“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 心理理論問題自Premack和Woodruff於1978年提出以來,對它的研究已成為繼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和元認知的研究之後,又一個探討兒童心理表征和心理理解的嶄新視角和範式。實踐套用 在研究心理理論問題時,心理學家們最為關心的是兒童何時產生心理理論...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創建的理論,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
現代心理學是一個有著一定規模、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深遠影響的學科。但是,現代心理學也有著許多矛盾和衝突,面臨著分裂和破碎、脫離社會生活等尷尬處境,有時這些問題似乎非常嚴重,以至於直接影響到學科的發展和生存。探索現代心理學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嘗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本理論體系的主旨。理論概述...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由1957年提出的闡釋人的態度變化過程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它是認知相符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其思想基礎源於格式塔心理學;是20世紀50~60年代在西方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中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認知失調理論著重探討的是個體的態度和行為不一致的問題。“失調”是當個體的...
群體心理理論(group mind theory)是指研究群體心理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其主要研究內容:(1)群體的基本特徵和參數。如群體的組成、群體結構、群體過程、群體規範、群體發展水平等。(2)群體心理效應。如群體需要、群體規範、群體價值、群體情感、群體凝聚力、群體決策等。(3)群體分類。如假設群體和實際群體、正式...
性格心理論,心理學術語。概念 性格心理學?《性格心理學》是由性格心理學創始人楊健先生:結合了心理學、行為學、NLP神經語言程式學、性格學等先進學科,依據人類日常行為習慣、行為風格、行為模式、思維模式進行研究歸納。最終將人類的各種模式劃分為四種性格特徵:1、活潑型2、力量型3、完美型4、和平型。使人們對...
心理原理是全新的心理理論體系,主要闡述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闡述腦的功能,包括丘腦、大腦皮質、下丘腦、基底核、小腦等;二是從生物學的角度闡述意識、心理的產生機制及活動規律。理論從神經元、神經元群、核團、腦多個層次入手,闡述各種意識、心理活動產生的生物學原理以及活動規律。整個理論環環相扣,高度簡潔,是...
1.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動力說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也被稱為心理動力的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心理活動的動力源泉是生理上的“力比多”。力比多即性力。這裡的性並不是指生殖意義上的“性”,而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所以弗洛伊德也把它稱為“欲力”、“心力”等,並認為它是一種與性本能...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鮑德溫(J.Baldwin) 、德國心理學家苛勒等人雖對“自我”有出色的見解但並沒有系統化,惟獨新精神分析學家開始把主要鋒芒集中自我心理學。安娜·弗洛伊德是自我心理學的奠基者,如探討了本我與自我的關係及自我防衛機制問題;哈特曼(H .Hartmann)是自我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創建者;E.艾里克森則是...
心理抗拒理論是指人們相信對自己行為擁有控制權,因此當這種控制自由受到限制時,人們往往會採取對抗的方式,以保護自己的自由。理論釋義 心理抗拒理論是指人們相信對自己行為擁有控制權,因為此當這種控制自由受到限制時,人們往往會採取對抗的方式,以保護自己的自由。理論提出 心理感應抗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布林在其專著...
它包括: (1)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2)沙赫特的兩因素情緒理論;(3)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4)西米諾夫的情緒認知一信息理論;(5)揚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緒不協調理論。阿諾德 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 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M. R. Arnold)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情緒的評定-興奮學說。這種...
總體說來,網路心理學研究領域還集中在熱門社會問題上,網路心理學既沒形成其核心理論,也沒形成其特有的研究方法。更沒有其專業的研究隊伍和學術期刊。因而更多時候,網路心理學還只是作為一個正在形成的學科而被提及。儘管如此,學術界創建網路心理學的熱情非常巨大,別有用心者也著意用網路心理學相關名詞愚弄公眾。...
而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於1958年出版的《知覺與傳播》一書則為認知心理學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礎。此後,認知心理取向的重點便在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所指出的認知的訊息處理模式--一種以心智處理來思考與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與推理在人類大腦中的運作便像電腦軟體在電腦里運作相似。認知心理學理論時常談到輸入、表征、計算或...
理論評價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現代行為科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管理心理學中人際關係理論、群體動力理論、權威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社會測量理論的五大理論支柱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被行為科學所吸取,並成為行為科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理論內容具體 理論具體內容:馬斯洛(1943年,1954年)的五階段模型...
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這是心理學家正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沒想到這個理論風行了四十年之後,...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套用(實踐)性。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套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人工智慧,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
積極人格特質是積極心理學得以建立的基礎,因為積極心理學是以人類的自我管理、自我導向和有適應性的整體為前提理論假設的。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人格特質主要是通過對個體各種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當激發和強化使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特質也就形成了。積極人格有助...
人格心理學家會研究人格的構成特徵及其形成,從而預計它對塑造人類行為和人生事件的影響。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理論...
1.湧現出一批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先驅者 霍爾、杜威、比內、施太倫、格賽爾等,都為兒童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不同學派對心理發展的淪述與紛爭 20世紀中葉是兒童心理學分化和發展的時期,各種心理學理論流派紛紛出現,如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行為主義的學習論、精神分析學派的性心理發展等。3.學派的演變...
美國心理學家鮑亭、納奇曼、施加等人以弗洛伊德的個性心理分析理論為基礎,吸取了特性—因素論和心理諮詢理論的一些概念和技術,對職業團體進行了大量研究,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一種強調個人內在動力和需要等動機因素在個人職業選擇中的重要性的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理論,被稱為“心理動力論”。職業指導的重點應是“...
“精神分析”的含義有兩點: (1)指精神分析的一種治療方法和技術,它是以潛意識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科分支;(2)指一種心理學的理論體系。該體系是弗洛伊德在叔本華無意識意志理論的啟發下提出的,它是一種三層心理結構學說。弗洛伊德在精神病研究中發現,人的心理和意識並不等同,心理活動大部分是無意識地進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