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層面的儒家思想》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懷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層面的儒家思想
- 作者:景懷斌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02449
《心理層面的儒家思想》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懷斌。
《心理層面的儒家思想》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懷斌。內容簡介《心理層面的儒家思想》以心理學思維為分析方式,以關懷為著力點,對此問題進行了探析:以德性的本體-本源為脈絡,探析了儒家思想框架形成與發...
儒家心理觀正式確立的標誌是天理概念的提出。北宋時期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加強,適應這一需要,二程將維護這一制度的社會道德準則提升為客觀世界的法則——天理。同時他們又在《易傳》、《中庸》天人合一、性道不二思想基礎上,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 (《遺書》卷二)而性在二程看...
一、儒家心理學思想體系的建構 二、本書的主要內容 三、使用本書的一些注意事項 第二章儒家的人格結構觀 第一節孟子和朱熹的人格結構思想 一、人格概說 二、孟子的人格思想 三、朱熹的人格思想 第二節儒家人格結構諸要素 一、仁 二、義、禮 三、知 四、欲 第三節儒家人格結構原理 一、儒家人格結構模型 二、...
隨著漢代以後儒家思想在中國普遍適用以及至高無上的地位,厭訟心理也在普通老百姓中長期流傳,成為中國廣大民眾的思維習慣。傳統的厭訟心理就是制約法律消費的觀念“瓶頸”之一。 成因 1、特殊的地理環境為厭訟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自然地理條件;2、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及其在其基礎上產生的宗法家族制度成為厭訟心理...
儒家是古代禮樂傳統的繼承者。這也使它對文藝的作用予以特殊的重視。儒家賦予文藝以幫助建立符合於“仁”的理想社會的重大作用,把文藝看做塑造個體的情感心理,使之符合於“仁”的重要手段。由於文藝是使人成為“仁人”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有關文藝和美的問題的理論也就成為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而產生和形成了...
”(同上)理氣觀的提出,標誌著儒家思想進一步哲理化,而太極、陰陽、道器、體用、理氣等成為宋以後儒家各派長期辯論的哲學命題。認識論 儒家認識論和宇宙論有密切關係,例如心物觀和心理觀即涉及宇宙論和認識論兩方面的問題。宋以後儒家學派在心物和心理關係上,程朱學派認為物在心外,理在心外。陸王學派認為心外...
第一節 :配合文化的心理治療 第二節: 心理治療本土化的途徑與方式 第三節 :現代心理治療的各種模式 第四節: 文化與心理健康的觀念與定義 第五節 什麼是傳統思想與民俗觀念 第六節: 傳統思想、民俗觀念與心理健康 第七節 :心理治療中運用傳統思想與民俗觀念的好處 第二章 :儒家思想在心理治療中的套用 第一節...
《中國儒家文化》是2011年1月1日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慶明。本書主要介紹了儒家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內容簡介 儒家文化是人性心理文化,儒家文化的天人觀,儒家文化的“仁”學,儒家文化的義利觀,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儒家文化的治國理念,儒家文化的教育思想,儒家文化的包容性等內容。儒家文化是一個包容性很...
儒家學說是由春秋時期魯國思想家孔子創立,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為歷代儒生尊崇。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歷朝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觀點主張 儒家學說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和弟子...
第一階段:以梁漱溟、熊十力為代表,他們援佛入儒,融合陸王心學、佛教唯識宗名相學說和西方哲學中柏格森生命哲學等,建立了生命哲學的“體用不二”的心性本體論,在比較中、印、西思想文化差別的基礎上,力求發揚傳統儒學中的心性理論,適應科學與民主的新潮流,以創立新的儒家思想體系。第二階段:以馮友蘭、賀麟、張君...
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中國教育學刊》、《中國高教研究》、《孔孟月刊》(台灣)等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編和主撰著作多部。內容簡介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研究》分別從“天人合一”學說、人性論、心理學思想諸方面探討了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從理想人格和現實人格兩大層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