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與針灸效應

指在臨床和實驗研究中受試者的心理因素(暗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對針灸效應的影響。在針灸治療和針刺麻醉作用中暗示都有一定作用。例如,採用進安慰針加言語引導,並結合示波器顯示針刺刺激波形的暗示方法,將暗示因素引入針刺鎮痛實驗中,比較對照針刺,暗示及針刺結合暗示的鎮痛效果,結果表明,針刺結合暗示組鎮痛效果最好,針刺組次之,暗示組最差。採用信號偵察方法將痛知覺分為兩項相互獨立的指標:感覺辨別力和極痛標準,結果表明針刺後感覺辨別力明顯降低,極痛標準也有提高,而佯針則無影響。有人用預告“痛將來臨”的暗示方法,觀察到暗示可明顯降低針刺鎮痛效果,但降低後仍較針前顯著升高。由此可見,在針刺鎮痛和針刺麻醉中,暗示雖然可以提高或降低痛閥,但不是決定針刺鎮痛或針刺麻醉的主要因素。“分心”對針灸效應也有一定的影響。在針刺誘導後,讓患者用耳機聽音樂,可看到痛閾、耐痛閾升高;如果要求被試看迅速計算兩位數的方法,也可提高針刺鎮痛的效果。由此可見分心和不同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均產生對痛覺感受性和針刺鎮痛的效果。情緒對針灸效應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情緒穩定時,感傳顯著程度提高,耐針、耐痛性增強,植物神經活動比較穩定,因而針灸效應明顯提高;情緒緊張時,針感、感傳、耐針、耐痛較差,針灸效應相應減弱。總之,情緒狀態可能有其物質基礎,並與人的高級認識活動和神經系統不同水平的機能狀態及應激的內分泌水平有關。針灸效應中不可忽視心理因素的作用,其效應是一個生理過程並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