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過緩

心律過緩一般指本詞條

心動過緩(bradycardia),又稱心率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如果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有些患者平時的基礎心率偏慢,在每分鐘50~60次左右,甚至低於50次,平時有頭暈、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狀。有些患者平時心率可表現為正常,心動過緩可突然出現,下降到每分鐘40次以下,可出現頭暈、一過性眼黑、乏力、心悸、胸悶、氣短,有時心前區有衝擊感,嚴重者可發生暈厥。還有些患者以頭暈、乏力、暈厥的症狀就診,檢查時可發現心臟間斷出現長時間的停搏。治療心動過緩,如果在積極糾正可逆轉的原發病因並排除了藥物的影響後,患者的症狀不能逆轉,則需要置入心臟起搏器。

基本介紹

  • 別稱:心率過緩
  • 英文名稱:bradycardia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病因: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結綜合徵、急性心梗、甲狀腺機能低下、顱內壓增高
  • 常見症狀:頭暈、乏力、倦怠、精神差等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引起心動過緩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病理性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還可見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急性心肌梗死、甲狀腺機能低下、顱內壓增高或使用了有減慢心率作用的藥物等。
1.全身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傷寒、甲狀腺機能減退、白喉恢復期、阻塞性黃疸、顱內壓增高、某些感染如鉤端螺旋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垂體功能減低、高血鉀、鹼中毒、食管憩室、抑鬱症,都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
2.藥物性
一些藥物像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胍乙啶、嗎啡、洋地黃、奎尼丁、異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藥等,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
3.心臟血管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侵及竇房結,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竇房結炎症,竇房結動脈的血栓、擴張、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澱粉樣變性,法洛四聯症或大血管錯位術後,微生物累及心臟,出血進入竇房結,家族性竇性心動過緩,累及心臟抑制中樞或加速中樞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均可導致心動過緩的發生。

鑑別診斷

與心律不齊相鑑別。心律不齊是由於心臟病變導致心臟博動異常的病理現象。多發生於兒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較少見。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發生機制是由於在呼吸過程中,體內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張力發生變化,使竇房結自律性也因之發生周期性、規律性改變。吸氣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氣時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變慢。心率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於一個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時心律轉為規整。

檢查

心臟聽診、心電圖檢查等。

治療原則

在心動過緩急性發作時,除針對原發病因進行治療、停用可減慢心率的藥物外,可以使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提高心率。對於心率在每分鐘40次或者更慢者,藥物提高心率效果不明顯,尤其是伴有反覆暈厥或暈厥前兆的患者,應置入心臟起搏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