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由三藏法數編寫的佛教教育書籍。謂如來法音美妙,能令聞者,心生欣喜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喜聲
- 外文名:xinxisheng
- 作者:三藏法數
- 類型:佛教教育書籍
- 相關作品:《維摩經》
基本信息
相關信息
『圓音』者,圓妙之聲音,謂佛語也,如同《楞嚴經》曰:「願佛哀愍,宣示『圓
音』。」然而若細分之,則有『六十種不可思議音聲』。至於云何為『如來六十種
不可思議音聲』?依《大乘莊嚴經論》開示:如來有六十種不可思議音聲,如《佛
秘密經》中說,寂靜慧如來具足六十種聲語。何等為六十?即所謂
(一)潤澤聲者,眾生善根能持攝故。
(二)柔軟聲者,現前聞法得樂觸故。
(三)可意聲者,由善義故。
(四)意樂聲者,由善字故。
(五)清淨聲者,無上出世後得故。
(六)無垢聲者,諸惑習氣不相應故。
(七)明亮聲者,字句易解故。
(八)善力聲者,具足功德破諸外道惡邪見故。
(九)樂聞聲者,信順出離故。
(十)不絕聲者,一切外道無能斷故。
(十一)調伏聲者,貪等煩惱能對治故。
(十二)無刺聲者,制戒樂方便故。
(十三)不澀聲者,令犯戒人得正出故。
(十四)善調聲者,教化教授故。
(十五)悅耳聲者,亂心對治故。
(十六)身倚聲者,能引三摩提故。
(十七)心了聲者,能引□缽舍那故。
(十八)心喜聲者,善斷疑故。
(十九)喜樂生聲者,決定拔邪故。
(二十)無熱惱聲者,信受不悔故。
(二十一)能持智聲者,成就聞因智依止故。
(二十二)能持解聲者,成就思因智依止故。
(二十三)不隱覆聲者,不慳法而說故。
(二十四)可愛聲者,令得自利果故。
(二十五)渴仰聲者,已得果人深願樂故。
(二十六)教敕聲者,不思議法正說故。
(二十七)令解聲者,思議法正說故。
(二十八)相應聲者,不違驗故。
(二十九)有益聲者,如其所應教示導故。
(三十)離重聲者,不虛說故。
(三十一)師子聲者,怖外道故。
(三十二)象聲者,振大故。
(三十三)雷聲者,深遠故。
(三十四)龍聲者,令信受故。
(三十五)緊那羅聲者,歌音美故。
(三十六)迦陵頻伽聲者,韻清亮故。
(三十七)梵聲者,出遠去故。
(三十八)命命鳥聲者,初得吉祥一切事成故。
(三十九)天王聲者,無敢違故。
(四十)天鼓聲者,破魔初故。
(四十一)離慢聲者,贊毀不高故。
(四十二)入一切聲者,入□伽羅論一切種相故。
(四十三)離不正聲者,憶不忘故。
(四十四)應時聲者,教化事一切時起故。
(四十五)無羞聲者,不依利養故。
(四十六)不怖聲者,離慚羞故。
(四十七)歡喜聲者,聞無厭故。
(四十八)隨舍聲者,一切明處善巧入故。
(四十九)善友聲者,一切眾生利成就故。
(五十)常流聲者,相續不斷故。
(五十一)嚴飾聲者,種種顯現故。
(五十二)滿足聲者,一音無量聲說法故。
(五十三)眾生根喜聲者,一語無量義顯現故。
(五十四)不毀□聲者,如所立義信順故。
(五十五)不增減聲者,應時量說故。
(五十六)不躁急聲者,不疾疾說故。
(五十七)遍一切聲者,遠近徒眾同依止故。
(五十八)一切種成就聲者,世間法義皆譬喻令解故。
(五十九)從缺。
(六十)從缺。
由此觀之,如來之所以能『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乃因如來之音聲具有
如是『六十種不可思議』。何以故?蓋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只
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如是『圓音』及三明、四智、五眼、六通、
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此正是吾等學佛修道
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
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
(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
畢竟當來得證『佛果』之成就。
總而言之,佛之本覺、始覺、究竟覺,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及法身佛、報
身佛、化身佛等種種道理,本來都是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換言之,因為有了本
覺,才說始覺,然後就有究竟覺;因為有了自覺,才有覺他,最後達到覺行圓滿;
因為有了法身佛,才有報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此即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所云
之『由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之道理。
恰如蓮華一樣,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