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乘莊嚴經論
- 外文名:Mahāyāna sūtrālamkāra ṭikā
- 亦稱:《大乘莊嚴經論頌》
- 性質:彌勒五論之一
《大乘莊嚴經論序》是唐代李百藥創作的一篇散文。...... 《大乘莊嚴經論序》是唐代李百藥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大乘莊嚴經論序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
《大乘莊嚴經論》是與《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相闗的典籍。此論〈教授教誡品〉之要旨即安慧在釋論中言及的「深廣瑜伽─大乘止觀」。其內容涵蓋了六種心的安...
大乘七種大義是一種佛學術語, [出大乘莊嚴經論] 一緣大謂菩薩修行大乘之法。由無量修多羅廣大法義而以為緣。故名緣大。...
《大乘百法明門論》,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是把《瑜伽論》六百六...
【大乘四果】 [出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於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稱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聲聞所證果位。今菩薩歷於十地修行證果。亦...
至於四頌頌文也見於《大乘莊嚴經論》〈菩提品〉。佛地經論意義 編輯 本論的內容,從比較《成唯識論》和藏文譯本《聖佛地經釋》的研究上,可以推定其中的義理是...
大乘佛學所屬論書的總稱。又稱大乘阿毗曇、菩薩對法藏等。相對於小乘論而言。一般把闡發大乘佛教修習的六度和諸法性空等義理以及註解大乘經的著作,都稱為大乘論...
大乘非佛說,起自部派佛教後期,大乘佛教經典開始流行時。傳統的上座部佛教部派,不承認這些經典的地位,認為這些經典皆非釋迦牟尼佛所說,對這些大乘教經的權威性及...
指法相宗所依據的主要經論。即《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雲(大正43·229c)︰‘今此論爰引六經,所謂華嚴、深密、如來出現功德莊嚴、阿毗達磨、楞伽、厚嚴;...
彌勒五論,即彌勒菩薩(一雲,彌勒為與無著、世親同時代或稍早的一位論師)所說的五部論典。但漢傳與藏傳有所不同。漢傳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大乘...
此後,《大乘莊嚴經論》一開始就以八因來“成立大乘真是佛說”,而《顯揚聖教論》進一步將其發展為“十種因”,②對小乘的否認作了系統性的回應。《大乘莊嚴經論...
佛學術語,出自《大乘莊嚴經論》, 求者推求也。論雲。菩薩以四種求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彌勒,梵名Maitr=eya 。意譯作慈氏。佛陀入滅後九百年頃之印度人,為瑜伽大乘之始祖。於現存漢譯藏經中,造立者注名為彌勒菩薩者,有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
世親著作甚多,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尚有:《大乘成業論》、《大乘五蘊論》、《止觀門論頌》等。還有對《中邊分別論》、《攝大乘論》、《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莊嚴經論》、《辨中邊論》、《觀所緣緣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分別瑜伽論》、《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集量論》、《十地經論》...
《大乘莊嚴經論》卷五雲:“若不勤習五明,不得一切種智故。”並認為它是圓成佛果的“大智資糧”。在佛教中,能夠被稱為班智達,代表他精通五種學問-也就是五...
只舉出《地持經》、《金剛般若論》;而真諦的《世親傳》中,說是《十七地經》及諸大乘經的解釋;玄奘說是《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中邊分別論》...
其後在中印度阿 陀國改信大乘,弘揚《瑜伽師地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辨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分別瑜伽論》等。其主要的佛學思想,概括在...
噶當六書,亦稱“噶當派六部大論”。藏傳佛教噶當派實地修學的六部主要經論:(1...(4)《大乘莊嚴經論》,別稱《莊嚴經論》,是確定了不了義諸經之義的論著。(...
《阿毗達摩集論》是無著所撰簡略匯集《阿毗達摩經》中要義的兩部論書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為依據寫作的(另外一部是《攝大乘論》,據大乘不共的法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