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莊嚴經論》,亦稱《大乘莊嚴經論頌》(梵文Mahāyāna sūtrālamkāra ṭikā),為彌勒五論之一。是無著上升到兜率天請彌勒所說,一般認為是彌勒論師著(一說為無著著)。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十三卷。論述菩薩發心、修行以及相應修行的法門、大乘佛教要則等。是唯識宗所依論書之一。藏文亦有譯本。喇榮五明佛學院淨戒法師這樣介紹《大乘莊嚴經論》:《大乘莊嚴經論》,又名《經觀莊嚴論》,具有七種大義,稱為大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乘莊嚴經論
  • 外文名:Mahāyāna sūtrālamkāra ṭikā
  • 亦稱:《大乘莊嚴經論頌》
  • 性質彌勒五論之一
內容簡介,作品特色,

內容簡介

以五種義闡述妙法莊嚴大乘經典,稱為莊嚴經。五種義是所安立、分別所知、所思惟、不可思議及圓成證得。所安立是安立大乘經典是佛說,遮遣對大乘經的未知、邪證、懷疑,如把黃金打製成莊飾品一般,使人見到大乘經就會產生歡喜;分別所知是將大小乘從歸依、種性、發心、二利等方面作比較,得出大乘優勝於小乘,由此會如蓮花開敷一般,對大乘道生起難以抑制的歡喜;所思惟是對大乘中詮示的真實性、菩薩的神通以及成熟自他的方便作思惟,由此趣入其中,猶如享用美膳一般,生起體味妙法的歡喜;不可思議是指大菩提,雖然尚未獲得大菩提,但由於堅信入於大乘道中就決定會現前,猶如聽到國王敕封的喜訊一般,生起大歡喜;圓成證得是為了證得大菩提,修習一切道法,猶如打開寶篋獲得珍寶一般,生起歡喜。

作品特色

一、內容豐富: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寶性論》解釋了三轉如來藏諸經,《現觀莊嚴論》解釋了二轉般若諸經,本論是將上二類經之外的大部分經典的法義匯集在一處的大疏,也是五論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論。論中廣泛宣說了歸依、種性、發心、二利、真實性、神通、成熟、大菩提、明信、述求、弘法、隨修、教授、度攝、供養、親近善知識、梵住、菩提分、菩薩功德、行住、敬佛等內容,可謂包羅萬象,是當之無愧的大乘廣大方面的百科全書。
二、細作比較、讚嘆褒揚大乘:慈尊彌勒為了讓所化眾生對大乘生起決定信心和不變的歡喜,以及為引導小乘行人回小向大,論中分別從歸依、種性、發心、二利四方面,對大小乘作了詳盡的對比,而對大乘作了殊勝的讚嘆與褒揚。如講歸依時說,在歸依三寶的行人中,大乘的歸依是最為第一的,其原因有四點,(1)為了普遍救度一切眾生故;(2)為了求取無上佛果而發勇猛大願故;(3)為了證悟人法二無我空性故;(4)超勝世間凡夫及聲聞故。論云:“若人歸三寶,大乘歸第一,一切遍勇猛,得果不及故。”講種性時說,大乘種性,有大悲大信大忍大行的相狀,這是小乘種性根本不具有的。由大乘種性的力量,縱然不慎造罪墮地獄也會遲緩入、迅速出、受苦微、見苦能生起大悲心,而且由大乘種性能增長菩提覺樹、產生安樂、滅除痛苦、成就自他二利等功德,因此迥然超出小乘。從發心而言,無論世俗菩提心還是勝義菩提心,小乘一個都不具有。諸多大乘經中說初發菩提心時就超越二乘行人。在講二利時說,為了圓滿二利,菩薩發大菩提心,行持無量苦行,獲得無上大果,這些也遠非小乘聲聞的境界。
三、開示大乘菩薩的特有修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是大乘菩薩的偉大精神。在利他中圓滿自己的覺悟,是大乘佛法的殊勝善巧。論中充分地闡明了這一不共特色。論中說:三界六道的所有有情都貪求自己獲得安樂,而事實上不但沒有實現所願,反而經受著極劇的生死眾苦。菩薩卻一反常規,精勤地饒益利樂他人,而最終成就二利,獲得圓滿解脫的安樂。菩薩愛惜他人勝過愛惜自己,忘記了自身的安危苦樂,心心念念想著利益有情,為了能夠實現利他的大願,初發菩提心就能去除無邊的罪惡,修習無量的善法。為了利他在歡樂時菩薩會歡喜,在痛苦時菩薩依然會歡喜。菩薩由於通達般若,以大願投生三界饒益有情時,作遊園賞花觀,對於輪迴中的煩惱毫無怖畏。菩薩大悲心猛利,為了利益眾生,縱處無間地獄中,如同住於禪天的安樂境界,所以對痛苦毫無怖畏。由於菩薩心中恆時生起大悲心,以眾生的苦樂作為自己的苦樂,所以不會等待眾生的勸請,而是以大悲為推動力,常作眾生不請之友。論云:“ 荷負眾生擔,懈怠醜非勝,為解自他縛,精進應百倍。”又云:“凡是諸所作,回以利眾生。”在世間上發起利益兒女、親友、他人的心是很了不起的,而菩薩的發心是為了普度一切有情,這種發心是整個世間中最為殊勝的。為了使眾生獲得安樂,不惜施捨自己的身體、眷屬、財物等一切。如果能夠讓眾生髮起一念善心,菩薩寧願在久遠劫中精進不息。總之,菩薩修行六度、四攝、四無量心、三十七菩提分等等都是為了利益眾生。本論的《二利品》、《隨修品》、《度攝品》、《梵住品》中都曾宣說。通過學修本論後決定會對大乘法與大乘菩薩的稀有生起信心及求取之心。
四、圓滿宣說六度、四無量心、覺分,其餘經論中極為罕見:論中從六度數量決定、體相、次第、釋名、修習、差別、攝行、治障、功德、互顯十個方面詮釋六度,將六波羅密解釋得淋漓盡致,在一部經論中很難見到如此詳盡的解釋。四無量心與菩提分也是如此。
五、主要解釋唯識經典的密意:如《真實品》云:“思惟決定已,通達義類性,已知義類性,善住唯心光。”又云:“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尤其在《述求品》中廣說。
六、講聞功德巨大:無著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說,講聞本論會獲得講聞一切大乘經典的功德。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本論注釋《勝乘甘露喜筵》的結文中云:“多劫積資難遭遇,大乘法要之總匯,殊勝補處此論義,於彼若作講與聞,定獲一切大乘法,普作講聞之功德,誠如無著大乘尊,菩薩地論所宣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