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磚雕

徽州磚雕

徽州磚雕是徽州地區傳統建築雕刻藝術及青磚雕刻工藝品。徽州四雕(磚,木,石,竹)之一。磚雕是徽州盛產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過精緻的雕鏤而形成的建築裝飾,廣泛用於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柱礎、屋瓴等處,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它是明清以來興起的徽派傳統民居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徽州磚雕
  • 所屬年代:明清至現代
  • 地區:徽州地區
  • 類型:雕刻
景觀,起源,分類,用途,結構,額枋,方框元寶,窗罩鏤窗,罩壁,圖案,製作方法,歷史沿革,主要案例,

景觀

磚雕(tile carving)是指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於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築物的構件和牆面。通常也指用青磚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
徽州磚雕  趙子龍救阿斗徽州磚雕 趙子龍救阿斗
徽州人物磚雕——《童趣圖》徽州人物磚雕——《童趣圖》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縣)的磚雕,歷史悠久,雕刻精緻,獨具一格,名聞中外。、古代磚雕多以浮雕為主,少數也有線刻的。徽州建築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頂,雪白的粉牆,水磨青磚的門罩、門樓和飛檐等,門檻和屋腳(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們也用水磨青磚平鋪,而後用圓頭鉚釘固定在木質門板的表面。象這樣的整體建築,磚雕裝嵌其中,十分和諧協調。徽州磚雕的圖案,有花鳥、人物、戲出、生活場景和吉祥紋飾等。工藝精細,雕刻工整,運線流暢,主題突出,層次分明。
徽州磚雕是古代徽州建築裝飾藝術的重要部分,遍及城鄉。至今還保存在明、清時的古建築祠堂、大廳、寺廟、書院和民居中。磚雕廣泛地套用門樓、門罩、八字牆、鏤窗、民檐、屋頂、屋翎及旌表牌坊、神位龕座等,使建築物典雅、莊重、富有立體效果。“門罩迷藻悅,照壁變雕牆。”是徽州磚雕套用的真實寫照

起源

徽州磚雕由明代徽州窯匠鮑四首創。相傳鮑四跟父輩學會了燒窯活計,磚瓦生意雖好,但燒磚要花去不少時間和人力,賺不了幾個錢。他看那些徽商會做生意的往往都富了回來,大把大把的錢鈿往外掏,眼饞得很,便買了磚窯到淮安去做生意。鮑四幾年生意一做,賺了無數的錢財,竟成了徽州首富。
他非常得意,就處處表現自己有錢,在淮安修了鮑四廟,塑了自己的全身像,又揭榜要造一條鮑四街,說自己錢財無數。這時一個手抱長頸瓶,瓶插楊柳枝的中年婦女,來到鮑四面前一個嵇首說:“鮑老闆,你別吹牛,世上只有技藝無盡頭,哪有什麼錢財無限。”
鮑四聽了漲紅了臉,說:“你會什麼技藝!”中年婦女說:“我會做蓮花”鮑四不信,憑藉自已錢多,提出要打賭,自己一步放一個元寶,對方得跟著放一朵蓮花,一決輸贏。那婦人滿口答應,向前走一步,用手往地上一指,地上便現出一朵蓮花,鮑四便跟在後面放上一隻元寶。這樣一步一放,半里路下來,那婦人的蓮花還有,但鮑四的元寶沒有。鮑四隻好認輸,淮安人使用地上的元寶在那放蓮花的路面上蓋了街房,起名叫“蓮花街”。鮑四一下身無分文,只得砸了廟 中的自身像,湊了點盤纏,回到徽卅,只得又重操舊業——燒窯。有人告訴他那以蓮花賭元寶的婦女是觀世音,鮑四領悟,“錢財有限,技藝無窮”是神仙教誨,從此一心歸門燒磚,由於對蓮花印象太深,便燒起蓮花磚,漸漸又在磚上刻了花木、蟲魚、人物、樓閣。三年後,鮑四技藝逐漸嫻熟,收了幾個門人一心研究磚雕。其時,一些徽商發財致富後,紛紛回故鄉大興土木,修詞堂,建宅第,往往不惜重金。秀麗精美、清新淡雅的磚雕被廣泛套用。從此徽州磚雕發展起來,名揚全國。

分類

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明代磚雕的風格過趨粗擴、推拙而樸素;明末清初,由於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複,注重情節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在見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磚坯上雕出情節複雜,多層樓空的畫面,從近景到遠景,前後透視,層次分明,最多約有9個層面,令人產生精妙無比的美感。

用途

磚雕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由於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適宜雕刻。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刻劃輪廓,如同繪畫中的勾勒)、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陰線刻劃形象輪廓,並在形象輪廓以外的空地鑿低剷平)等(見雕塑工藝品)。民間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以保持建築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

結構

徽州磚雕裝飾重點是門樓、門罩;作為古民居出入口標誌的門樓、門罩、造型多樣。祠堂、書院、寺廟和窗戶第裝飾的門樓、八安牆:有垂花門樓,字匾門樓、四柱牌樓等數種。有一間三樓,也有四柱三間五樓,還有的用石塊和水磨磚混合建成,下部還有鼓石,式樣和牌坊很相似。門罩裝飾起初比較簡單,但到清初就有較多裝飾比較華麗的門罩。徽州民宅上門樓、門罩,即是在大門外框上方,用水磨青磚砌成的向外凸出的線腳裝飾,頂上附以瓦檐。除了具有一種裝飾美外,其實有功能,則是擋住牆面上方流下的雨水,避免門上方牆體受潮濕。使石灰剝落出現不美的斑痕。把門樓砌成牌坊樓式的是祠堂、寺廟、民居中大多是閥閱富室之法:如西遞鎮有一家四柱三間五樓牌坊式的門樓、中間高,兩邊對稱略底一點,檐口上方復瓦,四角上蹺,並飾有磚雕鰲魚吻。其鰲魚吻長須是鐫刻的彎曲向上揚,既美觀又兼作避雷之用。門樓西向上凸起部分,高出牆體的尺半許,而後再從檐口向內用青磚減起線三道,下面飾雕花邊,以此下延再遞減,安裝額枋、方框、元寶、橫坊、匾額等,直至和牆面平並臨近在大門門坊上尺許。上面每層均有磚雕圖案,其中最精彩部位,即是兩三層額坊,尤其是通景額坊,還有四至十二隻元寶,三間均有對稱的方框,還有雀替,懸柱頭、榫飾、屋脊屋翎飾,均為門樓磚雕之重點。要遞潘氏宗祠,門廳為五鳳樓式,氣勢壯觀,門廳兩側的八字牆上裝飾有大面積精美細膩的磚雕,描以額枋和框,元寶雕刻更為精彩刻著江南風光、樓台亭閣、水榭、飛禽走獸。運用高淺、透雕、半圓雕手法、高低起伏有度,別具一格的韻味,猶如一幅幅水默畫,清新淡雅。

額枋

尤其是額枋通景圖,是徽州磚門樓門罩中最精彩的部位,一條額枋通景就像一副手卷式的人手山水畫,長約五至七尺,高不過尺許,通常需要五至七塊水磨青磚拼成,畫畫一般均以物為主,有騎馬、坐轎、打仗、比武式兒童遊戲場面。在統一的一個平面上、向裡面深雕六七個層次,運用淺,高浮雕、透雕、半圓雕和鏤空雕的方法,在厚不超過過半的青磚上,使人物活動和主要建築物突起,使其有距離感,層次感,在光線下襯出陰影,確具雕塑之美。如宏村一戶門樓上《關雲長夜讀春秋》、現藏安徽博物館的《百子圖》均為額枋通景圖,是徽州磚雕中之上乘。

方框元寶

也是門樓,門罩一組中兩個配件,均是一塊整磚雕刻的。通常一付門罩上有兩個、四個、八個為一套、每個都是一副獨立畫面,和額枋一樣,以人物為主,亦有動物和花鳥題材的、它在門罩位置上亦很重要。但構圖和畫面表現手法要比額枋單純得多。
雀替、榫飾、縣柱頭飾也是門樓門罩上的配件,其造型視門罩需要而定,一般也是用整磚製作而成;雕刻內容以動物,龍、獅、鳳凰、仙鶴、牛、、羊、和花鳥為主。
花邊圖案在門罩中,動用比較多,雖處於陪襯,門罩上無它不活,在搭配中可增加整個門罩的層次,通常浮雕較多,也有不少使用鏤空雕的花邊組成二方連續,配備在檐口下方式附近在額術通景圖四周,增加層次,也很別致。

窗罩鏤窗

窗罩大體上和門罩相同,安裝在窗戶上方,且規模要略小一點,精美的窗罩也沒額枋,方框等均用高浮雕,還配有花邊飾和角緣樣圖案。鏤軟碟是指窗子本身造型,碩大一個窗子,用薄磚式瓦片砌成圖案,有人字、六角、八方、萬字、條環、波紋、梅花、海棠,水烈紋等。還有用透雕手法塑造形象,題材多取吉祥動植物。磚雕窗的功能,是景洞與花窗構成隔而不斷閉而不塞的空間效果。運用造園藝術中穿插、滲透、曲折變化和“借景”的手法,達到豐富觀層次,觀賞室內景色,形成內外渾然一體的美觀效果。如黟縣西遞這類磚雕或用磚砌的鏤窗就很多。

罩壁

徽州民居罩壁大至有兩種,在大門外對面和室內天井對面,門鏤內。罩壁上磚雕裝飾,牆上方沿口花邊二方連續一條,中心有圓形或和長方形的獨幅磚雕畫面,內容大多都是吉祥的花鳥、靈獸,對劇人物以及民間傳統題材如鹿鶴同春,五蝠(福)捧挑(壽),富貴牡丹等,也有雕福壽字的。
另外屋脊上裝有正吻、喻脊獸、角戧飾,套獸等,是為了鎮四方風霜刀劍自靈害襲擊。為屋宇安全,寄託於神靈保佑

圖案

徽州磚雕圖案內容很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等方面,可謂無所不包。
人物題材
名人鐵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其它社會生活等題材,既有描繪帝王將相,貴族生活,文人墨客的風雅畫畫,商人賈遠行的旅途生涯,學生們伏案攻讀;又有砍柴的樵夫,待耕的農夫,牛背上的牧單,紡車前村姑和飼養家禽家畜,推車,擔水,撐般的等山區勞動人民形象;也有兒間遊戲、遊藝表演、耍燈、舞龍舞獅民間活動;歡慶場面,表演戲曲上吉祥、打仗、比武的比較多,而這些題材,吸收了徽調、徽派版畫傳統體材內容,有些磚雕在構思、構圖以至在傳統技法上,均能在上屬徽字姐妹藝術中找到痕跡和共同語言。徽州磚雕額枋、方框、元寶等雕有人物故事的,有情節,人物亦有個性。如三國志《關雲長疸讀春秋》、水滸《武松打虎》、紅樓夢《大觀園惜春作畫》,西遊記《比丘國救嬰兒》。戲劇題材,《郭子儀拜壽》、《劉備招親》、《古城會》、神話傳說《和合二仙》、《八仙過海》、《蟠挑宴會》、民間故事與民俗方面《彩衣娛親》、《牛角掛書》、《百惡堂》、《百子圖》、《太白醉酒》、《五穀豐登》,還有耕讀漁樵,壽福壽、麒麟送子等。
動物題材
像征吉祥物的圖樣在門樓、門罩雀替、角緣部位較多:如龍、鳳、獅、虎、麒麟、仙鶴及牛、馬、羊、鹿、猴、鰲魚、犬、兔雁、魚在門罩上方框、元寶中表現“雙獅搶繡球”、“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鹿鶴同春”“丹鳳朝陽”、“五蝠(福)捧挑(壽)、”“封(蜂)侯(猴)將相(象)等品類繁多,應有盡有。黟縣磚雕有一幅鳳凰梧桐圖,在一個亭院裡,梧桐樹下,太湖石旁,一對鳳凰轉頭相對親情,背景是亭榭書房前,明月當空,給人以恬靜,優雅之感,構圖布局有中國畫傳統手法,畫畫手法,有變化,有節奏,簡直就是一幅優美花鳥畫。純花卉的圖樣更是豐富多彩,除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四君子”外牡丹、荷花、石榴、枇杷、荔枝、柑橘、白果、棗子、花生、蔬菜等等,都是層出不窮的雕刻對象。這些形象大都是用折枝、散花、叢花、錦地疊花、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手法,表現寓意喜慶,幸福和人們美好願望,這種寓意的吉祥圖案,在徽州州磚雕中相當盛行,達到了“圖面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
還有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形、靜物畫似的擺設,在磚雕圖案中也占有一定位置,鐘鼎古。琴棋書畫被組織在花紋環繞的或底襯的飾地中。琳琅滿目,妙趣橫生。
幾何圖形
如回字紋、萬字紋。

製作方法

徽州磚雕的用料與製作極為考究。一般採用經特殊技藝燒制、擲地有聲、色澤純清的青磚為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後再根據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劃,局部“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一凸現出來。 磚雕在績溪、歙縣、黟縣、婺源、休寧、屯溪諸地隨處可見。古老民居、飼堂、廟宇等建築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它們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尋味。徽州磚雕一般分為窯前雕和窯後雕兩大類,窯前雕是刻好土坯燒成磚,而窯後雕則是在磚成品上雕刻。
特製的青灰磚與徽州磚雕製作過程,一直是受到人們關注的:製作磚雕的原料是精選坯土,它與砌築牆體普通粘土磚有所不同,是特製的。據考:經過精選無砂磧的泥土,注入泥池,和清水攪拌成泥稀漿糊狀,稍後待泥渣子沉澱,上面泥漿湖放入到另一個較點泥池過濾。再經過沉澱後,排掉上面的清水,等一兩天,使其略乾一點即用牛把它踩成千斤泥,反反覆覆直到踩成泥筋,如同揉麵粉為麵筋,把泥巴揉熟子。才可以做成磚坯,待磚坯晾乾後,可直接進行窯前雕刻,作品雕刻成型後,經過處理方可入窖燒制,燒窖要掌握火候,否則容易變形、顏色不勻、甚至爆裂。成功後封窖時,用水浸燒,磚色以青灰為最佳。窯後雕刻,對材料要求較高,磚色太清或色過深質地便硬,出窖成磚抗烈度一般為650至860度較理想,不能太脆太嫩,太脆刀刻易進,太嫩入刀易碎,軟硬適度方合格,成磚型後,使用前把青灰磚放在水中光滑石上細磨,製成平整如鏡的水磨磚。這種磚質地細膩純淨,沒有砂或含粗粒的雜質,否則會影響磚雕精細刻畫。
窯前雕刻
窯前雕刻是在未燒制的磚坯上先進行圖案雕刻,雕作品細膩,層次表現更為豐富。在雕刻成型後進窯燒制,徽州磚雕、天津磚雕、臨夏磚雕、清徐磚雕等均有採用此法,因精細雕刻後燒制難度大,容易變形、爆裂、顏色不穩定,對進窯燒制要求較高,故此法僅存於傳統小窯周邊。
磚雕刻第一道工序是“打坯”,既創作的選題立意、構思到構圖過程。一般是由富有經驗的老藝人主刀,鑿出畫面的輪廓,鑿出物銷的深淺確定畫面近是無景的層次,位置,要求藝人須熟知傳統題材和情節,畫面安排方法,又能隨機應變,設計新疑畫面,做到胸有成竹,遊刃有餘。
第二道工序“出細”,即是精雕細刻,把打坯階段完成的輪郭再作具體刻畫,使人物,樓台、樹木、花果,一一突出來,通常這道工序是由助手來完成。後是修飾、粘補,排拼和做榫。修整是統觀全局,掌握整體,強調重點細部精雕。粘補斷裂或局部改動,補合,做榫是為了安裝作裝備。
徽州磚雕當然是在燒成磚坯,水磨光後再精雕細琢而成。如額枋、方框、元寶、雀替,角緣紋樣等主要部件,這是毫無疑問的。
徽州磚雕的實際運用範圍正日益擴大,除古民居,古園林和一切古建築修復或仿古建築外,現代建築裝配磚雕藝術也大放異彩。
學習傳統,開發利用傳統,是繼承和發展民族遺產的重要途徑,明清徽州磚雕工藝是好,但那是古人辛勤勞動、藝術創造的結晶,後人的責任是繼承和發展,承前續後需要明確目的,識別民族遺產的精華與,有選擇地進行,如果是茫無頭緒,倉促上陣,將會被徽州古代磚雕遺產的燦爛光芒照得眼花繚亂,在這汪洋大海中迷失航向,人們不能拜倒在古人,前人的腳下,跌進傳統的深淵而無力自拔,喪失應有的創造力。在磚雕的民族遺產面前,若忘掉自我,忘卻應有“發展”的信念,就無所謂稱之抄襲和複製。因此人們在學習和繼承徽州磚雕民間藝術與自的藝術創造揉合到一起,用自已獨特的藝術風絡實現“繼承”,使民族的民間的徽州雕藝術代代相傳。
.

歷史沿革

徽州磚雕是徽州文化中的一部分,體現了古徽州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才華,是研究徽州文化、經濟、建築史珍貴的資料,史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 20世紀80年代,隨著歙縣古建公司的成立,磚雕作為一種實用裝飾藝術重新恢復了生機。
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空心磚漢代畫像磚發展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製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
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掘的北宋墓室,三面牆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內的磚雕數量、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於墓室主人的社會地位。常見的題材有墓室主人夫婦對坐、男僕托盤、侍女執壺等,再現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磚雕的內容更加豐富,技藝也有所提高。建於大安二年(1210)的山西侯馬董玘堅墓室,在不足4.7m2的面積上,磚雕布滿全室,雕刻有模仿木結構的斗拱、拱眼、藻井、大門、隔扇等,以及屏風、几凳、花卉、鳥禽、人物、演戲場面等圖案,其中站立在戲台口的生、旦、、醜等演員運用圓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磚雕的代表作品。
元代,墓室磚雕逐漸衰落。至明代,磚雕由墓室磚雕發展為建築裝飾磚雕。例如,南京明孝陵宮城東西兩側的磚雕八字牆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圖案,安徽鳳陽明代中都城址內須彌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雲彩、龍等磚雕圖案;同時,安徽、江蘇等地的民間磚雕也有了發展。清代,北京紫禁城宮廷內牆面夾柱的通氣孔也都使用磚雕,鏤雕花鳥圖案,牢固而美觀,且利於空氣流通。慈禧太后陵寢隆恩殿及其東西配殿的牆面也用磚雕貼砌而成,有的貼金,輝煌耀目。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太平天國將領李世賢的浙江金華府第,其前庭照壁的磚上雕刻龍、鳳、仙鶴等圖案,風格剛勁粗壯。清代民間磚雕除江蘇、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廣東、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發展,它們大多作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廳堂、大門、照壁、祠堂、戲台、山牆等建築的裝飾,雕刻精巧,有的陪襯以灰泥雕塑或鑲嵌瓷片,爭奇鬥勝,富貴華麗。清代後期,磚雕趨向繁縟細巧,具有繪畫的藝術趣味。

主要案例

安徽省博物館藏有《郭子儀上壽》、《百子圖》等,都是徽州磚雕的代表作,表現出高超的技藝。
屯溪博物館收藏的藏品,“清代人物門罩磚雕”,顏色為淡灰色,土質細膩、堅硬,有52塊磚雕拼接而成。磚雕畫面主機板內容為三國故事,有三組,從左至右,左邊一組為長坂坡和趙子龍單槍救阿斗,中間為劉備招親,右邊為借東風。畫面雕刻有樓台、亭閣、屋宇、人物,其布局嚴謹,疏密得當,遠近適宜,層次分明,人物神態生動。主機板四周有數塊雕刻的花卉、蝙蝠、壽字紋圍繞著,下面左右邊角刻著一對獅子,獅子拱軀、翹尾,兩眼耽視,肥壯有力,富有勇猛的性格,少獅雕刻的活潑可愛。這副磚雕為浮雕,人物、建築、獅子富有立體感,雕刻的線條流暢活潑,雕工精細。雕刻技法嫻熟,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磚雕藝術的卓越才能和完美的藝術造型。
屯溪博物館藏“徽州磚雕”屯溪博物館藏“徽州磚雕”
歙縣博物館藏有一塊灶神廟磚雕,見方僅尺的磚面上,雕刻著頭戴金盔,身披甲冑、手握鋼鐧的圓雕菩薩,據考證這塊精巧絕倫的磚雕花費了1200個匠工,堪稱徽州磚雕藝術的經典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