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憲法(1849),即“法蘭克福憲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意志帝國憲法(1849)
- 別名:法蘭克福憲法
德意志帝國憲法(1849),即“法蘭克福憲法”。
德意志帝國憲法(1849),即“法蘭克福憲法”。...
《德意志帝國憲法》(德語: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德國歷史學家常稱為俾斯麥帝國憲法(德語:Bismarcksche Reichsverfassung),是德國歷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憲法,標誌著德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德意志帝國憲法》是在俾斯麥...
《德國維護帝國憲法的運動》是恩格斯寫於1849年8月底——1850年2月,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的論述,是一部具體敘述德國1848—1849年革命最後階段的歷史著作,並總結人民民眾在這次鬥爭中的經驗。在法學方面,主要闡明拿破崙法典對...
因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法律,是由帝國以來的一切有效法律組成的。公法 憲法 現行憲法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魏瑪憲法》的某些原則,而且有些條文直接來自《魏瑪憲法》,例如第14條中就包含有《魏瑪憲法...
1849年3月,議會通過帝國憲法,但遭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奧地利帝國等各邦君主的拒絕。同年5月,德意志西南各邦民眾發動起義,掀起維護帝國憲法的鬥爭,結果失敗。7月,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瓦解,德國1848年革命結束。事件背景 在1840...
此外,俾斯麥認為中央黨會與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和奧地利形成一股反帝國勢力,加上天主教徒在1849年法蘭克福議支持大德意志方案,且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因此,俾斯麥發動一場“文化鬥爭”,以大大削弱天主教徒在德國的影響力。文化鬥爭...
重要內容有:德意志第一帝國的政體,代議制的起源;德意志邦聯的憲法及政體;德意志邦聯前期第一次和第二次立憲大潮中出現的各邦憲法及其封建代議制;1848年德國革命及法蘭克福憲法:普魯士憲法及其封建代議制;俾斯麥帝國憲法的制定;俾斯麥憲法...
聯邦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聯邦參議院的同意和聯邦元首的批准才能生效。憲法鞏固了普魯士在聯邦中的統治地位。1870年11月根據南德各邦(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黑森-達姆施塔特)加入聯邦的條約作了修改。後成為《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基礎。
1849年3月28日,經過長時間討論,伯多祿教堂憲法終於通過,憲法規定,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一個統一的聯邦,立法部門是帝國議會,領導中央政府的則是世襲皇帝。該憲法是魏瑪憲法和德國基本法的基礎。選舉權被進一步確定。4月2日普魯士...
Constitution of the German Empire, 1871 1871 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節選 Treaty of Berlin, 1878 1878 年《柏林條約》節選 Jules Ferry: On French Colonial Expansion, 1884 1884 年法國總理朱爾·費里殖民擴張政策演講節選 The 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