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德州禹城)

禹城市

德州禹城一般指本詞條

禹城市,山東省轄縣級市,由德州市代管,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南部,屬環渤海經濟圈,境內皆平原,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光照充足,總面積99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2月,全市下轄9個鎮、2個街道。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7.71萬人。

禹城市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唐朝天寶元年(742年),設禹城縣;1993年,撤縣設市。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濟南“攜河北跨”戰略疊加區,是魯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兩高鐵、兩高速、四條國省道連線南北、貫通東西。禹城市曾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3年,禹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32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6.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禹城市
  • 外文名:Yucheng City
  • 行政區劃代碼:371482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北部
    德州市南部
  • 面積:990 km
  • 下轄地區:9個鎮、2個街道
  • 政府駐地:禹城市行政街923號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編碼:2512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47.71 萬(2023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禹王亭博物館、大禹公園、徒駭河水利風景區、徒駭河濕地公園等
  • 火車站禹城站禹城東站
  • 車牌代碼:魯N
  • 地區生產總值:307.32 億元(2023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地質,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風景名勝,名優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為追念先王之恩德,將黃帝後裔分封到祝(現禹城、齊河、長清一帶),名曰“祝國”,城址現長清區東北30里濟南西郊的古城村。後郡稱祝柯,春秋時諸侯“盟於祝柯”就在此地,自此出名。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置縣,改為祝柯縣,縣址依然。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祝阿縣,縣址未搬遷。
北魏皇興三年(469年),縣址由古城村遷至阿陽城(現禹城火車站楊城子)。
唐天寶元年(742年),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祝阿縣改名禹城,縣址依然。乾元二年(759年)為阻安史叛軍,決黃河以阻,禹城被淹沒,城址搬至遷善村(臥牛鎮)。
五代十國時,沿唐制。
金時,屬濟南府。天會八年(1130年),分置齊河縣
元代,禹城縣屬曹州。
明、清時,屬濟南府。
民國元年(1912年),禹城縣隸屬山東省濟南府。
民國二年(1913年),屬山東省德臨道,次年改屬東臨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復屬德臨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起,屬山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了“禹城縣政府”,隸屬渤海區濼北行政專署。
1950年,隸屬德州專署。
1956年,改屬聊城專署。
1958年,禹城縣併入高唐縣,隸屬於聊城專署。
1961年,恢復禹城縣建制,復屬德州專署管轄,至1993年禹城撤縣設市(縣級),至今隸屬關係未變更。
1993年9月,撤縣設市。
1993年9月9日,撤銷禹城縣,以原禹城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禹城市(縣級)。

行政區劃

2020年8月3日,山東省德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禹城市李屯鄉,將原李屯鄉行政區域併入禹城市莒鎮;設立禹城市禹興街道,將禹城市市中街道所轄的站南社區等85個村(社區)劃歸禹興街道管轄,禹興街道辦事處機關駐禹城市駭河街1376號。
截至2024年2月,禹城市下轄9個鎮、2個街道:房寺鎮辛店鎮梁家鎮倫鎮辛寨鎮張莊鎮安仁鎮十里望回族鎮莒鎮市中街道禹興街道,另有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州高新區。市政府駐禹城市行政街92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禹城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南部,徒駭河中游,地理位置:東經116°22′11″—116°45′00″,北緯36°41′36″—37°12′13″。自東北部順時針依次與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齊河縣平原縣,聊城市茌平區高唐縣接壤。市境南北長約58千米,東西寬約33千米,總面積990平方千米。
禹城市

地形地貌

禹城市境內皆平原,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總坡降為1/8000一1/10000。海拔最高26.1米,最低17.5米,平均落差5至7米。由於古黃河泛流的影響,微地貌比較複雜,共有7種類型,即:河灘高地,高坡地、平坡地、窪坡地、淺平窪地、決口扇形地和砂質河槽地。

地質

禹城市屬華北地台區的沉降部分,魯西、魯北陸向斜構造單元。從地質年代第三紀開始下沉後,經第四紀黃河泛濫的水力搬運,沖積物形成唯一的成土母質,岩性分為粉砂、亞砂、亞粘和粘土等,厚度400米以上。基底主要由太古界變質岩系組成,基底之上依次為古生界,新生界地層。

氣候

禹城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光照充足。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冬季多偏北風,寒冷乾燥。2022年平均氣溫14.7℃,最冷月平均氣溫-1.7℃,最熱月平均氣溫28.1℃,年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11.9℃。年總降水量911.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3%。全年日照2480.2小時,年平均風速2.1米/秒,最多風向為S。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禹城市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徑流、引黃乾渠和地下水資源三部分。徒駭河、趙牛河、葦河等較大河流縱貫全市,境內當地徑流量多,過境徑流量豐富;潘莊引黃乾渠穿越該市,境內長36千米;全市地下水可供利用水資源約12000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禹城市境內植物品種約有330種,其中樹木150種,糧食55種,棉花2種,油料18種,煙、麻4種,蔬菜65種,藥材14種,飼草2種,水生植物16種,綠肥植物4種。

動物資源

禹城市境內動物品種約有82種,其中陸生48種,水生34種。陸生中畜35種,禽11種,養殖昆蟲2種。水生中魚27種,蚌7種。家禽主要有雞、鵝、鴿、兔等;野生動物有刺蝟、貔子、狸子、狐狸、獾、黃鼠狼、老鼠、野兔;飛行的有燕子、鵪鶉、野鴿、喜鵲、啄木鳥、烏鴉、鷹、布穀鳥、麻雀等:魚類有草、鰱、鯉、鯽、黑、鯰、參條、鱷魚、泥鰍等種:另有龜、蟹、蚌、蝦、青蛙等。

礦產資源

禹城市已發現、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和磚瓦用粘土。已探明的可利用礦產為:煤、地熱和李屯鄉富磁鐵礦。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禹城市常住人口488014人。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常住人口47.71萬人,低於去年0.42萬人。城鎮常住人口25.0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2.57%。
禹城市共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彝族、土家族等2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十里望回族鎮、市中街道辦事處、房寺鎮、梁家鎮等鎮(街道)。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市長
蘇蘭武
人大常委會主任
政協主席
僅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5月

經濟

綜述

2023年,禹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32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6.4%,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47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9.80億元,同比增長8.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2.05億元,同比增長5.9%。三次產業比例最佳化為18.0:32.5:49.5。
2023年,禹城市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96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4.6%。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5.2%,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9.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30.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2.3%。
2023年,禹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4.89億元,同比增長7.48%,其中稅收收入14.89億元,同比增長23.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5.47億元,增長4.56%。其中:教育支出9.15億元,農林水支出7.23億元,城鄉社區支出1.64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38億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28億元,衛生健康支出2.75億元,節能環保支出1.78億元,科學技術支出1.15億元。

第一產業

2023年,禹城市農林牧漁服業總產值112.03億元,同比增長5.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3.45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7.98億元,同比增長7.2%。
2023年,禹城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5.41萬畝,糧食總產量72.13萬噸。小麥播種面積74.41萬畝,小麥產量35.66萬噸。玉米播種面積64.10萬畝,玉米產量35.23萬噸。棉花播種面積1.07萬畝,棉花產量977噸。蔬菜播種面積37.5萬畝,蔬菜產量167萬噸。
2023年,禹城市耕地面積63012公頃。林業用地面積6238公頃,當年造林面積413公頃,實有林木折實面積12603萬公頃,植樹115萬株,林木覆蓋率達到12.7%。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牛存欄6.20萬頭,生豬年末存欄33.06萬頭,家禽年末存欄775.70萬隻。牛當年出欄3.78萬頭,豬當年出欄41.34萬頭,家禽當年出欄2605.89萬隻。肉類總產量8.27萬噸,禽蛋產量2.28萬噸,奶類產量10.82萬噸。
2023年,禹城市漁業面積達613.33公頃,水產品總產量8596噸。

第二產業

2023年,禹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3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3.1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49%。保齡寶、百龍創園入圍省民營企業創新100強;保齡寶獲批省智慧型製造標桿企業;百龍創園獲批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入選省級綠色供應鏈企業;通裕、保齡寶入選首批省製造業領航培育企業;通裕複合式三坐標深孔鑽鏜床獲批省首台(套)技術裝備;興達化工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單項冠軍。
2023年,禹城市資質內建築企業50家,較同期增加15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8億元,同比增長6.2%。簽訂契約額37.5億元,其中新簽契約額22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4.4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16.8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23年,禹城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46億元,同比增長9.3%。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5.2%,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增長28.4%。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196.7%、通訊器材類同比增長68.4%。
2023年,禹城市備案外資企業38家,實現進出口總額56.35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出口總額54.84億元,同比增長17.1%;進口總額1.50億元,同比下降49.3%。實際利用外資1238萬美元。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41.35億元,比年初增加46.8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49.13億元,比年初增加45.67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39.32億元,比年初增加30.32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61.90億元,比年初增加9.4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177.42億元,比年初增加20.89億元。
2023年,禹城市新增5家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上市、掛牌企業達51家,為山東省上市公司孵化集聚區試點。證券交易所1處,股民達1.21萬戶,年交易額95.81億元。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擁有商業保險分支機構23家,其中,財險機構11家,壽險機構12家。年保費收入8.35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擁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8家、市級2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家、市級1家;重點實驗室25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23家;市級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站5家;市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4家;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入孵企業達169家,大院大所分支機構達42家。新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爭取省重大創新工程項目1個。

教育事業

2023年,禹城市第三實驗國小、第二實驗國小、濼清河國小分校區投入使用,增加學位6000個。擁有幼稚園145所,在園幼兒14544人,幼稚園專任教師1267人。國小校43所,在校生36320人,國小專任老師2395人。擁有普通中學18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1657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733人。普通中學專任老師246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19人,專任教師2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519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365人。民辦各類學校76所,在校學生11185人、占全部在校生的比重達13.24%。農村義務教育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93.94%。本科上線總量2516人,較上年2353人增加163人,增長率6.9%,最高分669分。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家,全年演出2184場次。文化館1家,文化站11個。公共圖書館1處,城市書房3處,藏書250千卷(冊)。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處。城市電影院3家,全年放映2.52萬場,觀眾13.69萬人次,票房收入0.05億元,增長145%。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調頻轉播發射台1座,調頻轉播發射功率1千瓦。電視轉播發射台1座,電視轉播發射功率0.3千瓦。廣播播出節目1套,全年播音時間6570小時。電視節目2套,全年播出時間12410小時。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擁有衛生機構492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9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院1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668張,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316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62人,衛生防疫人員63人,註冊護士1261人。

社會保障

2023年,禹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7749人,特困對象2591人,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15張。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26萬人、5.76萬人和7.4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56萬人,參保率95.8%。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61萬人,參保率98.8%。落實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政策,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1294個。

交通運輸

禹城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是省會濟南的“衛星城經濟副中心城市,屬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緊密圈層,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全省“藍黃戰略”輻射區和“一圈一帶”疊加區,被列為濟南北部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協作區。境內3條設站鐵路(京滬、濟邯、太青客專)、2條高速公路(京台、青銀)、3條國省道(308國道、101省道、316省道)穿境而過,距離濟南遙牆機場半小時車程。
禹城市(德州禹城)
交通
截至2023年底,禹城市境內公路里程217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90.26千米,國道48.75千米,省道30.77千米,縣道135.8千米,鄉道202.2千米,村道1671.2千米。公路客運量472萬人,客運周轉量10454萬人/千米;貨運量877萬噸,貨運周轉量239591萬噸/千米。市區公交線路47條,線路總長度1288千米。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49輛,出租汽車257輛。全市汽車保有量84300輛,其中個人擁有汽車81589輛。

風景名勝

禹城存留遺蹟遺址較多。近年來,通過興建修繕系列文化景點、建築,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禹王亭博物館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館內具丘山遺址於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龍山文化古遺址。大禹公園現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禹城市(德州禹城)
漢槐公園
另有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2處,分別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州高新區)、禹西生態農業觀光園。

名優特產

五香脫骨扒雞
山東歷史傳統名吃——五香脫骨扒雞,最早創產於禹城,因其工藝獨特、用料考究、肉爛脫骨、營養豐富等特點而遠近聞名。據傳乾隆年間就盛傳全國,被列為山東貢品之一。民國八年(1919年),載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列為《中國名菜譜》145種名菜之首,並有“脫骨扒雞、宗法禹城”的記載。
沙河辛西瓜
辛店鎮北部地處黃河故道,屬典型的沙壤土,有機質含量達0.8%以上。該鎮沙河辛村及其周邊村莊西瓜種植歷史悠久,培育的“沙河辛西瓜”個大、皮薄,所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均超普通西瓜。2015年10月,“沙河辛西瓜”獲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油酥燒餅
油酥燒餅是以麵粉、植物油、動物油、五香面、精鹽、芝麻為主要原料,用特製的三合土泥糊制的爐子烤制而成的。具有焦酥、焦黃、五香味、芝麻香等色香形味俱全的特點。
棒仔鴨
“棒仔鴨”選用櫻桃谷瘦肉型鴨為材料,經18種中草藥浸泡醃製,果木炭火烘烤,高湯醬制風乾而成。
泡子糕
泡子糕是用米粉(江米或黃米)、糖稀、生油配製而成。

著名人物

張起岩(1285—1353年),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諡號文穆公。歷任侍御史、燕南廉訪史、監察御史、翰林承旨等職務,是遼、宋、金三史總裁官;其為官廉政,敢於打擊豪強、為民除害,且學識淵博,善篆、隸;著有《華峰漫稿》《華峰類稿》《金陵集》等傳世作品。
韓金甲,禹城韓寨回族人,清鹹豐九年(1859年)己未科武進士第一名。
王明奎(1874—1944年),禹城五香脫骨扒雞創始人。市中街道月牙灣村人。18歲時,學煮扒雞,後求一老中醫選配五種藥料調味,制出的扒雞,五味溢香,名為“五香扒雞”。又因手提雞腿,骨肉分離,起名“五香脫骨扒雞”。
王克寇(1916—1944年),原名王汝清,魯西北四區基幹二團政委。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大小戰鬥百餘次,對黨忠誠,作戰勇猛,指揮有方,在魯西北地區聲望很高。1944年5月,王克寇率部隊攻打東阿縣牛角店偽軍部,不幸中彈犧牲。
馬毅之(1912—1954年),中共禹城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梁家鎮馬家橋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在連五高國小組建了中共禹城縣第一屆委員會,任書記等職。歷任豫西三十五團政委、臨江中心縣委書記、中央二機部黨委副書記等職。
於曼青(1916—1939年),原名於春溪。禹城市李屯鄉李屯村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7月,任中共禹城縣委書記。後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獨立旅禹城工作團團長。1939年4月,任范築先抗日游擊縱隊四營教導員。同年7月,在潘店伏擊戰中不幸被日軍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韓哲一(1914—2011年),原名韓同臣、韓寶華,回族,禹城韓寨村人,中共黨員,黨的八大代表,第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年8月至1983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副市長。1983年4月至1988年4月,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8年4月至1993年4月,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張星南(1923—2012年),女,漢族,河南省鄧縣人,中共黨員。1948年7月參加革命,1980年12月退休,1982年4月改為離休。離退休後的30多年間,義務為禹城城市保潔道路1萬多千米,培育苗木25萬株,開墾綠地1萬多平方米,為國家節約資金14萬元;她省吃儉用,先後為社會公益事業、災區、貧困學生累計捐款20多萬元;自願向黨組織多交納黨費,先後有4次交納1000元以上。病重期間,還讓家人代她交上5000元特殊黨費。先後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離退休幹部黨員”“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山東省百佳文明市民”“十大感動齊魯老人”“齊魯百佳環保女性”等近百項榮譽稱號。
楊傳堂,男,漢族,1954年5月生,山東禹城人,1972年6月,參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交通運輸部原部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七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委員,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

榮譽稱號

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中國功能糖城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中國食品餡料城
國家火炬計畫生物技術產業基地
中國營養健康產業城
國家營養與保健食品原材料基地
中國半精紡毛紗名城
國家綠色能源示範市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全國最具競爭力低碳產業城市
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
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整縣(市、區)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2021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78。
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