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金

德基金

“德基金”是通過號召和組織文藝工作者(含青年學者、藝術愛好者及成名藝術家)到鄉村學校支教,致力於幫助改善及提高偏遠地區鄉村國小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及素質培養。開拓視野,豐富內涵,推動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社會精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基金
  • 目的:提升鄉村藝術教育水平
  • 主辦單位: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發起者:陳宇
關於德基金,發起時間,第一屆理事會,活動特色,執行計畫,項目成績,

關於德基金

“廣東省茂德公兒童藝術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德基金”)是一項旨在提升鄉村藝術教育水平的公益活動,由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宇先生創辦發起,由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知名山水畫家孫金龍先生聯合發起。
德基金
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企業集團,多年來,公司在全國各地舉辦愛心活動,播撒愛的種子。活動奉獻愛心資金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於2001年,設立足榮村的“獎學獎教基金”;2006年,為集團董事長陳宇先生母校湛江一中捐款100萬元,作為獎學金資助貧困學生;2007年賑災慈善晚會,為遭受颱風襲擊的湛江捐款38萬元;2008年汶川重建,為受災的四川平昌中學捐款150萬元,興建教學樓;2009年雪災舉辦幫你回家出資200萬元,支助2009名農民工兄弟回家過年;2010年溫暖玉樹“一戶一噸煤”慈善義演,現場募集20萬元,整個活動募集金額超過100萬元。”;2011年至2016年3月幫助過37所鄉村國小,參與和支持幫助的總人數達1000多人愛心資金超過600萬。公司以“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為使命,致力打造中國素質成長的旗艦,同時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廣納賢才,鑄造中國新興力量的城市精英,齊心協力為社會創造一個豐盛和諧的人文環境。這是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公益的沉澱,也是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德基金的理由。
德基金
發起人陳宇先生,廣東雷州人,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被《新周刊》、《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信息時報》、《財富生活》以及華娛衛視、南方電視台、廣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爭相報導。他先後被授予“雷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廣東省青年企業家”、“慈善之星”、“湛商之星”等榮譽稱號,任雷州市政協常委,雷州市總商會副會長,湛江市文化產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湛江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然而陳宇先生最可貴的一點是農民質樸善良的本質未丟,鄉情未丟。
“德基金”希望通過點點滴滴的善舉感染社會,弘揚慈善精神,增強公眾慈善意識,促進鄉村兒童藝術事業發展,資助和改善貧困地區教育設施設備、獎學獎教等事項。
我們相信:文化知識的貧乏、觀念意識的落後以及思維方式的單一都不是靠單純的財物捐助可以解決的。需要輔以大量優秀的人才幫助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啟發他們的心智,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幫助鄉村擺脫貧困的社會責任感。而受過良好教育並具有專業特長且思維獨特的文藝工作者是最合適的人選。志願者們可以用言傳身教幫助鄉村的孩子們喚起學習的動力和對生活的追求,從而樹立並努力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名出色的志願者將可能會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發起時間

“德基金”於2011年7月20日創辦;2011年10月正式啟動並進行鄉村藝術支教活動。2014年5月於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註冊成功。

第一屆理事會

“德基金”第一屆理事會成員介紹
理事長: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 副總經理 陳玲妹
副理事長: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 董事長 德基金創始人 陳宇
理事:旅行作家 曾敏兒
南方電視台 主持人 馬志海
121·生活原地設計總監 劉方剛
廣州茂德公食品有限公司 總經理 冼京廣
傳紀作家 陳文
廣州茂德公食品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陳學儒
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山大學教授 謝有順
廣東美術館副館長 蔣悅
知名媒體評論員、主持人 陳揚
中山大學教授 郭巍青
茂德公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許姣
醫生 洪青
南方電視台城市特搜 主持人 王卓
南方電視台 導演 鄧建高
121生活原地首批藝術家 陶藝師 李小明

活動特色

“德基金”的理念是精神扶貧,藝術啟迪,通過號召和組織文藝工作者(含青年學者、藝術愛好者及成名藝術家)到鄉村學校支教,致力於幫助改善及提高偏遠地區鄉村國小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及素質培養。開拓視野,豐富內涵,推動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社會精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德基金
凡參與者,德基金提供交通定額報銷、住宿、工作餐、支教期間的人身意外保險,並在正式支教前進行有效培訓,支教期間每晚亦會有交流總結會議。由於條件限制,志願者必須身體健康,能夠面對艱苦的鄉村環境;同時亦要求志願者在支教過程中注重藝術薰陶,美德教育。

執行計畫

“德基金”項目組
“德基金”2011年10月啟動。
茂德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專門的“德基金”項目小組負責文藝志願者的招募,支教學校的聯絡以及宣傳報導等一切相關事宜。
支教時長
每年八期,每期為期一周。
招募人數
每次招募藝術家志願者6—8人左右(可視情況而定)。在一所國小或者相距比較近的兩所國小進行支教活動。
支教關注對象
全國所有資源較貧困的國小皆為我們的關注對象。
支教學校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A 鄉村學校教育資源匱乏。
B當地政府支持,當地學校自願;
C 有企業合作方的支教活動會考慮贊助企業的意願;
D 沒有企業單次贊助的結合我們的實際執行能力,尊重我們的項目指導單位的意見,並保證對我們已選擇學校的回訪機制。
“德基金”文藝志願者參與及支教要求:
A “德基金”是為全國文藝工作者量身定製,極具深遠意義的慈善公益活動。我們歡迎全國所有藝術工作者(含藝術類學生、愛好者)的參與(也可海選)。凡參與者,德基金提供交通(定額)、住宿、工作餐、支教期間的人身意外保險。
B 由於條件限制,志願者必須身體健康,能夠面對艱苦的鄉村環境。
C 支教要求:重藝術薰陶,美學教育。
施教計畫包括:
①課堂授課,由志願者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和特長提出具體的施教計畫;
②課外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名為“我的夢想”的主題班會,鼓勵孩子們樹立夢想並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夢想;也歡迎藝術家們提出更多更有價值和創意的教學行為。
D“德基金”計畫支教地點將設在較為偏遠的山區國小,因此施教內容應結合偏遠地區的文化特點。
支教活動可多樣化
A 文藝志願者可以自發自願及自定在支教學校的支教時間,可以不受“德基金”支教活動時間得約束,但需以組織部門協商而定。“德基金”將視情況予以適當之補貼
B 文藝志願者可以個人參與,也可以邀請朋友或一個家庭模式參與

項目成績

自2011年10月起到目前為止,得到了廣大藝術家和熱心鄉村教育的人士的積極回響和熱烈參與,共參加有“德先生”和義工300多名,志願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從五湖四海而來,有大學生、畫家、著名音樂人、武術冠軍、明星、電視台主持人、作家、媒體人士、公務員、企業高管等領域的知名人士,志願者通過提交教案並經審核成為”德先生”。
德基金
截至2016年3月,“德基金”已舉辦三十五期鄉村藝術支教活動,每期為期一周,已走過廣東雷州五個鎮區、廣東梅州三個鎮區、廣東徐聞、廣東肇慶、廣東遂溪、雲南楚雄、四川平昌、四川雅安、安徽徽州、湖南邵陽、江西吉安、福建長汀、貴州六盤水、黑龍江伊春,重慶酉陽、四川樂至、廣西梧州、廣東河源、山東聊城幫扶過37所鄉村國小,約7000多名鄉村兒童和700多名鄉村教師。
德基金每一期結束都與學校老師和孩子們念念不忘,有”德先生”說:支教有了後遺症。黑楠老師解釋道:不是支教後遺症,當被別人需要的時候,你做了一件值得別人記住的小事,你幸福的原因是由於付出,當集體付出時,分享會誇大幸福,構想一下,如果將來看到一輛公車上青年人集體起立為老弱孕殘者讓座,看到人們自動帶走垃圾,那樣一個社會,誰還會記得去津津樂道這點小事情,因為習慣了與人方便。
此外,“德先生”秉承“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的理念,與鄉村教師進行交流,於是很多校長說:“你們要是我們學校的老師那該有多好!”德基金負責人答曰:“我們做的是一滴水,德基金會持續關注,而鄉村教師才是孩子們童年的守護者,更希望更多人都行動起來,讓更多的“德先生”到鄉村,輔助鄉村兒童成長,讓滴水注成河流。” 是的,德基金做的也是小小一束,但我們堅持努力著,因為我們堅信“積小善,成茂德”,於是“德先生”們自豪、感動,自豪是因為我們做了,感動是因為還有很多人和我們在一起。
德基金
德基金將持續秉承茂德公集團董事長、德基金創辦人陳宇先生提出的“積小善,成茂德”的宗旨,通過結集愛心人士對鄉村小學生教授藝術課程及與鄉村兒童交流藝術的方式,努力實現德基金與鄉村藝術支教的共同成長。人們說:付出總是有回報的。而“德先生”們要的回報是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對自己心靈的升華。“德先生”用自己的熱忱,去開闊孩子們的眼界,鼓勵他們,飛得更遠。
雖然是短短一周時間,但我們仍長期關注那些曾支教過的學校和孩子。
小善心宴,讓愛直達
2012年 10月28日下午,德基金在茂德公草堂主辦了“德基金一周年·小善心宴”慈善會,召集愛心人士義賣閒置物品及點對點認捐“德基金”所支教過的廣東雷州、大埔、雲南楚雄等地的六所偏遠國小,切實幫助鄉村國小改善教學環境。
德基金
“小善心宴”慈善募捐分為義賣、認捐和藝術家作品拍賣三種形式。義賣現場“小善市集”上的義賣物品琳琅滿目,引得愛心涌動的來賓們競相購買,有的更是已提前在新浪微博上認捐。而義賣現場的大螢幕上反覆回放的簡陋的鄉村國小、渴望的孩子們的眼神、感人的支教場景,也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企業家們紛紛認捐幫扶鄉村國小的建設,藝術家們也慷慨地拿出作品進行拍賣,羅永平先生捐贈皮影畫《德嫻女士》,山水畫家孫金龍先生捐贈兩幅字畫,德基金好朋友鬍子靜女士捐出兩件藝術品、室內設計師連君先生的室內設計等都成功地參與了拍賣。
此次慈善會所有義賣及認捐的款項(314,513元),除廣東旭能電力設備安裝有限公司林輝先生特指捐贈到雷州唐家鎮元奏國小外,全部善款直接捐贈到德基金支教過的英山國小、官村國小、古田國小、下田國小、說全國小、東風國小。
德基金
課桌漂流記
2012年12月,德基金第十期藝術支教走進廣東肇慶市懷集富德國小。富德國小所有的課桌都仍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課桌,有的甚至已搖搖欲墜,當期德先生隊長謝惠乾與朋友合力為富德國小配置了180套全新的課桌,而這批舊課桌則被德基金帶回了茂德公草堂。這些課桌雖然老舊,但是課桌上一條條的痕跡確極有歷史價值。怎樣才能把這些有價值、有意義的課桌保存下來?又如何把更多人的愛聚焦到山村國小的孩子們身上?
德基金創始人陳宇提出了“課桌漂流記”這一嶄新的公益概念,即用新課桌換回這些上世紀70、80年代的老課桌,再把這些老課桌通過線上和線下認購的方式“漂流”出去,把籌得的善款再用於為山村國小的孩子們購買新的課桌……2013年5月,德基金在微博上發布認購信息後,著名主持人陳揚先生成為第一個認購舊課桌的人。搬回課桌的當晚,陳揚老師在微博上感慨道:“你還記得舉手發言這個姿勢嗎?你還記得你那張課桌上中間那道深深的刻線嗎?從1974-1979我在一張張這樣的課桌在一所山區中學前教了五年書。沒想到幾十年過去,山區的孩子用的還是這樣的書桌。德基金搞了一個很棒的課桌漂流計畫。我把這套書桌搬回家了。”
德基金
同時,德基金還特邀了六位藝術家對舊課桌進行創作,為“課桌漂流記”畫上繽紛的一筆。廣東美術館副館長蔣悅先生以母愛為創作源泉,創作了作品《最愛》;知名設計師、海歸畫家羅永平先生創作了《果實纍纍》,寄託了對孩子們的期望:願孩子們能夠有一個果實纍纍的明天;知名山水畫家、德基金聯合創始人孫金龍先生,在課桌上揮灑而成《七彩人生》及《三八線之情》,寄望孩子們能有一個七彩繽紛的人生;傳記作家陳文先生則在課桌抽屜的背面巧妙創作《森林》,創作理念是希望孩子們有一天可以長成一株株參天大樹;“玩木頭的人”劉方剛先生,他的《歲月》既保留了桌面的原貌,又在課桌的其他部分施以重彩,作品既有現代感又童真活潑;當代藝術家、著名設計師郭承輝先生則別出心裁,將課桌的生命延續,改變了課桌原有的功能,並將這件藝術品取名為《黑色的花園》,最讓人感動的是,郭承輝先生還找出了一幅33年前他在美院附中的油畫作品、一幅33年後的作品,鑲在這樣一張舊課桌上,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對這件作品的認知:只有時間是黑色的,兩幅不同年代的作品共同在這課桌上呈現,“它將等待另一個時間的故事的開始”。
德基金
六一兒童節當天,在茂德公草堂舉辦的第五屆“老兒童嬉戲兒童節”活動上,《最愛》被康建棠女士以8000元拍得,《果實纍纍》被余平女士以5000元拍得,《七彩人生》被鬍子靜女士以6500元拍得,《森林》被陳榮先生以5000元拍得,《歲月》女士以7500元拍得,《黑色的花園》被洪青先生以12000元拍得,《三八線之情》被陳柔好先生以8000元拍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孫金龍先生的《三八線之情》其實是拍賣會之後創作的,在拍賣會現場陳柔好先生未能及時“搶”拍,遂特意請孫先生為其訂製了一件舊課桌作品。除此之外,還有愛心人士@金戈玉帛、@獨狼和沈濤磊女士得知“德基金”的“課桌漂流”計畫後,用行動給予了支持,各認購了舊課桌一套。
迄今為止,“課桌漂流記”共拍出7件藝術家創作品,4套老課桌,共募集56800元,所有善款德基金都將用於未來支教鄉村國小的課桌更換,並及時公布使用情況。
課桌認捐
湖南邵陽新寧縣豐田鄉茶坪國小是德基金第十三期藝術支教的學校,2013年4月,德基金工作人員來到茶坪國小實地考察,看到茶坪國小的孩子們使用的課桌椅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遺留下來的、隨時可能“散架”的老課桌。和校長仔細溝通並認真討論之後,德基金決定利用微博微信平台發起“課桌認捐”活動。
德基金
4月23日上午,為湖南茶坪國小“課桌認捐”的活動在微博、微信平台發布後,立刻得到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反響非常熱烈。一套新課桌100元,一套、兩套、十套,點滴都是濃濃的愛心,短短兩個小時內,德基金就已募得171套課桌,遠遠超出了之前預期的94套。雖然我們一再告訴大家已經足夠了,可是仍有德基金的好朋友們持續在捐款,說是可以為茶坪國小的孩子們買桌球桌和其他文體用品。2013年5月5日,德基金來到茶坪國小,送去了新課桌,還將認捐者的名字認真地寫在了課桌上。這是我們靠譜公益的方式之一:讓我們自己對得起大家的信任。
德基金將茶坪國小94套舊課桌運了回來,這些舊課桌將成為“課桌漂流計”的主角。
德基金第二十一期的支教學校福建漳州赤湖鎮下黃國小和湖南茶坪國小一樣,孩子們教室很簡陋,課桌更是破舊搖晃,2014年5月,工作人員實地考察看到這一情況,和茶坪國小一樣,回來立即利用微博微信平台發起“課桌認捐”活動。
德基金
2014年4月19日,德基金在微博微信上發起了“課桌認捐”的活動,號召社會有愛人士為下黃國小認捐課桌。和以往每一次一樣,認捐課桌活動得到了各路愛心人士踴躍支持,當到達下黃國小需要的110套這個數字時,距離我們發布訊息,不過才兩個小時出頭,平均1 分20秒就有一套新的課桌椅被認捐。
雖然我們及時宣布認捐滿額,但還是不斷有愛心人士陸續認捐,這個數字最終達到了145套。經過和校長及部分認捐人溝通後,我們將會在多媒體教室放置10張新的課桌椅,其餘多出25張課桌椅金額(總計3000元)我們購買了無線話筒、室外桌球台及留給校長專門購買課桌椅備用金945元,給下一學期招生多的時候備用,還有愛心人士認捐了6張講台桌。與往期一樣,我們同樣靠譜地把認捐者的名字寫到課桌上及講台桌上。
百家牆計畫
學校的圍牆,是孩子們在校安全的一道屏障,但在湖南邵陽新寧縣豐田鄉茶坪國小,一棟樓、四個教室,沒有水泥地板,沒有圍牆,沒有運動場所,鄉間墳墓散落在校園周圍……
德基金
此前,“德基金”創始人陳宇先生在《瀟湘晨報》上看到對湖南邵陽碧田國小、茶坪國小的師資情況報導後,讓工作人員通過各種渠道聯繫兩所學校,2013年4月,德基金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後,決定在這兩所國小同時進行第十三期支教活動。
2013年5月,德基金來到湖南邵陽的碧田和茶坪國小,除了給孩子們帶來藝術支教外,德基金捐贈33390元,愛心人士康女士和“順德吹水會”的朋友們捐贈15500,一起幫茶坪國小建起了操場,豎起了籃板,孩子們終於有自己的操場了。
看到茶坪國小沒有學校圍牆,陳宇先生提出了“百家牆”計畫,希望圍牆大家一起做,就像中國傳統有“百家衣”之說,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大家齊心合力一起把“百家牆”建起來。該計畫提出後,茶坪村全村老少積極參與,至今共募集56770元人民幣,但整個工程(學校圍牆和校門)需要65660元,差額8890元。德基金隨即發布了這條信息,得到了許多愛心人士的愛心反應:陳學儒和許嬌伉儷捐贈1000元,匿名愛心人士捐贈1000元,陳小雨先生捐贈200元,馮華明先生捐贈50元。
德基金
這是一次愛心匯集,成就了一個良好的鄉村校園。積小善,成茂德,願更多的愛心匯集在一起。
童畫拍賣
2013年3月9日,在茂德公草堂的“窖春”活動中,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童畫拍賣”。一幅幅來自“德基金”支教過的雷州半島麻亭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們裝裱好的美術作品在活動現場進行拍賣,這些作品的指導老師是“德先生”張雅雯,她是一位普通卻極有愛心的幼兒教師。美術作品分為三個系列進行拍賣:“印染、工筆畫系列”、“創意五穀系列”、“創意酒瓶系列”;一幅一幅稚嫩卻充滿創意的畫作讓觀者既驚且喜,這都是從未上過正式美術課的孩子們的作品呢。或許,這也是德基金創始人陳宇先生堅持做鄉村藝術支教的初衷:鄉里孩子們的素質教育雖然可能無法和城裡的孩子相比,可鄉村的孩子們同樣聰明、可愛、優秀;他們也是祖國的希望!
德基金
參與“童畫拍賣”的共有40幅學生作品。在茂德公草堂掌柜、德基金負責人曾敏兒首先向大家匯報了2012年10月28日德基金“小善心宴”所得善款的使用情況,並深情介紹孩子們創作作品的過程。之後,經由“德先生”姚遠東方的專業拍賣,大部分作品成功拍賣;有部分作品,甚至提前在發布官方微博的時候就已經被有愛人士如@烏蘭哈斯、@金毛狗主、@如荷如荷、@fly_灰灰、@棠堂堂主拍下,更有遠在內蒙古的冬粉在第一時間聯繫主辦方拍下其中一幅學生作品,誠意之至,讓人感動;畫家羅永平的女兒羅冠欣更拿出自己的皮影畫參與愛心拍賣,由@雅琴心語 以1200元拍得。整場“童畫拍賣”,共籌得善款16219元善款(扣除裝裱費後)。
德基金
2013年5月14日,德基金重回麻亭國小,把這筆善款捐贈給學校,其中更為麻亭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們每人分發了100元稿費,這可能是孩子們有生以來的第一筆稿費,其意義之深遠,不言而喻。
陪伴雅安
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累計造成38.3萬人受災。災難面前,德基金所作的思考是:我們能為雅安做什麼?慎重的思考之後,我們決定去做災區孩子們的陪伴者。
德基金
於是德基金開始尋找“陪伴者”,開始締造“陪伴者”。自招募陪伴者微博發布以後,德基金收到許多愛心人士的報名,並邀請了博曼心理的心理諮詢專家張曼琳博士和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的心理諮詢專家周黨偉老師,為報名陪伴者做災後援助心理交流: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如何去做?我們將以怎么樣的方式去做去面對災區面對孩子們?……
2013年6月19日,德基金工作人員赴雅安市蘆山縣實地考察:寫上“拆”的危房仍在營業,災民安置點幾乎布滿了所有空地,蘆山國小的操場都是板房、帳蓬……和當地學校的校長交流後,德基金決定9月開學後便去蘆陽二小藝術支教。這是一次絕對異於往常的支教,更多的是陪伴,在被板房和帳蓬占據的學校操場間,以音樂、繪畫、武術、講故事、遊戲的形式,我們相互溫暖。
“陽光操場”計畫
福建漳州赤湖鎮下黃國小是德基金第二十一期藝術支教的學校,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操場還是沙地,沒有任何的體育設施設備,一到下雨天,操場就變得泥濘不堪,孩子們無法在操場上進行運動。
2014年5月6日,德基金創始人陳宇先生來到學校,看到這一情況,當場表示啟動“陽光操場”計畫,捐贈5萬元啟動資金給下黃國小建操場,希望孩子們能在陽光下快樂運動。德基金好朋友順德吹水會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捐贈5千元參與“陽光操場”計畫。
“陽光操場”計畫將是德基金的一項長期公益項目,未來去到同樣需要解決操場問題的鄉村國小,德基金仍會繼續此計畫。
關注鄉村兒童,加入德基金,成為“德先生”。德基金一年舉行八期,歡迎大家微博私信報名參與,敬請關注@德基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