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英國、德國、義大利開始一項自行榴彈炮的合作研發計畫──SP-70,發展一種155mm自行榴彈炮來取代各國使用超過30年的美制M109系列自行榴彈炮,德國稱之為PzH-155-1。結果此計畫的命運與先前的MBT-70主戰坦克和同時期的NFR-90護衛艦等北約各國合作計畫一樣,因為各國意見不一而在1986年10月夭折。德國似乎早就預知此一結果,在1986年年中就展開了本身的PzH-2000 155mm自行榴彈炮研發計畫作為替代。
招標定型
最初參與PzH-2000155mm自行榴彈炮研發計畫的競爭者分別為德國南北兩大廠商聯盟,分別為北方的威戈曼(
Wegmann)和基爾機械(
Maschinenbau Kiel,Mak)聯盟與南方的克勞斯-瑪菲(
Krauss-Maffei)/萊茵金屬(
Rheinmetall)聯盟。1987年,PzH-2000的需求與規格確立,並與南北兩大集團簽約開始第一階段(
Phase1)的發展計畫。1988至1990年,兩大聯盟開始建造各自的原型車並展開廠方自己的測試。1990年,德國陸軍對兩廠的作品進行評估,隨後宣布北方威戈曼-基爾聯盟獲勝,爾後兩聯盟合併為克勞斯-瑪菲·威格曼(
Krauss-MaffeiWegmann/Rheinmetall)集團,簡稱KMW。
測試服役
1991年起,威戈曼集團開始製造4輛原型車,並交由德國陸軍進行為期四年的完整測試。在這四年中,這四輛PzH-2000受到嚴苛的考驗,執行有系統的操作、射擊、自動化、防電磁脈衝攻擊、導航、核生化防護等測試項目。最後,PzH-2000原型車總共行駛了20000公里路程,包括各種崎嶇地形;火力測試方面則在連續9天的測試中發射8116發炮彈,其中包括一項24小時戰備測試,不分晝夜地在不同陣地間移動了125km,進行7項射擊科目並發射了300發炮彈。1996年,德國陸軍宣布PzH-2000成功通過各項測試並開始量產。第一批訂單為185輛,於1998年起交付德國陸軍使用,而德國陸軍最終的總需求量應為594輛。
設計特點
基本設計
PzH-2000相較於以往榴彈炮其整體作戰效能大幅提升,後勤維修負荷與人力需求則大為降低。由於大量採用自動化設備並降低人力需求,PzH-2000一年的操作/維修成本僅M109的69%。PzH-2000設計上一個很重要的著眼點是與多管火箭系統的配搭,多管火箭在射程與單次投送火力、殺傷面積上占優勢,而火炮則在使用彈性、再裝填速度與精確度上見長。為了配合PzH-2000增加的射程與機動力,德國陸軍將一批豹1A5主戰坦克改裝為新型炮兵前進觀測車,配備精良的日夜兩用觀測系統,兼具優秀的觀測能力、機動力與防護性能;而一般部隊的M113A2G裝甲偵察車也會換裝類似的新型夜視系統,以便支援炮兵觀測作業。
動力設計
為了能跟上主戰坦克,戰鬥重量從55噸起跳的PzH-2000配備一具MTU的MT881 Ka-500V型八汽缸柴油機,搭配RenkHSW L284C自動變速箱,每分鐘2700轉時可輸出1000馬力的最大功率,馬力單位重量達17.9。MT881是MTU的第三代軍用發動機MTU880系列的一員。MTU880系列是MTU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獨自投資開發的新一代發動機,主要是針對下一世代的主戰坦克與裝甲車所設計,首重於提高可靠度、降低體積重量以及燃油使用效率等綜合性能,而不是把提升功率當作第一要務。為了強化緊緻性,MTU880系列將汽缸活塞直徑/行程由上一代MTU870系列的170/175mm減為144/140mm。
優秀的動力系統讓PzH-2000擁有不錯的機動能力,在155mm履帶自行榴彈炮中名列前茅,最大速度60km/hr,越野速度可達42km/hr,以30~40km/hr行駛時續航力達420km。為了在寒冷的地帶也能迅速發動,PzH-2000設有發動機預熱系統。PzH-2000擁有七對路輪,懸吊系統為扭力桿。PzH-2000的駕駛艙裝備相當先進,頗有“玻璃化座艙”的味道。PZH-2000最多編制為五名人員:車長、駕駛、炮手與兩名裝填手,另一種說法是平時甚至省略裝填手;而M-109的標準編制則為6(A0~A5)或5(A6)人,最多8人,足見PzH-2000的人力節省。
防護設計
考慮到現代戰場各型武器對炮兵的威脅與日遽增,PzH-2000也有周全的防護措施,炮塔裝甲可抵擋炮彈破片與14.5mm機槍的直接射擊,並承受日漸盛行的成形子母彈藥的攻擊。此外,車身與炮塔頂部能加裝反應裝甲,可由乘員以車上攜帶的工具自行安裝;而反應裝甲裝設完畢後,PzH-2000的戰鬥重量會增至60噸。PzH-2000的發射藥包儲存在炮塔尾端,與前方人員艙隔離,中間有強化艙門作為保護;發射藥包艙設有誘爆板,萬一發射藥因敵方攻擊而引爆時可將爆炸威力導向車外,避免傷及乘員。PzH-2000的兩側設有類似豹1坦克的波狀側裙,以保護懸吊系統不被彈藥破片擊中。此外,PzH-2000設有全車核生化防護系統以及自動化即時滅火系統。
火炮設計
PzH-2000的火炮為萊茵金屬公司新開發的155mm/52倍徑炮,此炮由FH-70155mm/39倍徑榴彈炮發展而來,炮管較M-109系列自行榴彈炮曾使用的23、39倍徑155mm炮長得多。炮管越長,就有更充裕的時間將火藥爆炸的能量轉為炮彈動能,所以能使用較多的發射藥,射程因而增加。除了炮管加長外,新型155mm/52倍徑炮也擁有新設計的槽縫式炮口制退器,能更有效地抑制炮口火光並增加炮彈初速。此外,155mm/52倍徑炮的燃燒室容量也由FH-70的18.8升增至23升。PzH-2000的炮彈艙設於底盤中段,共可容納60發炮彈。
這門新型155mm/52倍徑炮不僅能使用北約制式的L-15A2高爆彈,另外還能使用63發次散布子母彈、DM-106照明彈、DM-105煙幕彈、多頻譜煙幕彈、布雷彈、無線電干擾彈以新開發的155智慧型炮彈(SMArt155)等彈藥;而使用增程炮彈時,射程可達40km以上。發射藥方面,萊茵金屬為PzH-2000發展了DM-72模組推進裝藥系統(MPCS),所有的裝藥都是同一種規格,MPCS會依據不同的炮彈來決定藥包的數目。以155mm/52倍徑炮發射L-15A2炮彈為例,MPCS會使用6個藥包;如果是增程彈,則會安裝7個藥包,使其達到40km的射成。一般而言,每輛PzH-2000會攜帶288顆裝藥。
火控設計
PzH-2000擁有先進的火控系統,配備有整合的GPS與慣性導航系統,不僅可隨時找出地理的真北方位,而且無論如何移動,都能馬上利用GPS確定本身位置,然後通過數字數據鏈/語音通訊接收目標參數,以車上北約火控規範(NABK)的MICMOS電腦計算射擊參數進行射擊。也因為指揮通訊技術的進步,Pzh-2000能在通訊範圍內分散於各炮兵陣地,使敵方難以反制。德國廠商宣稱,PzH-2000從行駛中停下來到備便射擊花不到30秒,完成射擊並駛離陣地也控制在30秒之內。由於先進火控系統準確度高,加上自動裝填系統賦予的高射速,PzH-2000能在高精確度射擊的情況下實施“打帶跑”戰術。
PzH-2000的射擊精度在35km射程時圓周誤差公算(CEP)僅246m,並具有多發炮彈同時彈著能力(MRSI),能在單次射擊中便給單一目標沉重的打擊。為了防止導航定位系統故障,PzH-2000還是設有傳統光學觀測裝置當作備份系統,自行觀測目標並直接射擊。車長擁有一具德國萊卡公司製造的PERI-RTNL-80日夜兩用全周界潛望鏡,此潛望鏡中附有雷射測距儀;此外,炮手擁有同為萊卡製造的PzFTN-80日夜兩用觀測儀。PzH-2000能在2分鐘內由行駛到靜止、瞄準目標、發射10發炮彈然後撤退,相同的事情交給M109A3G卻要耗時超過11分鐘。
基本數據
參考數據 |
---|
車長 | |
---|
全寬 | |
---|
全高 | |
---|
底盤 | |
---|
戰鬥重量 | |
---|
發動機 | |
---|
單位馬力質量 | |
---|
公路極速 | |
---|
越野極速 | |
---|
加速 | |
---|
最大坡度 | |
---|
涉水 | |
---|
續航 | |
---|
乘員 | |
---|
主武裝 | |
---|
次武裝 | |
---|
—— | |
---|
服役外銷
PzH-2000已有義大利、荷蘭、希臘向德國下單。義大利採購的70輛將授權其奧托·梅萊拉生產,荷蘭採購的57輛於2004~2009年交車,而希臘採購的24輛則在2003~2004年交貨。根據以往德國豹1、豹2主戰坦克與獵豹防空炮車的外銷經驗,如果各買主在不同時期下單,導致生產線在中間過程中出現閒置的空檔,則生產成本就會增加。因此PzH-2000採用各國聯合統一下單的模式,達到真正大規模量產的目的,既不讓生產線閒置導致成本上揚,集中生產更能達到經濟批量而壓低單價。此外,土耳其也曾在1999年左右與德國洽商購買PzH-2000自行榴彈炮,但德國議會堅持土耳其需保證向德國購買的軍火不得用於鎮壓土國境內庫德族,導致談判破裂。
荷蘭最初預計以PzH-2000裝備三個機械化步兵旅,每個旅裝備18輛,然而隨後國防預算的縮減使得裝備數量減為二個步兵旅,因此荷蘭陸軍有18輛PzH-2000購入後將處於閒置狀態。而同一時期澳大利亞陸軍正進行名為LAND17的火炮現代化計畫,對新型自行榴彈炮的數量差不多也是18輛,因此荷蘭這批多餘的PzH-2000立刻引起澳大利亞陸軍的興趣。在2006年底,澳大利亞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荷蘭進行考察,仔細評估這批PzH-2000是否滿足LAND17計畫的需求,而荷蘭還提議雙方以物易物,由澳大利亞為荷蘭陸軍生產142輛新造巨蝮突擊炮作為交換.
不過考慮到資金問題,加上荷蘭轉手的二手軍品在日後後勤與支援方面的問題,澳大利亞方面在2007年7月排除了與荷蘭陸軍方面的直接交易。LNAD17在2007年9月開始招標,總共有四種設計參與競爭,包括德國KMW原廠/英國BAE澳大利亞分公司(前Tenix)的全新PzH-2000自行榴彈炮、韓國三星集團與美國雷聲公司澳大利亞分公司的AS-9(K-9外銷型號)、德國萊茵金屬與南非丹尼爾(Dinel)的RWG-52自行榴彈炮、瑞典博福斯(Bofors)合作的FH-77 BWL52 射手(Archer)輪式自行榴彈炮等。在2008年2月,LAND17隻剩下AS-9與PzH-2000繼續競爭。
此外,2000年代起德國HDW造船廠開始與萊茵金屬公司開始研究將PzH-2000的炮塔加以修改並安裝於水面艦艇上的可能,以其高性能的火炮來強化水面艦艇打擊海岸上目標的能力,此計畫名為模組化海軍火炮概念(
Modular Naval Artillery Concept,MONARC);研究期間,第二與第三艘
薩克森級護衛艦先後搭載了PzH-2000進行概念測試。然而在2007年5月中旬,德國海軍放棄了MONARC的發展,改以義大利奧托·梅萊拉127mm64倍徑艦炮作為替代方案。
2022年5月6日,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7門PzH-2000型自行榴彈炮,同時還會為烏克蘭軍隊提供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