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技創新態勢分析報告》將主要針對近年來德國的科技創新態勢的最新進展和動向進行較全面的研究,分析德國的科技研發現狀、科技戰略與規劃、科技創新舉措、技術轉移、國際科技合作等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將重點調研近年來的科技體制調整、科技基礎設施情況、科技人才政策等目前我國的相關研究還沒有涉及的領域。此外,《德國科技創新態勢分析報告》利用美國ISI的科學引文索引(SCI)、基本科學指標(ESI)等資料庫,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對德國的SCI論文產出、德國的主要研究機構、科學家、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定量分析,同時分析了德國SCI論文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及其優勢領域的世界排名。
基本介紹
- 書名:德國科技創新態勢分析報告
- 作者:德國科技創新態勢分析報告課題組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5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外文名:A Review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4012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德國科技創新態勢分析報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叢書編寫說明
序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童科技體制
一、科技發展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科技發展簡史
(二)德國統一前的科技體系
(三)20世紀90年代後的科技體制建設
二、科技立法
(一)德國憲法
(二)德國主要涉及科技的專項法
三、政府科學管理機構
(一)政府部門
(二)聯邦政府諮詢管理機構
四、國家創新體系各單元
(一)聯邦政府研發機構
(二)高等院校
(三)大學外研究機構
(四)主要研究資助組織——德國研究聯合會
(五)德國工業研究聯合會
一、研究與創新體系指標
二、科研財政資源配置
(一)科學與研發經費來源與支出
(二)政府科研經費預算
(三)經濟界研發投入增長趨勢
(四)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研發投入
(五)研發經費國際比較
三、研發人力資源配置
(一)研發人員配置
(二)高校和大學外研究機構研發人員
四、研發產出
(一)科學成就——公開出版物
(二)大學和大學外研究機構的績效
(三)技術專利
(四)技術貿易
第四章研究與創新政策
一、研究政策向創新政策轉化
二、聯邦政府的政策目標、優先權及相關舉措
(一)聯邦政府的政策目標及優先權
(二)增加科研投入的重要促進措施
三、21世紀前5年聯邦政府的創新政策
(一)制定創新戰略目標與政策
(二)加強教育與研究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四、“創新夥伴”計畫
(一)計畫出台背景
(二)“創新夥伴”計畫的任務
(三)加強新聯邦州的創新攻勢
五、21世紀初研究與創新政策的核心任務
(一)研究與創新政策的目標
(二)研究與創新政策的風險管理
第五章科技人才政策與措施
一、聯邦政府人才培養與引進政策及措施
(一)加強青年人才培養戰略
(二)深化與青年科學家培養有關的改革
(三)人才引進政策
(四)專項人才培養計畫與資助措施
二、德國科學組織對青年科學家的培養
(一)政策與外部環境
(二)德國研究聯合會和高等院校
(三)大學外研究機構培養青年科學家戰略
(四)德國科學組織人才培養舉措的成果
三、青年科學家的國際流動
(一)利用全球化促進德國研究
(二)資助青年人到國外留學
(三)大力爭取美加地區德裔學者回國效力
(四)大量國際科學精英選擇到德國攻讀博士學位
第六章知識與技術轉移
一、政府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的法規和政策措施
(一)加強科技立法,實施巨觀調控
(二)國家相關技術轉移政策的演變
(三)制訂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計畫
二、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的新措施
(一)通過稅收優惠分擔企業的創新風險
(二)科研報酬專項資助項目
(三)“科學研究創新潛力的有效性”新資助措施
(四)加強創新集群建設,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
三、知識與技術轉移的新模式
(一)知識與技術轉移的基本形式
(二)知識與技術轉移的典型組織形式
四、技術轉移體系
(一)國家技術轉移管理體系
(二)典型機構技術轉移
(三)知識與技術轉移問題與改進
第七章國際科技合作
一、聯邦政府的科學研究國際化戰略
(一)戰略目標
(二)外交科學政策及措施
(三)加強與國際精英的科研合作
(四)開闢國際創新潛力
(五)持續加強與開發中國家的合作
(六)承擔國際責任和戰勝全球性挑戰
(七)橫向措施
二、加強雙邊與多邊合作
(一)雙邊合作
(二)多邊合作
三、國際科技合作的經費投入與結構分布
四、國際化人才戰略
(一)科學與教育國際化人才戰略
(二)聯合科研機構的發展趨勢
五、國際科技合作產出分析
第八章德國近期的科技創新舉措
序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童科技體制
一、科技發展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科技發展簡史
(二)德國統一前的科技體系
(三)20世紀90年代後的科技體制建設
二、科技立法
(一)德國憲法
(二)德國主要涉及科技的專項法
三、政府科學管理機構
(一)政府部門
(二)聯邦政府諮詢管理機構
四、國家創新體系各單元
(一)聯邦政府研發機構
(二)高等院校
(三)大學外研究機構
(四)主要研究資助組織——德國研究聯合會
(五)德國工業研究聯合會
一、研究與創新體系指標
二、科研財政資源配置
(一)科學與研發經費來源與支出
(二)政府科研經費預算
(三)經濟界研發投入增長趨勢
(四)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研發投入
(五)研發經費國際比較
三、研發人力資源配置
(一)研發人員配置
(二)高校和大學外研究機構研發人員
四、研發產出
(一)科學成就——公開出版物
(二)大學和大學外研究機構的績效
(三)技術專利
(四)技術貿易
第四章研究與創新政策
一、研究政策向創新政策轉化
二、聯邦政府的政策目標、優先權及相關舉措
(一)聯邦政府的政策目標及優先權
(二)增加科研投入的重要促進措施
三、21世紀前5年聯邦政府的創新政策
(一)制定創新戰略目標與政策
(二)加強教育與研究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四、“創新夥伴”計畫
(一)計畫出台背景
(二)“創新夥伴”計畫的任務
(三)加強新聯邦州的創新攻勢
五、21世紀初研究與創新政策的核心任務
(一)研究與創新政策的目標
(二)研究與創新政策的風險管理
第五章科技人才政策與措施
一、聯邦政府人才培養與引進政策及措施
(一)加強青年人才培養戰略
(二)深化與青年科學家培養有關的改革
(三)人才引進政策
(四)專項人才培養計畫與資助措施
二、德國科學組織對青年科學家的培養
(一)政策與外部環境
(二)德國研究聯合會和高等院校
(三)大學外研究機構培養青年科學家戰略
(四)德國科學組織人才培養舉措的成果
三、青年科學家的國際流動
(一)利用全球化促進德國研究
(二)資助青年人到國外留學
(三)大力爭取美加地區德裔學者回國效力
(四)大量國際科學精英選擇到德國攻讀博士學位
第六章知識與技術轉移
一、政府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的法規和政策措施
(一)加強科技立法,實施巨觀調控
(二)國家相關技術轉移政策的演變
(三)制訂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計畫
二、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的新措施
(一)通過稅收優惠分擔企業的創新風險
(二)科研報酬專項資助項目
(三)“科學研究創新潛力的有效性”新資助措施
(四)加強創新集群建設,促進知識與技術轉移
三、知識與技術轉移的新模式
(一)知識與技術轉移的基本形式
(二)知識與技術轉移的典型組織形式
四、技術轉移體系
(一)國家技術轉移管理體系
(二)典型機構技術轉移
(三)知識與技術轉移問題與改進
第七章國際科技合作
一、聯邦政府的科學研究國際化戰略
(一)戰略目標
(二)外交科學政策及措施
(三)加強與國際精英的科研合作
(四)開闢國際創新潛力
(五)持續加強與開發中國家的合作
(六)承擔國際責任和戰勝全球性挑戰
(七)橫向措施
二、加強雙邊與多邊合作
(一)雙邊合作
(二)多邊合作
三、國際科技合作的經費投入與結構分布
四、國際化人才戰略
(一)科學與教育國際化人才戰略
(二)聯合科研機構的發展趨勢
五、國際科技合作產出分析
第八章德國近期的科技創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