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國際角色與外交政策》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芳
基本介紹
- ISBN:9787511528469
- 作者:於芳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頁數:233
- 定價:68
- 裝幀:Hardcover
《德國的國際角色與外交政策》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芳
《德國的國際角色與外交政策》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芳內容簡介於芳,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講師。...
聯邦德國從建國開始就提出“單獨代表要求”,拒不承認民主德國,1955年又提出“哈爾斯坦主義”,聲稱除蘇聯以外,其他國家若與民主德國建交,聯邦德國便可能與之斷交,旨在封殺民主德國的國際活動空間,孤立民主德國。20世紀60年代,隨著民主德國地位的鞏固和提高,“哈爾斯坦主義”反而使聯邦德國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受到束縛...
今天,德國在歐盟醞釀自己的對外文化戰略過程中始終扮演著相對重要的角色。德國對外文化政策從誕生之日起至今已經越過百年滄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德國呈現給世界的文化外交政策理念、原則以及實踐都鐫刻著時代的印記。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的文化外交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重建被兩次世界大戰損害了的德國國家...
1922年,德國與蘇俄簽署拉帕羅條約,恢復外交關係。1925年,施特雷澤曼與協約國簽署了洛伽諾公約,恢復了德國在歐洲的外交地位。而且,德國憑著確認其西部邊界,成功與鄰國修好。在施特雷澤曼的幫助下,德國在1926年加入國際聯盟並作為第六個常任會員國。德國也停止了裁減軍備。然而,1920年代初期的德國只是表面繁榮。它...
《統一以後的德國外交政策》是2011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從國際角色的角度出發,分析德國國際角色定位和轉化的內外根源及其對外交政策的影響,研究德國擔任新的國際角色面臨的挑戰及其可能採取的策略。作者簡介 熊煒,200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國際關係專業法學博士學位,曾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國際...
艾伯特和諾斯克在十一月革命,以及對其的鎮壓中的角色,被當時議會內外的左翼團體和政黨指責為“革命的叛徒“。斯巴達克聯盟和其他左派革命者聯盟在1919年1月1日建立了德國共產黨(德語: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這也是革命社會民主和改革社會民主分道揚鑣的標誌。魏瑪共和 從1919年到1925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的...
上述德國外交政策的連續性和變化在本書的外交篇中都有重點闡述。黑黃聯合政府執政以來,中德政治關係發展平穩,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兩國政府磋商機制的啟動。經濟關係方面,兩國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都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在此基礎上雙方加強磋商和協調,擴大貿易規模,推動了經貿合作的發展,達到了克服危機、互利...
冷戰後德國新外交戰略是以位於歐洲中心的中等強國、文明力量的國際角色定位為出發點,綜合運用多種外交手段,全方位發展對外關係;力爭發揮超越中等強國的影響力,成為國際新秩序的建構者之一;推動國際關係文明化、法制化,維護自身的利益,推行明顯帶有西方色彩的價值觀;使德國在以聯合國為代表的一系列國際機制中發揮更...
因此人權外交日益重要。 德國對國際社會高度的依賴性以及同國際組織的密不可分性使德國主張世界在多極化的框架下執行尊重人權的國際關係。積極推動歐洲聯合、多邊主義,支持在多邊組織中進行合作和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發揮他們的調節作用。 然而,德國的人權外交在世界面臨嚴峻的挑戰:德國在敲響反恐的警鐘時,卻要在反恐...
在德軍侵略蘇聯之後,納粹德國宣稱紅軍在那之前便有系統的計畫要侵略他們,也因此這場戰爭只是先發制人的攻擊罷了。在戰爭結束後許多德軍領導人也提出了這點,例如威廉·凱特爾。前格魯烏情報官,後來成為歷史學家的維克多·蘇沃洛夫是將蘇聯侵略計畫公諸於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Icebreaker一書里主張史達林的計畫是先讓...
三德國在國際危機與衝突應對中的角色/023 四德國角色的挑戰及其前景/029 Ⅱ形勢篇 3德國政黨格局發展新動向 〔德〕露西·金斯基 〔德〕托馬斯·波貢特克/032 4德國經濟與公共財政狀況述評 馮曉/050 5德國當前複雜外交形勢下的對俄政策探析 陳弢/084 Ⅲ政治專題篇 6“默克爾4.0”政府執政中期述評 王廣成...
第四節國際秩序的變化提升了德國的國際地位 第四章德國在歐盟提升地位發揮影響的國內限制因素 第一節國內政治困局 第二節德國社會不平等加劇 第三節難民危機與難民融入對德國的影響 第五章案例研究 第一節分析工具 第二節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角色與領導力 第三節德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領導角色 ——以難民危機與...
《試析歐盟在伊朗核問題中的角色變化與影響》,載《歐洲研究》2016年第6期。《北約擴大進程中德國的戰略選擇與作用》,載《歐洲研究》2015年第6期,第58-75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6年第7期全文轉載。《中國聯合國維和行動25年:歷程、問題與前瞻》,載《國際關係研究》2015年第3期,第48-61頁。《...
三德國在國際危機與衝突應對中的角色/023 四德國角色的挑戰及其前景/029 Ⅱ形勢篇 3德國政黨格局發展新動向 〔德〕露西·金斯基 〔德〕托馬斯·波貢特克/032 4德國經濟與公共財政狀況述評 馮曉/050 5德國當前複雜外交形勢下的對俄政策探析 陳弢/084 Ⅲ政治專題篇 6“默克爾4.0”政府執政中期述評 王廣成...
四、新第三世界政策的限度 聯邦德國 第九章 軍事占領狀態的結束(1945一1949年)一、東、西德分裂的完成 二、經濟桎梏的放鬆 三、對薩爾的安排 第十章 重新武裝與恢復主權(1949一1955年)一、阿登納外交政策的基點 二、重新武裝 三、薩爾重返德國 四、重新統一政策的失敗 五、西德外交政策目標的現實性...
被譽為德國“國防軍之父”的漢斯·馮·塞克特是蔣介石聘任的德國顧問中資歷最老、威望最隆、見識最廣的一位。經過蔣介石對德外交核心人物朱家驊與厲麟似的努力,塞克特將軍1933年5月間抵達上海,並同意擔任在華德國軍事總顧問,中德關係由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33年5月8日,被削去德國陸軍總司令一職後沉寂數年的...
1966年12月出任聯邦德國外交部長。1969年大選後當選總理。1974年5月6日辭職後,歷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名譽主席等職。1976年又被選為社會黨國際主席。1992年10月8日在家中逝世,享年78歲。維利·勃蘭特任內以和蘇聯集團和解的新東方政策打開外交僵局,尤其以1970年在華沙的華沙之跪引起全球矚目。為此他在1971年...
希特勒親自主持海德里希的喪禮,稱呼他為“擁有鋼鐵之心的男人”,並追授“德意志勳章”,其遺體歸葬於柏林後,希特勒為了替其報仇,下令屠殺捷克利迪策村340名包括嬰兒在內的所有人,國際兒童節也由此而來。人物生平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生於1904年3月7日的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哈雷,十五歲即加入準軍事組織接受訓練。...
赫爾穆特·科爾在內政上著力於福利制度改革,在德國建立起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外交上,對華友好,推動了中德經濟文化交流。他執政期間見證了德國統一的歷史性事件,還力推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30年4月3日,赫爾穆特·科爾(下面簡稱為:科爾)出生於德國的路德維希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
④締約國雙德奧同盟條約成為德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成了當時歐洲國際關係的軸心。後來的德奧意三國同盟(1882)是德奧同盟的擴大。然而,德奧同盟帶來的嚴重後果則是法俄同盟的成立。德奧同盟條約實際上成了歐洲列強分裂為兩大對峙的軍事同盟體系的開端,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基本因素之一。原因 1871年,德意志帝國...
外交政策上,跟隨美國步伐參加阿富汗戰爭、但仍堅持國家利益,同時秉承前任科爾政府的對華友好政策,曾於1999年5月、11月和2001年、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來華訪問。概述圖來源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44年4月7日,格哈德·施洛德(下面簡稱為:施洛德)出生於德國北威州德特莫爾德市莫森貝格鎮的一個工人家庭。幼年喪...
中德合作在20世紀早期和中期的中國歷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厲麟似是國民政府與德國外交關係的主要推進者之一,是中國對德外交中的重要人物。中德合作介紹 1911至1941年間,中華民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對20世紀中前期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兩國結成聯盟,親密的合作關係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
2016年9月,中國杭州峰會,主要議題:“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2017年7月,德國漢堡峰會,主要議題:世界經濟形勢、貿易、金融、數字經濟、能源、氣候變化、發展、非洲、衛生、難民移民、反恐...
2018年,朔爾茨擔任勞工部長期間,幫助德國避免了大規模裁員,並極力推動提高退休年齡等改革。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朔爾茨力推聯邦政府出台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援助計畫並兩次追加財政預算創下德國舉債規模新紀錄以刺激消費和經濟。人物評價 2018年1月,德國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在所有德國政治人物中,朔爾茨受歡迎程度...
1922年,德國與蘇俄簽署拉帕羅條約,恢復外交關係。1925年,施特雷澤曼與協約國簽署了洛伽諾公約,恢復了德國在歐洲的外交地位。而且,德國憑著確認其西部邊界,成功與鄰國修好。在施特雷澤曼的幫助下,德國在1926年加入國際聯盟並作為第六個常任會員國。德國也停止了裁減軍備。然而,1920年代初期的德國只是表面繁榮。它...
一方面他們被剝奪工作機會,固定於家中賢妻良母養育後代的角色。另一方面女性和母親又得到莊嚴的讚美(納粹德國專門設有崇拜母親的母親節,生育多的母親可以得到十字勳章)。婦女本身並不參與德國的復興,但她們卻是納粹種族國家的基礎,是納粹種族主義理論的重要實施對象。活動 納粹德國戰前大部分的政治、經濟、軍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