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圖書館

德國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圖書館

德國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圖書館是由原設在東柏林的德國國家圖書館和西柏林的國立普魯士文化遺產圖書館合併而成的,兩館前身為普魯士國家圖書館。該館是歐洲最古老、館藏最豐富、最有影響的圖書館之一。

其歷史可追溯到1661年F·威廉建立的選帝侯圖書館。它是由布蘭登堡選帝侯F·威廉直接領導建立的私人圖書館發展起來的,1699年開始實行法定註冊呈繳本制度。1701年易名為國王圖書館。19世紀70年代隨著德國政治上的統一,更名為德意志帝國圖書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名為普魯士國家圖書館,1939年藏書約300萬冊,成為歐洲第三大圖書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避免空襲,該館約有170萬冊藏書疏散到德國西部,其餘疏散到東部。館舍毀於戰火,被炸毀和散失的藏書達10多萬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圖書館
  • 合併時間:1990年9月23日
  • 前身為:普魯士國家圖書館
  • 概述:歐洲最古老最有影響的圖書館之一
前身,成因,發展,

前身

1946年10月,以普魯士國家圖書館疏散在德國東部的藏書為主要館藏,在東柏林建立了“國立公共科學圖書館”,1954年更名為德國國家圖書館,即原東德的國家圖書館。

成因

普魯士國家圖書館疏散在德國西部的藏書戰後大部分集中在馬爾堡大學和馬爾堡宮廷建築物內,還有一部分則存放在圖賓根大學圖書館。在馬爾堡的藏書由黑森州恢復圖書館業務,名為黑森圖書館。1962年這些書劃歸普魯士文化遺產財團接管,改名為國立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圖書館。從1964年起,馬爾堡和圖賓根的藏書逐步遷返西柏林,1968年改稱為國立普魯士文化遺產圖書館。1967至1977年曆時11年在西柏林建成新館,1978年開館。

發展

二次大戰使普魯士國家圖書館一分為二為兩個圖書館,即東柏林的德國國家圖書館和西柏林的國立普魯士文化遺產圖書館。隨著東、西德的統一,1992年1月1日兩館重新合併,定名為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圖書館。該館由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領導,是目前德語界最大型綜合性學術圖書館。享有接受德國出版的圖書呈繳本的權利。另外,德國的國際標準書號機構設在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圖書館,同時作為歐洲研究圖書館聯盟、法律圖書館協會、國際圖聯等組織的成員,該館還開展館際互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