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

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

《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是2012年1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祥龍。

基本介紹

  • 書名: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
  • 作者:張祥龍
  •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246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張祥龍的《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在論述中德之間在語言、文化、思想方式和傳統哲學等方面的異質性的同時,著重探討了當代德國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之間可能發生互動的廣闊領域。
  不同於黑格爾等傳統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尼采,尤其是海德格爾代表的生存境域化的哲學,其思想方式發生了深刻轉變。中國讀者可以從這種轉變中獲得某種深層的啟迪。當儒家的自身意識被喚醒後,他們會不滿足於上述哲學家的視野,而要超越它,去展示自己的獨特性,由此真正與對方進行互通有無的交流。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與德國
 一、德國文化感受
 二、中國的現代德國哲學研究選述
 三、“老子在德國”專欄引言
 附錄:海德格爾致齊格弗里特·布略澤先生七十誕辰賀信
第二部分 德國的哲學家們
 四、康德論親子關係及其問題
 五、從辯證法到生存解釋學
 六、叔本華、尼采和維根斯坦——音樂化的哲理觀和語言觀
第三部分 海德格爾與中國古哲
 七、海德格爾與中國哲學:事實、評估和可能
 附錄:再論海德格爾與老子
 八、生存與形式指引——海德格爾思想方式的路標
 九、海德格爾後期著作中“Ereignis”的含義
第四部分 象的哲理
 十、概念化思維與象思維
 十一、海德格爾的《康德書》——“純象”如何打開理解《存在與時間》之門
第五部分 現象學研究中的問題
 十二、現象學如何影響了當代西方哲學
 十三、現象學視野中的孔子
 十四、中西哲學的差異與原因
 十五、西方形上學的數學來源
 十六、中西哲理文字的可譯性
 十七、棲居中的家何在?——非高科技的建築現象學探討
 十八、智慧、無明與時間

作者簡介

張祥龍(1949-2022),男,生於香港九龍,七七級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國留學,1988年8月獲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Toledo)大學碩士,1992年2月獲紐約州立布法羅(Buffalo)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現象學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際中西哲學比較學會(ISCWP)會長,美國哲學學會(APA)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廣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擔任《世界哲學》(原《哲學譯叢》)、《哲學門》《江蘇社會科學》《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論證》等刊物編委或學術委員會委員。專業研究方向:東西方哲學比較、現代西方歐洲大陸哲學(以現象學為主)、中國古代先秦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