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古生物學家S.賽拉赫等人從功能形態學進一步發展而提出的。認為生物骨骼的形成基於3個要素:①歷史因素,即系統發生,通過繁殖決定生物體的基因型,也就是決定生物體...
1958年許傑被蘇聯古生物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1985年榮獲聯邦德國地質學會授予的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1984年1月被授予第33屆理事會名譽理事稱號。
德國少年兒童百科系列史前哺乳動物圖書目錄 編輯 史前時代的見證者 什麼是“史前時代”? 我們如何獲知原始生物的信息? 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生命是怎樣產生的?
1925年,古生物學家魏曼(Wieman)根據一具來自德國南部索倫霍芬的幾乎完整,但有些破碎與脫節的骨骼標本命名了脊飾翼手龍(Pterodactylus cristatus),這種翼手龍的頭骨長...
2014年5月,由德國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夏爾博士與中國古生物化石專家汪嘯風教授帶隊的聯合研究組,就曾到這裡考察,並確定了在2015年10月底,對松滋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2日),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
德國古生物學家弗萊希、施瓦格、凱塞爾等對李希霍芬所采化石的研究論文也發表在《中國》各卷中。李希霍芬在遼寧、山東、山西和河北北部建立了3條系統剖面。他首先...
1992年,瑞典皇家學院把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頒給了德國古生物學家阿道夫.塞拉赫(Adolf Seilacher,1925-2014),阿道夫在科學上最傑出的貢獻,在於他在遺蹟學上...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
J. Johannes Walther (1860~1937) 德國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一生主要研究沉積岩石學、古生態學、相學、古地理學、土壤學和生物學。主要作品《做為歷史科學的...
1872年,他把這種曾由德國解剖學家J.F.梅克爾提出過的關係,稱為生物發生律,亦即重演律。以後他又進一步提出海綿早期胚胎所經歷的內陷過程——原腸形成,也發生在...
它們生存於上侏羅紀啟莫里階的德國北部的下薩克森盆地,被認為是種因島嶼環境隔離而造成的侏儒物種。歐羅巴龍擁有以下自新征(Autapomorphic):前上顎骨的前背側鼻突(...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難。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