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古典美學》是一本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蔣孔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古典美學
- 作者:蔣孔陽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頁數:444 頁
- 定價:42.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074841
《德國古典美學》是一本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蔣孔陽。
德國古典美學,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 由康德為始, 到黑格爾之間形成的一股強大的唯心主義美學。德國古典美學全面總結以往的美學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以前規模最大、最有嚴謹科學形態的美學思想體系。 將辯證法和歷史觀全面引...
《德國古典美學》是一本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蔣孔陽。內容簡介 本書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以康德、費希特、謝林、歌德、席勒和黑格爾等為代表所形成的一個美學流派。本書介紹了德國以康德、費希特、謝林、歌德、席勒和黑格爾等為代表所形成的美學流派,它不僅以德國古典哲學作為理論基礎,而且就是德國古典...
以時間作為分期,分別為古希臘羅馬美學;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十七十八世紀美學;德國古典美學;十九世紀美學;二十世紀美學(上);二十世紀(下)。圖書目錄 序論 第一章康德的美學思想(上)第一節生平、哲學思想和美學概貌 第二節前批判期的美學思想 第三節過渡期的美學思想 第二章康德的美學思想(中)第一節...
《德國古典美學--西方美學通史》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俊峰。內容簡介 德國古典美學,作為一個充滿辯證法的、充盈著人性本體論的哲學美學就最終完成了,完備化了。它是對古希臘以來各種美學思潮,特別是綜合了近代啟蒙主義中理性派和經驗派兩大美學思潮,發展和完善了美學的範疇、觀念和理論體系,折射了...
《德國古典美學先秦音樂美學思想論稿》是202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孔陽。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著名美學家蔣孔陽先生的兩部代表作:《德國古典美學》和《先秦音樂美學思想論稿》。《德國古典美學》是我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西方美學斷代史的力作,全書以豐富的原始資料、公允的立論及深入...
《德國古典美學新探》是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立元 內容簡介 本書《德國古典美學新探》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朱立元主編的論文集,收錄17篇論文,研究主題是德國古典美學。從各個專業角度對德國古典美學進行了探討,包括哲學、美學理論分析研究,對康德、席勒等哲學美學大師理論的探討,哲學、美學未來面向及發展的...
德國巴洛克雕刻藝術的代表人物,則有施呂特爾(Andreas Schlüter,1659-1714)、佩爾莫澤爾(Balthasar Permoser,1651-1732)等。18世紀後期,德國的藝術思潮和美術風格又起巨變,新古典主義逐漸取代巴洛克和洛可可美術。美學家和美術史家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在1755年發表《關於在繪畫和雕刻中...
古典型藝術是德國黑格爾用語,在《美學》中提出。指理念與形象水乳交融、高度統一,完美地體現了藝術理想的一種藝術類型,是黑格爾提出的藝術的三種藝術歷史類型之一。黑格爾從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思想出發,以理念與形象的完全符合為藝術理想。認為在藝術理想的發展過程中,理念與形象完全相符便產生古典型藝術。這種理念...
《中國現代文論與德國古典美學》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偉文。編輯推薦 羅傳文編著的《中國現代文論與德國古典美學》是集美大學文學院行健學術叢書之一。本書以史實為據,從知識學層面探索、辨析1904—1949年間中國現代文論與德國古典美學之間的深層關聯。論文對兩者之間的這種關聯進行了相對全面和...
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年),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主要著作有:《關於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原則的明確性研究》《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形上學》等。名言 善是依著...
《西方文論經典:從德國古典美學到自然主義》是2014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建平、丁國旗。內容簡介 主要是對西方近代晚期的主要文論著作進行節選、結集,並按照西方文論的分期方式分為:德國古典美學文藝理論、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四部分,節選收錄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中的經典論述,很好...
《美學與人學——馬克思對德國古典美學的繼承與超越》是現代李春青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全面地論述了馬克思的美學思想及其與德國古典美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之間的關係。全書共由六部分組成。在第一部分“研究的還原——態度與方法”中,作者指出,對馬克思美學思想的探索與闡發是我國美學界的中心...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美學》一書中,這是他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系在美學和藝術領域的具體表現。《美學》被稱為黑格爾美學體系大全,它集西方美學理論之大成,把德國古典美學推向其發展的頂峰。內容簡介 《美學》共分3卷。第一卷總論藝術美的理念。其邏輯順序是:(1)從“美...
傳統美學其實並不是一個專業的學術名詞,基本上是以19世紀末為分界線,在西方以德國古典美學為止,在中國大概以清王朝的結束為止。西方 西方傳統美學,一般是指從古希臘(公元前六世紀)起直到十九世紀德國古典美學為止的美學。它包括:古希臘羅馬美學,中世紀神秘主義美學,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美學,十七世紀新古典主義美學,...
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席勒的美學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作用。基於以上研究背景,《席勒的美學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深入研究了席勒的美學思想。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就美學思想而言,席勒在西方美學史上的地位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他的美學思想構成了德國古典美學的關鍵一環,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繼承了康德...
近年,中國木地板行業領軍品牌——大自然地板推出了一款重新定義美學地板的產品:要品味更重品質,回歸到產品品質,讓消費者能更加理性的選購地板產品。定義 大自然地板——康德美學1號系列地板是大自然公司依託德國古典美學奠基人-康德(KANT)思想精髓而開發出來的美學地板。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德國哲學家...
《西方美學範疇研究》是2018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繁仁。內容簡介 《西方美學範疇研究》除了導言外,由八個部分構成,也就是論述了八個歷史階段的西方美學範疇。古代希臘的和諧論美學,其基本範疇為“美與和諧”;中世紀的神學美學,其基本範疇為“美與神性”;德國古典美學,其基本範疇為“美與自由”...
他們深信只有在羅馬這塊充滿希臘精神的土地上,才能更真切地體味古典藝術的真諦。這種藝術理想在藝術創作中表現為選取希臘神話故事和英雄傳說題材,人物也按希臘藝術規範作理想化的描繪。強調高貴、靜穆和單純的美學趣味,故人們把這部分畫家稱為德國-羅馬人畫派。他們的藝術風格可分為兩類:一類注重色彩對比,強調造型感和...
主要代表作有:專著《美學要義》、《審美王國探密》、《西方文論思潮》、《西方美學通史》第4、5卷;譯著有《德國古典美學》、《席勒散文選》、《秀美與尊嚴一一席勒藝術和美學文選》。在《文藝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120餘篇。著、譯、論文等共約500萬字。編輯推薦 《西方美學思潮》側重“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的...
《審美教育書簡》是2009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國)席勒。作者簡介 席勒(1759—1805),德國古典文學和古典美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歌德並稱為“德國最偉大的作家”,死後與歌德合葬。席勒與歌德的合作創造了德國文學史上最輝煌的十年,他的《歡樂頌》被貝多芬譜為《第九交響曲》四海傳唱,他以美學...
歐洲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 6.“人對人的恭順,這使我痛苦”――貝多芬與人道主義 貝多芬的自由觀 貝多芬的平等觀 貝多芬的博愛觀 7.表現“普遍世界的自我”――貝多芬的音樂與德國古典美學比較研究 貝多芬音樂中的自由美 貝多芬音樂中的崇高美 8.藝術是高於一切的上帝 ――貝多芬音樂與德國浪漫美學的崛起...
不論是他們的理論著作,如歌德的《文學上的平民主義》, 席勒的 《論人的審美教育書簡》、《論素樸的與感傷的詩》,以及他們在此期間的通信,還是他們的文學作品,如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和《浮士德》(第一部),席勒的《華倫斯坦》和《威廉·退爾》等,不僅是德國文學中的瑰寶,而且是世界文學中...
他的思想對康德、謝林、黑格爾等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美學家發生過重大影響。主要觀點 將美學定位為“感性認識的科學”在十八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文學界蘇黎世派和萊比錫派的大辯論中,鮑姆嘉通是站在蘇黎世派一邊的。同時作為萊布尼茲和沃爾夫的信徒,鮑姆嘉通已經不滿意理性主義哲學對感性認識的貶低和輕視。追本溯源,...
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西方美學界出現了一股力圖把一般藝術科學從哲學美學中分離出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思潮和理論。這股思潮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丹納的種族、環境、時代“三因素”說。稍後,德國藝術理論家費德勒因為主張藝術科學要以不同於傳統的方法處理研究對象而被視為藝術科學的奠基人。這些主張再經鳥提茲、...
公元前3世紀——公元79年 ,具有多種風格,手法上也各有特色,反映了古典壁畫的高超水平。因此,龐培的發掘震動了世界,吸引了眾多的專家學者,德國著名作家歌德說:“我認為再也沒有比這更有趣的了。”另一位詩人和劇作家席勒也賦詩道:“是什麼這樣奇妙?/我們祈求清泉飲用,可是,/啊,大地,您的懷裡流出來的...
之後,他又經歷了政治生活階段與對古典美追求的階段。隨著與瑪甘蕾的愛情生活以悲劇結束,浮士德逃離現實,返回到以追求人性完美為目的的古典美,回歸希臘。作為一種受到羨慕的古典美的典範,18世紀德國古典美學家希望讓人性重新回歸到古希臘“和諧”與“靜穆”的境界,以克服人性分裂、克服困難。人們認為人應該在嬰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