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德化陶瓷製作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德化瓷雕塑始於宋代至今從未間斷,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在明代,
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製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
中國白”、“東方藝術珍寶”,享有世界藝術瑰寶的崇高地位。晚清以後,德化瓷雕塑業每況愈下,但
蘇學金、許友義等仍堅持從事瓷雕創作,其作品還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得金獎。新中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獲得新生,瓷雕塑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何派的風格,並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雕塑藝術世代相傳,綿延興盛。
自宋代以來,德化瓷雕塑一直是我國對外的重要輸出品,與絲、茶並譽於世界,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外銷,對制瓷技術在國外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歷史淵源
德化瓷雕塑歷史悠久,據德化考古發現的238處唐至清的窯址,結合縣博物館館藏新石器時代的硬陶、印紋陶片、當地古墓出土的瓷器及大量的古窯址的標本分析推測,德化陶瓷製作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元,盛於明、清,發展於當代。
唐後期,德化陶瓷業已較發達,編纂了第一部陶瓷專著《陶業法》。宋代,制瓷工藝已採用輪制、模印和胎接成型技術,以龍窯大量燒制各式青瓷、青白瓷、白瓷及少量黑釉瓷。元代,德化開始建造“雞籠窯”,陶瓷燒制由宋初的還原燒成技術發展為氧化燒成技術,產品質地瑩潤、如脂似玉。宋元時代,德化瓷大量外銷,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之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贊德化“瓷市甚多、製作精美”;現義大利博物館珍藏他帶回的德化瓷器,稱為“馬可·波羅瓷”。至明代,德化陶瓷製作工藝從造型到釉色都登上了新境界,1637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載:“德化窯惟以燒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具瓷器”。明末清初,德化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特別是“泰興號”沉船發現的35萬件的德化青花瓷器,進一步證明德化瓷的生產和外銷在清代已達到全盛時期。
德化瓷雕塑始於宋代,是為適應宗教文化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陶瓷藝術品種。隨著瓷塑技藝的日臻成熟和瓷土、釉料原方的不斷改進以及燒成工藝的長期積累,到明代,何朝宗利用當地含質地純良的高嶺土為原料,製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登上了一個藝術高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以“瓷質溫潤細膩、晶瑩剔透,瓷塑精緻典雅、巧奪天工”等特點著稱於世,被譽為“中國白”、“東方藝術珍寶”為中外人士所矚目,享有世界藝術瑰寶的崇高地位。明末清初,德化瓷雕塑進入鼎盛時期,晚清以後,德化瓷業衰落,瓷雕藝術凋萎失色。但是少數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在艱難歲月中乃堅持制瓷事業,繼承傳統,銳意創新,其作品“捏塑瓷梅花”、“木蘭從軍”、“關公”等作品先後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得金獎。新中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獲得新生,德化瓷雕與建白瓷、高白瓷一道被譽為現代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產品遠銷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德化全面推廣窯爐改造和燒成技術革新,大力實施“科技興瓷、藝術興瓷”戰略,建設多處陶瓷工業區,陶瓷成為德化的支柱產業,瓷雕發展日新月異,又有新飛躍,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瓷都”。在1993年,國務院總理李鵬親筆題詞:“德化名瓷 瓷國明珠”。
基本特徵
德化有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自宋代形成以來,歷代能工巧匠利用這種有強烈陰柔美感的獨有瓷質,發揮他們的“遷想妙得”和技藝,達到材質、題材、技藝的完美結合,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徵。
1、德化瓷塑能是對於其他藝術門類的兼收並蓄,是民族文化的積澱。它的形象刻劃吸收石窟藝術的養分,它的衣紋處理深得中國畫以線造型的神韻,表情靜謐安逸、端莊慈祥、氣勢縱橫飄灑、靜中取動、節奏抑揚頓挫、疏密有致。
2、嫻熟的捏塑技藝,德化瓷塑的傳統技藝有捏、塑、刻、搓、削、刮、接、擦、劃等。其中捏塑法更是令人叫絕,人物的手、足、珠串、花飾,纓絡都是隨後捏成,其精巧纖秀,工細逼真,可謂舉世無雙。
3、德化的瓷雕塑,衝破了官窯的種種繁瑣羈絆,沒有宮廷用瓷的富麗工臻意味,而充滿著情趣盎然,生動活潑的民間生活氣息。它取材廣泛,構圖簡潔明快、流暢舒展,抒發著豁達樂觀的胸襟。這樣的藝術境界是官窯產品不能比擬的。
4、德化瓷在刻花、浮雕裝飾上,工藝美與材質美溶為一體,呈現出溫文爾雅,高貴含蓄的名窯氣質。尤其建白瓷的裝飾或刻劃並用,或浮印兼施,其積釉處濃淡分明,層次豐富。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與優雅溫潤的瓷質結合緊密,渾然天成、相得益彰。
5、瓷胎細密,透光度極其良好,為其它地區白瓷所不及。德化白瓷則用氧化矽含量較高的瓷土製成,瓷土內氧化鉀含量高達6%,燒成後玻璃相較多,因而它的瓷胎緻密,透光度好。
6、德化釉為純白色,從外觀上看,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白”、“象牙白”之稱。流傳歐洲後,法國人又稱為“鵝絨白”、“中國白”等等。
7、能於各種雕像中見性格,如達摩的莊嚴,觀音的溫柔,壽星、羅漢之類的詼諧。
8、能充分運用對比的手法,裝飾性很強,如雕像的衣服多取迎風飄舉之勢,一舉一動,對比強烈;面部刻劃細膩,衣紋則深而洗鍊,主次分明。
9、德化瓷質地優異,它的佛像大都追求單純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質地美,摒棄彩飾。其中以明代何朝宗所作的瓷觀音最為著名。
製作工藝
德化瓷塑作品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瓷塑人物上。作品的製作成型工藝,以模製為主,兼有少量捏制。這裡以瓷雕人物為例說明。
一、先參考有關人物藍本或畫稿,進行樣品的構思設計,並以泥土做成一定規格的實心型主體樣品。修整完備後,再根據坯體脫模的需要分解為部件,一般分為頭部、身部與底座三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別切割作前、後片塊;然後以純淨粘土製作成模範,模範與樣品部件開脫後清除模中余泥雜質,經再次修整後,入窯燒成工具陶模,俗稱土模。
二、把瓷泥投入潔淨的土模中,推擠壓迫均勻,剔除多餘的坯泥,候稍乾離模脫出。
三、整修粘合。對脫模後的各種部件進行修整,通過粘合復原為主體,再修整,最後上手、足及附加裝飾,形成完整的形象。修整工藝包括有雕刻、擦水、推光等。
各部件拼合前的修整工藝,主要是剔除部件上的多餘泥料,特別是注重頭部五官、毛髮的修整,力求精細。
擦水,是用軟濕布擦坯,使之利於部件粘合和雕刻,擦水貫穿於整修工藝全過程。
各部件拼合時,拼合胎面擦水後再用泥漿粘接,一般先分別拼合頭、身、座的前後片塊,再將三部分連線成整體,俗稱合模。
雕刻和推光皆採用金屬或竹製刀具進行,雕刻主要對各部位連線部、臉部五官、頭髮及衣服皺摺進行刻劃,使之比例協調,連線自然得體。推光的工具俗稱“利子”,對坯體表面所有線條及光面,進行精工推壓刮削,要求用刀均勻,深淺適宜,流利自然,表面不留痕跡。
手、足及附加裝飾如花飾、珠串或飄帶用手工捏塑,珠子大小要一致,顆粒勻圓,花朵要細而薄,形態逼真,手足及指關節與整體比例要適當,靈活如生,手臂上端做成實心圓柱狀,插入袖口。
修整完成晾乾後,浸入釉水勻透,底部接觸面無釉露胎,即可入窯裝燒。
模製製作的雕塑品內里是空心的,人物的雕塑,身體帶座的是分開模製而後粘合的,座的底面常呈橢圓形。座與身體下部粘合時,有兩種情形:一是接合處略小於底徑,一種是在接合處做成小孔,以利透氣焙燒。也有身體直接到底而不帶座的,內里透空,底面邊緣較寬厚。而捏塑成型的作品內里是實心的,表面雕刻修整工藝與模製品相同,底座可向上內里挖空,也有底座不挖空的,通體都是實心。捏塑成型的作品,一般適用於小件,形體較矮小,高10厘米以下。
整個雕塑製作工藝,從主體造型設計、表情刻劃、衣服處理到局部裝飾的完成,都可體現出藝人的功底的技巧,以及對作品藝術處理的理解程度和文化素養的高超造詣。
工藝特色
德化瓷雕塑是對於其他藝術門類的兼收並蓄,是民族文化的積澱。它的形象刻劃吸收石窟藝術的養分,它的衣紋處理深得中國畫衣線造型的神韻。在明代,德化的雕塑大師何朝宗總結前人的製作工藝和燒成經驗。選用德化優質白瓷土為原料,綜合石刻、木雕、泥塑的技法特點,吸取唐代佛像畫家吳道子的作風,開創了捏、塑、雕、刻、刮、削、接、貼的八字技法。
瓷塑八法為1、捏:靠拇指、食指、中指,必要時可輔以雕塑刀的推壓,把塑性極佳的泥料揉搓成生動形象。多用於手、掌、水珠、掛珠、花瓣、花葉、飄帶等的製作。
2、塑:根據構思需要,在合適部位堆加可塑性泥料,使作品外形更生動、結構更準確、體積感更強烈。
3、雕:剔除多餘部分,此法和“塑”聯合使用相得益彰。
4、刻:用較粗或較細的雕塑刀刻、劃出衣紋、眉線、唇線、飾紋,使作品層次更豐富、更精緻。
5、刮:在雕的基礎上,多用平刀橫向縱向刮平,使作品表面更加平整,過渡更柔和。
6、削:用較鋒利的雕塑刀在加工面上平推,多用於較大平面或圓柱體。
7、接:粘接各部件,使作品構圖完事更有立體感。8、貼:把壓印好的飾紋、飾物貼上在合適部位使作品更為豐富。
藝術價值
瓷雕塑是我國古代發明之一,歷代以來,瓷雕塑一直是我國對外的重要輸出品,與絲、茶並譽於世界,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一)、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德化瓷雕塑始於宋代至今從未間斷,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為各個歷史時期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服務,推動各個歷史時期窯業技術的科技進步;德化瓷雕塑的外銷,對制瓷技術在國外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德化瓷雕塑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德化窯是中國民窯的代表,民間傳統工藝個性顯著,個體生產方式突出,民間個體經濟成份含量高,產品種類多、數量大、品質高。德化瓷雕塑在對外貿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化窯白瓷是中國白瓷的代表,十七世紀傳入歐洲,被歐洲譽為“中國白”,當時歐洲的陶瓷廠商為了仿製生產“中國白”投入巨資攻關,推動了當時歐美陶瓷業的發展。德化窯爐是“串窯的始祖”,對中外窯爐改革和窯業技術進步起過推動的作用。德化窯對國內外陶瓷發展曾經發揮過重要的影響,在中外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學術價值。德化瓷塑在故宮博物院、南京、上海、廣州博物館,英國、法國、日本、美國、義大利等國家的各大博物館都有珍藏,且為鎮館之寶。它對於研究、了解、弘揚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及友好往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燒成技術、窯爐結構、坯釉配方已成為國內外專業人士不遺餘力潛心研究、仿效的課題。它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及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仍垂範後人,成為競相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