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

中國白

“中國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產品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白
  • 外文名:BLANC DE CHINE
  • 定義: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
  • 對象:白瓷
歷史文化,藝術品位,發展歷程,材質與技藝,

歷史文化

孔夫子說,必也正乎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陶瓷是人,陶瓷是歷史,陶瓷是中國,陶瓷是文化,陶瓷是藝術,陶瓷是科技,陶瓷是形象,陶瓷是情感。世界陶瓷的發展歷程就是人類不斷追求瓷器白如玉的過程,而最好的玉質瓷就是德化的“中國白”。“中國白”在世界陶瓷中占了特殊的地位,歐洲陶瓷專家要人仿作而不可能,他們稱它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中國白”也被尊為“白色的金子”、“世界白瓷之母”。
早在新石器時代,德化就有印紋陶的燒制。商周時代,德化已經開始建窯燒制原始青瓷。自宋代開始,德化白瓷大量銷往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德化窯生產的白瓷,它溫潤、明淨、精巧、秀雅。它不是白玉更順白玉,晶瑩剔透,一塵不染,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秀外慧中,超凡脫俗,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引人入勝,世之瑰寶。明代何朝宗創作的《渡海觀音》轟動世界,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歐洲美術家把它命名為“中國白”(英文為china-white,法文:blanc de chine),“乃中國瓷器之上品也。與其他東方名瓷迥不相同,質滑膩如乳白,宛似象牙。釉水瑩厚與瓷體密貼,光色如絹,若輕瓷之面澤然。”由此看來,中國白早已摘取了世界瓷的桂冠,實不為過。按實際情形看,中國白的釉是不厚的,但由於與胎體由內而外的極相一致而顯得豐腴滋潤,似凝脂白玉,因而在評論家地心目中,造成了釉水瑩厚的美感。

藝術品位

“中國白”的藝術品位,首先在於它的胎釉渾然一體的玉質效果。玉是中國的特產,以玉琢成的器物,標誌了政治等級、倫理道德觀念和社會的財富。東漢許慎《說文》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白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中華民族對玉器推崇的風尚,促使瓷器的發展,極力追求玉器的質感效果。越窯青瓷有“似玉之甌”,汝窯品質如玉凝脂,定窯“花瓷琢紅玉”,耀州窯青瓷“精比琢玉”,景德鎮窯青白瓷號稱“假玉器”,甜白瓷“葦縝如玉”,縱觀這些類玉之瓷,雖然工藝精湛,頗具玉器風采,但其胎骨或灰黑粗糙,表里不一,令人遺憾。“中國白”以乳白釉為主流,胎骨細柔堅緻,晶瑩透亮,此類質地是其他窯口所不具備的。整體溫潤圓融,不是白玉勝似白玉,美妙的胎釉質感逼似“玉之五德”,從而把追求玉器質感的制瓷工藝推向巔峰。

發展歷程

在明清陶瓷著述中德化白瓷又被統稱為“白建”,現代陶瓷工藝界稱為“建白”,意為福建白瓷。白瓷,首先起源於北方地區,至唐代有南青北白之說,唐宋時代以定窯為代表的白瓷,白釉泛黃。宋元景德鎮則以白釉泛青稱著。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器,在當時是很名貴的品種,所以,明清陶瓷著述往往把明代德化白瓷與上述瓷種媲美,或稱“建之粉定”,或謂“類永、宣之甜白”。其實,德化“中國白”,加上使用雜質含量極低的優質原料和階級窯燒成工藝,使得外觀上釉層更為純淨,色澤滋潤明亮,工藝技術更臻成熟,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中獨樹一幟。不僅與北方定窯高AL2O3含量的白釉瓷不同,而且白度和潤澤度也高於景德鎮窯,這種風格獨具、特色鮮明的德化瓷,使人一望而知。
明清時期,景德鎮的白瓷向多種色釉和各種彩繪裝飾方向發展,在這異彩紛呈的瓷器之林中,“中國白”瓷雕異軍突起,獨領風騷。它迎光透視,晶瑩剔透,偶有粉紅色,釉層均勻細膩、溫潤明淨,煥發出鮮明濃厚窯口個性,而且,其素骨玉肌的質感,更通過非凡的造型設計,充分顯示出優美浪漫的韻律,散發出誘人的藝術魅力。

材質與技藝

德化窯區別於世界各窯口的本質就是材質與技藝,就是其材質世界最好,其技藝世界最好的“中國白瓷雕”。所以宣傳“中國白”瓷雕,大家就知道世界材質最好的瓷器就是“中國白”。“布蘭克帝支那”(“中國白”)就是福建德化白瓷的名稱,也正因為是這樣,這次寫書的書名,我覺得更應該叫“中國白”了。德化窯“中國白”題材之廣泛,形式之多樣,水平之高超,規模之龐大,延續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均居世界第一,堪稱“世界瓷雕之都”。有一種傾向,如拍賣行圖錄所述的那樣,將景德鎮的白瓷也叫做“布蘭克帝支那”,這是無知和誤導。對大多數收藏家和愛好者來說,恐怕只有“中國白”這一名詞,能讓他們立刻想起中國福建的那種世界獨一無二的瓷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