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簡介
《中國白頭葉猴》由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黃乘明撰寫。從1991年開始,黃乘明就開始了對白頭葉猴的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從1991年開始至1998年進行了為期7年的研究。該書從白頭葉猴棲息地的選擇利用開始,對其植物群落、優勢種、多樣性、棲息地小區進行了研究;並對白頭葉猴野生種群的家族結構、家域、日活動節律和時間分配、食物和一些營養成分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又利用保護區內人工飼養的少數白頭葉猴對其食物量、水分和能量代謝進行了測定。《中國白頭葉猴》作為世界上首部系統介紹白頭葉猴的專著被列入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國家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項目。
目錄
第一章 總論——靈長類研究現狀與發展
第一節 靈長類行為和生態學研究
第二節 靈長類的個體行為和社會行為
第三節 靈長類的生活方式與新群的形成
第四節 靈長類的序位性與雌雄的分工合作
第五節 靈長類的食物和營養
第六節 我國靈長類的資源保護和飼養繁殖
第七節 我國白頭葉猴的研究現狀
第二章 白頭葉猴的生存環境與棲息地選擇
第一節 自然環境概況
第二節 棲息地的植被
第三節 對棲息地的選擇利用
第四節 討論
第三章 白頭葉猴的種群結構
第一節 種群密度與數量
第二節 種群的年齡結構
第三節 種群的性比與繁殖
第四節 討論
第四章 白頭葉猴的領域
第一節 日漫遊與日活動面積
第二節 日漫遊與日活動面積的季節性變化
第三節 領域及猴群對領域的保衛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章 白頭葉猴的活動節律與活動時間分配
第一節 基本活動規律與主要活動時間分配
第二節 活動時間分配的季節性變化
第三節 躲太陽、曬太陽行為與光照
第四節 籠養白頭葉猴的活動時間分配
第五節 討論
第六章 白頭葉猴行為的初步研究
第一節 白頭葉猴的個體行為
第二節 白頭葉猴的社會行為
第七章 白頭葉猴的覓食生物學與營養分析
第一節 覓食與食物選擇
第二節 食譜與食物的季節性
第三節 野生白頭葉猴食物的水分含量與營養成分
第四節 籠養白頭葉猴的能量代謝與水分代謝
第五節 討論
第八章 白頭葉猴的現狀和棲息環境評價
第一節 白頭葉猴的現狀與人為活動
第二節 白頭葉猴的保護與棲息地評價
參考文獻
附錄一白頭葉猴的食物名錄
附錄二世界現存非人靈長類種類中文、拉丁文、英文對照及分布
後記
出版背景
白頭葉猴(學名:Presbytis leucocephalus)又叫
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是
葉猴的一個
亞種,被列為中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度瀕危物種。動物學家研究表明,目前,白頭葉猴在國外沒有活體和標本,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之一。白頭葉猴的生存空間比大熊貓還小,與人類的親緣關係更近,具有更多與人類相同的遺傳基因。由於它們具有更加複雜的社會形態,白頭葉猴的研究價值並不亞於大熊貓。目前僅分布於中國廣西
崇左市的
江州區、
扶綏等縣境內面積約200平方公里的
喀斯特石山地區,已經被確定為全球25種最瀕危和最需要保護的靈長類動物之一。據調查顯示,全球共有白頭葉猴野生種群120群937隻,而江州區板利片就分布著33群306隻。根據廣西白頭葉猴資源專項調查數據顯示,2003全球量白頭葉猴野生共數500餘只,2010年白頭葉猴野生種群數共有120群937隻。白頭葉猴是半樹棲半岩棲的熱帶猴類,它們充分適應了懸崖絕壁上的生活,喀斯特石山所富有的峭壁的岩洞,雖然充滿了挑戰,但卻是躲避敵害最好的避難所。白頭葉猴善於攀援,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和路線,並有相對固定的棲息地。一般棲息於峭壁的岩洞和石縫內。以嫩葉、芽、花、果為食。
黃乘明1992年開始從事
珍稀野生動物的
生態學、
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工作。連續主持和參與9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喀斯特石山環境的珍稀
靈長類行為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重點研究白頭葉猴和
黑葉猴對喀斯特石山環境的適應對策 並發表相關論文分析棲息地景觀格局的時空變化。同時經過7年的觀察,對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性、活動規律,進行系統分析著成《中國白頭葉猴》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