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與hartmut Michel and Robert Huber同獲諾貝爾化學獎,獎勵他們1988年首次確認膜複合蛋白的晶體結構。這個膜複合蛋白對於磷酸化合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布魯斯博伊特勒(Bruce A Beutler)
2011年布魯斯·博伊特勒、朱爾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和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以免疫系統研究贏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獎勵其“發現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革命性地改變我們大家對免疫系統的理解”。科學界所理解的人體免疫反應,分為先天和後天兩類;而人體免疫系統中受體蛋白和枝狀細胞的作用,分別對應於先天和後天,相當於兩道“防線”博伊特勒和霍夫曼所作貢獻,是認定免疫系統中的“受體蛋白”,可確認微生物侵襲並激活先天免疫功能,構成人體免疫反應的第一步。斯坦曼所作貢獻,是發現免疫系統中的“枝狀細胞”及其在適應性免疫反應、即以自身調控方式適應並清除體內微生物過程中的作用,構成免疫反應的後續步驟。
托馬斯聚德霍夫 (Thomas C. Südhof)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 Rothman)、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以及德國科學家托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以表彰他們發現囊泡轉運的調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