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痕鑑定是指通過文物顯微鑑定儀等儀器,觀察瓷器釉面的微觀圖像以此來鑑定文物的一種技術,其以“古陶瓷微痕鑑定理論”為支撐,使用精銳的光學顯微技術、先進的光電轉換技術、神奇的顯微觀察等多種高新技術,是古陶瓷辨真識假的有效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痕鑑定
- 意義:通過文物的微觀圖像鑑定文物
原理,歷史發展,鑑定儀器,現實意義,
原理
古陶瓷的基本屬性就是物質性。任何物質都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運動就要留下痕跡;加之現存的古陶瓷,無不長期處於地下(窯址、遺址、窖藏、墓葬)、水中(江、河、湖、海以及地下水),或者被長期置於空氣之中,地下、水中以及空氣里的各種腐蝕性物質都必然要對古陶瓷的胎、釉、色料產生浸害和腐蝕,留下歷史的滄桑、歲月的印跡;而這些痕跡,大多是人的肉眼觀察不到的,必須藉助高倍顯微鏡才能辨識。
由於古陶瓷胎、釉的配方不同,儲存的環境和時間長短有異,其所產生痕跡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被腐蝕的程度也各有區別。例如:腐蝕坑點、腐蝕斑塊、形態各異的腐蝕線、各種相似形的幾何圖形、釉面局部脫落、變色泡、破口泡、網紋、胎體析鹽、釉層混融等等。
歷史發展
因為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產力發展的差異,必然導致解玉砂的細度分解有所不同,獲取解玉砂的方法的不同,而必然使其顆粒形狀有所不同,所以留下的碾琢微鏡痕跡也必然不同。
文化期的解玉砂只能用碓搗的方法獲得,細目過砂的時候,不可能採取現代的方法。
現代的解玉砂一般都是合成的有色碳化矽工業原料,或者剛玉經過球磨而成,所以每顆顆粒的外形的稜角都比較小,和古代碓搗出的多稜角解玉砂是不一樣的。即使用老砣工制玉,但用的解玉砂依然是有色碳化矽等工業原料。
自抗戰到解放後的公私合營,這段時間裡的琢玉行業,基本處於“死亡”狀態,解玉砂的製作販運,都處於停滯狀態,以至於,50年代的合作化,一些玉器工藝品合作社存在有料而砂缺的狀態。
鑑定儀器
文物顯微鑑定儀,是以“古陶瓷微痕鑑定理論”為支撐,將精銳的光學顯微技術、先進的光電轉換技術、神奇的顯微觀察和顯微攝影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高科技產品,是古陶瓷微痕鑑定在技術上的重大創新,是古陶瓷辨真識假的有效武器。具有高性價比、高精確度、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便攜性,因此,有著很高的使用價值和廣泛的社會意義。
現實意義
實現了從傳統的光學顯微,向光電數碼顯微技術的轉變;
實現了從單一的顯微觀察功能,向顯微觀察、拍攝成像、存儲、傳輸多功能的轉變;
為傳統經驗鑑定與科學技術鑑定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切實、可靠的技術保障;
科學鑑定理論與科學技術鑑定手段的有機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古陶瓷鑑定的準確性、可靠性,有利於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提高鑑定者和鑑定機構的誠信度;
無損的鑑定方式,能最大限度保持被鑒器物的完整性;
高性價比、高便攜性,能夠有效地推進科技鑑定的普及化,有利於行業標準的建立,規範鑑定行為,推動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