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足安徽,服務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與生物工程學科歷經多年的協同建設,現已形成微生物代謝與發酵工程、生物催化與轉化工程、生物製藥與載體材料工程、生物質資源化與環境有機污染生物治理4個穩定的學科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安徽工程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方向一:微生物代謝與發酵工程
本學科方向依託生物發酵學科優勢諒殼妹,運用現代微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代謝工程理論和方法,聚焦安徽省發酵主導產業,致力於功能微生物細胞製備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開發,重點開展工業微生物育種技術及其發酵調控技術與工程化套用。圍繞發酵工業優良微生物菌種的核心需求,開展微生物快速選育過程中相關配套技術及裝備研究,構建了常壓室溫電漿(ARTP)誘變系統、高產突變株快速篩選的微型化培養、發酵活力快速分析檢測等高通量選育的技術和方法體系位於省內領先水平。“ARTP誘變育種技術與裝備研製及其套用”技術獲2019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針對製備新型抗生素(如林可黴素、新黴素)、天然活性物質(如活性多肽、γ-氨基丁酸、維生素K2)及食品用酶(如磷脂酶、脂肪酶)等功能微生物高產菌株,研究發酵系統最佳化的理論與方法、發酵過程最佳化控制策略和發酵工藝的可控化集成技術,以推進高產菌株的產業化進程。如“套用誘變技術選育林可黴素高產菌株及其產業化”研究成果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隨著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及代謝工程的深入研究和發展,未來更加理性的分子育種技術及代謝途徑的精細調控技術將槓蒸疊大大的促進現代發酵工業的快速發展。
方向二:生物製藥與載體材料工程
本方向以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和藥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進行生物製藥與載體材料的研發與製造。致力於①中藥及活性天然產物的開發與利用。針對特定生物靶點,以中藥、微生物和海洋資源為研究對象,充分挖掘其中的活性天然產物,並對其進行結構改造與最佳化,構建類天然產物庫,以篩選發現藥物先導物分子;②分利用生物學、化學和藥學等學科的重要技術手段,開發新型的藥物控釋、納宙連米靶向載體,構建診療一體化的現代藥物載體材料。③ 利用固相合成多肽、自主裝技術開發新型的生物相容性高的多肽藥物及以多肽為載體材料的給藥系統,提高藥物的療效和藥物的精準輸送。
方向三:生騙拒海危物催化與轉化工程
生物催化與轉化工程是綠色製造的重要途徑之一,主要以生物酶的功能改造及工業套用為核心,圍繞酶的功能改造、過程工藝控制和介質工程,重點開展非水相催化、食品醫藥用酶的功能性開發(如磷脂酶、單寧酶、納豆激酶和脂肪酶等)等特色研究。多項科研成果已轉化實施,其中“高效磷脂酶A的選育及其在植物油脫膠中的套用”推動了油脂加工行業的技術革新,直接減少酸鹼用量21%,降低廢水排放量32%,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介質工程的發展,現代生物催化與轉化技術與傳統化學學科聯繫日益緊密,並大力推動了大宗化學品和藥物中間體的綠色合成,成為傳統化學合成未來發展的方向。
方向四:生物質資源化與環境有機污染生物治理
本方向針對生拜記催物質資源化及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需求,重點開展:①生物質綠色高效預處理。開展高效降解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生物大分子用酶的創製,探索生物質原料分級催化預處理和可發酵基質的高效分離製備技術,重點以漆酶為突破口,採用高通量篩選、定向進化及蛋白修飾等技術,結合酶反應的介質工程,構建以木質素為核心的系列生物基產品的製備平台;開發全細胞催化降解生物質資源微生物菌種及其固態發酵技術。②生物質高效聯產生物基化學品。以作物秸稈等為原料,開展生物轉化高值化產品研究,重點利用代謝工程技術手段改造功能微生物,對木質纖維素實行分級逐步利用,耦合高值生物基化學品的生乃提尋產,最終實現對木質纖維素全組分的高效利用,建立生物質全組分煉製技術體系。③環境有機污染物降解與資源化轉化。針對水體、土壤有機污染現狀,重點開展毒死蜱、百菌清、多菌靈等農藥以及農用抗生素殘留等微生物與酶法降解研究,探索微藻等資源微生物深度淨化有機廢水並聯產油脂等高值產品技術。本方向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將其套用於生物轉化、環境生物修復等領域,為實現廢棄生物質的資源化利用、有機污染水體與土壤的生物修復與資源轉化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發展歷史

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雅煉戰戶中心於2007年12月由省教育廳批准建設。2008年8月以工程技術中心為依託的發酵工程學科(2016年調整為生物工程學科)被列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工程技術中心現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一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18年食品科學與工程通過國家工程專業認證;2019年食品科學與工程獲批省級先進學科;2019年生物工程學科入選省級博士立項支撐學科。

科研條件

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與安徽古井集團、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啤酒集團、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內著名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為我省及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科研成就

主持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46項、市廳級及橫向課題3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2200餘萬元。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8項,申報專利56項。主編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SCI收錄100餘篇,EI、ISTP收錄30餘篇。近5年,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獲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人才培養

現有專職教師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21人具有博士學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76.9%,其中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安徽省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團隊1個。柔性引進江南大學長江學者堵國成教授、中科院“百人計畫”羅建泉教授、清華大學“百人計畫”邢新會教授、國家“優青”蘇州大學楊凱教授,指導學科建設。

發展歷史

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07年12月由省教育廳批准建設。2008年8月以工程技術中心為依託的發酵工程學科(2016年調整為生物工程學科)被列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工程技術中心現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一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18年食品科學與工程通過國家工程專業認證;2019年食品科學與工程獲批省級先進學科;2019年生物工程學科入選省級博士立項支撐學科。

科研條件

微生物發酵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與安徽古井集團、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啤酒集團、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內著名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為我省及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科研成就

主持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46項、市廳級及橫向課題3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2200餘萬元。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8項,申報專利56項。主編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SCI收錄100餘篇,EI、ISTP收錄30餘篇。近5年,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獲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人才培養

現有專職教師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21人具有博士學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76.9%,其中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安徽省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團隊1個。柔性引進江南大學長江學者堵國成教授、中科院“百人計畫”羅建泉教授、清華大學“百人計畫”邢新會教授、國家“優青”蘇州大學楊凱教授,指導學科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