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微型原甲藻
- 拉丁學名:Prorocentrum minimum
- 分布區域:渤海、東海、南海等
- 形態:藻體殼面觀呈心形或卵形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危害,
形態特徵
藻體殼面觀呈心形或卵形。體長為15~23μm,寬度為13~17μm,頂刺長約1μm。頂刺短小,叉狀,頂生,副刺短。兩殼板表面布滿突起的小刺,殼板表面稀疏分布刺絲胞孔。
藻體形狀多變,殼面觀呈心形或卵形。體長為15-23μm,寬度為13-17μm,頂刺長為1μm左右。細胞近前端最寬,前端平截,後段漸細,圓形。頂刺短小,叉狀,頂生,副刺短。鞭毛兩條,位於細胞前端中央的鞭毛孔周圍稍加厚呈“V”字形。兩殼板表面布滿突起的小刺,刺絲胞孔稀疏地分布在殼板表面。藻體內細胞核圓形或球形,位於細胞的後部,2個板狀的色素體,黃褐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世界多地,中國沿岸和內灣都有分布。
主要價值
準確快速地檢測海洋環境中微型原甲藻的種群動態,及時了解其在海洋環境中的數量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傳統上利用光學顯微鏡對該藻直接觀察和計數,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並且需要富有經驗的分類學專家來執行,很難實現對大量樣本進行實時檢測,因此發展檢測微型原甲藻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對研究由微型原甲藻引起的赤潮早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到目前為止,對該藻進行定性和定量檢測的技術都還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