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經考穴編

循經考穴編

《循經考穴編》是針灸經脈專書,共二卷,約成書於17世紀初(明末),撰人佚名,是一部專論經脈流注的書,對於經脈的流注與路線、經穴的位置與主病進行了較詳細的考證,並附人體臟腑內景圖。現有1955年群聯出版社的影印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循經考穴編
  • 約成書於:17世紀初
  • 撰人:佚名
  • 簡介:專論經脈流注的書
簡介,成書年代,實用價值,

簡介

原書沒有題作者名,但是在此書的末尾收錄有題為“背部圖八髎穴辨”、“膺腹部穴圖辨”的兩篇論文,文章的作者分別題作“嚴振”、“嚴振漫翁”,其中“漫翁”應是嚴振的“自號”。通過對比發現,此二文與正文中相應腧穴下的該書編者的按語內容完全相符,依此可以推測《循經考穴編》的編者可能是嚴振。

成書年代

關於《循經考穴編》的成書年代,從其引用文獻看,該書中已錄有明末天啟四年(1624年)刊的《類經圖翼》及崇禎元年(1628年)刊的王曰逵《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合類》的文字,則《循經考穴編》成書年代不早於清代初年。又按此書的內容及附圖有不少與清初王宏翰《醫學原始》(成書於康熙二十七年)相同或相近,故《循經考穴編》的成書年代大致與《醫學原始》相近,即成書於清康熙年間。

實用價值

《循經考穴編》採用文獻非常豐富,不僅保存了凌氏針書、竇氏針書、“廣注”及歐希范五臟圖等較多已佚醫書的內容,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而且該書作者還以專論及按語的形式,對針灸腧穴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另外,“背部圖八髎穴辨”、“膺腹部穴圖辨”兩篇專論,論述了始見於何柬《醫學統宗》、徐春甫《古今醫統》的“背部穴圖”、“腹部穴圖”中的錯誤。較之前代針灸腧穴書,此書的腧穴定位更具體,刺灸法、主治症更全面,更切合臨床實際,具有較高臨床實用價值,值得認真研究。
《循經考穴編》考證了人體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及交會關係。並以經脈循行為綱,詳盡考訂了經穴位置,實為宋代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以後至清末之前各家《明堂》之最。另外,其對刺灸法的考訂甚為精詳,通過考訂,可反映出針灸醫學理論與實踐的不斷進步與完善。《循經考穴編》書中論及刺法時尤以透刺法最為引人注目,而且也重視刺絡放血療法的研究,書中記錄了二十八個刺絡放血的穴位。
書中對孕婦禁刺三陰交、合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既然徐文伯以“瀉三陰交、補合谷”而墮胎,那么經推斷應當可運用“補三陰交,瀉合谷”來安胎。這種觀點對傳統針灸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有利於促進針灸醫學的進一步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