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鄉(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下轄鄉)

復興鄉(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復興鄉,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下轄鄉,位於卓資縣西部,西鄰旗下營鎮,東南接梨花鎮,北蒞察右中旗,全鄉轄地總面積271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62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185戶、13010人,常住人口2052戶、899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興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 
  • 面積:271 km 
  • 人口數量:1.3 萬 
  • 車牌代碼:蒙J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人口民族,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

建制沿革

2006年3月,合鄉並鎮,歸入旗下營鎮。
2013年3月,恢復鄉建制。

行政區劃

復興鄉轄8個村委會、62個村民小組。行政村:上高台村、圪塔村、拐角鋪村、羅家營村、新德義村、隆勝德、圍子村、舊德義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復興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西部,西鄰旗下營鎮,東南接梨花鎮,北蒞察右中旗,全鄉轄地總面積271平方公里。
復興鄉

地形氣候

復興鄉境內屬灘川丘陵山區,四周環山,丘陵起伏,海拔最低點1286米,最高點1506米,年平均氣溫4.2度,有效積溫1800——2300度,年均無霜期120天,年均降水量378.8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6—8月份,日照時間長。

人口民族

復興鄉戶籍人口3185戶、13010人,常住人口2052戶、8995人。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滿族。

經濟

復興鄉有耕地3.6萬畝,其中水澆地1.68萬畝,退耕還林2.7萬畝,天然林13.5萬畝,人工林4.5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雜糧雜豆、食用花葵為主。近年來,全鄉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積極發展規模種養業,引進外地承包大戶種植食用花葵、籽瓜、荷蘭豆;有種養業合作社9個。養殖業以牛、羊、雞為主,全鄉發展養殖基地19處。
境內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大黑河二級支流橫穿全鄉,小氣候獨特,農牧業生產條件優越,哺育著拐角鋪灘與德義灘等諸多土地,歷來是全縣的糧食主產區。特別是投資6.3億元的隆勝水庫,建成後既為伊東集團提供水源,又可澆灌隆勝德、拐角鋪等6個村委會4000多畝耕地;物產富饒,有砂金、脈金、白銀、石灰石、石英石、石棉、鐵礦石、粘土等。

交通運輸

復興鄉交通便利,G7高速、105省道橫穿東西,梨復公路縱貫南北。離G7高速旗下營出口4公里,西倚旗下營鎮、紅召;南與梨花鎮緊靠;北與察哈爾右翼中旗接壤。有直通呼和浩特、卓資和旗下營班車。

社會事業

復興鄉有中心學校1所,共56人;有鄉衛生院1處、衛生室8個;村文化室8個、草原書屋4個;有信用社1家。全鄉享受五保人員216人,享受低保1666人,現金直補164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867人,常住人口參合率達到100%,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全覆蓋,參合率100%。有幸福院6處,共365戶,其中拐角鋪、羅家營、圪塔、舊德義4處幸福院已交付使用,已入住128戶。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30 戶 1386人。2016年通過“五個一批”脫貧措施,確保實現 130戶331人脫貧目標。全鄉共完成投資1570萬元,其中農戶自籌410萬元,實施了31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