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發展研究院成立於1993年2月12日,與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共同起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發展研究院
- 成立時間:1993年2月12日
- 本院定位:集中復旦智慧
- 組織結構:平台性的研究機構
歷史沿革,本院定位,主要任務,組織結構,組織活動,
歷史沿革
復旦研究院成立以來,依靠復旦大學學科齊全的綜合優勢,集合學校各學科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學有專長、思想活躍的學者,以團隊研究為主要方式,瞄準國家與上海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展開戰略和對策研究,提交了一系列有份量的研究報告,對國家和上海發展的重大決策產生了積極影響,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上海市領導的重視和好評。自1995年起,連續多年出版《中國發展報告》(藍皮書),對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國際關係進行分析,並提出對策建議,屬國內首創,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充分發揮了綜合性大學思想庫與智囊團的作用。
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復旦發展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復旦發展研究院成立後,時任市長徐匡迪同志親自擔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時任校長楊福家為院長,王滬寧等一批校內外著名教授為復旦發展研究院的起步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世界正處在大動盪、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些變化不僅觸及到既有的權力結構與秩序,而且也深刻地觸及到現代人類文明的生存與發展,觸及到人、社會與自然的最基本關係。與此同時,當今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極為巨大,不僅成功地將超大規模的社會帶向富足和富強,而且也是古老歷史的中國社會全面融入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潮流,並成為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責任、有使命的大國。對中國來說,世界的深刻變化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世界發展來說,中國的發展是動力,也是活力。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正如今天的世界發展離不開中國一樣。因此,以發展為核心主題,把握中國,把握世界,將成為復旦發展研究院的使命和任務。
本院定位
復旦發展研究院從咨政出發,充分發揮復旦文理醫的學科綜合優勢,整合校內戰略和政策研究的隊伍與資源,對外立足於一流智庫的建設,為國家和上海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復旦的思想與智慧,成為國家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對內立足於學科的交叉與整合,研究團隊的建設與發展,以國家需求推動學科整合,以學科整合貢獻國家發展,提升復旦大學在國家建設與進步中的地位與影響。
主要任務
復旦發展研究院的工作將圍繞著是四個方面展開:一是集中復旦智慧,研究中國與世界發展的趨勢與戰略選擇;二是提升上海論壇,展現復旦與世界學者對中國與亞洲發展的構想與展望;三是網路各研究中心,服務國家與上海發展的政策研究與設計;四是跟蹤全球智庫,分析世界大國的戰略構想與戰略規劃。
組織結構
復旦發展研究院為平台性的研究機構,將通過項目規劃、學術服務聚合和聯絡各類研究中心和兼職研究人員展開專項研究。研究院的內設部門有:資政事務辦公室、學術與國際化事務辦公室、行政事務辦公室和上海論壇辦公室。其下共設上海論壇、金融研究中心、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國家建設研究中心、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當代中國社會生活資料中心、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傳播與國家治理中心、復旦-丁鐸爾中心 、復旦-加大中國研究中心和2013年4月新成立的復旦-歐洲中國研究中心。
組織活動
2015年3月31日上午,第七期復旦發展研究院戰略思想沙龍在光華樓東主樓701會議室舉行。此次沙龍的主題為亞投行未來合作模式及其挑戰,會議由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教授主持,參與討論的專家有復旦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軍梅副教授、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教授和復旦大學大學亞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袁堂軍研究員。
此次會議圍繞亞投行的合作模式、具體運行機制以及可能的挑戰和應對措施三個方面展開討論。會議中,各位專家藉助各自研究領域的優勢,通過多維度的視角對亞投行未來的合作機制以及將來可能面對的挑戰進行預測和分析,並就中國可以通過亞投行獲得的外交合作機遇及經濟發展機遇做出了熱烈的討論。
各位專家對亞投行的未來各有所見,但在總體趨勢上持一致意見。會議中有爭論也有意見達成,來自不同領域的聲音能夠為亞投行的未來藍圖提供更加明晰的戰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