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門聽政儀

御門聽政儀

御門聽政儀是歷代較有作為的帝王處理政務的一種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稱早朝。明朝規定,文武官員每天拂曉到奉天門(太和門)早朝,皇帝親自接受朝拜、處理政事。清初“御門聽政”移至乾清門。如在宮外,則依皇帝的行蹤而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御門聽政儀
  • 主角:皇帝
  • 別名:早朝
禮制名。清代皇帝於宮中乾清門聽取官員奏報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制度,亦稱乾清門聽政。清初, 皇帝每天處理政務, 必御乾清門,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時刻,康熙時分別改於辰初、辰正。九卿、科道各官齊集奏事。雍正帝嗣位,改於養心殿內召對大臣、處理日常政務,並定乾清門聽政的儀制。凡部院所進呈皇帝的題本,及未經奉旨如何處理的折本,即於御門聽政之日,由大臣們當面奏呈,與內閣大臣等商決裁奪。凡御門聽政,於乾清門正中設御榻及本案等。黎明時分,各部院奏事大臣及陪奏官屬集於庭內。皇帝升座後,侍衛左右立,起居注官列於西階,部院官列於東階,各就本位跪,由尚書一人將本匣跪陳於案,退入班內,口奏某事。奏事畢,即率屬退出。各部院衙門依次進本奏事。按定例,各部院的奏事次序是:宗人府有事最先啟奏;其次,戶、禮、兵、工四部輪流啟奏;刑部(三法司) 常列第三; 翰林院、詹事府、科、道及九卿會奏者列部院之後;吏部排於尾。每至吏部奏事,兼帶領各部引見屬官,然後一併退出。由內閣侍讀學士二人至御案前, 奉本匣。翰、詹、科、道及侍衛俱退。退畢,大學士等至御案前承旨,由滿學士一人宣讀折本,皇帝降旨宣答。大學士等承旨後,與記注官並退。皇帝還宮。乾隆以後,御門聽政之典常於圓明園勤政殿舉行。鹹豐以後,此制漸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