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難民到公民

難民公民,是姚俊英著王建新指導,研究華僑難民公民、 越南的博士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花都華僑農場越南歸難僑身份變遷研究
外文題名
From refugee to citizen : an research on the changing status of the “home-returned“ Vietnam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 in Huadu Huaqiao farm
論文作者
姚俊英著
導師
王建新指導
學科專業
人類學
學位級別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華僑 難民 公民 越南
館藏號
D634.333.3
館藏目錄
2010\D634.333.3\2

中文摘要

全球化打破了人類文化的時空界限,使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邊界遇到了空前的挑戰,並迫使文化人類學從最初只關注異域土著原始、簡單的傳統社會,轉向研究本土、急劇變化而複雜的現代社會。研究越南歸難僑回歸本土後的身份變遷,不但是對一個現代複雜社會的關注,而且還是對一個跨越邊界的社會的解讀。
對這種跨界社會的研究,既符合人類學對遠方社會的傳統研究興趣,又拓展了現代人類學的研究領域。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移民國之一,數千萬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地區,華僑華人問題研究也因此成為人類學一個獨特的研究領域。長期以來,對海外華僑華人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遷入地華僑的社會經濟文化特證及其演變、華僑華人與遷入地社會經濟結構的互動關係,如文化的衝突適應和同化問題等等。歸僑社區研究與海外華僑華人研究類似,主要側重於歸僑社區的歷史建構、社會文化的重新適應等問題。 從身份變遷的角度深入研究某一特定歸僑的社會結構,目前還不多見。本文在人類學已有身份認同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梳理大量檔案資料和訪談材料,從歸僑社區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越南歸難僑被迫回國、安置農場、非法跨國再流動、面臨“三融入”改革等幾個環節,對越南歸難僑社會、文化事項進行描述,並透過對越南歸難僑的經濟生活、婚姻家庭、社會關係網路等方面的整理,展示越南歸難僑從難民到公民身份變遷過程,努力揭示越南歸難僑群體的社會結構特點。 論文第一部分為導論,介紹了論文的選題意義、相關研究綜述、研究的理論框架與創新點以及田野調查情況。
除導論外,論文共九章,第一章介紹了本研究問題意識的產生、花都華僑農場的歷史與現狀,概述了田野點狀況;第二章通過介紹華僑移居越南的歷史和越南華僑華人社會狀態,回顧越南排華歷史事件,著重描述了越南歸難僑由僑民到難民的第一次身份變遷;第三章通過回顧國際社會對印支難民的安置工作,中國安置越南歸難僑情況,著重分析了中國政府對越南歸難僑群體的身份認定和歸難僑群體的歸難僑身份意識,反映了越南歸難僑由難民到歸難僑的第二次身份變遷;第四章描述了花都華僑農場對越南歸難僑的安置情況,以及國際社會對此問題的關注,揭示了越南歸難僑群體的難民身份認同;第五章描述了越南歸難僑安置農場早期的大規模非法跨國再流動基本情況、原因、條件、過程與結果,再現了他們的多重身份意識;第六章通過描述農場內部歸僑群體互動、歸難僑與當地村民的矛盾衝突,反映了越南歸難僑群體邊界的形成及其歸難僑身份認同;第七章從婚姻家庭、親屬關係、民間組織及社區生活方面入手,全面描述了越南歸難僑的公民社會生活情況,並展示了他們對難民身份的重新解釋和對公民身份的認同;第八章主要描述了越南歸難僑的跨國關係網路的形成、建構方式及其對越南歸難僑社區生活的影響,探討了跨國關係網路對公民身份單一民族國家認同模式的挑戰;第九章從華僑農場行政、經濟與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展示了國家的“去僑化”意圖和地方層面的相關實踐,描述了越南歸難僑的漂泊心態及其土地情結,並對其僑民身份意識對公民身份認同的影響進行了探討;最後一部分是結論,對越南歸難僑身份變遷及啟示作了總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