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醒來》一書由孫機所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作者強調,從歷史、科學、藝術三重價值,全面整體地解釋和重新發現那些不可再生的古文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從歷史中醒來
- 作者:孫機
- ISBN:9787108056153
- 定價:78.00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6-8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目錄,作品鑑賞,獲獎記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文物學家、考古學家孫機敘談古代文物,喚醒沉睡在博物館中的千 年古物,講述古代社會生活,把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識介紹給讀者大眾。
作者在文物研究、鑑定方面造詣深湛,擅長運用文物與文獻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曉暢的文筆,一器一物,揭示起源與演變;既有巨觀的鳥瞰,更有細節的發明。舉凡歷史時期的動物、飲食、武備、科技、佛教藝術,乃至雜項等中國古文物,一一復原歲月侵蝕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歷史場景,幫助讀者通曉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常識。本書以饒有興味的專題立篇,考證得出的結論固然令人信服,剴切從容、剖肌析理的過程,也同樣引人入勝。雍容平易之文,而時挾攻堅折銳之風。書中用到的數百幅線圖,皆出自作者手繪,嚴整精細,畫面生動,圖文相輔,涉筆成趣。
目錄
1 鷙鳥、神面與少昊………… 1
2 三足烏………… 16
3 古文物中所見之犀牛………… 21
4 古文物中所見之貘………… 32
5 麒麟與長頸鹿………… 38
6 獵豹………… 45
7 金絲猴………… 54
8 歷史上的唐三彩駿馬………… 63
9 關於“黔驢”………… 74
10 豆腐問題………… 78
11 釋“清白各異樽”………… 86
12 中國之穀物酒與蒸餾酒的起源………… 91
13 中國古代的葡萄與葡萄酒………… 99
14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103
15 商周的“弓形器”………… 118
16 車戰沒落的原因………… 132
17 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 138
18 禽獸紋刀環………… 161
2 從歷史中醒來
19 鼓與鉦………… 170
20 說閬中之巴………… 176
21 床弩考略………… 182
22 古代城防二題………… 189
23 中國古代的平木工具………… 200
24 托克托日晷………… 213
25 漢代黃鐘律管與量制的關係………… 224
26 焦作窖藏出土的桿秤………… 229
27 記保利藝術博物館所藏青銅鼓座………… 239
28 中國梵鐘………… 243
29 佛像的火焰肩與火焰背光………… 257
30 中國早期高層佛塔造型之淵源………… 271
31 中國早期單層佛塔建築中的粟特因素………… 285
32 漢代的跳丸飛劍………… 295
33 魏晉時代的“嘯”………… 300
34 金明池上的龍舟和水戲………… 305
35 江陵鳳凰山漢墓簡文中的“大柙”………… 315
36 “溫明”與“秘器”………… 322
37 “明火”與“明燭”………… 331
38 水禽銜魚燈………… 346
39 絞胎器與癭器………… 352
40 諸葛亮拿的是“羽扇”嗎? ………… 358
41 三子釵與九子鈴………… 365
42 鸚鵡杯與力士鐺………… 371
43 刺鵝錐………… 376
44 鎮………… 381
45 中國早期的眼鏡………… 392
46 談談所謂“香妃畫像”………… 397
47 溝通古文物研究與社會生活史研究的一次實踐………… 403
——評《古詩文名物新證》
48 固原北魏漆棺畫………… 409
49 “穆天子會見西王母”畫像石質疑………… 423
50 關於一支“‘唐’鏤牙尺”………… 431
跋………… 揚之水 444
2 三足烏………… 16
3 古文物中所見之犀牛………… 21
4 古文物中所見之貘………… 32
5 麒麟與長頸鹿………… 38
6 獵豹………… 45
7 金絲猴………… 54
8 歷史上的唐三彩駿馬………… 63
9 關於“黔驢”………… 74
10 豆腐問題………… 78
11 釋“清白各異樽”………… 86
12 中國之穀物酒與蒸餾酒的起源………… 91
13 中國古代的葡萄與葡萄酒………… 99
14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103
15 商周的“弓形器”………… 118
16 車戰沒落的原因………… 132
17 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 138
18 禽獸紋刀環………… 161
2 從歷史中醒來
19 鼓與鉦………… 170
20 說閬中之巴………… 176
21 床弩考略………… 182
22 古代城防二題………… 189
23 中國古代的平木工具………… 200
24 托克托日晷………… 213
25 漢代黃鐘律管與量制的關係………… 224
26 焦作窖藏出土的桿秤………… 229
27 記保利藝術博物館所藏青銅鼓座………… 239
28 中國梵鐘………… 243
29 佛像的火焰肩與火焰背光………… 257
30 中國早期高層佛塔造型之淵源………… 271
31 中國早期單層佛塔建築中的粟特因素………… 285
32 漢代的跳丸飛劍………… 295
33 魏晉時代的“嘯”………… 300
34 金明池上的龍舟和水戲………… 305
35 江陵鳳凰山漢墓簡文中的“大柙”………… 315
36 “溫明”與“秘器”………… 322
37 “明火”與“明燭”………… 331
38 水禽銜魚燈………… 346
39 絞胎器與癭器………… 352
40 諸葛亮拿的是“羽扇”嗎? ………… 358
41 三子釵與九子鈴………… 365
42 鸚鵡杯與力士鐺………… 371
43 刺鵝錐………… 376
44 鎮………… 381
45 中國早期的眼鏡………… 392
46 談談所謂“香妃畫像”………… 397
47 溝通古文物研究與社會生活史研究的一次實踐………… 403
——評《古詩文名物新證》
48 固原北魏漆棺畫………… 409
49 “穆天子會見西王母”畫像石質疑………… 423
50 關於一支“‘唐’鏤牙尺”………… 431
跋………… 揚之水 444
作品鑑賞
在書中科技工具類篇章中,作者檢尋爬梳文獻,格物致知,像探案一樣破解出土文物之謎。舉例而言,刺鵝錐,遼人皇族親貴佩帶著參加春季捺缽遊獵。從這件特用器具入手,復原契丹族生活的本色;釭燈,是始創於漢代的帶煙管的新燈型,多採用象徵吉祥的水禽銜魚造型,後來久已湮失不存;上古男子法服盛裝時均須佩劍,最為豪華的玉具劍,有著相應的佩劍法,頗便於使用。這種佩劍法也西傳到伊朗、希臘、羅馬。
孫機在《從歷史中醒來》里時露崢嶸,偶有呵責。書中文字破解了各種傳說的不實。比如豆腐問題。有人說,豆腐的發明者是西漢的淮南王劉安。朱熹在《詠素食》詩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但這是在宋代才提出來的,全然沒有任何宋之前的記載支持此說,只能稱之為臆測。然而有人因考古中發現的一幅石刻畫像而斷言豆腐的製作不會晚於東漢末期。孫機提出疑問:豆腐房裡總是燒起大灶、熱氣騰騰的,為什麼這裡卻像始終在常溫下操作,不見煮漿的場景呢?為什麼未見製成的豆腐?煮豆腐的滷水是有毒的,壓豆腐時擠出來的水是無用廢物,為什麼要像畫中那樣鄭重其事地用罐子來接?參考洪光住的傳統方法製作豆腐的壓水圖,和畫像中的壓榨設施也完全不同。較真兒的孫機先生頗費了一番心力查證說明:那塊畫像刻畫的是釀酒和為飲宴備酒的情況,與豆腐了不相關。他寫道:“一種自北魏至五代,六百餘年間汗牛充棟的文獻典籍中從未有所反映的副食品,出現的時間忽然被提前到東漢末年,難道不應該認真地加以審視嗎?如若耳食目論,隨波逐流,恐怕這艘偏離航道的船就會越劃越遠了。”
茶的情況類似,也只是假託神農發現,追根溯源,這條“茶之路”上走過許多偉岸的身影,但源頭卻已不可考了,或許就是布衣百姓勞作時的偶然發現。我們需要克服這種攀附名望的習慣。
在《談談所謂“香妃畫像”》一文里,孫機查考香妃生平、乾隆朝貴族女子裝束、清代繪畫藝術手法,駁斥了偽畫者存心欺世的意圖。孫機說,香妃是一個被扭曲了的歷史人物,應該用正式封號稱她為容妃,而將來歷不明的香妃之稱摒棄不用;至於以訛傳訛的那些畫像,更不應任其繼續混淆視聽。其態度之堅定、語氣之強烈,可見一斑。以我們所處之時代,蒐集查證的條件比之古人便利了不知多少倍,藝術設計要求忠於歷史,然則螢屏上常見各種捏造紕漏,學術界也浮誇成風,這大約是孫機“嗆聲”之緣由吧。
即便對讀書大家如鄧雲鄉先生,孫機也有批評。《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說:“賈母歪在榻上,和眾人說笑一回,又取出眼鏡向戲台上照一回。”鄧雲鄉說這裡有個問題,“試想,賈母年紀大了,眼鏡匣子所裝,自然是老花鏡”,而“老花鏡是看近不看遠的”。孫機對“試想”“自然”這類揣測的用語,對今人僅從想像出發而妄議的行為表示不滿。他在《中國早期的眼鏡》一文里蒐集了各種文獻和實物資料,以證明當時眼鏡的流行程度很高,雍正和乾隆就都配有很多眼鏡,富貴老人往往備有老花鏡和近視眼鏡若干,在不同場合替換使用乃常事。
全書總共50篇,大半皆是正本清源、縱橫捭闔的質疑之作。追根溯源不是要打擊國人的自信心,而是要讓這種自信心有本可依,不盲從、不虛空。沈從文有言:“對於古代文獻歷史敘述的肯定或否定,都必須把眼光放開,用文物知識和文獻相印證,對新史學和文化各部門深入一層認識,才會有新發現。”孫機正是如此做的。孫機所言,未必就全然對,嚴肅認真的學術之爭鳴則是他的題中之意吧。
獲獎記錄
2017年5月31日,作品《從歷史中醒來》獲得了首屆京東文學獎年度傳統文化圖書獎。
作者簡介
孫機,1929年生,山東青島人。我國文物學家、考古學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學術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全國美協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獎。著有《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國古輿服論叢》《仰觀集》《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