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摩瑞特到聖馬美斯的道路

從摩瑞特到聖馬美斯的道路

【創作者】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英國)

【創作年代】1883--188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摩瑞特到聖馬美斯的道路
  • 創作者阿爾弗萊德·西斯萊
  • 創作年代:1883--1885年
  • 類別:畫布油畫
世界名畫,畫家簡介,

世界名畫

【畫作名稱】《從摩瑞特到聖馬美斯的道路》(The Road from Moret to Saint-Mammes)
【創作者】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英國)
【創作年代】1883--1885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印象主義【題材】風景
【規格】50.5 x 61.5 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畫家簡介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1839年出生在巴黎;但其父母都是英國人,西斯萊的父親由於經商成功,西斯萊自幼就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幼年時的西斯萊是在巴黎渡過的,十八歲時西斯萊遵循父親的期望前往倫敦習商四年,回來後在一家商行工作。可是他卻喜歡鑽研文學和繪畫,他研究莎士比亞、透納康斯特布爾
1862年,西斯萊進入格萊爾畫室習畫,並結識了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弗雷德里克·巴齊耶雷諾瓦 (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Auguste Renoir,1841-1919) 等人。四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畫家,經常結伴到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林中進行戶外寫生。對西斯萊而言,將畫架由室內移到戶外,不但是一種嶄新的嘗試,也讓他尋獲了另一片創作天地。那時他主要的創作對象是離他住所不遠的魯弗申村,他以多幅畫作描繪村子的各個方面。他的畫具有幾何學般的嚴謹,華美地描繪了路易十四時代留下的不多的幾樣有紀念性的物品(如:《馬利的機器》),1873年創作,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博物館藏)以及這個村人們的生活。這個村子經歷了兩個世紀前的輝煌之後又恢復了鄉村的寧靜。這些作品首次為他贏得了新聞界對他的積極評價。
西斯萊的畫幾乎全部是風景,而在風景中,又主要表現塞納河谷、巴黎地區,特別是以他作為真正畫家之一的楓丹白露地區。他能令人讚嘆地、象莫奈一樣敏銳地表現樹葉的低語與水波的閃亮。同時,他比莫奈更會保存風景的結構,並沒有把它僅僅變為瞬間變幻的顏色和光的反映在他的畫裡,形是很嚴格的,並沒有因氣氛而溶化,樹就是樹,屋就是屋。他的藝術沒有任何系統的東西,也不採用尤金·布丁那種低地平線的辦法。如果他在某些畫中給予天空以很大位置,那么這塊天空會通過它的運動、它的色彩與畫家所表現的主題合為一體。他的每幅畫都使人感到盡善盡美。
人們想不出比他的《楓丹白露林邊》中所畫的更為茂密的小樹林,比他的《馬利港的洪水》更慘的發水場面,比《魯弗申的雪》更悲傷的雪景,比《春季聖喬曼景致》更明亮的春天,他不要任何強烈、粗暴的效果。這一美妙溫柔的藝術,以無窮的詩情畫意表出了。
畫家從1879年以後定居的莫萊城的安寧平靜生活。儘管他有過與其他印象派畫家類似的命運,年青時也同巴齊耶、莫奈、雷諾瓦一樣進過格雷爾畫室,在漫長的艱難歲月里,也得到過收藏者麵包師米雷小小的慷慨幫助,但是人們對他的作品與生活寫的不多,原因倒不是由於他缺乏天分,而是由於他的一生儘管厄運不斷,卻尚無驚心動魄的冒險場面。由於他的藝術完全服從於感覺,不想去表現任何迅猛建立的制度,因此他也就沒有準備要給人以長篇大論。在英國的幾次逗留也好,想要被沙龍接受的願望也好,貧困的生活也好,都沒有動搖西斯萊的信念和使他改變自己的畫風。他雖不好高騖遠,卻恪守信念,始終忠於自己和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