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國哲學小史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國哲學小史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國哲學小史》是現代方克立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國哲學小史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方克立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普及型的、寫給青年讀者的中國哲學史通俗讀物。它試圖通過對我國歷史上三十多位著名哲學家的生平活動和思想學說的簡要評述,勾勒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一部中國哲學史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發展線索,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哲學史教程;它沒有形式的章節體系,突出要點而非面面俱到,力求把事實敘述得清楚明白,把道理講解得淺顯易懂,避免繁重的資料引據和千篇一律的敘述形式。
作者認為青年朋友學習中國哲學史有三點意義:一是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精神文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二是了解中華的智慧,鍛鍊和提高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三是加深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解,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去。
本書共介紹了37位中國哲學史上的思想家。在先秦諸子學中,介紹了孔子以“仁”為中心的重人道的政治倫理學;帶子的“兼相愛、交相利”的功利主義學說;孟子的“仁政”學說和性善論以及“盡心、知性、知天”的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哲學體系;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和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莊子“齊物論”的相對主義思想,惠施、公孫龍的“契約異”、“離堅白”、“白馬非馬”等名辯思想;苟子的“人定勝天”的天道觀和性惡論;韓非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道盡稽萬物之理”的哲學宇宙觀以及。參驗”的認識淪。在西漢哲學中,介紹了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坤學目的論哲學體系,王充的元氣自然淪學說。在魏晉哲學中,介紹了王弼以“無”為奉的唯心主義本體論、“言不盡意”的認識論,郭象的“獨化”論,慧遠的因果報應說、神不滅論;僧肇的不真空論、物不遷淪、般若無知論;范縝的“形神相即、形質神用”的神滅淪。在隋唐哲學中介紹了玄奘的唯識宗哲學;惠能的禪宗哲學(即“人人有佛性,頓悟可成佛”);韓愈的儒家“道統”說和“性三品”說;泖宗元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無神論思想。在宋明理學中介紹了王安石的新學;張載的“太虛即氣”的元氣本體論學說;二程的唯心主義理學體系;朱熹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一元論哲學以及“理一分殊”、“格物致知”,“明天理”、“滅人慾”的思想;陸九淵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陳亮、葉適的“實事實功”之學;王守仁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王廷相的“經世之學”和唯物主義的元氣本體論;王夫之對宋明以來理氣、道器、有無、體用、動靜、常變、能所、知行、名實等一系列範疇的批判總結。在清代哲學家中,介紹了顏元的注重習行踐履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戴震的。氣化即道”、“血氣心知”等命題以及他對理學“以理殺人”的批判和揭露。在近代哲學家中,介紹了魏源、龔自珍的歷史進化觀和社會改革思想;康有為的“公羊三世說”、“以元為本”的宇宙觀以及大同世界的理論;譚嗣同的“仁學”體系,章太炎的“依自下依他”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孫中山的進化論宇宙觀、“以太”始基說、“生元”說、“知難行易”說以及三民主義學說。
本書文字簡潔,生動活潑,是通俗化的學術著作,對於有志於鑽研中國哲學史的青年來說是一本入門書,對於想了解中國哲學,拓展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精神修養的青年來說也是一本有益的參考書。

出版信息

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19.7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