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席大光書因以詩迓之

得席大光書因以詩迓之

《得席大光書因以詩迓之》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先交代時間,描寫環境,渲染氣氛;頷聯分寫二人,承前聯而生髮,出句寫友人,頗含信任與鼓勵,對句寫自己,頗感悲傷與無奈;頸聯承“無奈”而生髮,寫胸中感慨;尾聯寫準備迎接好友的喜悅心情,照應首聯“開眉”。此詩感情誠篤,忠厚之情可比老杜;虛字運用巧妙,使全詩前後呼應,轉運靈便,氣韻生動;而且此詩語句明暢,音節瀏亮,又能避免江西末流槎枒枯澀之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得席大光書因以詩迓之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陳與義
  • 作品出處:《全宋詩
詩詞正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得席大光書因以詩迓之
十月高風客子悲,故人書到暫開眉
也知廊廟當推轂,無奈江山好賦詩。
萬事莫倫兵動後,一杯當及菊殘時
喜心翻倒相迎地,不怕荒林十里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席大光:名益,洛陽人,他是陳與義的同鄉,也是同僚,陳與義為翰林學士時,他為參知政事。陳與義為參知政事時,他以貴政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在陳與義的《簡齋集》中,寫給席大光的詩有二十多首,可見他們是至交。迓(yà):迎接。
②高風:秋風。客子:遠遊在外之人,這裡是作者自指,當時他避禍鄧州。
③故人:老朋友,指席大光。
④廊廟:殿下屋室和太廟,借指朝廷。推轂(gǔ):薦舉、援引。
⑤兵動:兵亂、戰亂。
⑥當及:當趁。菊殘時:指十月,已進風季。
⑦翻倒:反倒。
⑧陂(pí):山坡、荒坡。

白話譯文

秋末冬初風高天寒,我遠遊在外感到十分悲傷,聽說老朋友要前來探望,眉頭才暫時舒展開來了。
我深知你是有才華的,所以被薦舉去郢州為官,而我只能在這山河破碎之處作詩感慨。
戰亂之後,傷心之事一時不知從何處談起,還是趁著這殘菊尚未乾枯之際,舉杯共飲來消除愁悶。
聽說你要來,我欣喜若狂,就算要走上十里荒坡,我也要前往相迎。

創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中原,十一月攻下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這年,作者因父喪去職,隨著逃難的人群,曾到湖北光化縣。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他又從光化回到鄧州(今河南鄧縣),無時無刻不在為國事擔憂。就是在這年十月,好友席大光去郢州為官,途經鄧州,先以書寄,準備前來看望他,於是陳與義便寫了這首七律,以詩迎接好友的光臨。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首聯先交代時間,描寫環境,渲染氣氛:“十月高風客子悲,故人書到暫開眉。”時逢秋末冬初,風高天寒,到處都呈現出一片蕭瑟景象。在這搖落的季節里,身為客子的詩人,想到國難當頭,必定感到悲傷淒涼。聽說好友要前來探望,一時眉頭舒展開來,心中自感安慰。這裡,詩人用了一個“暫”字,至少反映了兩方面情況:一是平時悲愁多,歡樂少;二是這次好友拜訪,也只是暫時“開眉”而已,好友走後依然是悲愁。
頷聯分寫二人,承前聯而生髮:“也知廊廟當推轂,無奈江山好賦詩。”出句寫友人,頗含信任與鼓勵,在彼此相處中,“我”深知“你”是有才華的,現在得到推薦,去郢州為官,這是理所當然的,作為朋友,“我”自然為“你”高興,因而表示祝賀。對句寫自己,頗感悲傷與無奈,這次你來鄧縣,“我們”可以暫得歡聚,把臂同游,在這山河破碎,國家蒙難、人民備遭痛苦之際,“我”作為一個詩人,除了抒寫情懷,以寄感慨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頸聯承“無奈”而生髮,寫胸中感慨:“萬事莫論兵動後,一杯當及菊殘時。”就是在做此詩的前一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二帝蒙塵,所以詩人說,戰亂之後,諸多傷心悲愁之事,一時不知從何處談起,不如姑且放在一邊,還是趁著這殘菊尚未乾枯之際,希望你早點到來,我們舉杯共飲,以遣悲懷,消除愁悶。“兵動”,不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會給社會造成災難。可見“莫論”正是沉痛和無奈的一種心理反映。“菊殘”則用來補足十月,再點秋末冬初的淒涼景象,以襯托悲苦心情。
尾聯寫準備迎接好友的喜悅心情,照應首聯“開眉”:“喜心翻倒相迎地,不怕荒林十里陂。”在“兵動”剛過不久,人們的心情尚未平靜下來的時候,好友就要前來探望,詩人自然十分興奮,所以向好友表示,長途跋涉,走上十里荒林也會去迎接。與李白的名句“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長干行》),頗有相同之意。這兩句雖是一種表示,未必能夠實地去做,但感情之深,時見一斑。此聯上句系從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的“喜心翻倒極”中借用過來的,由於緊接著在後面綴上一句“不怕荒林十里陂”,這就使“喜心翻倒”落到了實處,感人至深。
陳與義的七言律詩,在北宋滅亡以後,總是把個人遭遇、國家命運、社會現實融匯在一起,顯得特別沉鬱凝重,頗近杜甫的風格,此詩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名家點評

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孟慶文《歷代友情詩鑑賞:海記憶體知己》:陳與義是學杜的,此詩感情誠篤,忠厚之情可比老杜。此外,虛字運用巧妙,“也知”、“無奈”、“莫論”、“當及”四語,使全詩前後呼應,轉運靈便,氣韻生動。可見詩人很能吸收江西詩派的長處。而且此詩語句明暢,音節瀏亮,又能避免江西末流槎枒枯澀之病。劉克莊後村詩話》評陳與義的詩“以簡嚴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此詩當之無愧。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年),字去非,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屬河南)。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杜甫,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