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麥30原名“徐麥270”,屬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由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周91098/徐州25號雜交,於2003年育成。徐麥30耐肥抗倒,抗寒性強,綜合抗病性較好,多年試驗示範表現出較好的豐產、穩產性,適宜江蘇省淮北麥區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麥30
- 原名:徐麥270
- 品種屬性:半冬性中晚熟小麥
- 適宜種植區:江蘇省淮北麥區
- 品種審定編號:蘇審麥200704
- 播種日期:正常年份9月底至10月中旬
品種簡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播種,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
品種簡介
徐麥30是江蘇省徐淮地區徐州農科所以周91098作母本,徐州25號作父本進行雜交,通過優良農藝性狀基因聚合以及連續多年單株選擇等育成的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2007年通過江蘇省審定,品種審定編號:蘇審麥200704。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號CNA20060481.3。該品種產量三要素協調,多年試驗示範表現出較好的豐產、穩產性,且品質達到國家強筋小麥標準,適於淮北地區早中茬口中高肥力水平田塊種植。
特徵特性
徐麥30,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幼苗半葡伏,苗壯。芽鞘白色,葉片較寬大,葉色深綠。分櫱能力強,成穗率較高,成穗數較穩定,每畝成穗38—45萬。株型較緊湊,株高85cm左右,莖稈彈性好。劍葉大小適中,葉片上沖,通風透光好,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穗型中大,結實性好,平均每穗結實32—35粒。籽粒角質,均勻飽滿,千粒重42—45g,容重高,商品性好。成熟中晚,熟相較好。
品質優良:品質指標達優質中強筋小麥要求,2006年江蘇省種子站取區試點混合樣分析,容重808g/L,粗蛋白(乾基)14.1%,濕麵筋30.3%,沉降值31.6mL,吸水率63.9%,形成時間4.2min,穩定時間6.8min,弱化度93F.U.,評價值53,最大抗延阻力248E.U,延伸性16.1cm,拉伸面積55.6cm2。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北緯33℃地區小麥大面積增產關鍵技術研究2009年度小麥質量報告:硬度指數66,容重809g/L,粗蛋白(乾基)14.3%,濕麵筋30.2%,吸水率62.1%,形成時間2.2min,穩定時間7.8min,弱化度26F.U.,最大抗延阻力451E.U,延伸性13.1cm,綜合品質達到國家強筋小麥標準。
抗病抗逆適應性廣:越冬抗寒性好,較抗春季低溫。抗倒力較強,綜合抗性較好,田間自然鑑定,紋枯病和葉枯病輕,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感條鏽病、葉鏽病,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鑑定結果:中抗紋枯病,慢葉鏽病,中感稈鏽病、條鏽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耐後期高溫,葉功能期長,灌漿充分,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江蘇省淮北片區試平均畝產510.89kg、523.90kg,比淮麥18增產1.15%、2.64%。2007年江蘇省淮北片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8kg,比淮麥18增產4.57%。2005年黃淮南片預試平均畝產499.1kg,比豫麥49增產3.01%。2006年黃淮南片區試平均畝產553.6kg,比豫麥49增產5.64%,比新麥18增產5.11%,均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黃淮北片區試平均畝產524.3kg,比石4185增產1.02%。2010年銅山縣柳新農場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實收產量632.9kg/畝,其中1個測產點達到663kg。
栽培技術
播種
徐麥30播期彈性較大,正常年份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種,配合適宜的播量均可獲得較高產量。高產栽培最適播期為10月1—15日,在此範圍內適宜播種量為12—16萬基本苗,肥力水平偏低或播期推遲,應適當增加基本苗。
肥水管理
畝產500kg的產量水平,建議總施氮量為14—15kg/畝(基肥有機肥占50%左右,氮肥基追比7∶3),P2O57—8kg/畝,K2O10kg/畝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冬前和返青肥。追肥越冬期畝施2.5—5kg尿素促平衡,在基部一、二節間定長、倒2葉出生前後(3月25日前後),重視拔節肥(畝施尿素10—15kg)的施用,以達到鞏固分櫱成穗,主攻大穗,提高粒重的目的。後期注意養根保葉,提高千粒重。一般田塊每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25—0.5kg,脫肥田塊可每畝另加1—1.5kg尿素混噴。同時應做好田間三溝配套、灌水抗旱等工作,提高抗災能力。
病蟲草害防治
播前用0.1%粉銹寧或立克秀等拌種,可減輕或推遲紋枯病發病。返青前後及早用井岡黴素和粉銹寧預防紋枯病。抽穗前後根據當年白粉病的流行趨勢,及早用粉銹寧防治白粉病,並結合蚜蟲防治,適當添加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等進行藥肥混噴,以增加後期光合物的生產量,增強抗逆性;同時注意天氣狀況及時防治赤霉病。依據“秋防為主,春防為輔”的治草原則,加強草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