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遹文(1874~1946) 名駿聲,號芷石,又號續生、徐續三生、遼東白頭待死漫人。出生於奉天金州(今大連市金州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遹文
- 出生日期:1874
- 逝世日期:1946
- 字號:名駿聲,號芷石
個人經歷,相關歷史,
個人經歷
清末留學日本,學習警務。民國初年出任奉天東豐女子中學校長。1923年出任奉天圖書館館長,此間曾選為中華民國國會議員、奉天省議會議員。
相關歷史
徐遹文學問淵博,知識豐富,漢學造詣尤深,有“金州第一才子”美譽,同時他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南遊詩草》是其代表作,詩中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尤其1894年甲午戰爭以後,先後寫詩多首,反映旅大人民反抗日寇侵略的英雄事跡。如甲午戰爭中,他得知私塾先生閻世開拒絕為日寇帶路,痛訴日寇無恥侵略,被日寇殘殺的英勇事跡,遂寫絕句一首讚揚其壯舉:
常山太守舌尖血,
金郡書生筆下刀。
罵賊甘心拼一死,
先後輝映兩奇豪。
再如金州被日軍攻陷後,城內曲氏一家婆媳姑嫂7人為反抗日寇,懷抱3個孩子投井而死,他作《題曲氏井》:
節烈貞操萃一門,
井花寫影永留痕。
可憐同死爭風儀,
千古誰招井底魂。
婦女齊爭日月光,
能教一死應綱黨。
胭脂卻被君王辱,
此井千秋姓字香。
1922年10月,徐遹文以奉天省議會金州籍議員的名義,提出《收回旅大租借地提案》。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三省,他為表示抗議,憤然辭去奉天省圖書館館長職務,並拒絕高薪聘請,回鄉隱居。在民間,他經常編些諷刺敵人的順口溜在民間廣泛流傳,如“巡捕上街膽氣豪,腰掛三尺雁翎刀。小民一時敬不到,捉入囹圄把骨敲。”1934年,在甲午戰爭40周年之際,他目睹日寇扶持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出籠,作絕句一首加以抨擊:
甲午迄今四十秋,
漬砂碧血跡仍留。
強魂毅魄歸何處,
讀罷“筆歌”淚欲流。
徐遹文晚年曾任職金州商業學校國文教師,利用一切機會避開日本人的監督,向學生講述中華文化和愛國英雄的故事,很受學生歡迎。他還以自家的房屋供學生寄宿。他孝敬父母,母死後,他在墓旁搭草廬守孝百日,被譽為“金州孝子”。
1946年正月,徐遹文在金州病逝,終年72歲。